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rf2/HO-1和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华 王永通 +2 位作者 丁旭枫 蒋捷 季利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5,共8页
目的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20 mg/kg)和清化止泻方低、高剂量组(13.64、27.29 g/kg),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 目的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20 mg/kg)和清化止泻方低、高剂量组(13.64、27.29 g/kg),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加番泻叶水煎剂灌胃法构建IBS-D大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 d。观察各组大鼠进食状况、粪便性状和体质量变化;腹部撤离反射(AWR)测定大鼠肠疼痛敏感性;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TUNEL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ZO-1、Occludin、Nrf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M1型和M2巨噬细胞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Nrf2、HO-1、p-IκBα、p-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化止泻方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AWR痛觉阈值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结构基本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大量细胞变性脱落;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向M2极化(P<0.05,P<0.01);结肠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p-IκBα/IκBα和p-P65/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清化止泻方可改善IBS-D大鼠肠上皮黏膜屏障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调控巨噬细胞向M2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止泻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Nrf2/HO-1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Lhcb2A1基因在陆地棉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
2
作者 蔡肖 刘存敬 +4 位作者 张素君 李兴河 王海涛 唐丽媛 张建宏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在植物光合进程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陆地棉GhLhcb2A1基因特征、表达特性以及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以冀棉262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GhLhcb2A1基因的CDS全长,通过生物信...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在植物光合进程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陆地棉GhLhcb2A1基因特征、表达特性以及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以冀棉262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GhLhcb2A1基因的CDS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以及低温和干旱响应表达模式,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验证了GhLhcb2A1基因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GhLhcb2A1基因CDS全长为798 bp,编码265个氨基酸。GhLhcb2A1在叶片中高表达,在低温和干旱处理的叶片和根中显著上调表达,并在低温和干旱处理3 h的叶片中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叶片中的17.42,30.03倍,在低温处理6 h和干旱处理12 h的根中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根中的11.65,65.04倍。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hLhcb2A1蛋白在细胞叶绿体中表达。GhLhcb2A1基因沉默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低温和干旱处理造成的植株失水干枯等表型更严重,叶片积累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说明GhLhcb2A1基因沉默植株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抵抗力降低。以上研究表明,GhLhcb2A1基因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发挥正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GhLhcb2A1 低温 干旱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A1A对缺氧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凋亡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小玲 钟小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4-641,共8页
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HSPA1A)在缺氧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炎症水平与凋亡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分别进行常氧(Nor)和缺氧(Hyp)处理后,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SPA1A表达变化。将常H9c... 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HSPA1A)在缺氧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炎症水平与凋亡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分别进行常氧(Nor)和缺氧(Hyp)处理后,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SPA1A表达变化。