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单核细胞膜CD14表达预测重症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研究
1
作者 包金英 付轩 李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8-1483,1489,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表达预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诊治的重症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2例设为合并感染组,127例重症COPD患者设为COPD组,选取同...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表达预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诊治的重症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2例设为合并感染组,127例重症COPD患者设为COPD组,选取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随访30 d,将合并感染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16)和存活组(n=106)。比较对照组、COPD组和合并感染组患者膜CD14(mCD14)相关参数。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确诊后第1、3、5、7、14天mCD14相关参数的动态变化。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重症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0 d后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D14阳性率(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和CD14指数(CD14IND)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曲线下面积(AUC);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CD14IND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和合并感染组患者CD14%、CD14MFI和CD14IND均明显降低;与COPD组相比,合并感染组患者CD14%、CD14MFI和CD14IND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在整个监测过程中mCD14表达稳步上升,死亡组患者mCD14表达均处在较低水平波动。COPD分级、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CD14%、CD14MFI、CD14IND均是重症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CD14%、CD14MFI和CD14IND与重症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率、COPD分级呈负相关,与FEV_(1)%pred和FEV_(1)/FVC均呈正相关(P<0.001)。以CD14IND≤74.36为临界值,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1.22%、95.51%。高风险组患者30 d生存率为68.42%(26/38),明显低于低风险组的95.24%(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0.067,P=0.002)。结论:mCD14相关参数有望成为重症COPD合并肺部感染预后死亡预测的标志物,其中CD14IN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D14%和CD14M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COPD 肺部感染 单核细胞cd14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的水平及其对LPS和IL-15刺激的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孟雪 甘华 +1 位作者 沈清 汤为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及脂多糖(LPS)联合白细胞介素15(IL-15)对其的影响,以了解炎症性免疫反应在T2DM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对28例T2D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CD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及脂多糖(LPS)联合白细胞介素15(IL-15)对其的影响,以了解炎症性免疫反应在T2DM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对28例T2D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并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LPS和IL-15干预4 h,收集PBMC和培养上清。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BMC内STAT5和p-STAT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STAT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IL-6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ELISA法检测LPS和IL-15干预后细胞培养上清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结果:T2DM组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血清CR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394,P<0.05和r=0.741,P<0.01),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409,P<0.01),且25(OH)D3水平与CRP和IL-6水平均呈负相关(r=-0.479和r=-0.774,均P<0.01),LPS联合IL-15刺激后PBMC的p-STAT5蛋白表达水平和PBMC培养上清IL-6、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T2DM患者p-STAT5的表达存在激活现象。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单核细胞功能紊乱,这种功能紊乱可能与活性维生素D3不足有关,二者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体内免疫炎症反应并与微炎症互为因果,从而导致了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5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cd14+cd16+单核细胞 脂多糖类 细胞介素15 STAT5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熙琳 梁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NYHAⅡ级18例,NYHAⅢ级18例,NYHAⅣ级6例)和25名健康老年人(对照...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NYHAⅡ级18例,NYHAⅢ级18例,NYHAⅣ级6例)和25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组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HF组中,与NYHAⅡ级患者比较,NYHAⅣ级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及LVEDD均显著增高,而LVEF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组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37,r=0.4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6,r=-0.33,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的病情加重与炎症有关,在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单核细胞功能异常。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有望成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再分层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cd14dimcd16+单核细胞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霉素A对CD14^+单核细胞活化及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洋 堵培 +2 位作者 高珂琴 杨爽 贾素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67-873,共7页
