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1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茎腐病胁迫下甘薯CC-NBS-LRR基因家族鉴定及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田沺 林祥胜 +5 位作者 丁夏威 汤法江 邹宏达 王章英 梁雪莲 黄立飞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是我国南方甘薯主产区发病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对参与响应茎腐病胁迫的甘薯CC-NBS-LR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保... 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是我国南方甘薯主产区发病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对参与响应茎腐病胁迫的甘薯CC-NBS-LR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保守基序、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顺式作用元件、表达部位等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CC-NBS-LRR基因在抗病品种‘广薯87’和感病品种‘心香’受茎腐病菌侵染后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甘薯中有17个CC-NBS-LRR基因参与了茎腐病胁迫响应,其编码蛋白长度为787~1241 aa,等电点为6.46~9.14,主要分布在3号染色体上。它们与甘薯野生种Ipomoea trifida和I.triloba的CC-NBS-LRR基因聚类为一簇,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4个CC-NBS-LRR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多数基因的启动子为响应光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IbCNL11和IbCNL13基因在甘薯根、茎和叶中表达量较高,IbCNL1、IbCNL2和IbCNL11与茎腐病抗性密切相关。综上,本研究明确了参与响应茎腐病胁迫的CC-NBS-LRR基因家族的特征、进化和表达模式,筛选出3个抗病候选基因,为解析甘薯抗茎腐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cc-nbs-lrr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茎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芹4CL基因家族鉴定及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文娟 花立群 +4 位作者 付丹萍 章亮 薛静晗 白龙飞 甘德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6,共14页
【目的】了解水芹Oja4CLs基因家族成员的特性以及在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为水芹Oja4CLs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拟南芥4CL保守序列搜索溧阳白芹基因组数据库,并对水芹4CL家族成员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家... 【目的】了解水芹Oja4CLs基因家族成员的特性以及在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为水芹Oja4CLs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拟南芥4CL保守序列搜索溧阳白芹基因组数据库,并对水芹4CL家族成员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家族成员结构域和保守基序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高温、干旱胁迫对水芹Oja4CL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溧阳白芹基因组数据库中共鉴定得到77个水芹4CL家族成员,命名为Oja4CL01~Oja4CL77,其氨基酸残基数在249~2318,分子质量为27.61~257.47 kD;等电点在5.17~8.82,二级结构α-螺旋占比26.54%~46.78%,β转角占比4.40%~10.61%,延伸链占比15.16%~25.33%,无规则卷曲占比29.53%~46.72%。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25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细胞质,19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叶绿体,15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12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原生质体,3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胞外,2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内质网,1个Oja4CLs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水芹Oja4CLs基因对高温、干旱呈现不同的响应,定植后7 d(幼苗期),Oja4CL01、Oja4CL15、Oja4CL39、Oja4CL59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大量表达;定植后28 d(成株期),Oja4CL59和Oja4CL70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大量表达;定植后56 d(开花期),Oja4CL15和Oja4CL59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大量表达。【结论】77个水芹4CL基因家族成员分为6个亚家族,大部分Oja4CLs都呈现较高表达,幼苗期水芹对高温、干旱比较敏感,高表达4CL基因以响应高温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Oenanthe javanica) 4CL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温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3
作者 张雅玲 邓朝军 +3 位作者 苏文炳 陈秀萍 蒋际谋 郑少泉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9,共13页
【目的】系统分析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WRKY基因家族成员(EjWRKY),为解析其在果皮着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枇杷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枇杷EjWRKY基因家族,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结构特征等... 【目的】系统分析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WRKY基因家族成员(EjWRKY),为解析其在果皮着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枇杷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枇杷EjWRKY基因家族,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结构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分析‘解放钟’和‘山牌3号’枇杷果皮着色过程中EjWRKY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进行试验验证。【结果】鉴定出100个具有典型结构域的WRKY,命名为EjWRKY1~EjWRKY100。WRKY长度150~732 aa,分子量介于17189.36~79765.13 Da,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介于4.92~10.25。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其中97个WRKY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根据WRKY结构域和锌指基序可将枇杷EjWRKY分为3个大类。多数EjWRKY基因在解放钟和山牌3号枇杷果皮中均有表达。EjWRKY基因的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鉴定出100个枇杷EjWRKY家族基因,并发现其中部分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枇杷果皮着色过程显著相关,为进一步研究EjWRKY基因调控枇杷果皮色素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WRKY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果皮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FAR1/FHY3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4
