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MA-GM combined forewarning model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1
作者 WangXingyuan YangX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1期224-227,共4页
Three forecasting models are set up: the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for the rate of qualified products P t, and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for time intervals of the quality cata... Three forecasting models are set up: the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for the rate of qualified products P t, and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for time intervals of the quality catastrophes. Then a combined forewarning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is established, which contains three models, judgment rules and forewarning state illustration. Finally with an example of the practical production, this modeling system is proved fairly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ARMA) grey system model (GM) combined forewarning model quality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控制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胜琴 任希望 冯秋实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针对前车行驶工况多变所引起的自车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较差问题,以轮毂电动机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同时考虑车间距与相对车速的定速/跟车巡航切换策略,优化设计安全车间时距模型.基于分层控制设计的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 针对前车行驶工况多变所引起的自车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较差问题,以轮毂电动机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同时考虑车间距与相对车速的定速/跟车巡航切换策略,优化设计安全车间时距模型.基于分层控制设计的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系统纵向跟踪控制策略,建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上层控制器,求解车辆的期望加速度.利用逆纵向动力学模型,建立下层控制器,求解输出转矩.设计前、后轴转矩分配策略,并由电动机精确控制车轮驱动与制动转矩,实现ACC的纵向跟踪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软件,建立联合仿真模型,分别对变速、变加速、变减速3种工况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分层控制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都能稳定地跟驰前车运动,且保持安全车间距,具有良好的跟车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自适应巡航 分层控制 安全车间距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极电机与双联行星减速组合式电动汽车驱动传动新原理及动态特性
3
作者 曹杨峰 刘大洲 +1 位作者 赵升吨 陈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9,共13页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该异步电机定子绕组为固定极数,造成该电机低速拖动能力差、变速和功率适用范围窄以及为了获得更大的传动比大都采用多级行星轮系传动造成减速器尺寸庞大等问题,以某型SUV乘用车为研究应用背景,提出了采用倍极...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该异步电机定子绕组为固定极数,造成该电机低速拖动能力差、变速和功率适用范围窄以及为了获得更大的传动比大都采用多级行星轮系传动造成减速器尺寸庞大等问题,以某型SUV乘用车为研究应用背景,提出了采用倍极比变极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与双联行星轮系组合式电动汽车驱动传动新原理系统。理论计算了双联行星轮系的减速比及其结构方案,建立了该变极电机与双联行星轮系组合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倍极比变极电机的设计新理论,模拟计算了该电机不同极数下的效率云图,提出了该变极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不同的控制模式以达到最优控制;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额定功率为59 kW,额定转速分别为4000、8000 r/min的变极电机和双联行星轮系机械结构总成以及计算机试验平台。开展了变极切换试验以及递增调速和递减调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原理系统可实现减速比为10的动力总成,结构更加紧凑,速度范围更广,从而验证了该驱动传动新原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变极交流异步电动机 双联行星轮系 动力学模型 控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综合可变时距模型的跟车优化控制
4
作者 付主木 陈军 +1 位作者 陶发展 王楠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104,M0005,共12页