将常H9c2细胞分为Nor组(常氧培养)、sh-HSPA1A+Nor组(细胞转染HSPA1A shRNA质粒,常氧培养)、Hyp组(缺氧培养细胞)、sh-HSPA1A+Hyp组(细胞转染HSPA1A shRNA质粒,缺氧培养),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HSPA1A表达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H9c2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活性,ELISA检测各组H9c2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含量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TNF受体关联因子2(TRAF2)/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or组比较,缺氧诱导后的Hyp组H9c2细胞中HSPA1A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Nor组比较,Hyp组H9c2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出现皱缩且排列紊乱,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及LDH、CK活性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TRAF2蛋白相对表达量、p65磷酸化水平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Hyp组比较,sh-HSPA1A+Hyp组H9c2细胞形态得到改善,细胞排列较为密集,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减少,LDH和CK活性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同时细胞中TRAF2蛋白相对表达量、p65磷酸化水平和IκBα磷酸化水平也显著下调(P<0.05)。结论缺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中HSPA1A表达升高,而抑制其表达能够改善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炎症反应并减少凋亡损伤,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RAF2/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 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 炎症 凋亡 TNF受体关联因子2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通过KEAP1/NRF2/GPX4和NF-κB信号通路减轻椎间盘退行性变
4
作者 万宏劲 胡逸斌 +5 位作者 王昕 张凯 秦安 马培翔 马辉 赵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在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中的治疗作用以及潜在的调控通路。方法·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实验检测Nef对髓核细胞活力及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分子...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在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中的治疗作用以及潜在的调控通路。方法·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实验检测Nef对髓核细胞活力及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分析Nef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Kelch结构域的潜在结合位点。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髓核细胞铁死亡和炎症反应。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TNF-α刺激下,加入或不加Nef时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glutathione peroxidase 4,NRF2/GPX4)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髓核细胞高密度培养检测Nef对髓核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构建大鼠尾椎针刺退变模型,尾椎Co3/4椎间盘(IDD+Nef组)内注射2次1.5μmol/L Nef 5μL,Co2/3椎间盘(IDD组)注射等体积PBS;4周后通过X线检测椎间隙高度,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测椎间盘退变情况,通过组织学染色方法检测椎间盘结构。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Nef在1.5μmol/L浓度及以下不会抑制髓核细胞活力和增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Nef可能通过直接结合KEAP1蛋白Kelch结构域,降低KEAP1与NRF2之间相互作用从而激活NRF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ef提高了铁死亡关键抑制蛋白NRF2和GPX4的表达量,同时抑制了NF-κB通路磷酸化P65蛋白的表达量(均P<0.05)。髓核细胞高密度培养结果显示,Nef减轻了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降解(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IDD组相比,IDD+Nef组椎间隙高度较高,Pfirrmann分级较低(均P<0.05),组织学退变程度较低。结论·Nef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GPX4通路抑制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铁死亡,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减轻大鼠I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莲心碱 椎间盘退行性变 KEAP1/NRF2信号通路 铁死亡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牛皮肤Qa-1b/NKG2A的表达及Qa-1b纳米抗体的制备和功能鉴定
5
作者 金聪俐 贾琼 +5 位作者 任泓睿 迟志端 白瑞 郭湘 范瑞文 Herrid Muren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16,共13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蒙古牛皮肤Qa-1b/NKG2A的表达特征,分析其参与皮肤免疫的功能,及Qa-1b在抗黑素瘤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通过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免疫共沉淀法对Qa-1b/NKG2A在皮肤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蒙古牛皮肤Qa-1b/NKG2A的表达特征,分析其参与皮肤免疫的功能,及Qa-1b在抗黑素瘤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通过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免疫共沉淀法对Qa-1b/NKG2A在皮肤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和定位以及互作关系分析;以Qa-1b多肽为抗原,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羊驼黑色素瘤细胞纳米抗体文库中进行淘筛,获得结合性较强的纳米抗体(Qa-1b-VHH)序列;构建pET28a-Qa-1b-VHH原核表达重组质粒,通过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Qa-1b纳米抗体。经ELISA检测Qa-1b纳米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后,将Qa-1b纳米抗体应用于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Qa-1b的表达,以及添加到B16黑素瘤细胞培养基中,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B16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以及与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Qa-1b和NKG2A在蒙古牛皮肤组织的毛囊外根鞘和血管内皮中表达,在犊牛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成年牛(P<0.01或P<0.001)。且Qa-1b和NKG2A在皮肤中存在互作关系。所获得的Qa-1b纳米抗体特异性较强,可用作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中的一抗检测其他组织中Qa-1b的表达;Qa-1b纳米抗体添加到B16细胞培养基中,应用CCK 8法和细胞划痕法检测该Qa-1b纳米抗体对B16细胞增殖和迁移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细胞增殖过程中Ras、MEK1、CyclinD1、CDK4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01)。本试验揭示了Qa-1b/NKG2A参与皮肤免疫以保证毛囊正常生长,尤其是犊牛;Qa-1b纳米抗体可抑制B16细胞增殖和迁移,为增强皮肤免疫及抗黑素瘤发展的抗体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1b NKG2A 纳米抗体 皮肤免疫 黑素瘤 B16细胞 蒙古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流行毒株B2L和F1L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
