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0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易发性评价的泥石流沟危险范围模拟预测研究——以得荣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俊钢 杨顺 +1 位作者 焦加璇 黄韵琪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8,共9页
以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泥石流灾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面积、平均坡度、沟壑密度、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6个易发因素,通过信息量模型和GIS平台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计算各个易发因子分级状态下的信息量分布,得到了得荣县... 以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泥石流灾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面积、平均坡度、沟壑密度、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6个易发因素,通过信息量模型和GIS平台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计算各个易发因子分级状态下的信息量分布,得到了得荣县4个等级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后用频率比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再选取高易发典型-吉冲村泥石流沟基于Massflow数值模拟软件,选择Voellmy模型对(1%、2%、5%)3种重现期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泥深、流速、堆积范围的模拟结果,最后根据结果计算结合遥感影像得到了泥石流沟危险范围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得荣县泥石流极高易发地区集中于太阳谷镇、茨巫乡等地区;吉冲村泥石流沟3种降雨条件下的泥石流会对吉冲村小学前后110~570 m范围造成威胁.本研究为当地的防灾减灾、风险管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荣县 易发性分析 泥石流 数值模拟 危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动力学模拟的机器学习三维成矿预测:以安徽铜山铜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毕晨曦 刘亮明 周飞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三维定量预测是成矿预测中最重要的前沿方向。由于成矿系统的复杂性,这种预测也最具挑战性。理论驱动的动力学数值模拟和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是进行复杂系统预测的两种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以融合了动力学模拟结果的机器学习对安徽铜... 三维定量预测是成矿预测中最重要的前沿方向。由于成矿系统的复杂性,这种预测也最具挑战性。理论驱动的动力学数值模拟和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是进行复杂系统预测的两种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以融合了动力学模拟结果的机器学习对安徽铜山铜矿的找矿潜力进行三维定量预测。铜山铜矿是个勘探程度相当高的老矿山,找矿难度大,但其积累的大量勘探和研究成果为动力学模拟和机器学习预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基于矿区内所有的勘探资料建立该矿床的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电阻率模型,展示了矿体与地质要素及电阻率之间的复杂空间关系。在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成矿系统的三维动力学模型,进行时间控制的多过程耦合动力学数值模拟,再现成矿系统动力学因素及其结果的时空变化。从三维地质和地球物理模型以及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中选择了8个量化的特征变量,通过改变变量组合建立了四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三维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模型在测试样本和验证样本上都获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融合动力学模拟结果、地质因素和电阻率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其在测试集和验证集上的AUC值分别能达0.998和0.999,其前7%的高概率区基本能包含全部已知矿体,同时显示了在矿区东南部的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可作为进一步勘查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动力学数值模拟 机器学习预测 铜山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博州荒漠化动态变化及未来预测
3
作者 冉亚军 夏依达·艾力 +3 位作者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 陆鑫 许硕 孙桂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3,共9页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本文基于植被指数(NDVI)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荒漠化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基于2000、2010、...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本文基于植被指数(NDVI)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荒漠化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遥感数据,结合转移矩阵分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区域的荒漠动态变化,同时,构建CA-Markov模型,并预测荒漠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经验证模拟的Kappa系数为80.92%,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2)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近20年来,荒漠化面积总量下降,荒漠化程度向轻度转移。(3)荒漠化的分布规律表现在重度荒漠化到非荒漠化面积逐渐增加,荒漠化的进展和逆转主要体现在相邻等级的转化上,荒漠化土地转出面积总体大于自身累积面积。(4)根据模拟结果,2020年到2030年间,重度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减少,中度荒漠化和非荒漠化面积较为稳定,荒漠化现有的分布范围得到控制,从不同荒漠化类型分布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山区荒漠化空间分布面积的变化较小,中部平原荒漠化的类型变化较大。CA-Markov模型同样适用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荒漠化预测,根据模拟预测的结果,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荒漠化总体将呈“一增两减两稳”的趋势,在现有政策加持下,未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荒漠化情况会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遥感 ca-markov模型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枣盆地岩溶水串层污染数值模拟及预测
