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矿浆温度下Ca^(2+)、Mg^(2+)对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鑫 何廷树 +2 位作者 鱼博 贺寒冰 王宇斌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Zeta电位、XPS,研究了不同矿浆温度下Ca^(2+)、Mg^(2+)对黄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低温能够明显抑制黄铁矿的浮选,且温度降低能够明显弱化Ca^(2+)、Mg^(...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Zeta电位、XPS,研究了不同矿浆温度下Ca^(2+)、Mg^(2+)对黄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低温能够明显抑制黄铁矿的浮选,且温度降低能够明显弱化Ca^(2+)、Mg^(2+)对黄铁矿浮选的抑制作用。当矿浆温度从20℃降至5℃时,矿浆中带电粒子运动速度减慢,Zeta电位增大,生成氢氧化钙镁沉淀的临界pH值增大,纯水矿浆中黄铁矿表面的FeO/OH的比例减小,Ca^(2+)、Mg^(2+)矿浆中黄铁矿表面FeO/OH含量的降低幅度减小,减少了黄铁矿表面的氧化程度和活性吸附位点,减少了Ca^(2+)、Ca(OH)+,Mg^(2+)和Mg(OH)+等离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但低温并不改变Ca^(2+)、Mg^(2+)在黄铁矿表面的存在形式和吸附状态,pH值为9时,钙镁均以Ca^(2+)、Ca(OH)+、Mg^(2+)、Mg(OH)+的形式存在并吸附在黄铁矿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钙离子 镁离子 黄铁矿 低温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对玉米幼苗镉胁迫的缓解效应
2
作者 邸桂俐 高艳玲 +7 位作者 张抒 韩树鑫 王鹏 林长水 高超 王建丽 邢星 范国权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试验以玉米为研究材料,对玉米幼苗进行一定浓度的镉(20mg/L)胁迫,通过对玉米幼苗施加不同浓度的Ca^(2+)(0、2、5、8mmol/L),研究Ca^(2+)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POD活性6个生理生化指标... 本试验以玉米为研究材料,对玉米幼苗进行一定浓度的镉(20mg/L)胁迫,通过对玉米幼苗施加不同浓度的Ca^(2+)(0、2、5、8mmol/L),研究Ca^(2+)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POD活性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Ca^(2+)显著增加了镉胁迫下南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P<0.05),而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P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对可溶性蛋白的缓解作用不显著(P>0.05)。其中以5mmol/LCa^(2+)的缓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幼苗 镉胁迫 CA^(2+)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细辛醚通过抑制TRPV4的表达缓解谷氨酸诱导的Ca^(2+)超载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兰兰 陈向涛 +3 位作者 储涛 蔡静雯 刘浩宇 尹兰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谷氨酸处理会导致Ca^(2+)超载,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在其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尚不清楚。β-细辛醚能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对兴奋性毒性具有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文章以高分化的PC12细... 谷氨酸处理会导致Ca^(2+)超载,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在其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尚不清楚。β-细辛醚能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对兴奋性毒性具有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文章以高分化的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β-细辛醚(15、30、60μmol/L)预处理4 h,40 mmol/L谷氨酸处理实时记录对PC12细胞Ca^(2+)浓度的影响,采用钙成像技术检测Ca^(2+)浓度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RPV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Lipofectiamine 2000脂质体实验转染TRPV4-siRNA和pEX-3-TRPV4,观察沉默和过表达TRPV4对谷氨酸引起Ca^(2+)超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谷氨酸处理5 min可诱导Ca^(2+)超载,显著提高TRPV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β-细辛醚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谷氨酸诱导的Ca^(2+)超载和TRPV4的表达;沉默TRPV4抑制细胞Ca^(2+)超载;过表达TRPV4则部分逆转β-细辛醚抑制谷氨酸诱导的Ca^(2+)超载。该研究证明,谷氨酸处理PC12细胞5 min通过上调TRPV4的表达诱导Ca^(2+)超载,β-细辛醚作为TRPV4的拮抗剂,是一种潜在的抑制兴奋性毒性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兴奋性毒性 Β-细辛醚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TRPV4) Ca^(2+)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离子浓度对煤泥浮选调浆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
4
