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VM-DCVM边界模式定频LCC谐振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一鸣 许建平 +2 位作者 李兵兵 林磊明 马红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0-860,共11页
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具有传统变频LC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工作、EMI干扰小等优点,显著降低了磁性元件与EMI滤波器的设计难度。但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存在软开关条件丢失、谐振元件与开关元件电压电流应力大等问题。此外,对于定频LCC谐振变换器... 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具有传统变频LC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工作、EMI干扰小等优点,显著降低了磁性元件与EMI滤波器的设计难度。但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存在软开关条件丢失、谐振元件与开关元件电压电流应力大等问题。此外,对于定频LCC谐振变换器,目前还缺乏较好的参数设计方法。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定频LCC谐振变换器的功率分析,提出了一种工作于CCVM-DCVM边界模式的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变换器软开关工作条件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定频LCC谐振变换器中谐振元件与开关元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分析了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工作模态,采用基波近似法建立了LCC谐振变换器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了LCC谐振变换器的软开关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变换器的功率分析,得到了变换器元件参数与谐振元件功率的关系,给出了工作于CCVM-DCVM边界模式的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过程。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与参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频控制 LCC谐振变换器 基波近似法 功率分析 ccvm-dcvm边界模式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对人工智能的审计:边界、模式与策略
2
作者 房巧玲 高思凡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0,共10页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对其进行审计监督势在必行,但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边界、模式以及策略等基本问题尚待进一步厘清。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将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对象边界由游离的技术、制度两个维度拓展至整合的责任方、技术...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对其进行审计监督势在必行,但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边界、模式以及策略等基本问题尚待进一步厘清。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将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对象边界由游离的技术、制度两个维度拓展至整合的责任方、技术、制度、绩效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问题导向的审计模式以贯穿四维区域边界;并从审计权限、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问责等方面提出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实践策略。围绕对人工智能的审计应该“审什么”“如何审”,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引,不仅有助于厘清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思路及理念,也为制定或优化人工智能监管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审计模式 审计边界 审计策略 问题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双线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
3
作者 张春莉 吴晓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9,204,共8页
在分科设置课程的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具有综合育人价值的学习活动方式,致力于实现课程综合化与实践化。然而,目前在其与学科知识的关系以及学习组织形式等方面仍存有不同观点。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所构建的跨学科主... 在分科设置课程的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具有综合育人价值的学习活动方式,致力于实现课程综合化与实践化。然而,目前在其与学科知识的关系以及学习组织形式等方面仍存有不同观点。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所构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双线程”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可合理描述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知识边界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活动组织方式里师生主导权的交替情况。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该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识、设计与实践均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伯恩斯坦 教育边界理论 “双线程”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PRM-SBLFS深度学习的飞行模式智能识别方法
4
作者 孙世岩 李琳 +2 位作者 朱惠民 石章松 梁伟阁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在实际监测任务中,及时有效地识别飞行模式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飞行模式识别方法主观性强、模式单一,限制了在复杂情况下的飞行监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有局限性,进而导致模式边界定位不精确、识别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敏感边界和... 在实际监测任务中,及时有效地识别飞行模式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飞行模式识别方法主观性强、模式单一,限制了在复杂情况下的飞行监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有局限性,进而导致模式边界定位不精确、识别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敏感边界和长飞行序列的飞行模式智能识别方法(Intelligent Flight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for Sensitive Boundaries and Long Flight Sequences, IFPRM-SBLFS),以对飞行模式进行智能识别。为了更好地探索多模式飞行参数的空间关系,设计自适应图嵌入,针对不同持续时间的飞行模式提出去噪深度多尺度自动编码器,以及用于减轻模型损失的分类加权焦点损失和回归联合时空交集损失。为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采集多架民用航班的真实参数,涵盖11种飞行模式,通过人工标注构建飞行模式数据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够在连续飞行架次中自动区分不同的飞行模式,并准确提取模式边界,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07%,且无需任何预处理或后处理;新的智能识别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精确度和敏感边界的飞行模式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模式 深度学习 敏感边界 长飞行序列 自动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水电站溢洪洞控制段结构震损模式分析