作者 唐晓飞 薛永国 +6 位作者 曹旦 孙建强 刘琦 朱梓菲 栾晓燕 王秀君 刘鑫磊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2,共13页
FAR1/FHY3转录因子家族是光敏色素A(phyA)介导的远红光信号传导的重要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光信号转导、植物激素反应和抗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豆FAR1/FHY3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中的FAR1/FHY... FAR1/FHY3转录因子家族是光敏色素A(phyA)介导的远红光信号传导的重要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光信号转导、植物激素反应和抗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豆FAR1/FHY3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中的FAR1/FHY3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对该基因家族的编码蛋白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启动子顺式元件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中共鉴定出72个FAR1/FHY3成员,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与拟南芥和玉米的FRS蛋白分为5个亚组,保守蛋白质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说明蛋白质之间存在进化关系。共线性分析鉴定表明,共有24对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对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大豆FAR1/FHY3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谱的分析表明,FAR1/FHY3可能在逆境胁迫反应中具有潜在作用。对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差异显著的6个家族成员(A.Glyma.09G012900;B.Glyma.11g088700;C.Glyma.12g052000;D.Glyma.13g211200;E.Glyma.15g125400;F.Glyma.20G156100)进行qRT-PCR分析表明,其表达情况与转录组分析的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大豆FAR1/FHY3在大豆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FAR1/FHY3 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ICE基因家族鉴定及CsICE43克隆和低温表达分析
5
作者 朱倩 邵陈禹 +3 位作者 周彪 刘硕谦 刘仲华 田娜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60,共18页
近年来全球极端低温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茶树的产量和品质。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基因家族主要参与植物的低温胁迫响应,但在茶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本研究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茶树CsICEs基因,对其理化性质、... 近年来全球极端低温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茶树的产量和品质。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基因家族主要参与植物的低温胁迫响应,但在茶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本研究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茶树CsICEs基因,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茶树CsICE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富含光响应、植物激素、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其可能参与多种逆境胁迫响应。转录组分析和RT-qPCR验证结果发现,低温下CsICE43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了4.24倍,其可能与茶树低温响应相关。以茶树品种‘保靖黄金茶1号’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了CsICE43基因,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顶芽和嫩叶中特异性高表达。蛋白氨基酸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sICE43基因包含与ICE家族其他成员一致的S-rich、bHLH、ACT等保守结构域,且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的亲缘关系较近。在STRING在线网站中以拟南芥AtICEs为模型,推测茶树CsICE43蛋白与HOS1、MYB15、DREB1/2存在潜在的互作关系。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CsICE43定位于细胞核,与跨膜结构分析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CsICE43基因可能与茶树低温响应关联,为深入挖掘其基因功能与抗寒分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ICE基因家族 抗寒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响应低氮低磷胁迫的表达分析
6