针对单一可变时距模型(VTH)难以在长距离范围内同时满足定速巡航、变速跟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连续综合可变时距模型(CSVTH)。首先,设计一种融合3种单一VTH模型优点的CSVTH来计算跟车的安全时距,通过过渡函数在不... 针对单一可变时距模型(VTH)难以在长距离范围内同时满足定速巡航、变速跟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连续综合可变时距模型(CSVTH)。首先,设计一种融合3种单一VTH模型优点的CSVTH来计算跟车的安全时距,通过过渡函数在不同VTH模型之间的连续转换实现多场景的VTH计算,并获取合理的跟车距离。其次,通过自适应惯性权重和学习权重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对CSVTH模型的斜率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构建了Simulink-Carsim跟车仿真环境。仿真结果表明,和非优化的CSVTH模型相比,经过优化的CSVTH模型在3种跟车场景中将油耗降低了4.4%,舒适度提升了6.4%,跟车误差降低了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 跟车控制 可变时距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编组下基于跟驰模型的列车群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帅斌 罗佳楠 +1 位作者 冯心妍 黄文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高速铁路移动闭塞方式下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缺口,虚拟编组是未来提高运输能力的新方式。本文基于虚拟编组概念,受道路交通跟驰模型启发,引入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根据相邻两列车之间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追踪... 高速铁路移动闭塞方式下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缺口,虚拟编组是未来提高运输能力的新方式。本文基于虚拟编组概念,受道路交通跟驰模型启发,引入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根据相邻两列车之间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追踪列车加速度调整策略,建立相应的列车群虚拟编组加速度控制模型,当实现列车群的虚拟编组时,列车群中所有列车的速度相等,任意相邻列车之间的间距等于期望间距,同时,能够确保列车安全与乘客舒适度。本文以CRH380A动车组为背景验证模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加速度调整策略能有效实现列车群的虚拟编组;与移动闭塞方式相比,采取虚拟编组方式达到列车协同的时间减少9.7%,列车间距缩小10.1%,效率更高;将列车群视为一个整体时,实现虚拟编组的时间比将整个列车群分为多组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运行控制 跟驰模型 虚拟编组 列车追踪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车辆编队的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孔慧芳 戴志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为提高信号灯路口场景下车辆编队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提出V2X环境下网联车辆编队的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在信号灯路口上游设置一段控制区,以车辆编队领航车在信号灯路口排队疏散后到达信号灯路口为目标,对进入控制区的车辆编队速度... 为提高信号灯路口场景下车辆编队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提出V2X环境下网联车辆编队的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在信号灯路口上游设置一段控制区,以车辆编队领航车在信号灯路口排队疏散后到达信号灯路口为目标,对进入控制区的车辆编队速度进行优化。考虑速度变化对车辆编队纵向安全距离的影响,引入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建立固定跟车时距控制策略下编队车辆的速度跟随控制模型,并采用加权二次型性能泛函将速度跟随控制问题转化为易于在线求解的凸二次规划问题。通过PreScan/Simulink软件仿真将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与固定跟车时距控制策略进行对比,以验证速度跟随控制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信号灯路口通行控制策略能够避免车辆间碰撞冲突,并可以减少编队车辆在信号灯路口的通行耗时,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信号灯路口 车辆编队控制 车路协同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模型的阶与时滞的强一致估计
7
作者 褚东升 赵林 +1 位作者 梅宁 李春荣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453-460,共8页
研究随机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辨识问题。在已知时滞的下界和模型阶的上界的假定下,通过使修改的Bayesian信息准则最小化,推导出由多输入多输出CAN模型描述的系统的未知阶与时滞的估计算法,证明了算法是强一致收敛的,... 研究随机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辨识问题。在已知时滞的下界和模型阶的上界的假定下,通过使修改的Bayesian信息准则最小化,推导出由多输入多输出CAN模型描述的系统的未知阶与时滞的估计算法,证明了算法是强一致收敛的,且能在有限步内达到其模型结构参数的真值。讨论了当模型的参数矩阵不满秩时减弱条件H’s的强一致估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反馈 控制系统 car模型 模型阶 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胎车辆稳定性控制的模糊PID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蒙恩 张彦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4,共5页
为了使汽车在爆胎后能继续维持爆胎前的行驶状态,对其稳定性控制做了一些研究工作。首先,建立轮胎模型,汽车二自由度理想模型、七自由度实际模型。其次,将FPID运用在爆胎汽车的稳定性控制上,以两模型的横摆角速度偏差(E)及偏差变化率(EC... 为了使汽车在爆胎后能继续维持爆胎前的行驶状态,对其稳定性控制做了一些研究工作。首先,建立轮胎模型,汽车二自由度理想模型、七自由度实际模型。其次,将FPID运用在爆胎汽车的稳定性控制上,以两模型的横摆角速度偏差(E)及偏差变化率(EC)作为FPID控制器的输入,决策出用以维持爆胎汽车的稳定性的最优附加横摆力矩。最后对所提的FPID控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FPID控制可以降低爆胎汽车横摆角速度的变化幅度,保证了高速行驶中爆胎车辆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爆胎 二自由度模型 七自由度模型 FPID控制 差动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跟驰模型及其参数标定研究