目的:研究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 A,TSA)对CD14^+单核细胞活化状态及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用20nmol/L浓度TSA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RT-q PCR方法检测TLR4及下游炎症... 目的:研究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 A,TSA)对CD14^+单核细胞活化状态及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用20nmol/L浓度TSA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RT-q PCR方法检测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表面TLR4蛋白表达量,以Ch IP-q PCR方法检测TLR4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变化,以Transwell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能力,以细胞黏附力实验检测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TSA刺激能够增加CD14^+单核细胞的趋化和黏附能力,上调CD14^+单核细胞中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MCP-1和IL-6的表达,提高TLR4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结论:TSA能够诱导CD14^+单核细胞活化,提高TLR4启动子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促进TLR4信号通路基因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霉素A cd14^+单核细胞 组蛋白乙酰化 TLR4信号通路 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D4^+TCR四聚体-流式分析和细胞爬片法检测分析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14^+单核细胞
5
作者 吴荣顺 赖小敏 +2 位作者 谢丹 方毅敏 张扣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CD4+TCR四聚体-流式分析和细胞爬片法检测分析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14+单核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四聚体对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外周血进行染色,流式检测四聚体阳性CD14+细胞的百分率,以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非结核呼吸... 目的探讨CD4+TCR四聚体-流式分析和细胞爬片法检测分析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14+单核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四聚体对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外周血进行染色,流式检测四聚体阳性CD14+细胞的百分率,以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非结核呼吸道感染组)外周血及脐带血标本(脐带血组)作为研究对照。将肺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制作成细胞爬片,用四聚体-细胞爬片法原位染色,激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爬片中四聚体与结核抗原双染阳性及四聚体与CD14双染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应用CD4+Vα21-J39/Vβ29-D1-J2 TCR四聚体检测肺结核组、非结核呼吸道感染组和脐带血组的四聚体阳性CD14+细胞百分率中位数分别为1.32%、0.50%和0.26%,而CD4+Vα21-J39/Vβ29-D2-J2 TCR四聚体则分别为1.05%、0.49%和0.19%。肺结核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细胞爬片法可观察到肺结核组四聚体与CD14双染阳性及四聚体与结核抗原双染阳性的细胞,而对照组标本均为阴性。结论 CD4+TCR四聚体技术,结合细胞流式和细胞爬片原位染色方法,能在体外敏感地检测出结核抗原特异性CD14+单核细胞,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其在结核感染者体内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cd4^+ TCR四聚体 cd14^+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严重创伤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钱惠岗 樊建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513-1514,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海拔地区严重创伤病人CD14+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青海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青海省成人急救中心)EICU病房的严重创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ISS≥25分),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I组)(n=20)和常...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海拔地区严重创伤病人CD14+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青海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青海省成人急救中心)EICU病房的严重创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ISS≥25分),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I组)(n=20)和常规治疗组(M组)(n=20),I组血糖控制在 4.4~6.1 mmol/L,M组血糖控制在 10.0~11.1 mmol/L,观察并测定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0、 2、4、6、8天病人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比率及人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率.结果:在I组,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CD14+单核HLA-DR表达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的时间,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相比,胰岛素强化治疗对CD14+单核细胞比率的影像不显著,入院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CD14+单核细胞比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严重创伤后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同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减轻了由组织坏死与有效灌注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保护了重要脏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严重创伤 胰岛素强化治疗 cd14+单核细胞 cd14+HLA-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DC-STAMP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剑雯 曾志勇 陈君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480,共7页
目的:诱导培养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并动态观察TolDCs诱导过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地塞米松和LPS... 目的:诱导培养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并动态观察TolDCs诱导过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地塞米松和LPS联合培养诱导TolDCs;(2)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83、CD86和CD14的表达,并将培养的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3)采用实时定量PCR对TolDCs诱导培养过程中DC-STAMP mRNA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CD14+单核细胞GM-CSF、IL-4、脂多糖诱导培养后胞体变大,出现树枝状突起,为典型的成熟DCs形态,加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后胞体亦变大,但未见明显树枝状突起,缺乏典型的成熟DCs形态;(2)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使CD83和CD86表达上调,CD14表达下调,加Dex联合诱导培养后DCs表面CD83、CD86表达下调,CD14表达上调,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增殖反应明显减弱,显示TolDCs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特性;(3)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DC-STAMP mRNA的表达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加入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后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GM-CSF、IL-4和地塞米松联合培养可诱导TolDCs生成,DC-STAMP可能与DCs的致耐受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单核细胞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DC-STAMP MRNA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免疫失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印华 王宝华 +2 位作者 唐明贵 白静 浦践一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免疫失调的相关性,为保护肠屏障功能、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预后提供免疫支持的依据。