作者 腊贵晓 赵玉龙 +5 位作者 代丹丹 余永亮 郭红霞 史贵霞 贾慧 杨铁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33,共14页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在低氮低磷胁迫下的响应。【结果】在红花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s(命名为CtPMA1-CtPMA10),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785-958 aa,相对分子质量为85.23-105.52 kD,等电点为5.26-7.91,亚细胞位点预测显示全部位于细胞膜;都含有Cation_ATPase_N结构域、E1_E2 ATPase结构域和HAD-superfamily hydrolase subfamilyⅢA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显示CtPMA基因家族内广泛存在与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相关的调控元件;基因共线性显示全基因组复制和片段复制在Ct PMA基因家族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T-q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表达量显著受到低氮低磷胁迫的诱导,说明CtPMA1和CtPMA7可能与红花根部吸收氮磷的功能密切相关。【结论】红花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基因,其进化相对保守,在不同的组织部位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当红花遭受低氮低磷胁迫时在根部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转录水平显著被诱导,暗示其通过诱导自身转录水平以提高对氮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用来抵御营养等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氮胁迫 低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7
作者 刘晨 樊鸿瑞 +1 位作者 周明兵 周小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目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酚类物质合成代谢的起始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PAL(CcPAL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家族成员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挖掘能够抑制... 【目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酚类物质合成代谢的起始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PAL(CcPAL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家族成员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挖掘能够抑制褐化、促进再生的PAL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通过比对筛选出包含PAL保守基序的PAL家族成员。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山核桃PAL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等特征进行预测分析,并与多个物种的PALs序列共同构建发育进化树。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继代后愈伤组织中CcPALs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制作表达热图。【结果】山核桃共有6条PAL蛋白序列,长度为657~760个氨基酸。这些蛋白均属于酸性、稳定且亲水的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内质网上,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为主。进化关系分析表明:CcPAL1~CcPAL4聚类在双子叶植物分支,而CcPAL5和CcPAL6则聚类在裸子植物分支。表达分析显示:CcPALs基因在愈伤组织继代后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结论】CcPALs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CcPAL5和CcPAL6在进化关系上与裸子植物PAL更为接近,可能与CcPAL1~CcPAL4在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进化树上不同分支的CcPALs表达模式各异,可能控制着酚类物质的代谢流,进而影响山核桃的再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愈伤 基因鉴定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类纤维素合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郭蓉 吕品 +7 位作者 张庆滢 张园 陈璇 许艳萍 郭孟璧 字雪靖 杨若菡 杨明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明大麻类纤维素合酶(Cellulose synthase-like,Csl)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为调控大麻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麻Csl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 【目的】探明大麻类纤维素合酶(Cellulose synthase-like,Csl)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为调控大麻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麻Csl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结果】从大麻中共鉴定得到24个Csl家族成员,除7号染色体外其余9条染色体上均有成员分布,各成员外显子数目为3~9个。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4个家族成员被分为CslA、CslB、CslC、CslD、CslE、CslG共6个亚族,其中CslC和CslD成员最多,均有6个。保守基序分析发现,Motif2和Motif3在6个亚族蛋白中均有分布,而Motif6、Motif8和Motif9仅在CslA和CslC亚族蛋白中分布,Motif1、Motif4、Motif7和Motif10仅在CslB、CslD、CslE和CslG亚族蛋白中分布。CsCsls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光响应、激素诱导元件、逆境响应元件和MYB结合位点。经公共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除CsCslB2在叶中特异表达外,大部分成员在根和茎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叶片。不同亚族成员在茎秆不同组织和不同部位及下胚轴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推测Csl家族基因除介导大麻纤维中半纤维素合成外,还参与大麻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等其他生物学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半纤维素 类纤维素合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逆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芍药WOX基因家族鉴定及PlWOX5在盐胁迫下的功能分析
9
作者 彭波 马梦梅 赵苹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共9页