6
作者 张留君 陈佳乐 +7 位作者 冯星 陈威振 邓亚飞 王波 左国林 贺绍君 辛洪雷 刘德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3,共7页
目的为明确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情况及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变特征。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2021—2023年从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市采集的303份临床样本进行ORFV检测;采用常规PCR扩增阳性样本中ORFV的全长B2L和F1L基... 目的为明确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情况及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变特征。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2021—2023年从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市采集的303份临床样本进行ORFV检测;采用常规PCR扩增阳性样本中ORFV的全长B2L和F1L基因,并通过测序后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qPCR检测显示,本次临床样本ORFV总阳性率为48.8%(148/303)。序列多重比对分析显示,本次56株样本毒株B2L基因间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7%~100.0%和97.4%~100.0%。同时,本次56株样本毒株F1L基因间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1%~100.0%和95.0%~100.0%。根据B2L基因DNA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山羊源样本毒株FY-TYA与甘肃人源参考毒株Gansu位于同一小分支,而山羊源样本毒株FY-XQC与国内疫苗参考毒株China Vaccine和国内山羊源参考毒株OV-HLJ-04位于同一小分支。同时,根据F1L基因DNA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山羊源样本毒株FY-XQA和FY-XQC均与新疆绵羊源参考毒株Xinjiang位于同一小分支。结论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区ORFV感染较为普遍,且当前流行毒株B2L和F1L基因DNA及氨基酸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中F1L基因变异程度较大。此外,部分山羊源样本毒株与人源、疫苗及绵羊源参考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F1L基因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72b/c-BnMSH7.A1模块响应甘蓝型油菜中Cu^(2+)胁迫机制
7
作者 刘芳 杜芊芊 +3 位作者 何昊 肖钢 晏仲元 郝小花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目的】探究基于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A1响应Cu^(2+)胁迫的作用机理,为解析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中miRNA的调控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克隆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特征及潜在功能分析,预测... 【目的】探究基于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A1响应Cu^(2+)胁迫的作用机理,为解析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中miRNA的调控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克隆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特征及潜在功能分析,预测筛选出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的候选miRNA,并使用烟草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其进行体外验证,过表达pre-miR172b和pre-miR172c侵染油菜子叶,进行体内验证。经不同浓度Cu^(2+)处理油菜幼苗,RT-qPCR检测miR172b、miR172c和BnMSH7.A1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推断Cu^(2+)胁迫下,miR172b和miR172c对BnMSH7.A1的调控情况。【结果】野生型萤火虫荧光值与海肾荧光值比值比空白对照显著下降,说明BnMSH7.A1受miR172b和miR172c调控。同时体内验证发现miR172b和miR172c与BnMSH7.A1的表达规律相反,表现为抑制调控,进一步说明miR172b和miR172c可以调控BnMSH7.A1。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iR172b、miR172c和BnMSH7.A1启动子上均存在铜响应元件;且Cu^(2+)处理后,根中pre-miR172b和pre-miR172c分别可以促进miR172b和miR172c表达,进一步促进BnMSH7.A1表达。叶中miR172b和miR172c负向调控BnMSH7.A1的表达,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miR172c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不同组织中miR172b/c-BnMSH7.A1模块的调控方式存在差异,在根中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miR172c均为正相关关系,miR172b/c可正向调控BnMSH7.A1表达。在叶中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c相关性不显著,但miR172b/c可负向调控BnMSH7.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BnMSH7.A1 miR172b/c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TGF-β1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灵仙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Th1/Th2细胞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宁曹 庞浇安 +4 位作者 谭熙 罗艳萍 韦慧怡 黄波 王家冠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7-1486,共10页
