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d 19 难治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93^(+)B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及炎症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牛长平 孙思予 刘冬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CD93表达于原B(pro-B)细胞、前B(pre-B)细胞以及各种不成熟B细胞,CD93可以和膜突蛋白(moesin)、多聚素2(MMRN2)等分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迁移、黏附和吞噬过程,进而在炎症以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测CD93+B细胞亚群对炎症... CD93表达于原B(pro-B)细胞、前B(pre-B)细胞以及各种不成熟B细胞,CD93可以和膜突蛋白(moesin)、多聚素2(MMRN2)等分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迁移、黏附和吞噬过程,进而在炎症以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测CD93+B细胞亚群对炎症及炎症相关疾病,如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胃炎、脓毒症、非肥胖型糖尿病以及牙周炎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93 b淋巴细胞亚群 胃炎 脓毒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AR T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包芳 胡凯 +2 位作者 万伟 田磊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04-1609,共6页
目的:探讨CD19-CAR 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细胞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采用CD19-CAR T细胞治疗的难治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目的:探讨CD19-CAR 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细胞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采用CD19-CAR T细胞治疗的难治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共有10例患者被纳入本分析,均符合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均为CD19+。接受CD19-CAR T细胞治疗后28 d的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70%(7/10),其中6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60%),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0%); 90 d CR率为30%。结论:CD19-CAR 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CAR T细胞治疗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伴髓外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荦 张明明 +3 位作者 魏国庆 赵厚力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目的:评估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15例B-ALL伴髓外复发患... 目的:评估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15例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评估患者的总存活率和无白血病存活率,观察不同部位的髓外病灶对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反应,并对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期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血液学毒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3~71)个月,最佳疗效为完全缓解11例(73.3%),中位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为6(2~27)个月;部分缓解3例(20.0%);疾病进展1例(6.7%)。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达93.3%(14/15),随访终点总存活率为80.0%(12/15)。15例患者累计复发率和复发病死率分别为40.0%(6/15)和20.0%(3/15),目前9例(60.0%)患者无病生存。15例患者中,13例(86.7%)发生CRS,其中1~2级7例,3级6例;1例(6.7%)出现可逆性ICANS;15例(100.0%)出现B细胞发育不全;12例(80.0%)发生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2例(13.3%)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6.7%)出现肾功能异常;4例(26.7%)发生感染。上述不良反应均控制良好。结论: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疗效明确,不良反应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复发/难治 髓外复发 cd19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CD19 CAR-T细胞治疗相关B细胞再生障碍的临床意义和对策
5
作者 卢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8-582,共5页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 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 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儿的感染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cd 19 CAR-T b细胞再生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间的关系探讨
6
作者 戴薇 刘玉兰 +1 位作者 曾艳梅 李世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0-1943,共4页
目的:探究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Bregs)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将赣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AS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志愿者60例纳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患者疾病临床... 目的:探究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Bregs)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将赣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AS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志愿者60例纳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患者疾病临床分期将其分为进展期及强直期,根据患者疾病活动度将其分为活动组、稳定组,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细胞百分比。分析CD19^(+)CD24^(hi)CD27^(+)Bregs百分比与AS患者病程、晨僵时间、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IL-10、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骶髂关节X线片分级等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s占CD19^(+)B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强直期AS患者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细胞百分比高于进展期患者,且骨性强直期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百分比高于纤维性强直期患者,活动组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比高于稳定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ESR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B细胞百分比与其BASDAI得分及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ESR及CRP水平呈负相关,与患者晨僵时间及髂关节X线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B细胞百分比降低,且其水平与患者疾病分期、活动度及实验室指标IL-10、ESR及CRP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分期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和CD19双靶点CAR-T细胞对B淋巴细胞瘤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欣 陈喜林 +2 位作者 张铁 陈兴 王孔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和CD19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和CD19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D19和人源化CD20 scFv的双靶点CAR分子,将CAR基因装载于慢病毒载体中,在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细胞制备BiCAR-T细胞。