5
作者 张汉云 章寰宇 +3 位作者 毕仲辉 宋琰 李潇寒 王皓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58,176,共5页
溢洪洞进水口控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泄洪系统的首部结构,在强震发生后,为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应保证枢纽泄水通畅、及时降低库水位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溢洪洞控制段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进行专门研究。采用黏弹性人工... 溢洪洞进水口控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泄洪系统的首部结构,在强震发生后,为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应保证枢纽泄水通畅、及时降低库水位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溢洪洞控制段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进行专门研究。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及其地震动输入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采用双标量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的损伤开裂,建立溢洪洞控制段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揭示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溢洪洞控制段结构的损伤分布和模式。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结构拉损伤分布面积大于压损伤面积;^(#)1、^(#)3溢洪洞控制段受地震损伤较^(#)2控制段严重,震损出现在闸墩与基岩交界处、弧形闸门支撑梁与闸墙交界处、进口溢流面与闸墙的交界处、门机大梁两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洪洞 黏弹性人工边界 塑性损伤模型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侧边界通量方案在CMA-MESO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仇培宇 沈学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6,共9页
在全球或区域数值模式中实现水汽等水物质的守恒或收支平衡计算十分重要,缺乏质量守恒可能会导致虚假的水汽运动和过量的局部降水。目前我国的CMA-MESO模式中使用的平流方案是PRM(Piecewise Rational Method)方案,尽管该方案有较高的精... 在全球或区域数值模式中实现水汽等水物质的守恒或收支平衡计算十分重要,缺乏质量守恒可能会导致虚假的水汽运动和过量的局部降水。目前我国的CMA-MESO模式中使用的平流方案是PRM(Piecewise Rational Method)方案,尽管该方案有较高的精度和正定保形性以及能够在全球模式中做到守恒,但是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由于侧边界的处理难以做到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的守恒或收支平衡。为了解决模式平流方案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的守恒问题,研究了一种新的简单且可忽略计算成本的有限区域模式半拉格朗日方案质量守恒的零侧边界通量方案(Zero Lateral Flux,ZLF)将其应用在CMA-MESO模式中。研究先通过理想试验结果表明ZLF方案具有良好的守恒性和保形性,能够更好保持物理量场的分布和强间断物理量场的守恒。然后将该方案加入CMA-MESO模式中,通过实际个例预报试验和连续预报试验结果表明ZLF方案能够抑制高估的降水,减少虚假降水预报,显著改善降水落区预报。对于极端暴雨而言,ZLF方案对于降水量级和降水落区预报改善效果都非常显著。ZLF方案有效改进了CMA-MESO模式的水物质不守恒问题,提高了模式的降水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侧边界通量 有限区域守恒半拉格朗日方案 水物质守恒 极端暴雨 中尺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边界层分离的隧道侧向集中排烟有效空间及效率研究
7
作者 朱代强 徐湃 +2 位作者 蒋树屏 刘奕显 刘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7-828,共12页
侧向集中排烟模式在隧道火灾排烟系统设计中备受青睐,其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烟气沿“隧道-排烟口-排烟道”流动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边界层分离,造成有效排烟空间减小,影响排烟效率。为揭示边界层分离影响下侧向集中排烟有效空间及排烟效... 侧向集中排烟模式在隧道火灾排烟系统设计中备受青睐,其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烟气沿“隧道-排烟口-排烟道”流动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边界层分离,造成有效排烟空间减小,影响排烟效率。为揭示边界层分离影响下侧向集中排烟有效空间及排烟效率,以某3车道沉管隧道为例,开展不同火源热释放速率下1∶10缩尺模型试验和FDS数值模拟。通过观测分析排烟口及排烟道内3个边界层分离区域,提出考虑边界层分离区体积的有效排烟空间量化方法,量化排烟风量、排烟口宽高比、排烟口布设高度影响下有效排烟空间和排烟效率大小。从单组排烟口与排烟系统2个角度,分析排烟口、排烟道有效排烟空间与排烟效率的关系,得到排烟口与排烟策略的优化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排烟口内有效排烟空间与排烟效率受排烟口参数和排烟策略的影响强于排烟道内,且受排烟口参数的影响强于排烟策略;排烟效率不仅与有效排烟空间相关,还与排烟速率密切相关,应重点关注排烟口内边界层分离及排烟速率对排烟效率的影响;火源热释放速率50 MW时,排烟口宽高比2∶1、排烟口布设高度5.75 m、排烟风量360 m~3/s为侧向集中排烟系统优化设计参数。研究成果可为充分挖掘侧向集中排烟潜能提供参考,为实现隧道火灾高效排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侧向集中排烟模式 边界层分离 有效排烟空间 排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集团学校教师知识共享模式及特征分析
8
作者 曹连喆 李孔珍 方晨晨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25,共5页
