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4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入式设备电源控制系统的CAN通信软硬件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丽萍 张艳荣 林思苗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为解决电源监控系统中存在的数字化程度低、实时性差、准确度和可靠性低等问题,在研究CAN协议的原理及应用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外挂Microchip MCP2515 CAN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完成基于AVR单片机的CAN通信软硬件设计,满足电源控制系统策略的... 为解决电源监控系统中存在的数字化程度低、实时性差、准确度和可靠性低等问题,在研究CAN协议的原理及应用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外挂Microchip MCP2515 CAN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完成基于AVR单片机的CAN通信软硬件设计,满足电源控制系统策略的需要。该文给出CAN总线的整体结构及控制器、收发器等组成部分硬件及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并对系统进行网络负载分析及实时性分析。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报文的发送、接收等功能,可靠性强、通信实时性好。另外,电气隔离电路的设计,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软件设计部分采用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增强系统的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控制系统 can通信软硬件设计 网络负载分析 实时性分析 抗干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激光通信耐压舱结构设计研究
2
作者 陈沙古 高原 +1 位作者 冯令良 谢晓忠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0,共6页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与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激光通信近年来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水下激光通信耐压舱为研究对象,根据耐压舱的结构特点和设计目标,提出一种采用钛合金舱体与蓝宝石光窗的耐压结构方案。围绕耐压舱设计方案开展...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与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激光通信近年来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水下激光通信耐压舱为研究对象,根据耐压舱的结构特点和设计目标,提出一种采用钛合金舱体与蓝宝石光窗的耐压结构方案。围绕耐压舱设计方案开展理论分析,研究评估耐压舱的结构强度和极限承载能力。建立耐压舱结构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基于Bilinear弹塑性模型和Mooney-Rivlin超弹模型对耐压舱结构安全和密封性能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关于耐压舱的结构设计与评估结果正确可靠,光窗密封结构合理可行,可以为水下激光通信耐压舱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耐压舱 结构设计 安全评估 光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FM-16QA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与处理方法
3
作者 国强 董欣玥 戚连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3-134,共12页
在雷达通信一体化领域,设计出既能实现雷达探测功能又能实现通信信息传输功能的同波形信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在雷达信号脉冲内对通信信息调制后自相关性能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频带利用率以及低自相关旁瓣的基于非线性调频(NLFM... 在雷达通信一体化领域,设计出既能实现雷达探测功能又能实现通信信息传输功能的同波形信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在雷达信号脉冲内对通信信息调制后自相关性能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频带利用率以及低自相关旁瓣的基于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形式。将NLFM信号作为16阶正交幅度调制(16QAM)信号的载波,建立NLFM-16QA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模型,分析该信号的模糊函数以及相关的雷达与通信性能。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提出的NLFM-16QAM信号因其通信基带信号的随机性使雷达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运动目标探测性能这一问题,将一体化系统的接收端作出改进,提出小波包降噪联合自然梯度算法对NLFM-16QAM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信号的频带利用率明显高于低阶调制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的频带利用率,在自相关性能方面,所提信号比16QAM-LFM信号的积分旁瓣比降低了23.07 d B,峰值旁瓣比降低了26.08 d B,NLFM-16QAM信号在经过改进接收端的联合算法处理后,运动目标的检测结果获得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信号设计 非线性调频信号 自相关性能 小波包降噪 自然梯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有源RIS辅助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波束赋形设计
4