构建表达CD19和CD20的K562-CD19-GFP、K562-CD20-GFP以及表达Luciferase的Nalm6-Luc-GFP细胞作为靶细胞,将BiCAR-T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检测其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及释放IFN-γ水平。使用Nalm6-Luc-GFP细胞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BiCAR-T细胞,通过小动物成像方法观察BiCAR-T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健康人来源的BiCAR-T细胞经7 d培养后扩增良好,扩增倍数为20~50倍,阳性率为10%~92%,显示成功制备BiCAR-T细胞。在效靶比为10∶1时,BiCAR-T细胞对Nalm-6、K562-CD19-GFP和K562-CD20-GFP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76.7±7.4)%vs(8.7±2.4)%、(93.3±5.2)%vs(46.7±6.2)、(51.0±0.8)vs(30.7±0.5)%,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与Nalm-6细胞共孵育后BiCAR-T细胞分泌IFN-γ量显著增加[(872.7±7.7)vs(101.0±5.3)pg/ml,P<0.01]。动物实验表明,BiCAR-T细胞对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治疗效果明显,注射BiCAR-T细胞后白血病细胞逐渐减少,第50天时基本消失,小鼠全部存活至第70天被安乐死;PBS和对照T细胞组小鼠分别在(19±3)和(20±1)d全部死亡。结论:成功设计了表达CD19和CD20的双靶点CAR分子后成功制备了BiCAR-T细胞,该细胞能够有效杀伤表达CD19和/或CD20的B淋巴细胞瘤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后能够分泌大量IFN-γ,对B-NSG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cd20 cd19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经验及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童春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为了探索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的B急性淋巴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安全有效的细胞剂量、毒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2015年7月12日至2016年11月20日,笔者团队采用CD19-CAR-T细... 为了探索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的B急性淋巴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安全有效的细胞剂量、毒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2015年7月12日至2016年11月20日,笔者团队采用CD19-CAR-T细胞治疗了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其中55例为原发耐药或难治性血液学复发患者,9例为FCM确认的难治性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B-ALL患者。在治疗工作早期,2例死于治疗后相关并发症(treatment related motality,TRM),疗效不可评估,4例未获得完全缓解(NR)。以后通过调整入组标准及回输细胞数,近期连续3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或达到CR但血液细胞计数未正常(CR incomplete,CRi),无1例死亡。CDl9-CAR T细胞治疗达CR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者80%以上持续FCM-MRD阴性至观察结束,该疗效与第1次CR期(CR1)接受移植者相同;未移植者绝大多数在CR后1年内再次复发。治疗过程中,及时稳妥地处理好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及各种引起复发的因素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笑 叶春莹 +5 位作者 张常晓 程海 齐昆明 陈伟 曹江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53-1359,共7页
目的:研究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性B-AL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组的患者为15例既往未接受鼠源CD19 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的B-ALL儿童和成人患者。患者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为基础的预处理化疗后,接受了1×1... 目的:研究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性B-AL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组的患者为15例既往未接受鼠源CD19 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的B-ALL儿童和成人患者。患者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为基础的预处理化疗后,接受了1×10^6/kg的自体人源化CD19 CAR-T(Hcart19)细胞的输注。在患者回输CAR-T细胞后观察其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15名患者中,13/14(92.9%)可评价的患者在Hcart19输注后30 d获得了完全缓解(CR)或者CR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180 d时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达到73.3%和69.2%。累积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分别是24.5%和7.7%。15例患者中有12名患者(80%)发生了1-2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3名患者(20.0%)发生了3-5级的CRS,而只有1名患者(6.7%)发生了可逆性神经毒性。结论:hCART19s可有效治疗复发/难治的成人及儿童B-ALL患者,且治疗相关的CRS及神经毒性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人源化嵌合抗原受体细胞 cd1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B细胞CD34^+CD38^+和CD34^+CD38^(low/-)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乐 刘艳荣 +5 位作者 王亚哲 常艳 秦亚溱 李金兰 李玲娣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1-805,共5页
本研究比较发病时免疫表型为CD34+CD38+和CD34+CD38low/-两组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选取54例初发B-ALL并经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为CD34+的B-ALL患者,根据CD38表达不同将其分为CD34+CD38+组(n=35)和CD34... 本研究比较发病时免疫表型为CD34+CD38+和CD34+CD38low/-两组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选取54例初发B-ALL并经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为CD34+的B-ALL患者,根据CD38表达不同将其分为CD34+CD38+组(n=35)和CD34+CD38low/-组(n=19)。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别进行BCR-ABL,TEL-AML1和WT1基因的检测。随访标本利用7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微量残留病(MRD),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28个月),平均随访间隔2个月(1-5个月)。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发病时WBC,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及BCR-ABL,TEL-AML1和WT1基因阳性表达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诱导缓解后,CD34+CD38+组微量残留病阳性(MRD+)为28.57%(10/35),CD38low/-组MRD+为68.42%(13/19),CD34+CD38low/-组MRD+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D34+CD38+组(P<0.01)。在复发率上,CD34+CD38+组有2例,分别在第94天和第245天复发,复发率为5.71%(2/35)。