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M3模式中LSM积雪方案的改进研究 (Ⅰ):修改方案介绍及其单点试验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统文 钱正安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52,共9页
为了改进美国NCARCCM3全球模式中LSM陆面模型中的积雪方案的模拟效果,在Sun等[1]SAST积雪模型的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后,加进CCM3模式LSM模型中。该方案根据格点区域平均积雪深度的不同,把地面雪盖划分为1到3层不等,能在积雪表层和中间... 为了改进美国NCARCCM3全球模式中LSM陆面模型中的积雪方案的模拟效果,在Sun等[1]SAST积雪模型的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后,加进CCM3模式LSM模型中。该方案根据格点区域平均积雪深度的不同,把地面雪盖划分为1到3层不等,能在积雪表层和中间层更好地描述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详细地考虑了雪的热传导、太阳辐射的穿透吸收、雪的融化、液态水的储存、渗透和再冻结等积雪内部的主要物理过程;根据Nimbus-7卫星实测雪深资料修改了积雪覆盖度和雪面反照率的计算方案。利用前苏联6个台站1978—1983年的实测积雪资料和大气强迫数据,进行了单点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的积雪参数化方案能够较好地再现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逐日和季节变化特征,部分提高了积雪参数化方案对积雪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M陆面系统模型 ccm3模式 积雪参数化方案 单点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M3模式中LSM积雪方案的改进研究 (Ⅱ):全球模拟试验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统文 钱正安 蔡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9,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检验新LSM积雪方案的气候模拟性能,经文献[1]单站模拟检验后,在本文中又进一步将其加入CCM3模式中,分别积分近两年。模拟结果表明:原LSM和新LSM积雪方案虽然都能再现全球气候的主要平均特征,但经改进后的新积雪方案对全球积... 为了进一步检验新LSM积雪方案的气候模拟性能,经文献[1]单站模拟检验后,在本文中又进一步将其加入CCM3模式中,分别积分近两年。模拟结果表明:原LSM和新LSM积雪方案虽然都能再现全球气候的主要平均特征,但经改进后的新积雪方案对全球积雪气候、降水等要素场及环流等的气候模拟性能比原LSM积雪方案更好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参数化方案 ccm3模式 Nccm3和Occm3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M3大气环流模式月-季尺度预报初步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余建锐 董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 1 991和 1 994年 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作初始场 ,用 NCAR气候模式 CCM3进行了48次月、季预报 ,针对 50 0 h Pa高度和中国降水资料对其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CCM3对月尺度的高度场的预报有一定的能力 .对中国 1 60站的降水距... 以 1 991和 1 994年 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作初始场 ,用 NCAR气候模式 CCM3进行了48次月、季预报 ,针对 50 0 h Pa高度和中国降水资料对其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CCM3对月尺度的高度场的预报有一定的能力 .对中国 1 60站的降水距平进行月尺度和季节预报 ,其准确程度可以和目前经验预报的水平相当 .比较使用实际海温和用外推法预测的海温两种下边界条件所作的预报结果发现 ,两者的效果差异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3模式 月季预测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组密码算法的快速认证模式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玉划 胡爱群 宋宇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CBC MAC模式速度较慢 .本文提出了分组密码算法的 2种快速认证模式 :一种为基于双重分组的串行认证模式 (KCBC) ,另一种为适合于硬件的基于密钥计数的并行认证模式 (KCTR MAC) .KCBC模式的速度约为CBC MAC模式的 2~ 3倍 ;KCTR MAC模式... CBC MAC模式速度较慢 .本文提出了分组密码算法的 2种快速认证模式 :一种为基于双重分组的串行认证模式 (KCBC) ,另一种为适合于硬件的基于密钥计数的并行认证模式 (KCTR MAC) .KCBC模式的速度约为CBC MAC模式的 2~ 3倍 ;KCTR MAC模式同并行认证模式PMAC相比 ,安全性显著改善 .KCBC或KCTR MAC认证模式和CTR(计数器 )加密模式结合可构成分组密码算法的新工作模式 .新工作模式同标准模式CCM(CTRwithCBC MAC)相比 ,有明显的速度优势 ,其综合性能优于C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证模式 CBC-MAC模式 PMAC模式 计数器模式 cc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分组和密钥计数的并行认证模式