4
作者 赵洋洋 邢立亭 +3 位作者 曹杰 陈洪年 张飞 邢学韬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91,500,共10页
为了治理陶枣盆地岩溶水被矿坑水串层污染,通过水化学分析确定当地岩溶水污染主要成分,建立陶枣盆地下水模型进行模拟、检验、参数反演,推断地下水污染通道,模拟预测增大矿坑水排放、注浆封堵串层通道、矿坑巷道填充方案保护岩溶水的效... 为了治理陶枣盆地岩溶水被矿坑水串层污染,通过水化学分析确定当地岩溶水污染主要成分,建立陶枣盆地下水模型进行模拟、检验、参数反演,推断地下水污染通道,模拟预测增大矿坑水排放、注浆封堵串层通道、矿坑巷道填充方案保护岩溶水的效果。结果表明:陶枣盆地岩溶水主要污染成分为硫酸根离子,串层污染方式主要为断裂带串层、煤矿开采导致的底板破碎带等串层;注浆封堵、矿坑巷道填充分别是治理断裂带串层污染岩溶水、底板破碎带串层污染岩溶水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污染预测 数值模拟 串层污染 陶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凝析气藏相态变化特征与模拟预测
5
作者 李傲 张可 +3 位作者 宋振龙 程耀泽 陈光进 孔德彬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2,共7页
超深层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复杂多样,为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开展超深层不同气油比凝析气相态变化描述及预测意义深远.通过高温高压流体相态特征评价实验,获取不同气油比条件下凝析气相态参数,进行实验数据拟合并建立相态模拟预... 超深层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复杂多样,为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开展超深层不同气油比凝析气相态变化描述及预测意义深远.通过高温高压流体相态特征评价实验,获取不同气油比条件下凝析气相态参数,进行实验数据拟合并建立相态模拟预测模型,预测超深层凝析气相态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气油比由2 000 m^(3)/m^(3)增加至8 000 m^(3)/m^(3),露点压力降低11.94%,地层原油密度降低13.02%,地层相对体积降低11.51%,地层条件偏差系数增加8.76%,气油比升高导致凝析液增加幅度减缓.进一步建立相态模型,预测相对体积、偏差系数和反凝析液量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37%、2.05%和2.69%.相态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气油比升高会导致地露压差和临界凝析压力降低,凝析油更易析出滞留在储层内无法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凝析气藏 气油比 相态特征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和监测数据的地铁隧道水灾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胡易钒 董文轩 +3 位作者 黄弘 钟茂华 华福才 杨陶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2,共8页
为了在地铁水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灾害损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对全尺寸地铁隧道水灾的演进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并结合缩尺寸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仿真和BP神经网络拟合,获得多组不同坡... 为了在地铁水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灾害损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对全尺寸地铁隧道水灾的演进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并结合缩尺寸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仿真和BP神经网络拟合,获得多组不同坡度及入口流量情景下地铁隧道内洪水的流动距离与流动时间的拟合关系,并结合BP神经网络提出1种基于数值模拟和监测数据的地铁隧道水灾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在隧道入口处设置的流速、水位等监测传感器获取的数据,用提出的预测方法可以快速计算流入隧道的洪水流动时间和流动距离。研究结果可为地铁隧道水灾的快速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水灾 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物理模拟地震数据验证基于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预测方法
7
作者 刘恩良 丁拼搏 +2 位作者 张峰 霍守东 李向阳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4-2702,共19页
裂缝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位各向异性叠前地震反演是预测裂缝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反演方法预测的中观尺度裂缝(1/10至1/4地震波长)结果不一致,裂缝预测结果验证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据四川... 裂缝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位各向异性叠前地震反演是预测裂缝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反演方法预测的中观尺度裂缝(1/10至1/4地震波长)结果不一致,裂缝预测结果验证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据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测井和构造解释成果,构建了符合研究区地下实际特征的物理模型.通过室内超声波采集和地震资料处理,获得了宽方位叠前偏移OVT(Offset Vector Tile,偏移距矢量片)道集.