CD34+CD38low/-组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36.84%(7/19),中位复发时间263 d(46-468 d),两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本研究以16岁为年龄分界点,CD34+CD38+组16岁以上患者为8人(8/35),CD34+CD38low/-组16岁以上患者为10人(10/1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34+CD38low/-患者在成人中比例较高,且CD34+CD38low/-组在治疗后更易出现MRD+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38+ cd34+cd38low/- b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20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进 王婧 +5 位作者 刘辉 郑慧菲 马玲 王攀峰 颜霜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6例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31例(24.4%),CD20阴性患者95例(75.6%);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15/17),90.5%(57/63)(P>0.05),复发率分别为53.3%(8/15),38%(19/5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92.3%;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3.7%,70.8%。结论:CD20在B-ALL CD20表达与临床特点方面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阳性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杰 孙慧 +8 位作者 陈胜梅 刘林湘 陈绍倩 刘延方 谢新生 孟小莉 邓梅 张秋堂 李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77-481,共5页
本研究分析成人CD20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回顾性总结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19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 本研究分析成人CD20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回顾性总结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19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19例成人B-ALL中CD20阳性40例(33.61%),CD20阴性者79例(66.39%),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72.50%和50.63%(p<0.05),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27.35±30.29)×109/L和(50.11±81.72)×109/L(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肝脾、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发病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髓系抗原表达、Ph染色体、超二倍体和正常核型比例、4周内完全缓解率、诱导死亡率和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生存率分析显示,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成人B-Lin ALL的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2.0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8%和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结论:CD20在成人B-ALL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分布、外周血白细胞数相关,与其它临床特点无显著相关性,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CD58)在儿童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翀 赵惠君 +4 位作者 蒋黎敏 袁晓军 李莉 汤静燕 沈立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17-721,共5页
本研究评估CD58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近期疗效判断中的价值。应用四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135例儿童期B-ALL患者CD58分子的表达特点;建立用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检测B-ALLMRD的方案;结合CD58的表达情况和MRD监测结果分... 本研究评估CD58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近期疗效判断中的价值。应用四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135例儿童期B-ALL患者CD58分子的表达特点;建立用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检测B-ALLMRD的方案;结合CD58的表达情况和MRD监测结果分析CD58在B-ALL中的预后价值。结果表明135例B-ALL的平均CD58MFI为113.08±63.33,15例正常骨髓的CD19+CD10+细胞的平均CD58MFI为14.68±5.26,两者差异显著(P<0.01);51.9%(70/135)B-ALL患者的CD58分子强表达,可以用CD58为指标进行MRD检测;CD58/CD10/CD34/CD19抗体组合的有效频率仅次于TdT/CD10/CD34/CD19,为51.9%;CD58高表达组的MRD阳性率显著低于CD58低表达组(P<0.05)。结论CD58可以作为B-ALLMRD检测的指标,此结果丰富了MRD检测的组合;CD58的高表达可以作为B-ALL预后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d58 微小残留病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方 张春艳 +5 位作者 周毅 梁柳琴 杨岫岩 张彤 付涌水 潘敬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 :收集 2 2名SLE患者和 14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BLyS+ 淋巴细胞、CD19+ ...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 :收集 2 2名SLE患者和 14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BLyS+ 淋巴细胞、CD19+ 淋巴细胞和CD19+ CD38+ 淋巴细胞显著增加 ,BLyS+ 淋巴细胞增加与CD19+CD38+ 淋巴细胞增加呈正相关 (r=0 .4 34,P <0 .0 5 )。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19+ B淋巴细胞表达CD38均显著增加 ,且二者增加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 cd19抗原 cd38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丁利娟 黄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预后差,生存期短,其治疗已成为国际难题。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modified T,CAR-T)细胞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靶向免疫治疗,靶向CD19的CAR-... 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预后差,生存期短,其治疗已成为国际难题。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modified T,CAR-T)细胞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靶向免疫治疗,靶向CD19的CAR-T细胞(CD19-CAR-T)治疗儿童及成人难治复发性ALL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可达90%以上,疗效远高于化疗。然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严重神经毒性(serious neurotoxicity,SNT)、脱靶效应以及疾病复发等严重限制了CAR-T细胞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本文主要阐述CAR-T细胞的制备技术、预处理方案、细胞输注剂量及各种并发症防治策略等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9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 预处理方案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预测的新标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圆 黄晓军 +4 位作者 郝乐 秦亚溱 江倩 江浩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的49例18-60岁初诊Ph+ALL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初诊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荧光强度及表达比例,同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监测BCR-ABL1融合基因变化。与正常B祖细胞相比,获得完全缓解后任意时间点骨髓标本中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大于10个定义为免疫残留阳性(FCM阳性)。