作者 雷芳 刘祚 +1 位作者 许鑫 王嘉程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0-1477,共8页
针对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RIS)反射单元(Reflecting Elements,REs)数的增多会增加系统额外功耗的问题,通过利用有限的REs在反射表面上不规则排列提供的空间自由度来提高接收信号功率。对所建立的不... 针对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RIS)反射单元(Reflecting Elements,REs)数的增多会增加系统额外功耗的问题,通过利用有限的REs在反射表面上不规则排列提供的空间自由度来提高接收信号功率。对所建立的不规则有源RIS辅助多用户系统和速率最大化的非凸问题,提出了基于禁忌搜索(Tabu Search Algorithm,TSA)的自适应搜索算法来求解有源RIS的最优拓扑结构,并利用交替优化和分式规划(Fractional Programming,FP)方法求解其基站的波束成形和有源RIS的反射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Es在反射表面上规则排列的RIS相比,所提设计在系统功率预算为20 dBm时能实现17.8%的和速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无线通信 波束赋形设计 可重构智能表面 禁忌搜索 分式规划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通信为中心的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研究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唐爱民 刘凡 +6 位作者 袁伟杰 杨杰 王书涵 兰岚 余显祥 冯志勇 金石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1045,共27页
近年来,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被视为6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考虑到通信基础设施的广泛部署,将感知功能集成到通信系统中以构建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成为研究的重点。为此,以通信为中心的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成... 近年来,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被视为6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考虑到通信基础设施的广泛部署,将感知功能集成到通信系统中以构建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成为研究的重点。为此,以通信为中心的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成为首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通信为中心的信号设计有两种主要技术路线:(1)基于导频进行感知的信号设计;(2)基于数据进行感知的信号设计。该文对以上两种信号设计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其中对基于导频进行感知的信号设计的现有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基于数据进行感知的信号设计进行了梳理,最后对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信号设计 导频设计 基于导频感知 基于数据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远距离高速无人机检测的OFDM通信感知一体化参考信号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爱民 王书涵 曲文泽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2-853,共12页
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无人机的通信和检测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研究了OFDM通信感知一体化中的感知参考信号设计,用于远距离高速无人机的检测。为了实现无人机在远距离和高速度情况下的不模糊检测,传统的参考信号设计需要较密的感... 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无人机的通信和检测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研究了OFDM通信感知一体化中的感知参考信号设计,用于远距离高速无人机的检测。为了实现无人机在远距离和高速度情况下的不模糊检测,传统的参考信号设计需要较密的感知参考信号布置,从而带来较大的资源开销。此外,基于OFDM波形的远距离检测,还面临码间串扰的挑战。首先,针对远距离检测的问题,该文设计了支持远距离检测且抗码间串扰的感知参考信号模式,可以在较少资源开销下达到系统的最大不模糊检测距离。然后,基于前述参考信号的排布模式,针对高速度检测的问题,该文在基于中国剩余定理消除模糊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距离变化率。通过合理的参考信号配置与幽灵目标消除算法,可以在较小的资源开销下,大幅增加不模糊检测速度,且有效避免幽灵目标的产生。上述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针对远距离高速目标的检测,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文所提的方法可降低72%的参考信号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参考信号设计 无人机 雷达感知 正交频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息超表面天线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束成形设计
7
作者 陈光毅 张若愚 +3 位作者 任红 马越 缪晨 吴文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973,共13页