分别利用四种方位各向异性反演方法获取了目的层各向异性强度和方位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等分析手段验证了这些方法预测中观尺度裂缝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四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均可用于中观尺度裂缝的预测,但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基于Rüger公式的AVAZ(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incident Angle and Azimuth,振幅随入射角和方位角变化)方位各向异性反演方法 (方法 3)预测的中观尺度裂缝方位角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为10.5°.裂缝预测结果在构造相对平缓区可靠性较高,在构造横向变化剧烈的区域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方位各向异性 OVT地震道集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Markov与FLUS模型的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柴新宇 吴献文 +2 位作者 陈晓辉 王玉 赵星涛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 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Markov-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基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发展优先情景3种情景,预测了203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并比较了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2035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满足流域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变化显著,1990—2020年,城市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945.25 km^(2),增长了2.8倍。②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城市土地面积在2035年之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在发展优先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将受到限制。在2种不同土地利用场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到2035年,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将保持增长趋势。③199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759.5 km^(2)。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预测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但2020—2035年,减少趋势将放缓。在发展情景中,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一定遏制,草原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更加严重。实验结果可为珠三角地区今后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与勘查数据协同驱动的矿产定量预测——以凡口铅锌矿为例
9
作者 肖凡 陈信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16,共19页
之前的成矿预测主要是基于描述性矿床模型,即勘查模型,对地、物、化、遥等各种找矿异常信息进行识别提取与关联融合,评估成矿有利度,从而圈定可能成矿的潜力区。然而,描述性矿床模型实质上是对复杂成矿系统的一种经验性的简化表示,主要... 之前的成矿预测主要是基于描述性矿床模型,即勘查模型,对地、物、化、遥等各种找矿异常信息进行识别提取与关联融合,评估成矿有利度,从而圈定可能成矿的潜力区。然而,描述性矿床模型实质上是对复杂成矿系统的一种经验性的简化表示,主要强调矿产勘查中可直接观测的显式成矿要素,即找矿标志或找矿异常信息,而诸如奇异应力应变、含矿流体运聚、金属物质沉淀等有关成矿过程的物理‒化学参量的隐式成矿要素,由于难以被直接观测,往往在描述性矿床模型中被忽略。成矿预测模型中这些示踪成矿事件的隐式“指纹”信息的缺失,从根本上导致了成矿预测结果的精度低、不确定性增强。为此,本文提出了使用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刻画和表征成矿过程中金属富集的有关物理‒化学参量的隐式成矿要素,继而与表示勘查标志异常信息的显式成矿要素进行融合,构建数值模拟与勘查数据协同驱动的成矿预测模型。以凡口铅锌矿床为例,构建力‒热‒流‒化学四场耦合的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模型,在时空尺度上再现成矿期流体流动和金属沉淀过程,从而获得应力应变、温度变化、流体通量等表征隐式成矿要素的物理‒化学参量。将这些参量作为预测变量,融合到成矿预测模型中,即以应力、应变、温度、流体通量、成矿元素浓度等物理‒化学模拟参量以及有利地层、有利构造等空间变量作为成矿预测模型的特征变量,利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信息融合,计算成矿潜力,对研究区深边部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评价,并与基于描述性矿床模型的数据驱动预测方法结果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以下结论:①建立复杂成矿系统的数学‒物理表征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表征与成矿作用具有成因联系的隐式成矿条件参数,是成矿预测模型中融合矿床成因模型的有效方法;②与基于描述性矿床模型的数据驱动预测方法相比,数值模拟与勘查数据协同驱动的成矿预测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矿产定量预测效果,作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具有广泛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随机森林 空间分析 成矿预测 凡口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设用地扩张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碳储量时空变化及模拟预测--以贵州省黄平县为例
10