为了明晰芍药WOX基因家族的功能、进化关系及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转录组数据鉴定芍药WOX(PlWOX)家族成员,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结构、进化关系、基因表达模式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芍药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出5个Pl... 为了明晰芍药WOX基因家族的功能、进化关系及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转录组数据鉴定芍药WOX(PlWOX)家族成员,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结构、进化关系、基因表达模式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芍药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出5个PlWOX基因,其编码的氨基酸以疏水不稳定的碱性核蛋白为主。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lWOX基因分布在WUS/现代支系和古老支系上,中间支系无PlWOX基因分布。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PlWOX基因上Motif的分布和数量均存在差异,并且其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PlWOX2和PlWOX5主要在芍药叶中高表达。qRT-PCR检测结果表明,PlWOX基因对盐胁迫均具有响应,但PlWOX5对盐胁迫的响应程度更高。过表达PlWOX5基因可以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促进活性氧(ROS)清除,进而增强拟南芥的耐盐性。综上,PlWOX5基因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提高芍药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X基因家族 芍药 盐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iNF-YA亚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抗旱基因挖掘
10
作者 王春芳 张霈涵 +3 位作者 史慎奎 杨佳怡 王玉芳 祁东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探究谷子(Setaria italica)SiNF-YA亚家族基因的功能,首先,利用多个在线网站对谷子10个SiNF-YA亚家族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次,利用Ubuntu系统和RStudio软件对谷子SiNF-YA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最后,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 为探究谷子(Setaria italica)SiNF-YA亚家族基因的功能,首先,利用多个在线网站对谷子10个SiNF-YA亚家族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次,利用Ubuntu系统和RStudio软件对谷子SiNF-YA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最后,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探究谷子SiNF-YA5亚家族基因在干旱敏感品种、耐旱品种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谷子SiNF-YA亚家族基因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胞外分泌中,其启动子区含有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同时该基因亚家族成员与抗旱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谷子SiNF-YA5亚家族基因在PEG处理前后,叶片和根部的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谷子抗旱品种的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SiNF-YA亚家族基因 抗旱 生物信息学分析 单倍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HMT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冰 秦家范 +4 位作者 李娜 宋梦瑶 王黎明 李君霞 马小倩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97,共12页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在作物中广泛存在,参与作物碳代谢、光呼吸等途径,在作物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谷子SHMT基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谷子SHMT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分析了SiSHMTs的基因...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在作物中广泛存在,参与作物碳代谢、光呼吸等途径,在作物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谷子SHMT基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谷子SHMT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分析了SiSHMTs的基因结构、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物种间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表达模式、优势单倍型等。结果表明,谷子中共有5个SiSHMTs,分子量在51.70~64.37 kD之间,空间结构相近,进化关系将其分为3组,每组成员散落在各条染色体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在启动子中包含多个光反应响应元件、厌氧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等作用元件。物种间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SiSHMT3和SiSHMT4与单子叶作物水稻、小麦、高粱、玉米存在共线性,SiSHMT3与水稻、小麦、玉米存在多个共线对。SiSHMT成员在谷子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中表达量不同,SiSHMT4表达量较高,在穗发育过程持续高表达,并受到干旱、盐和ABA的显著诱导。SiSHMT4单倍型分析显示,Hap1为优势单倍型,在穗长、穗宽、穗重各表型中都显著优于其他单倍型。研究结果为挖掘谷子抗旱、耐盐新功能基因提供基因源,为今后选择培育高产抗逆谷子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SHMTs 基因家族 生长发育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bHLH基因家族鉴定与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荟清 苏文娟 +5 位作者 赵娜红 程钦华 朱鸿洋 樊昊琦 胡冬南 刘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目的】探究油茶bHLH基因家族成员及其应对干旱胁迫的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基于油茶全基因组数据,鉴定CobHLHs基因成员,分析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研究其在油茶染色体上的分布、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家族成员间共线性分析,探究CobHLHs基... 【目的】探究油茶bHLH基因家族成员及其应对干旱胁迫的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基于油茶全基因组数据,鉴定CobHLHs基因成员,分析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研究其在油茶染色体上的分布、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家族成员间共线性分析,探究CobHLHs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其在干旱胁迫、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127个CobHLHs。根据其系统发育关系,将其分为17个亚族。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组范围内共发生了22次片段复制事件。干旱胁迫下叶组织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06个CobHLHs参与油茶干旱胁迫响应过程。组织特异表达分析发现,参与干旱胁迫的CobHLHs主要在叶中高表达,在根中表达相对较低。