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LA-4Ig对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Th17和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与其对小鼠狼疮样病征干预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芳 黄翠丽 +4 位作者 林有坤 罗彦彦 温斯健 刘慧 黄小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B7阻断剂CD28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与其对小鼠狼疮样病征干预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个月龄大小雌性B6.MRL-Faslpr/J... 目的:初步探讨B7阻断剂CD28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与其对小鼠狼疮样病征干预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个月龄大小雌性B6.MRL-Faslpr/J狼疮小鼠16只,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静脉注射CTLA-4Ig及等量PBS,检测小鼠干预前后24 h尿蛋白、ANA抗体、ds-DNA抗体及干预结束2周后血清IL-17A、脾脏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末次干预2周后Ⅰ组的24 h尿蛋白、血清ANA及ds-DNA较Ⅱ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干预2周后Ⅰ组血清中IL-17A、脾脏Th17细胞比例均较Ⅱ组低,而脾脏的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LA4-Ig具有减轻B6.MRL-Faslpr/J狼疮鼠狼疮样病征的作用;上调Treg细胞、下调Th17细胞可能是CTLA-4Ig减轻B6.MRL-Faslpr/J狼疮鼠狼疮样病征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6.MRL-Faslpr/J狼疮小鼠 cd28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 th17细胞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融合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永芬 韩波 +3 位作者 伊迎春 张仪 路康 孙士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柯萨奇B3病毒(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病死率、心肌病理改变、病毒复制和心肌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 106只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为12...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柯萨奇B3病毒(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病死率、心肌病理改变、病毒复制和心肌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 106只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为12~16 g,随机分为CTLA-4Ig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CTLA-4Ig组、病毒组和IgG组小鼠腹腔注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为10-3/L的CVB3 0.15 ml,正常对照组小鼠接种0.15 ml不含病毒的Eagle液。CTLA-4Ig组、IgG组小鼠于接种病毒后6、72 h分别注射CTLA-4Ig(0.1 mg/kg)及IgG(0.1 mg/kg)。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并计算心肌组织病理积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p3分子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算Foxp3+Tregs所占浸润细胞数的百分率。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较,CTLA-4Ig组小鼠病死率降低(80%比50%,P<0.05),心肌组织病理积分下降(1.78±1.05比1.00±0.72,P<0.05),心肌CVB3 mRNA表达减少(3.48±2.89比0.81±1.06,P<0.05);CTLA-4Ig组小鼠心肌组织中Foxp3+Tregs所占浸润细胞数的百分率较病毒组明显增加(9.22±2.28)%比(5.42±1.59)%,(P<0.05)。结论 CTLA-4Ig可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心肌病毒复制及病死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p3+Tregs比、抑制T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闫峰 蔡莉 +2 位作者 黄振平 丁莉莉 惠延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2-765,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对于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PBS或自体iDC尾静脉注射7d后,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中CD4+CD28+及CD4+CTLA-4+ T细胞的表达。PBS或自体iDC... 目的观察自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对于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PBS或自体iDC尾静脉注射7d后,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中CD4+CD28+及CD4+CTLA-4+ T细胞的表达。PBS或自体iDC尾静脉注射7d后进行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临床观察两组植片的存活时间。结果iDC注射后,脾脏中CD4+CD28+ T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而CD4+CTLA-4+ 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iDC经尾静脉注射后明显延长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片的存活时间(P<0.01)。结论iDC可诱导CD80/CD86-CTLA-4抑制型共刺激信号替代CD80/CD86-CD28信号通路,从而阻断协同刺激信号的传递及T细胞的活化,对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4 cd28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拉西普——抗排斥反应战场上的新武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赫 孙旖旎 程颖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0-287,共8页
贝拉西普作为针对CD28受体的共刺激阻滞剂,已在欧美国家获批并应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贝拉西普已被证实较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可更好地提高受者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并改善移植物功能,但同时也存在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问题... 贝拉西普作为针对CD28受体的共刺激阻滞剂,已在欧美国家获批并应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贝拉西普已被证实较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可更好地提高受者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并改善移植物功能,但同时也存在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问题。鉴于此,移植工作者尝试优化贝拉西普免疫抑制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诚然,贝拉西普已被证实对于记忆性T细胞的作用欠佳,但因其特异性针对免疫细胞及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在探索新的共刺激分子靶点以优化免疫抑制方案上仍具有潜在价值。本文从共刺激阻滞剂的问世、贝拉西普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引起贝拉西普耐药性排斥反应的“元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方案 共刺激阻滞剂 cd28 贝拉西普 排斥反应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