目的 探讨大黄灵仙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CLF)大鼠Th1/Th2细胞免疫失衡的作用。方法 将20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0.063 g/kg)、大黄灵仙方组(4.8 g/kg),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开腹并... 目的 探讨大黄灵仙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CLF)大鼠Th1/Th2细胞免疫失衡的作用。方法 将20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0.063 g/kg)、大黄灵仙方组(4.8 g/kg),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开腹并游离结扎胆总管,结扎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第3周灌胃结束后取材。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试剂盒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TGF-β1、p-Smad2、p-Smad3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4、NF-κB p65、Collagen I、CollagenⅢ蛋白及mRNA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水平,计算Th1/Th2比值。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熊去氧胆酸组和大黄灵仙方组大鼠肝细胞、肝小叶、肝索排列较整齐,可见少量脂肪变性,肝纤维结缔增生明显减少,纤维条索明显变窄,仅见少量蓝色纤维间隔,中央静脉、汇管区的炎症浸润等病理损伤情况大有改善;血清TBA、TBil、AKP、γ-GT、ALT、AST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降低(P<0.05);肝组织TGF-β1、Smad4、NF-κB p65、Collagen I、CollagenⅢ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外周血中Th1细胞数量增加,Th2细胞数量减少,且Th1/Th2比值升高(P<0.05);以大黄灵仙方组效果较佳。结论 大黄灵仙方可能通过调控NF-κB/TGF-β1信号通路,维持Th1/Th2细胞免疫平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起到减轻或逆转CL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灵仙方 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 NF-κB/TGF-β1信号通路 TH1/TH2细胞 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2及其比值变化与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明华 常远 +2 位作者 刘芳 黄雁翔 徐航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1和Ang-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Ang-1和Ang-2及Ang-1/Ang-2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Ang-1、Ang-2、Ang-1/Ang-2与HBV DNA、AL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671.0 pg/mL)相比,CHB组(479.0 pg/mL)和肝硬化组(208.4 pg/mL)Ang-1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198.0 pg/mL)相比,CHB组(286.1 pg/mL)和肝硬化组(438.4 pg/mL)Ang-2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2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3.4)相比,CHB组(1.6)和肝硬化组(0.5)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0.001)。Spearman分析显示,CHB组Ang-1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0.394,P值均˂0.00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5、0.351,P值均˂0.001);Ang-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3、−0.473,P值均˂0.001);而肝硬化组Ang-1、Ang-2及Ang-1/Ang-2均与HBV DNA和ALT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CHB、肝硬化患者血清Ang-1、Ang-2及Ang-1/Ang-2有显著改变,其中肝炎组Ang-1、Ang-2及Ang-1/Ang-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患者肝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族同源体3、过氧化物酶1、硫氧还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吴娜 张泽天 王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探究B7族同源体3(B7-H3)、过氧化物酶1(PRDX1)、硫氧还蛋白(TRX)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检查的UC患者108例作为UC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 目的探究B7族同源体3(B7-H3)、过氧化物酶1(PRDX1)、硫氧还蛋白(TRX)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检查的UC患者108例作为UC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UC-CRC患者108例作为UCCRC组,另选择108例同期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UC-CRC及UC患者组织中B7-H3、PRDX1、TRX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B7-H3、PRDX1、TRX水平对UC-CRC患者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UC-CRC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与静息期UC组相比,发病期UC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UC组相比,UC-CRC组组织中B7-H3、PRDX1、TRX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B7-H3、PRDX1、TRX三者联合诊断UC-CRC的AUC最高,优于血清B7-H3、PRDX1、TRX各自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B7-H3)=2.829、P=0.005,Z_(三者联合-PRDX1)=2.544、P=0.011,Z_(三者联合-TRX)=3.673、P<0.001)。结论B7-H3、PRDX1、TRX在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三者联合可以用于诊断UC-CRC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族同源体3 过氧化物酶1 硫氧还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硒缓解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效果研究
11
作者 张霞 王涛 +6 位作者 张全美 严光文 安凤霞 卢宝伟 葛凯 夏伦斌 毕少帅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80-86,共7页