5
作者 黄玉划 胡爱群 宋宇波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7期70-74,共5页
由于CBC -MAC模式不可并行处理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分组的并行认证模式 (PKCB)。PKCB模式同并行认证模式PMAC相比 ,安全性和速率都有显著提高 ,PKCB认证模式与CTR (计数器 )加密模式结合可构成分组密码算法的一种全工作模式。在此基础... 由于CBC -MAC模式不可并行处理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分组的并行认证模式 (PKCB)。PKCB模式同并行认证模式PMAC相比 ,安全性和速率都有显著提高 ,PKCB认证模式与CTR (计数器 )加密模式结合可构成分组密码算法的一种全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钥计数的并行认证模式 (KCTR -MAC)。KCTR -MAC模式安全性比PMAC模式高得多 ,而速率未降低 ,KCTR -MAC认证模式和CTR加密模式结合也可构成分组密码算法的一种全工作模式 (2CTR) ,2CTR模式的综合性能不亚于标准模式CCM (CTRwithCBC -MAC) ,是一种安全快速的实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证模式 CBC-MAC模式 PMAC模式 CTR模式 cc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M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建模和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建 阮璇 +2 位作者 董密 孙尧 粟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0-1417,共8页
建立CCM交错反激式微逆变器的整体四阶模型,分析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并基于该模型提出控制设计策略。相对于单路反激式微逆变器模型近似分析交错反激式微逆变器系统特性并提出进行控制设计的方法,该方法能准确描述系统控制输入到并网电流... 建立CCM交错反激式微逆变器的整体四阶模型,分析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并基于该模型提出控制设计策略。相对于单路反激式微逆变器模型近似分析交错反激式微逆变器系统特性并提出进行控制设计的方法,该方法能准确描述系统控制输入到并网电流传递函数中存在的右半平面零点位置,提高控制设计的精确性和控制效果,修正已有控制方法中存在的控制偏差,同时改善因两路交错反激变换器参数不同所引起的负载不平衡,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最后设计一台250 W微逆变器实验样机,实验结果可验证整体建模和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逆变器 交错反激 电流连续模式(ccm) 建模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杂自动机的双向DC/DC变换器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段翔兮 冯世林 +2 位作者 黄琦 罗荣森 刘甲甲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实现能量变换的双象限运行特性和多模态的混杂特性。现有模型主要采用平均模型和精确模型,前者忽略了高频动态特性,后者计算量过大,且均未考虑其混杂特性。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双向DC/DC变换器各工作模态的连续状态... 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实现能量变换的双象限运行特性和多模态的混杂特性。现有模型主要采用平均模型和精确模型,前者忽略了高频动态特性,后者计算量过大,且均未考虑其混杂特性。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双向DC/DC变换器各工作模态的连续状态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基于混杂自动机理论建立了能对其完整描述的混杂自动机模型,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完成了控制算法设计。运用Matlab/Stateflow对该控制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混杂自动机模型计算量适中、精确度高、反映了系统的高频动态特性,完整地描述了系统的各个工作模态,兼顾了CCM模式和DCM模式,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控制算法简单且效果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混杂自动机理论 ccm模式 DC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 II.