作者 陈影 周忠发 +1 位作者 孙耀鹏 朱昌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1-804,共14页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贵州省黄平县为例,使用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模型和PLUS-Markov模型,在分析黄平县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对区域碳储量影响的基础上,依据“十四五”系列发展规划要求,预测2030年生态保护、自然...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贵州省黄平县为例,使用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模型和PLUS-Markov模型,在分析黄平县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对区域碳储量影响的基础上,依据“十四五”系列发展规划要求,预测2030年生态保护、自然发展和经济建设3种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平县建设用地面积增长1792.89 hm2,增长率达33.65%,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在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建设用地变化致使碳储量净损失5.93×10^(4)t,主要为林地、耕地和草地等转为建设用地过程导致的碳流失量。2010—2020年黄平县的碳储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由247.56×10^(5)t增至276.03×10^(5)t,碳储量明显增长、基本不变和明显减少趋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69.28%,6.27%和24.45%。2030年黄平县在生态保护、自然发展和经济建设3种情景下的碳储量将分别为274.76×10^(5),267.22×10^(5)和266.76×10^(5)t。建议2025—2030年黄平县实施“生态保护为主,经济建设为辅”的情景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情景模拟 趋势预测 建设用地扩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的缓倾斜铝土矿矿柱承载力预测方法
11
作者 王德玉 朱德福 +1 位作者 于彪彪 王沉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1526,共16页
矿柱强度具有显著的倾角效应,准确预测倾斜矿柱的强度是保障倾斜矿体地下采场安全的关键。为准确预测缓倾斜矿柱强度,融合运用参数化建模的灵活交互性、数值模拟的样本数据强扩展性与机器学习方法的数据驱动优势,建立缓倾斜矿柱强度预... 矿柱强度具有显著的倾角效应,准确预测倾斜矿柱的强度是保障倾斜矿体地下采场安全的关键。为准确预测缓倾斜矿柱强度,融合运用参数化建模的灵活交互性、数值模拟的样本数据强扩展性与机器学习方法的数据驱动优势,建立缓倾斜矿柱强度预测模型。基于Rhino中Grasshop-per平台编制缓倾斜矿柱参数化建模程序,结合某铝土矿裂隙产状参数构建了200组黏合块体-离散裂隙网络(BBM-DFN)矿柱数值模型。采用FLAC^(3D)-3DEC耦合模拟方法,依据试错法标定后的岩块与节理参数,开展了缓倾斜矿柱承载特性试验,监测并建立了机器学习缓倾斜矿柱强度数据集,且验证了此数据集的可靠性。分别以支持向量机(SVM)、极限学习机(ELM)、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构建了缓倾斜矿柱强度预测模型,利用遗传编程(GP)和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IQPSO)2种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建立了缓倾斜矿柱强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果表明:矿体倾角对矿柱强度影响显著,同一尺寸矿柱随倾角的增加其强度显著下降,而不同宽高比矿柱的影响规律存在差异;当宽高比小于1时,矿柱影响因子敏感性主次顺序为:倾角>高度>宽度;当宽高比大于1时,其影响因子敏感性主次顺序为:宽度>倾角>高度;交叉验证了SVM模型是缓倾斜矿柱强度预测的最佳模型(R^(2)=0.921;R_(EVS)=0.926;R_(MAE)=1.225;R_(MSE)=2.367),结合GP与IQPSO算法优化后模型预测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2)=0.976;R_(EVS)=0.977;R_(MAE)=0.465;R_(MSE)=0.862)。采用GP的符号回归方法得到了缓倾斜铝土矿柱强度表达式,对比经典矿柱强度理论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拓新了倾斜矿柱强度的预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建模 数值模拟 机器学习 缓倾斜矿柱 强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裂缝正演模拟及叠前各向异性反演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静 束青林 +2 位作者 杜玉山 张强 朱惠永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038,共8页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发育,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对页岩油开发的有利方面表现为能有效提高页岩油储层的产能,而不利方面主要是增加了钻井难度,造成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的效率,因此裂缝的准...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发育,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对页岩油开发的有利方面表现为能有效提高页岩油储层的产能,而不利方面主要是增加了钻井难度,造成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的效率,因此裂缝的准确预测是该区块页岩油勘探开发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文中开展了纵波反射系数各向异性理论的分析,利用正演模拟研究了页岩储层裂缝方位、裂缝角度、裂缝组系等对反射系数特征的影响,同时结合研究区页岩油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利用OVT域数据研究分方位道集叠加及地震属性差异,并进行叠前AVAZ反演预测裂缝的发育特征。与实际的钻井情况及成像测井结果对比表明,叠前各向异性反演预测的裂缝结果可靠性高,可为后续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正演模拟 各向异性分析 叠前AVAZ反演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演化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赵冬玲 杜萌 +3 位作者 杨建宇 李鹏山 何珊珊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为了探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各类驱动力的影响,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基于2000、2005、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并基于Markov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的转移方向及转化程度。结... 为了探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各类驱动力的影响,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基于2000、2005、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并基于Markov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的转移方向及转化程度。结合GIS分析功能,探讨多种土地利用驱动力对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影响,并采用模糊计算的方法,将各类影像土地利用转移的因子标准化,并利用GIS中加权线性方法将其整合,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模拟出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布,经验证模拟的精度高达81.41%,Kappa指数为0.776 9,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及精度的可靠性。