基础教育集团学校教师知识共享可以有效促进集团内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有利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组织边界理论以及实际调研,从教师参与活动的规模、教师间的互动程度以及组织边界是否被打破三个维... 基础教育集团学校教师知识共享可以有效促进集团内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有利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组织边界理论以及实际调研,从教师参与活动的规模、教师间的互动程度以及组织边界是否被打破三个维度,将集团学校教师知识共享模式划分为整体培训知识共享模式、跨校教研知识共享模式和教师交流知识共享模式三种类型,并从共享形式、专业权力分布以及跨边界组织维度进一步剖析不同教师知识共享模式的特征,以期为各学校根据自身优势、适用场景以及个性化需求开展集团化活动提供选择,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教师知识在集团学校内外流动,优化共享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集团 教师知识共享 共享模式 组织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气候模拟中古地理边界条件重建的不确定性研究
9
作者 朱广坤 张彧瑞 覃国金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随着气候模式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更加准确的古地理边界条件重建成为研究深时气候变化机制的关键,而古地理边界条件重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却少有人关注。本研究基于古海陆分布、古海深、古地形重建方法及资料选择,研究古地理... 随着气候模式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更加准确的古地理边界条件重建成为研究深时气候变化机制的关键,而古地理边界条件重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却少有人关注。本研究基于古海陆分布、古海深、古地形重建方法及资料选择,研究古地理边界条件重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对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重建过程中板块运动模型的选择、海陆分布的修正、海洋洋壳年龄数据的更新、大洋深度—洋壳年龄关系模型选择、沉积物模型选择以及古地形高度代用指标的选择都会导致不同的古地理边界条件重建结果。更重要的是,这种古地理边界条件的差异会进一步影响模式模拟结果中的温度、盐度以及洋流等重要的气候环境变量。这表明重建气候模式中古地理边界条件时需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重建资料,同时也需基于密集和可靠的代用指标进一步优化重建资料,从而减少古地理边界条件对古气候模式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气候模式 古地理重建 古气候边界条件 古气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中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藏东南复杂下垫面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斐 邹捍 +4 位作者 周立波 马舒坡 李鹏 朱金焕 张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0-357,共18页
藏东南地区是青藏高原山地复杂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其边界层大气过程异常复杂,给数值模拟和预报带来较大困难。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关系到能否正确模拟和预报局地大气过程。本研究采用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藏东南地区是青藏高原山地复杂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其边界层大气过程异常复杂,给数值模拟和预报带来较大困难。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关系到能否正确模拟和预报局地大气过程。本研究采用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藏东南林芝地区对流和稳定边界层大气过程进行模拟,与2013年夏季"藏东南地区复杂下垫面地气交换观测实验"资料对比,研究ACM2,Boulac,M YJ,QNSE和YSU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青藏高原复杂下垫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水汽混合比垂直结构的模拟,Boulac和MYJ方案分别在模拟对流边界层和稳定边界层时能力最优。ACM 2方案最适宜藏东南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位温和风速垂直分布的模拟。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对流边界层高度均较实际观测偏低,其中,QNSE方案模拟的边界层高度最接近观测。同一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于夜间稳定边界层和正午对流边界层的模拟能力也不相同。该地区边界层风场受地形影响显著,风速较小,模拟的近地层风场较观测偏弱,MYJ和QNSE方案对近地层风场的模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对山谷城市边界层模拟能力的检验及地面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77
11
作者 王颖 张镭 +1 位作者 胡菊 张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7-1407,共11页
利用先进的WRF中尺度模式中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和ACM2),模拟了2005年1月25~28日兰州市冬季地面温度和风速的变化,并与同期系留探空和自动气象站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地面温度日变化的... 利用先进的WRF中尺度模式中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和ACM2),模拟了2005年1月25~28日兰州市冬季地面温度和风速的变化,并与同期系留探空和自动气象站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地面温度日变化的模拟,局地闭合的MYJ方案优于非局地闭合的YSU和ACM2方案;3种方案模拟的夜间位温廓线较好,白天的较差;在边界层低层,考虑局地和非局地闭合的ACM2方案模拟的位温廓线与观测值比较一致;在边界层上部,局地闭合的MYJ方案则更适合于描述大气湍流对位温垂直分布的影响;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兰州地区冬季温度场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MYJ方案模拟的夜间温度低于YSU和ACM2方案,白天则高于YSU和ACM2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 温度场 风场 复杂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条件下夏季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腾蛟 张镭 +2 位作者 胡向军 赵世强 王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1-1271,共11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提供的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和MYJ方案),选取2009年7月27-29日作为夏季个例,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条件下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地表能量场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较好地模拟出黄土高原夏季...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提供的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和MYJ方案),选取2009年7月27-29日作为夏季个例,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条件下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地表能量场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较好地模拟出黄土高原夏季边界层结构的日变化及近地面温度场、风场、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等要素的变化特征。