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朱伟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7-860,共14页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 ,采用NCARCCM2模式 ,设计了三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积雪的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 ,通过积雪的辐射冷却效应 ,可以改变...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 ,采用NCARCCM2模式 ,设计了三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积雪的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 ,通过积雪的辐射冷却效应 ,可以改变地表的热状况以及地表对大气加热的异常 ,引起大气温度、位势高度场的调整 ,激发冬季大气EUP遥相关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大气环流 积雪异常分布 数值模拟 NCAR ccm2模式 辐射冷却效应 位势高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植被覆盖对亚澳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I):对澳洲气候及冬季风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鲍艳 吕世华 刘海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3-771,共9页
通过澳大利亚植被绿化和沙漠化的数值试验,对植被覆盖变化引起的地方性气候变化及对半球尺度环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澳洲大陆植被覆盖变化可显著影响地方性温湿和降水,大陆中西部绿化可使大陆东部显著降温,局地水汽增加对温度... 通过澳大利亚植被绿化和沙漠化的数值试验,对植被覆盖变化引起的地方性气候变化及对半球尺度环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澳洲大陆植被覆盖变化可显著影响地方性温湿和降水,大陆中西部绿化可使大陆东部显著降温,局地水汽增加对温度变化影响显著.绿化引起的中东部降水增加与地表粗糙度增加引发的水汽辐合增强,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引发的对流旺盛有关系.局地温湿和环流的变化通过大气定长波的经向传播影响了越赤道气流的强弱,进而对亚澳冬季季风系统降水产生了影响.研究表明, 绿化使低层南北半球越赤道气流略微增强,增加了北半球冬季寒潮深入南半球内部的几率,并引起了澳洲大陆北部沿岸的气流明显增强,季风槽南移,降雨带区域性的南移,增加了气旋干扰深入内陆的几率,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多; 沙漠化则引起澳洲大陆增温显著,由于局地下沉运动抑制了对流,造成了陆上降水的减少,通过波的外传,引起了100°~110°E和120°~130°E的低层越赤道气流的变弱和澳大利亚季风槽降水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澳冬季风 植被覆盖变化 越赤道气流 大气环流模式cc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场和长波辐射对气候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元芳 F. Baer 王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6-276,共11页
对CCM2 (T42L1 8)模式运行 1 0次 ,每次初始状态稍微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了CCM2模式对初始场的响应 ,1 0次运行长波辐射 (LWR)加热率的标准差在全球许多地方和谱的许多尺度上超过 1 0 %。相似的结果也可以从云和温度的计算结果中发现。从... 对CCM2 (T42L1 8)模式运行 1 0次 ,每次初始状态稍微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了CCM2模式对初始场的响应 ,1 0次运行长波辐射 (LWR)加热率的标准差在全球许多地方和谱的许多尺度上超过 1 0 %。相似的结果也可以从云和温度的计算结果中发现。从CCM 2算法的 1 0次运行和应用CCM 2、MOR和NMC三种不同的LWR算法的 3次运行的试验比较中发现 ,不同LWR算法模式运行之间的变率比没有LWR算法变化的初始场作用大得多。在CCM2模式中 ,比较应用CCM 2、MOR和NMC三种不同的LWR算法的气候模拟 ,我们发现CCM 2和MOR的算法比较接近 ,而和NMC的差别较大。但三种不同的LWR算法 3次运行积分结果的平均值和不同算法间的绝对差值在全球许多地方和不同尺度上的差别都超过 1 0 % ,远远大于初始场对气候模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场 长波辐射 气候模拟 加热率 ccm2模式 LWR算法 天气预报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RCD箝位的双管正激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宁平华 陈乐柱 +1 位作者 丁鑫龙 夏兴国 《电源学报》 CSCD 2016年第3期124-130,共7页
