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莉 徐卫 +2 位作者 李建勇 谢晓艳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25-428,共4页
本研究初步观察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rituximab)用于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疗效和安全性。对1例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治疗无效的AIHA患者,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375mg/m2,每周1次,共4次,观察溶血症状的改变并监测... 本研究初步观察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rituximab)用于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疗效和安全性。对1例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治疗无效的AIHA患者,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375mg/m2,每周1次,共4次,观察溶血症状的改变并监测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它检验指标,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首次治疗后11天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BIL)逐渐下降,第45天降至正常范围;首剂治疗25天后Hb水平比治疗之前升高到95-100g/L以上。治疗后已4月余,患者仍处于缓解状态。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用于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 溶血性贫血 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克隆抗体在儿童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方香 杨晓 +1 位作者 高春林 夏正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IRNS)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诱导B细胞溶解和凋亡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其出现极大地改善了IRNS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多数病例分析和临床试验... 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IRNS)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诱导B细胞溶解和凋亡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其出现极大地改善了IRNS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多数病例分析和临床试验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儿童IRNS的有效性进行了报道。本文就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在IRNS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cd20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 免疫抑制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慧清 许晓军 +4 位作者 任志娟 林淑华 郭子文 古滔华 邱大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76-976,共1页
关键词 cd20单克隆抗体 自体干细胞移植 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克隆抗体诱导B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红雨 陈红涛 +3 位作者 管忠震 黄岩 张星 林桐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83-887,共5页
本研究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体外诱导B淋巴细胞株凋亡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Daudi、Ramos、Namalwa和Raji细胞,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Daudi、Ramos、Raji和Namalwa细胞经Ri... 本研究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体外诱导B淋巴细胞株凋亡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Daudi、Ramos、Namalwa和Raji细胞,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Daudi、Ramos、Raji和Namalwa细胞经Rituximab20μg/ml作用24小时后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Raji和Namalwa淋巴瘤细胞有轻度的抗增殖作用,对Ramos细胞无抗增殖作用,抗增殖作用与单克隆抗体作用浓度无关。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4株细胞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抑制率在3%-10%之间波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24小时后,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单药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Namalwa和Raji细胞株有轻度抗细胞增殖作用,但与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无明显相关。单药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Daudi、Namalwa、Raji和Ramos细胞株有微弱的诱导凋亡作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24小时后Bcl-2表达下调,这可能是抗CD20单克隆抗体增敏细胞毒药物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单克隆抗体 B淋巴细胞株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克隆抗体提高淋巴瘤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
5
作者 闵凤玲 刘芬菊 +2 位作者 文万信 翟丽佳 周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60-665,共6页
本研究观察抗CD20单克隆抗体制剂利妥昔(RTX)对X射线所致的人淋巴瘤细胞损伤的影响。用SRB法检测细胞存活,FITC-Annexin-V/PI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结果显示,RTX可明... 本研究观察抗CD20单克隆抗体制剂利妥昔(RTX)对X射线所致的人淋巴瘤细胞损伤的影响。用SRB法检测细胞存活,FITC-Annexin-V/PI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结果显示,RTX可明显增强X射线时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p<0.05);与单照射组比较,RTX可增加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多种凋亡表现;细胞内[Ca2+]离子明显升高。结论:RTX可提高淋巴瘤细胞对X射线的辐射敏感性,诱导较多细胞的凋亡,并且与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 淋巴瘤细胞 X射线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鼠嵌合型CD20单克隆抗体增强树突状细胞诱导抗淋巴瘤CTL免疫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艾丽梅 任汉云 石永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47-1252,共6页
本研究利用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作用特点和其人源Fc段结合人树突状细胞(DC)的特点,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激发人DC呈递肿瘤抗原从而诱导抗淋巴瘤的细胞免疫效应。用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DC生成... 本研究利用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作用特点和其人源Fc段结合人树突状细胞(DC)的特点,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激发人DC呈递肿瘤抗原从而诱导抗淋巴瘤的细胞免疫效应。用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DC生成。对高表达CD20的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分别进行抗CD20单克隆抗体单独作用(R组)、加热诱导凋亡(A组)、诱导凋亡同时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R+A组)。经上述处理的肿瘤抗原分别负载于DC,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DC对肿瘤抗原的吞噬作用,用抗原处理的DC进行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应用ELISPOT分析效应细胞-干扰素产生和用MTT法分析效应细胞对Raji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R组处理的DC无明显吞噬现象,A组中易见DC吞噬凋亡小体,而R+A组中DC吞噬较多的细胞碎片。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3个实验组DC上的CD80、CD86、HLA-DR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其中R+A组的CD86表达阳性率明显大于R组和A组(p<0.05)。