9
作者 沈鑫 罗程 +3 位作者 闫莉莉 于淼 龚朝晖 王巍琳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5-1425,共11页
为了更好地运用跟驰模型描述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过程,提出一种考虑信号灯变化对车流瞬时冲击的交叉口全速度差和加速度(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and acceleration at intersection,FVDA-I)模型,并根据车辆轨迹数据标定了跟驰模型... 为了更好地运用跟驰模型描述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过程,提出一种考虑信号灯变化对车流瞬时冲击的交叉口全速度差和加速度(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and acceleration at intersection,FVDA-I)模型,并根据车辆轨迹数据标定了跟驰模型参数。首先,构建位置-时间临界轨迹来判断车辆能否在绿灯时间内通过交叉口,并提出转弯车辆优化速度。然后,使用S-G滤波器对车辆位置进行平滑拟合,结合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um,EM)算法标定模型参数。最后,运用FVDA-I模型估计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时间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改进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FVDA-I模型具有头车启动舒适缓慢、跟随车辆启动快、车队总通行时间短的特点,通行效率提高了11.3%,车辆的通行时间与实际采样轨迹的估计时间对比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应用 城市交通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信号交叉口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MPC的电动赛车驱动防滑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勃夫 徐晓 +2 位作者 陈自强 孙亮 吴姚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文章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实现轮边驱动电动赛车的驱动防滑控制。为了实现电动赛车良好的纵向加速和轮胎抓地性能,将车轮滑移稳定区作为非线性模型预测时域约束,建立轮边电机滑移率控制模型;结合... 文章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实现轮边驱动电动赛车的驱动防滑控制。为了实现电动赛车良好的纵向加速和轮胎抓地性能,将车轮滑移稳定区作为非线性模型预测时域约束,建立轮边电机滑移率控制模型;结合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和轮胎特性,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驱动防滑模型成本函数来平衡目标滑移率、目标扭矩变化率和最大扭矩限制等多个目标;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的联合仿真并结合半实物在环台架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联合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赛车的纵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MPC) 驱动防滑控制 滑移率 电动赛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侧风稳定性的汽车轨迹跟踪自适应时域模型预测控制
11
作者 袁志群 陈衍强 +2 位作者 常宇轩 霍殿生 林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9-1841,1852,共14页
为扩展模型预测控制的应用场景,提高智能汽车在极端风环境下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稳定性的自适应时域控制方法。首先,以跨海桥梁上轿车超车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汽车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轿车超车的侧风稳定... 为扩展模型预测控制的应用场景,提高智能汽车在极端风环境下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稳定性的自适应时域控制方法。首先,以跨海桥梁上轿车超车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汽车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轿车超车的侧风稳定性分析模型;接着,建立汽车侧偏安全风险模型,以侧偏风险等级、车速及横向误差为参考设计时域自适应调节器,实现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的动态调节;最后,采用CarSim和Simulink搭建联合仿真场景,通过五次多项式规划超车轨迹,验证控制器的跟踪精度及鲁棒性。结果表明:与固定时域及变权重模型预测控制器相比,改进后的控制器可以更好地抵抗“风-车-桥”的气动干扰,以较低的实时性代价提高了车辆轨迹跟踪精度,汽车侧风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 侧风稳定性 自适应时域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渠井双灌区地下水循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萍 魏晓妹 +1 位作者 降亚楠 冯东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23-131,共9页