为探究酵母硒(Se-Y)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将20日龄的雌性黄羽鹌鹑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Se-Y组(0.8 mg/kg Se-Y)、AFB1组(30μg/kgB.WAFB1)和Se-Y+AFB1组(0.8 mg/kg Se-Y+30μg/kgB.W AFB... 为探究酵母硒(Se-Y)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将20日龄的雌性黄羽鹌鹑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Se-Y组(0.8 mg/kg Se-Y)、AFB1组(30μg/kgB.WAFB1)和Se-Y+AFB1组(0.8 mg/kg Se-Y+30μg/kgB.W AFB1),检测其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血清生化、肝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肝脏组织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AFB1暴露会导致鹌鹑肝脏出现肿大、发黄、发白和易碎的现象,病理学观察表现为细胞索排列混乱,肝细胞肿胀和空泡化变性等病理变化;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明显增加,肝脏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均明显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降低;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rf2,HO-1,NQO-1,SOD1,CAT)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与AFB1组相比,Se-Y+AFB1组减轻了AFB1导致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血清中的AST和ALT活性有所降低,肝脏组织中GSH-Px、CAT和T-SOD活性及T-AOC水平有所升高;而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有所增加。综上所述,AFB1暴露诱导鹌鹑肝脏氧化应激,抑制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肝脏损伤,而Se-Y通过增强Nrf2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拮抗AFB1所诱导的鹌鹑肝脏氧化损伤,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信号通路 酵母硒 黄曲霉毒素B1 鹌鹑肝脏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荣鑫 黄丽 +4 位作者 曾悦阳 张淑慧 陈怡然 刘玉丽 马铁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9,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脾俞、足三里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海马C1区注射Aβ1-42溶液制备AD大鼠模型。按随...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脾俞、足三里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海马C1区注射Aβ1-42溶液制备A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F级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盐酸多奈哌齐),每组8只。电针组予“百会”、“脾俞”和“足三里”穴位电针刺激,西药组予药物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用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β含量;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海马区NF-κB p65、NLRP3及Caspase-1的蛋白和荧光双标共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5);细胞核形态改变,海马周围神经元出现坏死、空泡变性,染色质边集;血清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大鼠海马区NF-κB 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阳性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有缩短趋势(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少许细胞核轻度不规则,染色质部分边集;血清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5);海马区NF-κB 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减少神经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_2(A^1B_1)被甲烷及氯代甲烷猝灭动力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义德 陈旸 +3 位作者 裴林森 马华强 马兴孝 陈从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用放电 -LIF实验装置 ,对 CCl4 / Ar混合气体放电产生· CCl2 ,再用 541 .52 nm激光将电子基态·CCl2 激发到激发态 A1B1( 0 ,4 ,0 )模 p R1能级上 ,检测激发态· CCl2 时间分辨荧光信号 ,测得室温下· CCl2( A1B1)被... 用放电 -LIF实验装置 ,对 CCl4 / Ar混合气体放电产生· CCl2 ,再用 541 .52 nm激光将电子基态·CCl2 激发到激发态 A1B1( 0 ,4 ,0 )模 p R1能级上 ,检测激发态· CCl2 时间分辨荧光信号 ,测得室温下· CCl2( A1B1)被甲烷及氯代甲烷分子猝灭的实验结果 ,用三能级模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态分辨速率常数 kq1,kq2 和 kq3 值和· CCl2 ( A1B1→ X1A1)及 ( a3 B1→ X1A1)自发辐射寿命分别为 ( 0 .83± 0 .0 3 )μs和 ( 3 .1 2± 0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卡宾 化学反应动力学 甲烷 氯代甲烷分子 猝灭速率常数 荧光寿命 三能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枢、内关穴分别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棕色脂肪中UCP1/BMP3b信号通路的影响
14
作者 闫煜杭 钱丹颖 +5 位作者 鲁晓涵 刘肖儿 邹玲悦 白桦 于美玲 卢圣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08,共9页
目的观察天枢穴和内关穴分别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功能以及棕色脂肪组织(BAT)中UCP1/BMP3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电针改善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健康成年小鼠和BAT切除小鼠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对应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天枢穴和内关穴分别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功能以及棕色脂肪组织(BAT)中UCP1/BMP3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电针改善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健康成年小鼠和BAT切除小鼠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对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天枢组。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干预组分别进行20 min的双侧内关穴或天枢穴电针预处理,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BAT切除组在电针前进行肩胛部BAT切除,其余干预与前保持一致。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变化;TTC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cTnT和BMP3b水平;qPCR法检测小鼠BAT中β3-AR、UCP1、BMP3b mRNA的相对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BAT中BMP3b和心脏中p-Smad1/5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左心室EF、FS降低(P<0.001),白色梗死区域面积增大(P<0.001),血清中cTnT水平升高(P<0.001),BAT中β3-AR、UCP1、BMP3b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BMP3b的蛋白表达升高(P<0.01)。