并以201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预测202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并分析2010—2020年10 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除草地、林地变化不明显,耕地、水域面积继续保持减少的趋势,但减小的趋势渐缓,建设用地仍在不断增加,但也逐渐趋于饱和的增长趋势。此研究可为当前及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动态度 模拟预测 ca-markov模型 多标准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秦淮河流域土地覆盖格局模拟预测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爱玲 都金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6和2009年ETM+图像土地覆盖分类结果为输入数据,采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研究区未来的土地覆盖格局。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Markov模型求出转移概率矩阵和转移面积矩阵,确定CA模型转换规则,限制CA模型迭... 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6和2009年ETM+图像土地覆盖分类结果为输入数据,采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研究区未来的土地覆盖格局。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Markov模型求出转移概率矩阵和转移面积矩阵,确定CA模型转换规则,限制CA模型迭代次数。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研究区2012和2018年土地覆盖格局,并采用2012年实际土地覆盖分类结果验证预测精度,得到2012年各土地覆盖类型栅格数预测误差均小于等于6.5%,空间位置预测精度达到76.5%。预测结果表明,2018年研究区水田比例将降为33.3%,不透水面比例将达31.1%,其中多数水田转变成为不透水面,南京城区、禄口镇、句容市、溧水县等城镇地区的不透水面明显扩张。该方法可以对秦淮河流域的土地覆盖动态监测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遥感 ca-markov模型 模拟预测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高精度构造应力场模拟与裂缝多参数分布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文龙 李云涛 +3 位作者 韩俊 黄诚 王来源 孟庆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7-851,共25页
构造裂缝是碳酸盐岩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局部应力导致的构造破裂是影响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构造应力场模拟已成为构造裂缝预测的重要方法,但尚未能解决模型设置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差较大、最优边界条件获取效率低以及构... 构造裂缝是碳酸盐岩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局部应力导致的构造破裂是影响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构造应力场模拟已成为构造裂缝预测的重要方法,但尚未能解决模型设置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差较大、最优边界条件获取效率低以及构造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不清晰等问题。①引入非均质岩石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和自适应边界条件约束算法以提升应力场模拟的精度,根据储层破裂率和断裂活动性等参数定量表征储层裂缝发育特征;②定量探讨走滑断裂变形特征的差异和应力扰动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优选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最强因素构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体发育指数并定量研究其主控因素;③以储集体发育规模预测为基础,结合单井裂缝测井和岩心解释成果,建立不同级别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体的地质模式。将该方法在中国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18号断裂带及邻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应用。结果表明,张扭段、平移段与压扭段的裂缝发育程度依次降低。地层变形幅度越大,裂缝发育程度越高。储层岩石力学参数、距断裂的距离、水平两向应力差、应力非均质性系数和综合破裂率被用于构建裂缝型储集体发育指数,其分级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匹配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主控因素 构造应力场模拟 裂缝定量预测 储集体定量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统计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模拟与预测中的应用——以Logistic-CA-Markov模型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海军 孔祥冬 张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9-143,共5页
近30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资源调查与信息传输技术的增强,地里国情各领域积累了海量的空间数据。在时间序列内对海量空间数据处理分析,为环境变化预测、生态恢复重建、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国家对土地资源普查监测频次... 近30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资源调查与信息传输技术的增强,地里国情各领域积累了海量的空间数据。在时间序列内对海量空间数据处理分析,为环境变化预测、生态恢复重建、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国家对土地资源普查监测频次逐年提高,以此来了解资源现状、以及变化情况。传统模型对数据处理分析存在一定限制。在此背景下,选取黑河上游山区作为实验区,构建Logistic-CA-Markov(LCM)模拟与预测模型,探讨其对实验区LUCC(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的模拟效果,以及预测未来30年实验区LUCC情况。结果表明,对时空数据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维度演化,LCM模型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数据统计 Logistic-ca-markov模型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模拟预测