WRF模式对温度的模拟最好,相关系数达到了0.95,对风速的模拟则较差,这与风场本身的随机多变性有很大的关系;WRF模式提供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以及NCEP提供的初始场土壤湿度与实际不符,是造成白天地表能量场模拟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流边界层最大高度可达到2 500m,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可达到700m左右。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加入了非局地混合作用以及边界层顶夹卷作用的YSU方案能更好地模拟出对流边界层结构特征,而MYJ局地闭合方案则对稳定边界层的模拟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黄土高原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兰州冬季边界层高度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丽霞 王颖 +1 位作者 赖锡柳 杨雪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本文利用WRF模式中YSU、MYJ和ACM2三种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了2005年1月20-31日兰州市冬季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将模拟的边界层高度与同期系留探空资料位温廓线法计算的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闭合方法和混合层高度计算方... 本文利用WRF模式中YSU、MYJ和ACM2三种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了2005年1月20-31日兰州市冬季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将模拟的边界层高度与同期系留探空资料位温廓线法计算的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闭合方法和混合层高度计算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各个方案模拟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均模拟出了兰州市冬季边界层高度日变化的基本特征,其中,MYJ方案明显偏高,YSU和ACM2方案次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CM2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兰州市冬季边界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位温廓线 边界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晴天及阴天条件下WRF模式中几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成刚 沈滢洁 +3 位作者 罗峰 曹乐 严家德 姜海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4-934,共11页
利用WRF模式中5种常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ACM2、YSU、BouLac、MYJ和MYNN2.5)及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观测试验(ARM)寿县综合观测数据(2008年8—12月),对比分析了晴天及阴天条件下,不同参数化方案对典型农田下垫面气象要素及边界层结构的模... 利用WRF模式中5种常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ACM2、YSU、BouLac、MYJ和MYNN2.5)及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观测试验(ARM)寿县综合观测数据(2008年8—12月),对比分析了晴天及阴天条件下,不同参数化方案对典型农田下垫面气象要素及边界层结构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模式对于云层状况的模拟,非局地方案ACM2和YSU方案优于局地方案.(2)对于近地层气象要素,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均是ACM2方案对于2 m温度和比湿的模拟效果最好,MYJ方案对于风向风速的模拟效果最好.(3)对于位温及比湿垂直廓线的模拟,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均是非局地方案(ACM2和YSU)对白天的模拟效果优于局地方案;ACM2方案对夜间弱稳定层结和逆湿结构的模拟最优;(4)对于风速垂直廓线的模拟,白天不稳定条件下,晴天条件MYJ方案最优,阴天MYNN2.5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好;夜间弱稳定条件下,晴天条件ACM2方案与观测值之间的偏差最小,阴天YSU方案模拟效果最好;(5)总体而言,在对典型农田下垫面进行模拟时,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均是ACM2方案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天 阴天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ARW试验寿县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侧边界的处理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6
15
作者 魏和林 符淙斌 王维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9-790,共12页
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侧边界的作用是引入大尺度强迫场。如何处理好侧边界,即大尺度强迫场和区域气候模式本身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报东亚夏季风降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的... 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侧边界的作用是引入大尺度强迫场。如何处理好侧边界,即大尺度强迫场和区域气候模式本身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报东亚夏季风降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的区域气候模式(SUNYA-ReCM),设计了两种不同的侧边界处理方法,来探讨侧边界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驱动区域模式的大尺度强迫场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及热带海洋大气研究计划(TOGA)的分析资料场。试验结果表明:(1)当模式的区域较大时,采用较小的侧边界缓冲区会在缓冲区与模式内部的交界处产生不连续;扩大缓冲区并且考虑不同尺度强迫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可以避免这一缺陷。(2)更重要的是采用后一种方案,即减少了区域气候模式在模拟大尺度环流场方面所起的作用,使得模式更多地依赖侧边界来得到更真实的、对东亚夏季风降水起重大影响的一些气流,如副高、西南季风和南海季风,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无论是在大小上还是在雨带位置的演变上都能进行更好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区域气候模式 东亚夏季风 降水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模式边界层探空效果评估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耀孙 石春娥 +3 位作者 杨军 邓学良 杨元建 吴照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90-1703,共14页