无线通信设备在新兴场景(例如,如车联网、低轨卫星等)的大量应用使得通信用频逐渐向更高频段扩展,进而导致其与雷达用频的重叠现象日益突出。雷达通信一体化凭借其联合信号处理能力和低功耗特性,被视为一种解决频谱拥挤问题的有效途径... 无线通信设备在新兴场景(例如,如车联网、低轨卫星等)的大量应用使得通信用频逐渐向更高频段扩展,进而导致其与雷达用频的重叠现象日益突出。雷达通信一体化凭借其联合信号处理能力和低功耗特性,被视为一种解决频谱拥挤问题的有效途径。相比于传统的天线阵列架构,全息超表面天线(HMA)通过嵌入紧密排列的超材料单元,可以灵活配置各单元的状态以调控频率响应,从而实现可控且高能效的波束成形,为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提供了潜在可行选择。考虑一个基于全息超表面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在杂波环境下进行目标感知的同时能够为多个单天线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接下来,该文在满足发射功率和HMA频率响应约束的前提下,构建了最大化通信频谱效率和雷达互信息加权和的问题,通过联合优化数字预编码器、HMA权重矩阵和接收滤波器,实现基于HMA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束成形设计。为求解这一非凸优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式规划的交替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分式规划技术将原始问题转化为更易于处理的子问题,然后通过拉格朗日对偶分解和流形优化等方法对子问题进行交替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HMA阵列架构的波束成形设计在通信频谱效率与雷达互信息性能间取得了灵活的平衡,并且其性能接近全数字阵列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全息超表面天线 波束成形设计 雷达互信息 通信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轨迹规划与测控中继通信在月背采样返回任务中的协同设计
8
作者 国志磊 王琼 +3 位作者 王建明 黄磊 孙骥 尚海滨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2-1344,共13页
以返回舱携带1935.3 g月背样品成功返回地球为标志,执行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嫦娥六号任务按预定程序圆满完成了各阶段飞行使命。作为之前嫦娥五号月球正面任务的备份,在主要技术状态基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涉及... 以返回舱携带1935.3 g月背样品成功返回地球为标志,执行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嫦娥六号任务按预定程序圆满完成了各阶段飞行使命。作为之前嫦娥五号月球正面任务的备份,在主要技术状态基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涉及的系统间飞行规划和测控通信更为复杂:如环月轨道由顺行改为逆行,飞行周期和约束增加;月背通信需要先导发射的中继星支持;有限测控资源需要在不同任务和系统间统筹分配等。围绕这些系统间的任务协同设计,对轨迹联合规划与测控中继分析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开展提供有益的技术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背采样返回 弹道/轨道拼接 逆行轨道 测控中继通信 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级预编码的单比特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发射波形设计
9
作者 何卓远 陈胜垚 +3 位作者 朱晗 席峰 李洪涛 刘中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4-866,共13页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和雷达系统中,采用单比特数模转换器(DAC)是一种降低发射系统硬件成本和功耗的有效方法。该文研究单比特量化下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发射波形设计,在给定通信服务质量约束下最小化雷达发射波束图的积分...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和雷达系统中,采用单比特数模转换器(DAC)是一种降低发射系统硬件成本和功耗的有效方法。该文研究单比特量化下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发射波形设计,在给定通信服务质量约束下最小化雷达发射波束图的积分旁瓣主瓣比,通过提升发射波束的功率集中程度以获得良好的发射波束赋形性能。针对单比特量化导致发射波形仅具有低自由度可行域的问题,该文采用符号级预编码技术,基于有益干扰(CI)原理充分利用空域和时域自由度来辅助波形设计。由于所提出的波形设计问题具有非凸分式二次目标函数和大量的非凸离散约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丁克尔巴赫(Dinkelbach)变换和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的算法来有效求解该NP-难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形能够显著降低对DAC分辨率的需求,并在满足下行用户通信质量需求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雷达发射波束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波形设计 单比特量化 符号级预编码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鹊桥二号中继通信载荷任务分析与设计
10
作者 徐进 王秋平 +7 位作者 李耀 孙骥 陈岚 余晓川 汪海 田森 党晓康 王永塔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5,共15页
鹊桥二号是针对探月四期月球着陆任务所研制的月球中继卫星,支持月球探测任务实施,实现月球背面及极区多次任务及多器(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和地面站之间的中继通信等服务,其中中继通信载荷是鹊桥二号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部分... 鹊桥二号是针对探月四期月球着陆任务所研制的月球中继卫星,支持月球探测任务实施,实现月球背面及极区多次任务及多器(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和地面站之间的中继通信等服务,其中中继通信载荷是鹊桥二号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部分。针对中继通信载荷的任务特点、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说明。