17
作者 丁金华 孙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0,共9页
【目的】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 【目的】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多情景模拟分析,并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解读蓝绿空间景观生态结构与生态格局特征。【结果】不同发展情景下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变化差异显著。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下,蓝绿空间面积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3626.37、7145.74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孔隙等形态类型负向变化剧烈,蓝绿空间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与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相比,蓝绿空间面积分别增加了2904.30、6423.67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等形态类型增幅明显,孔隙率显著降低,蓝绿空间破碎度降低,连通性增强。【结论】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对水网地区蓝绿空间呈现负向影响趋势,生态保护优先情景在维持蓝绿空间面积与格局稳定,改善蓝绿空间连通性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ca-markov模型 多情景模拟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庆存 张明华 +1 位作者 戴永久 曾晓东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34,共16页
地球系统是将大气、陆地、海洋、冰冻圈、土壤和岩石圈以及其中的生物视为一个整体,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联系起来的复杂非线性的多重耦合系统。地球系统模式(ESM)是描述这一复杂耦合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式。ESM已超越气候系统模式对大气... 地球系统是将大气、陆地、海洋、冰冻圈、土壤和岩石圈以及其中的生物视为一个整体,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联系起来的复杂非线性的多重耦合系统。地球系统模式(ESM)是描述这一复杂耦合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式。ESM已超越气候系统模式对大气、陆地和海洋状态的物理描述,故不仅可用来做天气和气候预测,还可以研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研究人类调控自然界工程的合理或最优的方案。概述了“地球系统模式”提出和研究的一些历史,地球系统模式的构成;简介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一些主要特点,以及数值模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和应用;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环境生态系统模式 耦合 地球系统模式 数值模拟 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酸性气藏地下储气库硫化氢含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国庆 杜勤锟 +3 位作者 周道勇 蔡家兰 程希 莫海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不能方便快捷地用于储气库单井H2S的含量预测。为此,以HCX储气库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储气库的机理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以机理模型计算的储气库多周期H2S预测结果为样本集,应用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MSVR)、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人工神经网络(ANN)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硫化氢含量的智能代理模型,并对3种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具有适中的训练时间、较好的预测精度,可将该模型作为HCX储气库的H2S预测智能代理模型;②进一步对LSTM模型的训练数据和过渡拟合问题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训练数集1500组,最佳丢弃率为0.2,隐含层设置范围可控制在层数1~2层,节点数30~60个;③经HCX储气库的实例应用表明,建立的LSTM智能代理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中H2S的含量。结论认为,经过优化的LSTM算法智能代理模型具有较好的外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含H2S储气库的建设和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储气库 数值模拟 组分模拟 硫化氢含量预测 机器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GO-Transformer的模拟电路元件故障预测
20
作者 杜先君 曹磊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166,共9页
针对模拟电路元件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生故障、故障特征提取困难、无法准确预测及诊断元件故障等问题,基于Transformer模型提出改进INGO-Transformer方法。采用小波包分解(WPD)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使用特征向量之间的三角距离来表征... 针对模拟电路元件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生故障、故障特征提取困难、无法准确预测及诊断元件故障等问题,基于Transformer模型提出改进INGO-Transformer方法。采用小波包分解(WPD)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使用特征向量之间的三角距离来表征模拟电路中元件的退化状态,使用INGO优化Transformer的训练超参数构建预测模型。以Sallen-Key带通滤波电路与镜像电流源电路为预测实验对象进行故障预测实验,采用MAE与MSE作为故障预测模型评价指标,两组实验电路10次实验平均MAE、MSE结果分别为4.2162e-04、4.1906e-07和0.0017、1.9625e-05。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模拟电路单一元件故障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电路 故障预测 小波包分解 TRANSFORMER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