为促进陕西关中平原渠井双灌区地下水良性循环,保障灌区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以泾惠渠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多年来地下水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及地下水循环要素的变化特征,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模型建立了地下... 为促进陕西关中平原渠井双灌区地下水良性循环,保障灌区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以泾惠渠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多年来地下水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及地下水循环要素的变化特征,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模型建立了地下水位动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模型,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灌区不同环境变化情景下的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降水、蒸发、渠首引水、渠井用水比例是影响灌区地下水循环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地下水各项补给量减少、排泄量增加,使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近34 a累计下降11.8 m;在多年平均降水量情景Ⅰ下(近56 a均值:513 mm),维持灌区地下水良性循环的适宜渠井用水比例为1.53,在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5%,即降水情景Ⅱ下(487 mm),适宜渠井用水比例为1.61。环境变化下不同渠井用水方案的研究,有利于灌区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可为灌区制定高效安全用水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水分管理 地下水循环 泾惠渠灌区 多变量分析 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检测器的区域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曲昭伟 魏强 +2 位作者 别一鸣 朱慧 王殿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3-410,共8页
以固定检测器获得的交通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判别模型;考虑不同路段和交叉口对区域路网整体交通状态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的权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交通状态的综合判别模型;并分析... 以固定检测器获得的交通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判别模型;考虑不同路段和交叉口对区域路网整体交通状态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的权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交通状态的综合判别模型;并分析状态指标P与路网中车辆平均行程速度的相互关系,确定路网P所表示的交通状态级别;最后利用Vissim软件设计包含9个交叉口的典型路网,根据采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区域交通状态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状态判别 固定检测器 不均衡性 权重计算模型 浮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铁路车流径路的数学问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江南 李夏苗 +1 位作者 朱永辉 韦成燕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124,共4页
归纳铁路车流径路制定过程中和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车流径路的数学问题。分别讨论容量无限制交通分配方法数学模型和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方法数学模型。结合铁路运输管理实际给出适合于铁路管理方式的车流径路制定参照模型及其算法。针对各种... 归纳铁路车流径路制定过程中和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车流径路的数学问题。分别讨论容量无限制交通分配方法数学模型和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方法数学模型。结合铁路运输管理实际给出适合于铁路管理方式的车流径路制定参照模型及其算法。针对各种运输管理类自动化系统中普遍涉及的车流径路求解方法给出详细数学模型与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组织 车流径路 径路优化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C车辆跟驰建模及混合交通流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冉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5,共6页
建立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并分析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尾部碰撞安全及交通排放.考虑车辆期望车头间距随速度动态变化的交通流特性,建立基于非线性动态车头间距策... 建立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并分析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尾部碰撞安全及交通排放.考虑车辆期望车头间距随速度动态变化的交通流特性,建立基于非线性动态车头间距策略的CACC跟驰模型,推导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分析CACC提高通行能力的交通流运行机理.设计高速公路上匝道瓶颈数值仿真实验,评估不同CACC比例下的车辆尾部碰撞安全隐患,以及油耗、CO、HC、NOx的排放.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CACC模型能够在交通流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较高的交通流密度显著提升通行能力,同时有利于车辆尾部碰撞安全风险及交通排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数值仿真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车辆与桥梁的耦合振动与控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征 黎明安 +1 位作者 李芳 冉宝春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6-982,共7页