针对传统单管和双管DC-DC变换电路分别存在的高开关应力与低占空比的不足,提出一种双RCD箝位的双管正激变换电路,并对该电路进行了稳态分析及仿真与样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电路不仅可将最大可调占空比由普通双管时的0.5提升至0.8左右... 针对传统单管和双管DC-DC变换电路分别存在的高开关应力与低占空比的不足,提出一种双RCD箝位的双管正激变换电路,并对该电路进行了稳态分析及仿真与样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电路不仅可将最大可调占空比由普通双管时的0.5提升至0.8左右,而且能使最大开关应力较单管有大幅下降,同时,系统具有开关应力低和可调占空比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D箝位 双管正激 DC变换器 连续电流模式ccm 断续电流模式DCM PSP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温异常影响江淮流域入梅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钟睿 钱永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7-350,共14页
利用CCM3模式模拟了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入梅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带的槽脊活动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跳有较大影响,孟加拉湾、菲律宾、四川北部、江淮流域及其北部的潜热释放对副高也有较大影响。当马斯克林高压附近的区域为负海温异常时... 利用CCM3模式模拟了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入梅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带的槽脊活动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跳有较大影响,孟加拉湾、菲律宾、四川北部、江淮流域及其北部的潜热释放对副高也有较大影响。当马斯克林高压附近的区域为负海温异常时,江淮流域入梅偏早,正海温异常时入梅偏晚。当南大西洋区域的海温为正或负异常时,江淮流域的入梅均偏早。台湾以东区域的海温为正或负异常时,江淮流域的入梅均偏晚。这些结果表明,影响入梅早晚的主要因子可能是大气环流背景异常,而不是同期海温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梅雨 SSTA ccm3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沙漠对东亚大气粉尘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新周 刘晓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30-635,共6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的中国西北沙漠区是东亚地区主要沙尘释放源区之一.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用气候模式(CCM3)与一个沙尘释放和沉降模式(DEAD)相嵌套、能够反映沙尘扬起及输送和沉降动态过程的耦合模式系统(CCM3-D...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的中国西北沙漠区是东亚地区主要沙尘释放源区之一.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用气候模式(CCM3)与一个沙尘释放和沉降模式(DEAD)相嵌套、能够反映沙尘扬起及输送和沉降动态过程的耦合模式系统(CCM3-DEAD),通过改变中国西北沙漠一半沙漠区下垫面类型的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西北沙尘源区地表类型的改善对东亚地区沙尘释放及大气粉尘含量变化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覆盖状况与沙尘释放关系密切,沙尘源区地表类型的改善可明显抑制沙尘的释放.中国西北沙漠一半沙漠区地表的改善,可引起整个中国北方至蒙古国的大气粉尘含量减少,使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假设以塔克拉玛干为主的沙漠一半沙漠区不存在(当地地表类型若以温带草原植被为主),则整个中国北方沙尘释放和沉降通量仅为目前的50%左右.模式中分4个粒级描述沙尘释放及沉降通量,其中1.0~2.5μm和2.5~5.Oμm2个粒级的贡献约占总通量的76%,对比试验显示在没有塔克拉玛干等沙漠存在的情况下这2个粒径释放通量大大降低.由西北沙漠一半沙漠区释放的沙尘,经大气环流传输可直接影响到中国东北、华北等东部地区的大气粉尘状况,并对日本、韩国及其周边地区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3-DEAD模式 地表类型 大气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极管-电容倍压单元的DC-DC升压变换器
14
作者 荣德生 董浩然 +2 位作者 吕培贤 孙瑄瑨 韩少鹏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102,共10页
基于二极管-电容倍压单元,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该拓扑在实现高增益的同时可以避免使用极大的占空比,并且可有效地降低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变换器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CCM(continuous co... 基于二极管-电容倍压单元,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该拓扑在实现高增益的同时可以避免使用极大的占空比,并且可有效地降低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变换器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CCM(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和断续导电模式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下的电压增益、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和电感电流纹波。