方法:选择70例创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监测第1、3、7天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CD14+单... 目的:探讨创伤后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免疫失调的相关性,为保护肠屏障功能、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预后提供免疫支持的依据。方法:选择70例创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监测第1、3、7天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CD14+单核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等位基因(HLA-DR)的表达率,记录病人同期Marshall评分和4周时的预后情况。结果:按Marshall分值高低分组,评分高的病人,血DAO含量相应较高(P<0.01)。经过治疗,每个评分组血DAO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4周内死亡26例,存活44例。在所观察时段中,死亡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且持续处于水平低的状态;血DAO含量和Marshall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血DAO含量和Marshall评分逐渐降低、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血DAO与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肠屏障功能受损明显的病人,免疫抑制亦明显,器官功能受损更严重。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对评估创伤后肠屏障功能障碍病人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肠屏障功能障碍 免疫失调 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严重创伤后免疫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孟海东 赵晓东 +4 位作者 陈晓光 郭旭生 孙丹 果应菲 党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对比老年人与青中年人严重创伤后免疫指标与炎性介质的变化,探讨老年人群创伤后免疫抑制的程度与变化特征.方法31例年龄>65岁,平均(72.4±7.6)岁,ISS评分>20分,平均(27±5)分的老年创伤病人与中青年创伤病人[平均年龄(30.... 目的对比老年人与青中年人严重创伤后免疫指标与炎性介质的变化,探讨老年人群创伤后免疫抑制的程度与变化特征.方法31例年龄>65岁,平均(72.4±7.6)岁,ISS评分>20分,平均(27±5)分的老年创伤病人与中青年创伤病人[平均年龄(30.6±16.2)岁,平均ISS评分(29±6)分]配对分组,在来诊后和伤后2、4、6、8 d采用流式细胞术连续检测T细胞亚群比例和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同时观察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和促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血浆水平.结果老年组伤后TNF-α、IL-6、IL-10低于青中年组,但持续上升时间延长,在6~8 d后IL-10血浆浓度已高于青中年组.老年组伤后4~8 d Th1/Th2比值下降明显,CD14+HLA-DR表达下调.结论老年人创伤后发生的免疫抑制比青中年人群更显著,表现为单核-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抑,而抗炎细胞因子清除不利可能是导致这一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老年人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TH1/TH2漂移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抗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全血中与老化相关的DNA甲基化标记的来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红东 洪贵妮 郭政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73,共9页
机体老化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许多复杂疾病相关。目前,研究者已在外周全血中识别了大量的与老化相关的DNA甲基化标记,这些标记可能反映外周血白细胞在机体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也可能反映外周血中与年龄相关的细胞构成比例的变化... 机体老化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许多复杂疾病相关。目前,研究者已在外周全血中识别了大量的与老化相关的DNA甲基化标记,这些标记可能反映外周血白细胞在机体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也可能反映外周血中与年龄相关的细胞构成比例的变化。文章利用3组正常个体外周全血DNA甲基化谱,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识别了与老化相关的Cp G甲基化位点(age-related DNA methylation Cp G sites,ar Cp Gs)并评价了其可重复性;利用去卷积算法估计了各外周血样本中髓性和淋巴性细胞的比例并分析了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比较了在外周全血、CD4+T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中识别的ar Cp Gs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在独立外周全血数据中识别的ar Cp Gs具有显著的可重复性(超几何检验,P=1.65×10-11)。外周血髓性和淋巴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与年龄显著正、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r≤0.22),它们间DNA甲基化水平差异较大的Cp G位点倾向于在外周全血中被识别为ar Cp Gs。在CD4+T细胞中识别的ar Cp Gs与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 Cp Gs显著交叠(超几何检验,P=6.14×10-12),且99.1%的交叠位点在CD4+T细胞及外周全血中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年龄的正、负相关性一致。尽管在CD14+单核细胞中识别的ar Cp Gs与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 Cp Gs并不显著交叠,但是在交叠的51个ar Cp Gs中,有90.1%的位点在CD14+单核细胞、外周全血以及CD4+T细胞中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年龄的正、负相关性一致,提示它们可能主要反映细胞间共同的改变。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 Cp Gs主要反映某些白细胞共同或特异的DNA甲基化改变,但是也有一部分反映外周血细胞比例构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全血 老化 DNA甲基化 cd4+T细胞 cd14+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脓毒症和MODS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有成 代远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39-741,765,共4页
目的:研究对严重创伤、脓毒症和MODS进行免疫调理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与治疗组(B),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胸腺肽α(迈普欣)和乌司他丁,疗程为7天,观察期28天。结果: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 目的:研究对严重创伤、脓毒症和MODS进行免疫调理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与治疗组(B),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胸腺肽α(迈普欣)和乌司他丁,疗程为7天,观察期28天。结果: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NF-α、IL-6、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结论:联用迈普新(胸腺肽α)和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MODS可显著降低TNF-α及IL-6的水平,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严重脓毒症、MODS采用免疫调理治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cd14^+单核细胞HLA—DR 免疫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