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2006年和2007年12月东部地区进行逐日模拟,并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南京和安庆12h一次的逐日探空资料对模拟的地面及边界层内气象要素进行检验,计算地面和边界层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要素的多种... 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2006年和2007年12月东部地区进行逐日模拟,并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南京和安庆12h一次的逐日探空资料对模拟的地面及边界层内气象要素进行检验,计算地面和边界层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要素的多种常用统计参数;并分别评估雾发生前和发生时边界层探空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MM5模式模拟的地面温度和湿度均较理想,但风速误差较大。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观测与模拟的偏差概率分布均呈近正态分布,峰值中心分别为-1.52℃、4.59%和1.92m·s-1,白天模拟效果优于夜间。(2)以南京、安庆两站为例,模拟的08:00(北京时,下同)和20:00边界层内探空基本可靠,但20:00的效果比08:00好;模拟效果均随高度上升而变好;且南京站边界层内温度、湿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安庆站,但安庆站风的模拟效果优于南京站。(3)以南京站为例,雾发生前和发生时温度、湿度模拟效果较平均情况差,风速模拟较其他模拟时段无明显变化。(4)南京、安庆冬季近地层逆温发生频率都比较高,常见多层逆温,MM5模式能再现近地层逆温,但有高估的倾向,且对边界层中上部逆温模拟效果不佳。此外,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表明,模拟方案中地面负的温度偏差不是由近地层高垂直分辨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气象模式MM5 边界 模式探空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赵之枫 巩冉冉 张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111,共7页
随着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由14个城市扩展到全国600个城市,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索和单一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实践层面,应对不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其划定模式,从而指导下一步划定工作。文章首... 随着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由14个城市扩展到全国600个城市,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索和单一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实践层面,应对不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其划定模式,从而指导下一步划定工作。文章首先对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进行辨析;其次依据现有的研究和规划实践,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框架,从3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进行对比,归纳出3种不同的划定模式:平稳控制型、加速统筹型和综合协调型;最后结合不同的模式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边界 划线模式 实施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搜索的内涵、边界与模式研究述评及展望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增源 谌依然 伍蓓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53-160,共8页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本土企业如何通过跨界搜索获取外部知识以弥补自身资源禀赋不足和能力结构缺陷至关重要。当前,跨界搜索相关概念交叉重合、存在较大模糊性,企业究竟应该跨越何种边界、采取何种搜索模式是跨界搜索研究的核心议题。首...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本土企业如何通过跨界搜索获取外部知识以弥补自身资源禀赋不足和能力结构缺陷至关重要。当前,跨界搜索相关概念交叉重合、存在较大模糊性,企业究竟应该跨越何种边界、采取何种搜索模式是跨界搜索研究的核心议题。首先系统梳理了跨界搜索的内涵,然后根据组织边界和知识边界区分跨界搜索模式,并进一步探究跨界搜索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搜索 组织边界 知识边界 搜索模式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中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作用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3
19
作者 钟中 苏炳凯 +1 位作者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利用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以1998年夏季为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侧边界地形缓冲区对区域气候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使模拟场和观测的均方根误差都有所减小,区域平均中尺度动能也减小,从而有利于维持区域模式长... 利用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以1998年夏季为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侧边界地形缓冲区对区域气候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使模拟场和观测的均方根误差都有所减小,区域平均中尺度动能也减小,从而有利于维持区域模式长期积分的稳定性。设置地形缓冲区并不改变模拟降水分布格局,但对主要降水区各降水时段降水强度的模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地形缓冲区 区域气候模式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大气边界层光学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数值模式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晓庆 王英俭 +1 位作者 曾宗泳 龚知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9-82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大气光学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数值模式。通过解大气边界层风速、位温度、绝对湿度预报方程,表面热平衡方程和土壤热传导方程,得到地表温度、表面层的动量通量、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再由Monin Obukhov相似理论,从湍流通量和温...  提出了一种大气光学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数值模式。通过解大气边界层风速、位温度、绝对湿度预报方程,表面热平衡方程和土壤热传导方程,得到地表温度、表面层的动量通量、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再由Monin Obukhov相似理论,从湍流通量和温度结构常数的经验关系计算出折射率结构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结构常数 数值模式 光传输 大气边界层湍流 激光 大气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