综合考虑通信体制、远距离链路传输、与多个探测器适配的兼容性以及工程实现性等约束条件,中继通信载荷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特点,开发了全数字化的前向调制、返向解调功能,结合软件在轨可更新的能力,实现了创新灵活的系统设计方案;识别了返向链路多目标大动态信号检测及跟踪关键技术,开发了相关软件算法,解决了信号在大动态/多目标环境下的检测及跟踪问题,达到了返向链路稳定建链的目的。鹊桥二号自2024年3月发射以来,中继通信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可靠性高,为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中继通信服务,圆满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鹊桥二号中继通信载荷在中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后续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以及未来国际合作业务等任务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鹊桥二号 中继通信载荷 任务分析 方案设计 软件无线电 目标信号检测及跟踪 设计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A-MIMO雷达和MIMO通信频谱共存系统收发联合设计方法
11
作者 徐启航 兰岚 +2 位作者 廖桂生 王可为 郑通兴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927,共13页
雷达与通信在一个平台占用相同频谱时会产生相互干扰,此外雷达目标探测过程中面临主瓣方向的欺骗式干扰威胁。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频率分集阵多输入多输出(FDA-MIMO)雷达和MIMO通信频谱共存系统,提出了一种雷达为中心的系统... 雷达与通信在一个平台占用相同频谱时会产生相互干扰,此外雷达目标探测过程中面临主瓣方向的欺骗式干扰威胁。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频率分集阵多输入多输出(FDA-MIMO)雷达和MIMO通信频谱共存系统,提出了一种雷达为中心的系统收发参数联合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联合优化雷达发射波形、雷达接收滤波器和通信发射码本,最大化雷达系统的输出信干噪比(SINR),从而提高对目标的检测概率,同时保证MIMO通信速率。在优化过程中,采用交替优化(AO)策略,将优化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迭代求解。其中,接收滤波器的优化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通信发射码本优化采用不等式定理得到最优近似解,而雷达发射波形优化通过泰勒展开和松弛算法进行凸近似。仿真结果表明,该联合设计方法能够在保证通信速率的同时有效提高雷达系统的SINR,显著提升FDA-MIMO雷达和MIMO通信频谱共存系统在主瓣欺骗式干扰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频谱共存 频率分集阵多输入多输出 收发联合设计 交替优化 主瓣欺骗式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信协议故障信号的轻量化生成系统设计
12
作者 农金南 吴黎明 +1 位作者 陈刚 郑锋斌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1-68,共8页
在验证示波器协议解码功能准确性的过程中,为解决标准通信接口缺乏可控故障信号输出能力及各接口独立输出通道导致测试需频繁切换连接线路的问题,设计一种多通信协议故障信号的轻量化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ARM处理器对不同通信协议的帧... 在验证示波器协议解码功能准确性的过程中,为解决标准通信接口缺乏可控故障信号输出能力及各接口独立输出通道导致测试需频繁切换连接线路的问题,设计一种多通信协议故障信号的轻量化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ARM处理器对不同通信协议的帧格式、编码方式和通信速度进行解析,将原始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流,统一编码为包含协议类型、波特率、数据、帧间隔时间、故障标志等控制指令的十六进制命令字,实现不同协议共享同一输出通道的功能;利用FPGA并行处理能力同步解码每个通道的命令字实现对多路DAC实时控制,确保生成的信号满足通信协议的时序要求。经试验测试,在ARM处理器主频为528 MHz且FPGA使用4673个逻辑单元的条件下,系统实现了12种通信协议的可控故障信号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议解码 通信协议 故障信号生成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EKF跟踪预测辅助的机间通信感知一体化波束形成设计
13
作者 赵铁刚 于启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共10页
针对高空机间通信感知一体化场景,首先构建了多机之间的通信感知系统模型,并基于双机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推导了可用于跟踪的状态预测模型与量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并将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改进为交替EKF多波束跟... 针对高空机间通信感知一体化场景,首先构建了多机之间的通信感知系统模型,并基于双机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推导了可用于跟踪的状态预测模型与量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并将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改进为交替EKF多波束跟踪预测算法,以实现对多个目标的独立跟踪与预测。并通过降低模型中转换矩阵的阶数,进一步减少计算复杂度。通过交替EKF跟踪预测算法实时提供的状态信息,在功率受限条件下,利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实现了多机通信的速率最大化,并得到了设计的闭合解形式。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交替EKF多波束跟踪预测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机间 通信感知一体化 交替EKF 跟踪预测 波束形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通信中基于阻挡预测的无人机抗阻挡轨迹设计
14
作者 马雪 解解 +3 位作者 董洋瑞 李小亚 贺晨 范建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3-1103,共11页