血清中的BMP3b含量升高(P<0.001),心脏中p-Smad1/5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天枢组和内关组小鼠的左心室EF、FS均升高(P<0.001),白色梗死区域面积减小(P<0.001),血清中cTnT水平下降(P<0.05,P<0.01);天枢组BAT中β3-AR、UCP1、BMP3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BMP3b的蛋白表达升高(P<0.01),心脏中p-Smad1/5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内关组无明显变化。在BAT切除后,与模型组相比,内关组小鼠的左心室EF、FS升高(P<0.001),白色梗死区域面积减小(P<0.001),血清中cTnT下降(P<0.001),而天枢组无明显变化;内关组和天枢组心脏中p-Smad1/5的蛋白表达和血清中BMP3b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天枢穴或内关穴电针预处理都可以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天枢穴的保护效应可能通过影响棕色脂肪中UCP1/BMP3b信号通路产生,而内关穴不依赖该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电针预处理 内关 天枢 棕色脂肪 解偶联蛋白1 骨形态发生蛋白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及CCR2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蒙 张平平 +4 位作者 朱清 胡忠利 白雪 伍燕平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及CCR2在初治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的关系。结果:MCP-1及CCR2的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Ki-67指数高及疗效差有关,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BCL-2、BCL-6、Hans分型、首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CP-1或CCR2阳性组与阴性组OS及PFS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单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Ki-67指数、IPI评分、MCP-1、CCR2表达水平对患者的PFS和OS有影响,疗效不佳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缩短(P<0.05),性别、年龄、LDH、BCL-2、BCL-6、Hans分型、肿瘤原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对患者的PFS及OS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高表达、Ki-67指数高、IPI评分高、MCP-1、CCR2高表达水平及疾病缓解的深度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CP-1或CCR2在初治DLBCL中表达率高,且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及Ki-67指数相关预后差的临床指标有关,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CP-1 CCR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NA-155探讨盆炎清胶囊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TLR4/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张嘉晔 陈敏红 +1 位作者 陈颐 王军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研究盆炎清胶囊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PID)大鼠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盆炎清组,采用苯酚胶浆诱导建立CPID模型,造模14 d后,盆炎清组大鼠灌胃给予625 mg/kg药液,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4 ... 目的研究盆炎清胶囊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PID)大鼠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盆炎清组,采用苯酚胶浆诱导建立CPID模型,造模14 d后,盆炎清组大鼠灌胃给予625 mg/kg药液,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肉眼、HE染色观察大鼠盆腔粘连及子宫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RT-qPCR法检测子宫组织miRNA-15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TLR4、NF-κB、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18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盆腔粘连评分、子宫组织病理学评分、miRNA-155 mRNA表达、TLR4、NF-κB、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IL-1β、L-18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盆炎清组大鼠盆腔粘连及子宫组织病理学有所改善,评分均降低(P<0.05),子宫组织miRNA-155 mRNA表达、TLR4、NF-κB、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IL-1β、IL-18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盆炎清胶囊可改善CPID大鼠的炎症情况,其作用与下调miRNA-155表达,抑制TLR4/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炎清胶囊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miRNA-155 TLR4/NF-κB信号通路 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饥饿促进hnRNPA2B1细胞质转位并激活AKT维持前列腺癌细胞存活
18
作者 孙梁博 贺梦 +3 位作者 刘冬 何凤田 连继勤 杨明珍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284-2290,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饥饿后介导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向细胞质转位的分子机制及hnRNPA2B1细胞质转位增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在含葡萄糖的正常1... 目的探讨葡萄糖饥饿后介导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向细胞质转位的分子机制及hnRNPA2B1细胞质转位增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在含葡萄糖的正常1640培养基中常规培养(正常组),在不含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构建葡萄糖饥饿模型(饥饿组)。2组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联合尼克酰胺(nicotinamide,NAM)处理(TSA/NAM组)、AKT抑制剂BEZ235处理、si-NC转染和si-hnRNPA2B1转染。