作者 陈坤 杨明 +2 位作者 张勇 朱宏政 朱金波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为明确矿浆中Ca^(2+)离子浓度对煤泥浮选调浆效果的影响机理,以临涣选煤厂不同变质程度的三种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煤与捕收剂的水溶液间相互作用力测量系统以及煤与捕收剂接触角测试装置,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从... 为明确矿浆中Ca^(2+)离子浓度对煤泥浮选调浆效果的影响机理,以临涣选煤厂不同变质程度的三种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煤与捕收剂的水溶液间相互作用力测量系统以及煤与捕收剂接触角测试装置,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煤与捕收剂的水溶液间润湿力和脱附力,煤与捕收剂间接触角,煤对捕收剂吸附率,以及煤-正十二烷、煤-水、正十二烷-水体系中分子的分布等角度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离子浓度的增大,煤与油-水溶液间润湿力和脱附力均减小,而且相同时间内,对同体积煤样的润湿程度增大;同时,离子浓度增大,油-水界面张力减小,油滴与煤片间接触角减小,油滴在煤片表面铺展程度增大。此外,高离子浓度还会减弱煤和正十二烷的分子间作用力,降低正十二烷在煤表面的径向分布峰值;而煤和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会随离子浓度的增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进而综合影响调浆过程中煤与正十二烷间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浮选调浆 Ca^(2+)离子 界面张力 接触角 吸附率 分子动力学模拟 搅拌强度 碰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对茅苍术丛生芽诱导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赵敏 徐运飞 +3 位作者 李金燕 王以撒 吕梦真 张艳玲 《农技服务》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提高茅苍术组培苗品质,以信阳野生茅苍术种子获取的初代无菌试管苗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a^(2+)对茅苍术丛生芽诱导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a^(2+)浓度为1.50 mmol/L时茅苍术丛生芽增殖数最高,为16.36个... 为提高茅苍术组培苗品质,以信阳野生茅苍术种子获取的初代无菌试管苗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a^(2+)对茅苍术丛生芽诱导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a^(2+)浓度为1.50 mmol/L时茅苍术丛生芽增殖数最高,为16.36个;Ca^(2+)浓度为3.00 mmol/L时丛生芽总干重最高,为0.37 g;Ca^(2+)浓度为6.00 mmol/L时丛生芽总鲜重、单芽平均叶片数最高,分别为3.19 g、5.44个;Ca^(2+)浓度为12.00 mmol/L时茅苍术丛生芽的株高最高,为493.95 mm;Ca^(2+)浓度为24.00 mmol/L时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和丛生芽SOD总活性最高,分别为1.54 mg/g、0.40 mg/g、0.36 mg/g、1.94 mg/g和329.36 U/g。在茅苍术组织培养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Ca^(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CA^(2+) 丛生芽诱导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对两种产脲酶细菌修复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的影响
6
作者 王金坪 费藏乐 +6 位作者 邵梦迪 杨润 罗燕 黄金富 蔡倩 伍钧 徐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6-832,共7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为促进MICP过程,提高土壤修复效果,以Cd-As复合污染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巴氏八叠球菌(Octococcus pasteurii)和蜡...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为促进MICP过程,提高土壤修复效果,以Cd-As复合污染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巴氏八叠球菌(Octococcus pasteurii)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两种产脲酶细菌,分析比较了外源添加氯化钙(CaCl2)对两种菌株固定土壤中Cd、As效果的影响,并对修复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菌株均能固定土壤Cd、As,其中,蜡样芽孢杆菌对土壤Cd、As的固定效果更佳,与巴氏八叠球菌处理相比,蜡样芽孢杆菌处理下土壤有效态Cd、As含量分别降低了16.7%、11.1%;添加外源Ca^(2+)后,在两种细菌处理下有效态Cd、As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分别降低了17.3%~22.2%、16.8%~26.7%,可见Ca^(2+)的添加能有效促进MICP过程,促进对Cd、As的固定。此外,与未添加Ca^(2+)处理相比,添加Ca^(2+)后,两种细菌处理下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52.6%~113.3%)、蔗糖酶活性(13.1%~28.9%)、碱解氮含量(3.4%~25.5%)、速效钾含量(2.1%~34.1%)以及微生物多样性,表明外源Ca^(2+)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生态功能。综上,基于MICP作用,可通过添加外源Ca^(2+)来增强产脲酶细菌对Cd-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修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 外源Ca^(2+) 产脲酶细菌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对花生幼苗耐热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宰学明 吴国荣 +2 位作者 陆长梅 顾龚平 芮海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 10mmol/LCaCl2 溶液处理花生幼苗叶片后 ,置于培养箱 40℃高温培养 ,定时测定有关生理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Ca2 +处理能有效抑制高温胁迫对叶绿素的破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和膜透性加大 ,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诱导O-2 · 形成... 