PEG模拟干旱胁迫和同源基因功能预测证实,9个CobHLHs的表达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干旱胁迫诱导,不同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存在差异,CobHLH071在干旱胁迫下为低表达,表现为12、48 h分别为对照的0.07和0.24倍;CobHLH006、CobHLH082在干旱胁迫下高表达,CobHLH006在12、48 h为对照的8.2、54.1倍,而CobHLH082在48 h才出现显著高表达。进一步进行ABA处理研究其可能的表达调控模式发现,CobHLH071可能通过ABA依赖负调控干旱胁迫应答。CobHLH006、CobHLH082可能通过影响AB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正调控油茶干旱胁迫应答,但两者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前者可能同时存在非ABA依赖调控模式。【结论】大部分CobHLHs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参与响应,其中CobHLH071、CobHLH082在干旱胁迫下和ABA处理下均出现响应,且两者响应方式不同,研究进一步表明CobHLH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参与ABA信号途径响应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bHLH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iSAP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禹欣 李苗 +3 位作者 杜晓芬 韩康妮 连世超 王军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目的】胁迫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 SAP)是一类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谷子SiSAP基因家族的功能尚不明晰。对SiSA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究SiSAP基因的... 【目的】胁迫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 SAP)是一类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谷子SiSAP基因家族的功能尚不明晰。对SiSA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究SiSAP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分析,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SiSAP基因家族成员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谷子SiSAP基因家族有17个成员,不均匀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15个成员没有内含子,另外2个成员均含有1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长度为150-291 aa,分子量介于15.05-32.12 kD,等电点为6.62-9.36;SiSAP基因家族成员与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更近;所有成员启动子序列均含有逆境胁迫和激素响应相关作用元件,以及ERF、Dof、C2H2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转录组数据显示,SiSAP1、SiSAP2、SiSAP3、SiSAP4、SiSAP6、SiSAP7、SiSAP8、SiSAP11和SiSAP14等9个基因在各个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其余8个基因几乎不表达;RT-qPCR结果证实,以上9个基因对低温、高盐和干旱3种非生物胁迫,以及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生长素和赤霉素4种激素处理的响应模式不同。【结论】SiSAP基因家族可能参与谷子抗旱、耐盐和耐低温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SAP基因家族 非生物胁迫 激素响应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P450基因家族及其参与月季花香形成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君妍 王峰 +2 位作者 龚瑶 方慧仪 张亮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6,共13页
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月季P450基因家族进行进化与表达分析,并对其参与月季花香合成的机制进行探究。在月季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48个P450基因。通过对月季、玫瑰、光叶蔷薇、白梨、桃等14个物种的4 849个P450基因构建系统发育... 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月季P450基因家族进行进化与表达分析,并对其参与月季花香合成的机制进行探究。在月季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48个P450基因。通过对月季、玫瑰、光叶蔷薇、白梨、桃等14个物种的4 849个P450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这些基因被划分为38个家族。其中,CYP71、CYP76、CYP81、CYP82、CYP706、CYP72、CYP714、CYP90、CYP86和CYP94在蔷薇科植物中发生特异性扩张。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月季P450基因表达模式存在组织特异性,有4个基因在花瓣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的P450基因多与萜类物质合成相关。结合代谢数据,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到21个可能参与月季花香化合物合成的P450基因,如RcHm_v2.0_Chr1g0351001_CYP86、RcHm_v2.0_Chr2g0115981_CYP71、RcHm_v2.0_Chr1g0359661_CYP82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显著扩张的CYP71家族簇。本研究发现多个P450家族在蔷薇科植物中扩张,并鉴定到多个参与花香化合物合成的P450基因,且其大部分来自扩张的CYP71家族簇,表明P450基因扩张可能促进了月季花香多样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450基因家族 蔷薇科 月季 花香 萜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SA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涛 吴心悦 +3 位作者 闫靖芸 赵飞燕 赵艺 李国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2-21,共10页
为进一步挖掘蓖麻中与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基于蓖麻基因组数据,对SAP(STERILE APETALA)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预测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构建系统进化树以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共... 为进一步挖掘蓖麻中与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基于蓖麻基因组数据,对SAP(STERILE APETALA)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预测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构建系统进化树以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共线性等。结果表明,首次鉴定出7个RcSAP基因,均为不稳定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高。亚细胞定位预测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除RcSAP1外,其余Motif相似。共线性分析揭示RcSAP3和RcSAP6与拟南芥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SAP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Smad基因家族鉴定及高温胁迫下心脏中的表达分析