无人机毫米波通信能够在多种按需服务场景中提供高速数据传输。然而,毫米波信号易受障碍物阻挡,使得路径损耗大,严重影响系统吞吐量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阻挡预测的无人机抗阻挡轨迹规划方法,在障碍物地理信息(包括位... 无人机毫米波通信能够在多种按需服务场景中提供高速数据传输。然而,毫米波信号易受障碍物阻挡,使得路径损耗大,严重影响系统吞吐量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阻挡预测的无人机抗阻挡轨迹规划方法,在障碍物地理信息(包括位置、形状、大小)未知且移动用户定位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准确预测链路阻挡并规划无人机飞行轨迹。通过设计引入定位误差泰勒展开项的几何特征向量,对用户与无人机之间的链路阻挡进行预测,进而规划无人机的3维轨迹以有效避免阻挡,提升用户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针对用户定位误差设计的特征向量能够提高阻挡预测精度。与基于概率阻挡模型的现有算法相比,所提基于阻挡预测的无人机抗阻挡轨迹规划算法尽管复杂度较高,但能够获得更高吞吐量,实现了复杂度与性能之间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无人机通信 移动用户位置误差 阻挡预测 无人机3维轨迹设计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线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特邀)
15
作者 王佳乐 郑凯文 廉杰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共7页
【目的】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水下物联网(IoT)面临着智能化和便捷化的迫切需求。传统通信与感知模块的分离导致设备体积庞大和成本高昂,制约了整体系统性能,从而促使通信与感知一体化(ISAC)系统,尤其是基于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的光... 【目的】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水下物联网(IoT)面临着智能化和便捷化的迫切需求。传统通信与感知模块的分离导致设备体积庞大和成本高昂,制约了整体系统性能,从而促使通信与感知一体化(ISAC)系统,尤其是基于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的光学ISAC(OISAC)系统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尽管OISAC系统具有高频谱利用率和低延迟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时钟同步及硬件实现的挑战。【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扩频信号的一体化双工水下光通信测距(OICAR)系统。文章采用扩频通信体制传输通信信息,这种通信方式能够有效地对抗发射光源和传输信道导致的信道衰落,保证了通信信息的成功传输。同时,文章在双工扩频信号码片中添加时间戳信息,利用主从机时间戳信息、扩频码自相关特性以及频率控制字(FCW),实现了异步收发机水下高精度测距。并且文章采用发光二极管(LED)阵列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系统搭建了实时硬件实现系统,为水下OICAR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硬件验证系统。【结果】随后,在拖曳水池对OICAR实时系统进行了通信与测距实验,验证了文章设计系统水下最远通信距离可达63.5 m,且测距精度保持在±0.25 m以内。【结论】这一结果表明,文章所设计OICAR系统能够实时实现高效的水下通信与精确测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硬件设计 水池实验 一体化光通信测距 扩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信号体制下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收发预编码设计
16
作者 刘凡 卢仕航 陈子豪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96,共16页
通过复用随机通信信号,并基于现网中的通信架构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能够显著降低ISAC实现成本、加速感知功能融入现有通信网络。然而,通信数据的随机性将会使得感知功能出现随机起伏,造成感知性能不稳定。为了获得稳健的感知性能... 通过复用随机通信信号,并基于现网中的通信架构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能够显著降低ISAC实现成本、加速感知功能融入现有通信网络。然而,通信数据的随机性将会使得感知功能出现随机起伏,造成感知性能不稳定。为了获得稳健的感知性能,该文研究了随机通感一体空域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多输入多输出通感一体(MIMO-ISAC)系统收发预编码联合优化设计方案。具体而言,考虑对目标响应矩阵的估计,该文首先定义了随机信号下感知系统的遍历克拉美罗界(ECRB),并基于复逆Wishart矩阵的分布推导了ECRB的闭合表达式,从理论上说明了使用随机信号进行感知相较于传统使用确定性正交信号的性能损失。进一步地,该文分别考虑了ECRB最小化的感知最优问题以及多天线多用户信号估计的通信最优问题,并获得了感知最优预编码设计和通信最优预编码设计方案。接着,该文将上述收发预编码优化设计思路扩展至通信感知一体化场景。最后,该文通过大量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相关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联合收发预编码设计方案能够支持高精度目标响应矩阵估计,同时能够实现通信信号估计误差与目标响应矩阵估计误差的灵活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预编码设计 信号处理 多用户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STAR-RIS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联合优化设计
17
作者 彭俊杰 王丰 丁克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1-1469,共9页