以 10mmol/LCaCl2 溶液处理花生幼苗叶片后 ,置于培养箱 40℃高温培养 ,定时测定有关生理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Ca2 +处理能有效抑制高温胁迫对叶绿素的破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和膜透性加大 ,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诱导O-2 · 形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提高和保护SOD等抗氧化酶系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热性 活性氧代谢 幼苗 钙离子 抗氧化酶活性 热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酮通过调控Ca^(2+)-CaMKIV通路对Aβ_(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华武 王艳 +4 位作者 周鹏 叶树 宋航 汪光云 蔡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通过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V(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V,CaMKIV)通路对Aβ_(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4 h内新生SD乳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神经元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并用免...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通过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V(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V,CaMKIV)通路对Aβ_(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4 h内新生SD乳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神经元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金雀异黄酮组(50μmol/L)和阳性对照戊酸雌二醇组(10μmol/L),金雀异黄酮组和戊酸雌二醇组预处理3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Aβ_(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kinase,CaMKK)、磷酸化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V(p-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CaMKIV)和p-Tau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大鼠海马神经元分离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Ca^(2+)荧光强度极显著升高(P<0.01),CaM、CaMKK、p-CaMKIV和p-Tau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雀异黄酮极显著提高了Aβ_(25-35)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中细胞的存活率(P<0.01),降低了细胞Ca^(2+)荧光强度(P<0.01),下调了CaM、CaMKK、p-CaMKIV和p-Tau蛋白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金雀异黄酮对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Ca^(2+)-CaMKIV通路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金雀异黄酮 Ca^(2+)-CaMKIV信号通路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Ca^(2+)影响煤泥浮选和凝聚作用机理的认识 被引量:41
9
作者 郭德 张秀梅 吴大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分析了Ca2+的作用机理,当矿浆中Ca2+浓度适中时,能强化煤泥的浮选和凝聚效果.Ca2+与水分子生成的六水络合物[Ca(H2O)6]2+在颗粒表面吸附或与气泡吸附,破坏双电层,使颗粒表面和气泡表面疏水性提高,从而改善煤泥浮选和凝聚效果.钙离子在... 分析了Ca2+的作用机理,当矿浆中Ca2+浓度适中时,能强化煤泥的浮选和凝聚效果.Ca2+与水分子生成的六水络合物[Ca(H2O)6]2+在颗粒表面吸附或与气泡吸附,破坏双电层,使颗粒表面和气泡表面疏水性提高,从而改善煤泥浮选和凝聚效果.钙离子在煤泥水系统中循环,生产中节省药剂费用.Ca2+浓度小时效果不明显;Ca2+浓度较大时,与水生成的亲水性物质在颗粒表面上小部分吸附或沉淀,恶化浮选效果.但由于静电吸引,凝聚效果变好;硫酸钙用量太大时,生成的亲水性物质和没溶的硫酸钙会在颗粒面上大面积吸附、沉淀,颗粒间产生静电排斥,凝聚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浓度 煤泥 浮选 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对高温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绿体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及Ca^(2+)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宰学明 钦佩 +1 位作者 吴国荣 闫道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49,共5页