16
作者 蒋宇航 黄智慧 +7 位作者 马爱军 曹郡文 孙志宾 张皓 赵一诺 刘志峰 王新安 徐荣静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6-759,共14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冷水性海洋比目鱼类,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高温导致其产生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心脏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个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器官,在影响鱼类耐热上限,提高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至关...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冷水性海洋比目鱼类,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高温导致其产生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心脏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个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器官,在影响鱼类耐热上限,提高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至关重要。Smad基因家族(Smads)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下游关键的信号因子,在心脏重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研究Smads在高温胁迫下心脏中发挥的作用,有助于理解鱼类耐热机制以及为培育耐高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大菱鲆Smad基因家族(Sm-smads)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家族成员基础信息分析、理化性质预测,系统发生树构建等;开展高温胁迫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式对Sm-smads进行组织表达丰度分析以及高温胁迫下心脏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在大菱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2个Sm-smads成员,相对分散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另外,基因结构、motif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的分析结果表明Sm-smads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常温下(14℃)Sm-smads在心脏、肝脏、肾脏、脑和脾脏中均有表达,在心脏和肝脏中的表达丰度相对较高;高温胁迫下大菱鲆心脏组织中Sm-smads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其中Sm-smad1、Sm-smad2、Sm-smad3、Sm-smad4、Sm-smad7、Sm-smad8、Sm-smad10、Sm-smad11显著上调,Sm-smad9显著下调,推测这些基因在高温胁迫过程中参与了大菱鲆心脏热重塑调节。研究结果可为解析高温胁迫过程中Sm-smads在心脏中的调控功能奠定基础,为高温胁迫引起心脏重塑的机制研究提供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Smad基因家族 心脏功能 高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17
作者 李艳伟 王振宝 +3 位作者 杨妍妍 霍雨猛 孙亚玲 刘冰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探讨洋葱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基于洋葱全基因组和鳞茎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到55个AcWRKY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144~683 aa,等电点为5.11~9.65,脂肪系数为47.14~77.24,均为... 为了探讨洋葱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基于洋葱全基因组和鳞茎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到55个AcWRKY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144~683 aa,等电点为5.11~9.65,脂肪系数为47.14~77.24,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这55个AcWRKY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中。进化树分析显示,洋葱WRKY家族基因分为GroupⅠ、GroupⅡ和GroupⅢ三大类,其中GroupⅡ组可进一步分为5个亚组,洋葱和拟南芥WRKY蛋白在各组中均有分布,推测相同组或亚组中洋葱与拟南芥的WRKY转录因子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所有AcWRKYs均具有高度保守的WRKYGQK基序及其特有的锌指结构,少数成员存在保守结构域的变异。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AcWRKY成员的外显子和motif在数量和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组或亚组的成员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AcWRKYs基因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洋葱鳞茎的发育与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AcWRKY基因在洋葱鳞茎形成中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WRKY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β-微管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特性分析
18
作者 黄慧玲 王延翔 +15 位作者 王悦 宁芹芹 李明 郝鹏博 丛柳 白团辉 史江莉 焦健 王苗苗 刘昱 赵玉洁 万然 申亚文 张恒涛 张坤玺 郑先波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3-706,共14页