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CD8+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组(R组和R+A组)CD56+细胞数均有所增加,与不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ELISPOT方法证明,各实验组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当效靶比为1∶10时,R+A组斑点数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MTT法测定杀伤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均较对照组增加,其中R+A组的杀伤率高于R组和A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CD20单克隆抗体能够介导DC产生抗淋巴瘤效应,即激活并扩增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抗CD20单克隆抗体同时加凋亡诱导处理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能进一步增强抗淋巴瘤的细胞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单克隆抗体 树突状细胞 淋巴瘤 CTL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哒拉滨联合抗CD单克隆抗体和氨磷汀治疗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洋 朱宏丽 +1 位作者 卢学春 李素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89-992,共4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老年人多发。目前CLL治疗的主要问题是:①治疗完全缓解率低;②CLL伴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和治疗药物的骨髓抑制、感染等副作用,高龄患者难以耐受。本研究报告我科成功治疗1例74岁高...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老年人多发。目前CLL治疗的主要问题是:①治疗完全缓解率低;②CLL伴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和治疗药物的骨髓抑制、感染等副作用,高龄患者难以耐受。本研究报告我科成功治疗1例74岁高龄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即氟达拉滨,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方案,按标准治疗剂量给药,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给药时间,运用泛细胞保护剂氨磷汀进行辅助治疗。结果表明: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外周血的细胞计数和分类恢复正常;继续应用氨磷汀辅助治疗20天,患者贫血得到纠正,血红蛋白量稳定在120g/L以上,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老年CLL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氟哒拉滨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方案,按标准剂量给药,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给药次序和给药时间,体现个性化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氨磷汀可以有效减轻或克服CLL伴随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以及氟哒拉滨、抗CD20单克隆抗体引起的骨髓抑制、感染、发热等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氨磷汀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cd20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抗原及治疗性抗CD20抗体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玉刚 沈倍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CD20是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识。它高表达于所有正常B细胞和多数恶性B细胞表面,不会发生明显的内化和脱落,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理想的靶抗原。其胞外区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组成的抗原表位却异常... CD20是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识。它高表达于所有正常B细胞和多数恶性B细胞表面,不会发生明显的内化和脱落,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理想的靶抗原。其胞外区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组成的抗原表位却异常多样。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CD20抗原的抗体被FDA批准上市,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抗原表位 cd20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20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护理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丽 万滢 张静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7期69-70,共2页
对1例激素依赖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下称单抗)治疗及护理。治疗期间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抗CD20单抗的用药护理,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患... 对1例激素依赖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下称单抗)治疗及护理。治疗期间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抗CD20单抗的用药护理,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顺利,于+8d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9dPLT>20×109/L,+16dHb升至90g/L,网织红细胞降至正常,胆红素恢复正常。提出autoPBSCT联合抗CD20单抗是治疗激素依赖的AIHA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cd20单克隆抗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法妥木单抗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雅菁 冯双浩 +2 位作者 江佳佳 杨伊 卜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报告应用奥法妥木单抗(Ofatumumab,OFA)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引起的副肿瘤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1例。患者,男,57岁,既往小细胞肺癌病史,应用“卡瑞丽珠单抗”免疫治疗,主因“行走不稳1年余,头部不... 报告应用奥法妥木单抗(Ofatumumab,OFA)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引起的副肿瘤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1例。患者,男,57岁,既往小细胞肺癌病史,应用“卡瑞丽珠单抗”免疫治疗,主因“行走不稳1年余,头部不自主晃动1月余”入院。入院后完善头颅核磁、胸部CT、脑电图、腰椎穿刺等相关检查,副肿瘤综合征抗体谱抗GAD65抗体IgG(+),确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给予OFA治疗(20mg/次)后症状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路,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为类似病例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法妥木单抗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小脑共济失调 cd20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由于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标准差异较大,使临床试验结果难以互比,也给临床实践带来不便。为解决此问题,ITP国际工作组于2007年召开会议,就ITP的命名、定义、分期以及严重度分级、预后和疗效标准等达成一些新共识。随着新... 由于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标准差异较大,使临床试验结果难以互比,也给临床实践带来不便。为解决此问题,ITP国际工作组于2007年召开会议,就ITP的命名、定义、分期以及严重度分级、预后和疗效标准等达成一些新共识。随着新的治疗药物问世,ITP治疗也取得显著进步。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清除能产生自身抗体的B淋巴细胞,因其疗效高和安全性好,现已在ITP中广为应用。最近研究表明,血小板生成减少可能与ITP发生有关。因此,新的血小板生成刺激剂,如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Rom iplostim和E ltrombopag已成为治疗ITP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 治疗 cd20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生成刺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