针对多用户多目标通感服务的全空间覆盖问题,研究了有源同时传输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 针对多用户多目标通感服务的全空间覆盖问题,研究了有源同时传输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不同于已有研究工作,本方案建模优化了有源STAR-RIS的幅度参数。在满足各通信用户的信干噪比、各感知目标的照射波束增益以及有源STAR-RIS的硬件约束等条件下,以系统总功率最小化为准则,建模ISAC基站发射波束赋形矢量和有源STAR-RIS相移/幅度等关键参数的联合优化设计问题。为快速解决该复杂的非凸联合优化设计问题,首先将其分解为ISAC基站发射波束赋形设计、有源STAR-RIS元件相移参数设计和幅度参数优化这3个子问题,然后采取块坐标下降策略,迭代求解获取最优解。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已有方案,本方案提出的联合优化设计算法有效降低了系统总功率30%,能取得复杂度和通信感知性能的良好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 STAR-RIS 波束赋形 联合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轨网络的星间组网通信系统设计
18
作者 魏骁 王朝 +2 位作者 孙天旭 叶葆巍 张博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针对低轨Walker星座组网通信的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分簇式路由协议的完整卫星组网通信系统架构,涵盖了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设计。为便于分析,首先建立了一种典型的低轨Walker星座模型,分析了其在不同轨道相位因子和轨道... 针对低轨Walker星座组网通信的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分簇式路由协议的完整卫星组网通信系统架构,涵盖了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设计。为便于分析,首先建立了一种典型的低轨Walker星座模型,分析了其在不同轨道相位因子和轨道倾角下的轨道拓扑构型特性和卫星间的通信可见性。其次基于构建的星座拓扑提出“虚拟同轨”的概念,并利用“虚拟同轨”建立了双层环状网络。最后,针对此双层环状网络,在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分别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同轨和异轨卫星的信息交互。设计的通信协议栈针对性地考虑了Walker星座的跨轨道信息传递调度问题,兼顾了传输效率和设计复杂度,对相似构型的其他Walker星座星间组网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Walker星座 星间链路通信 分层分簇 虚拟同轨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新型电力系统的5G/6G高可靠低时延电力物联网通信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曾琦 刘友波 +3 位作者 李梓玮 马超 钟俊 刘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435-8443,I0009,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具有大规模节点接入、双向可靠和广域低时延的信息传输需求,是5G通信重要垂直应用场景。然而,现有民用5G通信无法完全满足电力业务互动控制对高可靠和低时延的信息传输需求。该文在5G标准基础上,... 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具有大规模节点接入、双向可靠和广域低时延的信息传输需求,是5G通信重要垂直应用场景。然而,现有民用5G通信无法完全满足电力业务互动控制对高可靠和低时延的信息传输需求。该文在5G标准基础上,将子载波跳频技术(frequency hopping,FH)应用于可配置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系统中,形成OFDM/FH传输新体制,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多业务接入和高可靠的信号传输方案;同时,考虑控制业务短包和突发特性,将OFDM/FH信号传输与5G/6G微时隙(mini-slot)调度策略融合,以mini-slot为基本单位的资源调度和重传机制能有效降低时延。随后,通过理论分析,揭示该电力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通信系统传输可靠性与重传时延的内在折中关系。通过对无线通信物理层信号处理和媒介接入层时隙调度联合设计,该文提出的基于mini-slot调度架构OFDM/FH的电力物联网5G/6G通信方案,可支持“源-网-荷-储”多业务泛在接入、高达99.999%传输可靠性和毫秒级低时延要求,实现了5G/6G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ility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与泛在电力控制业务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通信 电力业务 可靠性 时延性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通信感知一体化的信号波形设计综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明 陈昊 +3 位作者 丰光银 王丹 仇琛 许晓东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83,共15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作为6G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随着频谱资源的紧缺、技术发展的融合,促使通信和感知功能的一体化,其中ISAC的波形设计是同时实现高效率通信和...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作为6G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随着频谱资源的紧缺、技术发展的融合,促使通信和感知功能的一体化,其中ISAC的波形设计是同时实现高效率通信和高精度感知的研究重点。从ISAC技术趋势、波形设计重要性、应用场景和发展现状四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对以通信为主的波形设计、以感知为主的波形设计和波形复用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了联合波形设计的一体化性能边界以及潜在的一体化波形新型设计方式;并对ISAC波形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通信感知一体化 波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