【目的】鉴定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基因,并探究其差异表达模式,为进一步开展苹果微管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苹果基因组数据库鉴定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成员,并对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 【目的】鉴定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基因,并探究其差异表达模式,为进一步开展苹果微管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苹果基因组数据库鉴定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成员,并对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在苹果不同砧木类型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苹果基因组中有13个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成员,随机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通过进化树分析可将其聚为5个亚组;多序列比对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有较强的保守性;通过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脱落酸响应元件、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和厌氧诱导元件在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基因启动子中分布最为广泛。苹果β-微管蛋白家族基因存在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MdTUB4在矮化砧木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乔化砧木,而MdTUB12表达趋势相反,表明了MdTUB4和MdTUB12可能参与调控苹果矮生。【结论】鉴定了13个β-微管蛋白家族基因,分析了其在苹果矮生中的差异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微管蛋白调控苹果矮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微管蛋白 基因家族 矮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PG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唐湘宁 王晓彤 +5 位作者 汪路花 李瑞梅 姚远 王亚杰 郭建春 刘姣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7-1321,共15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在果胶的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导致细胞壁结构的变化,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等多个阶段。尽管PG基因在其他植物中已有研究,但在木薯中尚未见对该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和功能研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在果胶的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导致细胞壁结构的变化,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等多个阶段。尽管PG基因在其他植物中已有研究,但在木薯中尚未见对该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和功能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从木薯基因组中鉴定出89个MePGs,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在183~808之间,分子量介于19.75~87.07kDa之间,理论等电点(pI)在4.64~9.71之间,大部分成员预测定位于细胞膜。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MePGs不均匀地分布于17条染色体上。基于进化关系,MePGs被分为A~G共7个亚组,亚组成员基因结构相似,且存在明显的串联重复现象;共线性分析结果表示,相比拟南芥,木薯PG家族基因的亲缘性与橡胶更接近。MePGs启动子区域富含光响应、激素响应与逆境响应元件。MePGs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与木薯生长发育有关。在木薯采后变质过程中,MePGs表现出相似的表达模式,特别是MePG20、MePG21、MePG25、MePG64和MePG72,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木薯块根采后变质过程中先响应逆境胁迫,高表达以分解果胶,随后随着细胞壁的水解完成而降低表达,这表明PG基因在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MePG基因家族成员可能通过片段复制和内含子减少的方式进化,并可能通过感知不同种类的信号而行使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多样化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ePGs在木薯块根采后变质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PG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β-淀粉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响应低温胁迫的表达分析
20
作者 山溪 陶美奇 +4 位作者 潘永飞 秦文斌 张振超 姚悦梅 戴忠良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β-淀粉酶(BAM)是植物水解淀粉的重要酶类,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甘蓝BRAD参考基因组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鉴定得到20个BolBAM基因,并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蛋白质特征分析、基因结构分析、不同器官... β-淀粉酶(BAM)是植物水解淀粉的重要酶类,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甘蓝BRAD参考基因组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鉴定得到20个BolBAM基因,并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蛋白质特征分析、基因结构分析、不同器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低温(2℃)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从甘蓝中共鉴定得到20个BolBAM蛋白,BolBA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长度范围是193 aa(BolBAM3c)~678 aa(BolBAM7);甘蓝BAM蛋白家族成员兼有弱酸性、弱碱性蛋白质;除BolBAM11、BolBAM12、BolBAM14外,其他BolBAM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质。RNA-Seq(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BolBAM1b、BolBAM5a、BolBAM9b在7个组织/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在花中BolBAM1b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角果中BolBAM5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愈伤组织中BolBAM9b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本研究还发现,在甘蓝耐冷材料923、冷敏材料D9中,14个BolBAM基因受到低温诱导表达;冷敏材料D9中BolBAM3a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处理6 h时高于耐冷材料923,但在低温处理24 h时,其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923;耐冷材料923中BolBAM3b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处理6 h、24 h时均显著高于冷敏材料D9。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BolBAM3a、BolBAM3b基因调控甘蓝应对低温胁迫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BAM基因家族 低温胁迫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