与传统的Boost变换器相比,CCM状态下所提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是其(5-D)倍,电感电流纹波近似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最后通过仿真与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表明提出的变换器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开关电感 连续导电模式(ccm) 断续导电模式(DCM) 磁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范围输入输出电压LCC谐振变换器的分析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国梁 李新 +2 位作者 伍梁 李振宇 陈国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62-1770,共9页
文章对电流连续工作模式(CCM)下LC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基波近似法对LCC谐振拓扑进行了简化,推导出LCC谐振变换器的基波纯阻性和基波容性等效电路,建立了与开关频率、负载及变换器增益有关的数学模型.结合模... 文章对电流连续工作模式(CCM)下LC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基波近似法对LCC谐振拓扑进行了简化,推导出LCC谐振变换器的基波纯阻性和基波容性等效电路,建立了与开关频率、负载及变换器增益有关的数学模型.结合模型,提出了宽范围输入输出电压LCC谐振拓扑的设计方法,基于此方法结合一套电源设计指标设计了一组谐振参数.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LCC谐振变换器在宽范围输入输出电压条件下可实现全负载范围的软开关,满足设计指标,证明了模型和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精准度和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波等效 变频控制 电流连续模式(ccm) 宽范围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中部暖温带阔叶林年轮特征、生长与树龄结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詹明勋 何坤益 +1 位作者 徐震骐 陈沈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93,共10页
台湾目前对于阔叶树种的生长轮少有研究,尤其对于天然阔叶林的生长趋势与模型的相关研究更是缺乏,许多资料仍相当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将针对台湾中部地区的典型暖温带阔叶林进行生长轮的研究与探讨。神木溪保护林于2003年已设置完成18... 台湾目前对于阔叶树种的生长轮少有研究,尤其对于天然阔叶林的生长趋势与模型的相关研究更是缺乏,许多资料仍相当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将针对台湾中部地区的典型暖温带阔叶林进行生长轮的研究与探讨。神木溪保护林于2003年已设置完成18个长期观察的森林动态样区,本研究采用第13~18共6个样区内所有胸径大于6 cm之阔叶树,依据林分特征调查结果,钻取大于6 cm胸径林木,钻取高度约在胸径位置,共取得22科33属39种合计448支树芯。年轮分析运用实体显微镜配合CCD拍摄,目视各树种内年轮的变异,并加以分类,作为年轮目视判视与计数年轮的依据,并用Velmax系统量测年轮宽度,应用树冠级模式(CCM)、定期生长量模式(PAI)及混合模式(Mixed)建立各冠层生长趋势,并解析各树种树龄结构,以提供台湾最大面积、分布最广之楠槠及栎林带林分经营之参考。年轮特征上,属于散孔材树种占79%;半环孔材树种占18%;环孔材树种占3%。生长趋势上,所有树种的平均生长速率统计结果为3.53 mm/a。冠层产生垂直层次分化作用明显,显示出其生长的趋势,上主冠层直径增长情形最快,平均生长率为4.47 mm/a;主冠层其次,平均生长率为2.95 mm/a;底冠层速率最慢,平均生长率为2.92 mm/a。PAI模式显示大部分树种的生长趋势是呈现年轮宽度随树龄增加而增加或线性常数的情形。树龄估算以树冠级模式、PAI模式和混合模式3种模式估算,全部平均年龄分别为55、60、59年。混合模式的利用可以降低单独使用树冠级模式或PAI模式的误差率。树龄结构上,依树冠级模式、PAI模式及混合模式龄级分布结果,本样区充满耐阴性树种前生苗与灌木,逐渐形成典型的复层林。树龄出现2种分群,第1种大多为耐阴性树种的小苗,树木建立时间为20世纪后期;第2种在1900年左右形成了1个独立的单峰。年轮不明显区别造成类型分类的困难,轮宽不规则也无法明确定年,PAI模式需要大量的各龄阶树芯数据建立回归模式,所得到的模型才具有足够之代表性,混合模式虽解决了部分树龄推估的误差,但仍有其他问题,因此日后应更进一步进行探讨与分析,方能对森林生态系之永续经营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帮助。本研究提供暖温带阔叶林林分径向生长与树龄结构信息,以供森林收获采伐和森林永续经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龄结构生长 树冠级模式(ccm) 年轮特征 生长趋势 混合模式 定期生长量模式(P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