结果表明,①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 intensity,MFI)〔8.52(3.71-32.35)vs 8.93(4.79-29.74)vs 1.31(0.21-1.75),P<0.05〕,以及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比例〔84.63%(55.07%-99.96%)vs 84.50%(57.68%-99.80%)vs 0.99%(0.45%-1.83%),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供者的正常B祖细胞。入组的全部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的CD34+CD19+细胞均高表达CD123。②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和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49例,360对,Spearman r=0.90,P<0.0001)。③13例复发患者中有11例在复发前3个月MRD监测表明,在复发前中位时间60(30-73)天均检出FCM阳性。结论: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可与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互为补充,共同应用于Ph+ALL患者的MRD监测以及复发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23 cd34+ cd19+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5分子胞外段基因免疫应答中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林 张凤 +3 位作者 周涯 罗军敏 覃明 姚新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用鼠CD25分子胞外段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B淋巴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pcDNA3.1-CD25胞外段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在第0天、第10天和第20天肌肉注射免疫同系Balb/c小鼠,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CD2... 目的用鼠CD25分子胞外段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B淋巴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pcDNA3.1-CD25胞外段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在第0天、第10天和第20天肌肉注射免疫同系Balb/c小鼠,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CD25胞外段的抗体水平及亚型,FACS检测脾细胞中B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及细胞因子IL-4、IL-10和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25胞外段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抗CD25抗体在免疫后逐渐升高,第30天达最高峰;抗CD25抗体主要以IgG1为主;免疫小鼠脾细胞中B细胞的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但高分泌IL-4和IL-10(P<0.05),而低分泌IFN-γ(P<0.05)。结论 CD25胞外段蛋白基因免疫中B细胞功能变化显著,这为后续深入研究体液免疫应答在T细胞疫苗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5分子胞外段 基因免疫 b淋巴细胞 T细胞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琼梅 史明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7-1909,共3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类起源于前体B或T淋巴前体细胞在骨髓、血液、髓外的恶性增殖性肿瘤[1]。好发于儿童,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占15%~20%。随着化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儿童完全缓解(completeremi...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类起源于前体B或T淋巴前体细胞在骨髓、血液、髓外的恶性增殖性肿瘤[1]。好发于儿童,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占15%~20%。随着化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儿童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率达95%以上,5年生存率超过80%。成人中虽然CR率达90%以上,5年生存率却只有30%~50%。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R/RALL)预后差,5年总生存率少于10%。对于经过初次化疗后复发的患者,挽救性化疗后第2次CR率约为30%~45%,中位生存期5~9个月。对于原发难治的患者,首次CR期小于12个月,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或者应用几种方法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进行挽救性化疗后20%~30%可再次达CR,中位生存期3~6个月,治疗相关死亡率高达12%~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治疗 复发 成人 cd19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位生存期 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病变局部B淋巴细胞CD23、CD40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珂 黄瑾 李淑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采用细胞─酶联标记法测定了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水中B淋巴细胞CD23、CD40的表达,并进一步观察了B淋巴细胞在T淋巴细胞、PPD等参与培养后CD23、CN40的表达受影响情况。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水中B琳巴细... 采用细胞─酶联标记法测定了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水中B淋巴细胞CD23、CD40的表达,并进一步观察了B淋巴细胞在T淋巴细胞、PPD等参与培养后CD23、CN40的表达受影响情况。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水中B琳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与单独B淋巴细胞培养组相比较,CD2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二者存在密切相关(r=0.80),而B+PPD、B+PPD+T培养组与B淋巴细胞培养组相比较,CD23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之间CD40的表达无差异。健康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培养过程中CD23、CD40的表达不受T细胞及PPD的影响。提示:结核病人T细胞对B细胞CD23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结核性胸膜炎 cd23 cd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9^(+)CD25^(+)Breg比例和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卓贝 代丽 +6 位作者 何豪华 洪登校 王元元 徐文艳 陈中新 李柏青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g的比例,以及CD19^(+)CD25^(+)Breg的PD-1、PD-L1表达,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等临床信息。使用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与CD19^(+)B细胞,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Breg的分化。结果SLE患者活动组外周血中CD19^(+)CD25^(+)Breg比例低于HC,CD25^(+)B细胞PD-1、PD-L1的表达高于HC;SLE患者有胸腔积液、关节炎、C反应蛋白(CRP)上升的患者Breg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IgM下降、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的患者Breg频率低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关节炎、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L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活化的CD4^(+)T细胞有利于CD19^(+)B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5^(+)Breg降低,但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表达增加,并且与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参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Breg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