采用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分离技术、免疫沉淀联合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nRNPA2B1乙酰化(acetylation,Ac)水平、AKT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细胞质和细胞核中hnRNPA2B1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在葡萄糖饥饿处理3~5 h后,PC3细胞hnRNPA2B1蛋白乙酰化降低(P<0.01),其细胞质转位增加(P<0.01),AKT磷酸化增强促进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与饥饿组比较,使用TSA/NAM、BEZ235和转染si-hnRNPA2B1处理后hnRNPA2B1乙酰化水平明显上调(P<0.01),能够抑制葡萄糖饥饿介导的hnRNPA2B1细胞质转位、抑制AKT磷酸化,同时导致葡萄糖饥饿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葡萄糖饥饿环境通过诱导Ac-hnRNPA2B1-AKT信号通路激活,从而维持PC3细胞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饥饿 前列腺癌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 乙酰化 AK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IR-1通过阻断JAK2 V617F突变的人HEL细胞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翠 张娅薇 +3 位作者 杨蕊 吴肖婕 周嘉迪 薛江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基因测序鉴定JAK2 V617F突变;应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法鉴定LAIR-1募集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种类;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增殖;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EL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和PI3K/AKT/mTOR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JAK2 V617F突变的HEL细胞中,LAIR-1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结合后可募集含Src同源域2磷酸酶2(SHP-2);LAIR-1可以下调HEL细胞JAK2、STAT1、STAT3、STAT5、AKT和mTOR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能够显著抑制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而对BAX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LAIR-1能够明显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HEL细胞凋亡。结论在JAK2 V617F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中,LAIR-1可通过募集SHP-2抑制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 JAK2 V617F突变 Janus激酶(JAK)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通过Akt1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链脲佐菌素引起INS-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陈程 李警耀 +2 位作者 胡万祥 刘东慧 陈志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8,共9页
目的:探讨丝胶对链脲佐菌素(STZ)致损伤INS-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0、0.1、0.3、1.0、3.0和10.0μmol·L^(-1)Akt1抑制剂A-674563... 目的:探讨丝胶对链脲佐菌素(STZ)致损伤INS-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0、0.1、0.3、1.0、3.0和10.0μmol·L^(-1)Akt1抑制剂A-674563及10 mmol·L^(-1)STZ及600 mg·L^(-1)丝胶的完全培养基培养INS-1细胞,分为0、0.1、0.3、1.0、3.0和10.0μmol·L^(-1)A-674563组,另设置对照组(不含药物的完全培养基),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INS-1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筛选A-674563最佳抑制浓度,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mol·L^(-1)STZ+完全培养基)、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10 mmol·L^(-1)STZ+15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10 mmol·L^(-1)STZ+3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和10mmol·L^(-1)STZ+600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存活率,筛选丝胶最佳作用浓度。另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mol·L^(-1)STZ+完全培养基)、丝胶组(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和A-674563组(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0.3μmol·L^(-1)A-674563+完全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NS-1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Akt1、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磷酸化Akt1 (p-Akt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对照组INS-1细胞存活率为100.00%±0.00%,0、0.1、0.3、1.0、3.0和10.0μmol·L^(-1)A-674563+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共同作用后INS-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2.50%±2.28%、69.47%±1.94%、51.51%±1.74%、38.94%±1.57%、24.79%±1.14%和19.85%±1.03%。A-674563对INS-1细胞的IC50值为0.3μmol·L^(-1),选择0.3μmol·L^(-1)A-674563作用INS-1细胞。与0μmol·L^(-1)A-674563比较,0.3μmol·L^(-1)A-674563+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共同作用下,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CK-8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因此选择600 mg·L^(-1)丝胶作用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Akt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Akt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Ak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NF-κB、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NF-κB、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LISA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丝胶通过靶向Akt1减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对STZ引起的INS-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 INS-1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