当运动的车辆通过跨度较大的桥梁时,车辆会引起桥梁的振动,而桥梁的振动又会使车辆发生振动,这就是车辆和桥梁之间的耦合振动。研究这种耦合振动,可以揭示这种耦合振动的发生原因,以便找到抑制对策。本文建立了比较结合实际车辆的双轴... 当运动的车辆通过跨度较大的桥梁时,车辆会引起桥梁的振动,而桥梁的振动又会使车辆发生振动,这就是车辆和桥梁之间的耦合振动。研究这种耦合振动,可以揭示这种耦合振动的发生原因,以便找到抑制对策。本文建立了比较结合实际车辆的双轴车辆模型,以一定速度通过简支桥梁模型的耦合振动方程;并以桥梁为被控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最优控制模型,构建了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速度下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入主动控制,相对于无控制模型,其控制效果高达77.5%,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车辆模型 耦合振动 最优控制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员的多信息处理和多通道判断能力时车辆跟驰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伟 王武宏 +1 位作者 沈中杰 李德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交通流中车辆跟驰建模的研究在交通工程和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内显得十分重要 ,其核心就是对驾驶员认知问题的测度 .本文在总结以往跟驰模型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 AP(action point)模型 ,并对其不足之处做了改进 ,重点研究了后车跟随加速度... 交通流中车辆跟驰建模的研究在交通工程和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内显得十分重要 ,其核心就是对驾驶员认知问题的测度 .本文在总结以往跟驰模型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 AP(action point)模型 ,并对其不足之处做了改进 ,重点研究了后车跟随加速度的算法 .此外 ,本文提出了驾驶员多信息处理机制和多通道判断决策概念 ,企图从控制论角度来对驾驶行为进行客观地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 ,以期正确地揭示交通流的本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交通流 多信息处理 AP模型 车辆踉驰建模 智能控制 驾驶员 多通道判断 安全时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轿车模型预测实时优化控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治国 沈沛鸿 +1 位作者 郏怡颖 周良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8-657,共10页
针对面向示范的燃料电池轿车,以提高能量经济性为目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对能量管理策略进行实时动态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MPC策略能够有效改善燃料电池轿车的能量经济性,并能满足实时控制的需要.
关键词 燃料电池轿车 模型预测控制(MPC) 能量管理策略 能量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μ综合的整车主动悬架鲁棒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兵 吴晓建 +1 位作者 文桂林 邱香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9-1037,共9页
针对悬架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及传感器量测噪声干扰等原因易导致主动悬架控制系统鲁棒性差,以及考虑到整车模型能更准确反映车辆振动响应,且μ综合能针对多个不确定量进行低保守性控制,开展了基于μ综合的整车主动悬架鲁棒控制研究。首先,... 针对悬架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及传感器量测噪声干扰等原因易导致主动悬架控制系统鲁棒性差,以及考虑到整车模型能更准确反映车辆振动响应,且μ综合能针对多个不确定量进行低保守性控制,开展了基于μ综合的整车主动悬架鲁棒控制研究。首先,考虑了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以及执行电机的时间常数等12个参量的不确定性,运用线性分式变换建立了含不确定性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基于μ综合控制方法,设计了参数摄动系统鲁棒控制器,控制系统结构奇异值上下界显示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及鲁棒性能;最后,通过频域响应和时域响应分析,以及与H_∞控制效果对比分析,表明在多参数摄动的情况下,μ综合控制在保证鲁棒稳定性及鲁棒性能的前提下能更有效地提高车辆平顺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鲁棒控制 Μ综合 不确定性 整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补偿的自动泊车系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50
20
作者 侯忠生 董航瑞 金尚泰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3-831,共9页
针对自动泊车系统,提出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MFAC)方案.控制方案的设计仅利用泊车系统的前轮转角输入数据和车身角输出数据,不包含车辆模型信息.因此,针对不同车型的自动泊车系统,该方案均能实现无模型自适... 针对自动泊车系统,提出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MFAC)方案.控制方案的设计仅利用泊车系统的前轮转角输入数据和车身角输出数据,不包含车辆模型信息.因此,针对不同车型的自动泊车系统,该方案均能实现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为了改善期望轨迹的坐标跟踪误差,进一步提出基于坐标补偿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案,该方案由控制算法、参数估计算法、参数重置算法和坐标补偿算法构成.针对不同车型不同泊车速度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坐标补偿的MFAC方案和原型MFAC方案均能较好地完成自动泊车过程,且基于坐标补偿的MFAC方案相比原型MFAC方案和PID控制方案,在轨迹坐标和车身角等方面均具有更小的跟踪误差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自动泊车 PID 坐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