以10mmol/L CaC l2溶液处理花生幼苗叶片后,置于培养箱42℃高温培养,定时测定幼苗叶叶绿体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并观察幼叶细胞内Ca2+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外源Ca2+处理相应提高和保护了Ca2+-ATPase,Mg2+-ATPase的活性;外... 以10mmol/L CaC l2溶液处理花生幼苗叶片后,置于培养箱42℃高温培养,定时测定幼苗叶叶绿体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并观察幼叶细胞内Ca2+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外源Ca2+处理相应提高和保护了Ca2+-ATPase,Mg2+-ATPase的活性;外源Ca2+预处理能够明显增加细胞间隙、细胞壁、质膜和叶绿体上Ca2+颗粒密度;高温胁迫后,Ca2+具有从胞外转运到胞质内和叶绿体中的趋势;Ca2+能够稳定高温胁迫下叶肉细胞膜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花生幼苗 叶绿体 CA^2+-ATPASE Mg^2+-ATPase Ca^2+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丽娟 许斐 +4 位作者 臧春柳 赵层闪 刘学飞 杨丽静 田军彪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组织中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菖蒲益智汤高、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脑缺血...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组织中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菖蒲益智汤高、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给药14天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并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结果各用药组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模型组均有所减轻,以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高剂量组小鼠的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1)。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对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复方菖蒲益智汤 Ca^(2+)-ATP酶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玉米苗中钙调蛋白含量和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士诚 孙静文 +3 位作者 王秀斌 汪洪 梁国庆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71,共8页
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供镉浓度(0、52、0和100μmol/L)和处理时间(122、4、48、96、168 h)对植株体内钙调蛋白(CaM)含量及生物膜上的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可溶性Ca2+含量在镉胁迫后较不加... 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供镉浓度(0、52、0和100μmol/L)和处理时间(122、4、48、96、168 h)对植株体内钙调蛋白(CaM)含量及生物膜上的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可溶性Ca2+含量在镉胁迫后较不加镉处理增加,镉处理在叶和根中分别在48和24 h后达最高,然后随镉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步下降;同时镉诱导了植株CaM的合成,其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增加逐步增加,但20μmol/L和100μmol/L镉处理在168 h后有所下降;与不加镉处理相比,镉胁迫导致植株生物膜上的Ca2+-ATPase活性迅速升高,但随镉处理浓度提高和时间延长,镉胁迫植株的Ca2+-ATPase活性在48 h(质膜、液泡膜和内质网膜)和24 h(线粒体膜)后逐步降低。各膜上的Ca2+-ATPase活性依次为质膜>液泡膜>内质网膜>线粒体膜,且同一微囊膜,根中的活性大于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钙信使 钙调蛋白 CA^2+-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嘧啶对肿瘤细胞内[Ca^(2+)]_i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季宇彬 高世勇 +2 位作者 孔琪 张秀娟 杨宝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9-313,317,共6页
研究表明海嘧啶抗癌疗效确切 ,抗癌机制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旨在进一步揭示海嘧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察海嘧啶对肿瘤细胞内 [Ca2 +]i 的影响及 [Ca2 +]i 变化时Ca2 +的来源 ,采用定磷法测定海嘧... 研究表明海嘧啶抗癌疗效确切 ,抗癌机制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旨在进一步揭示海嘧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察海嘧啶对肿瘤细胞内 [Ca2 +]i 的影响及 [Ca2 +]i 变化时Ca2 +的来源 ,采用定磷法测定海嘧啶对肿瘤细胞膜钙泵活性的影响 .海嘧啶可显著升高肿瘤细胞内[Ca2 +]i 的浓度 ;[Ca2 +]i 升高时 ,Ca2 +同时来源于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 .海嘧啶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膜钙泵活性 .海嘧啶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 [Ca2 +]i 的浓度 ,从而启动肿瘤细胞凋亡机制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海嘧啶升高肿瘤细胞内的作用是通过开放肿瘤细胞膜钙通道、引起肿瘤细胞内钙库释放、降低肿瘤细胞钙泵活性三条途径达到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嘧啶 钙泵 抗肿瘤机制 游离钙离子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赤红壤磷素及Ca^(2+)、Al^(3+)、Fe^(2+)淋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华勤 章家恩 +3 位作者 余家瑜 谢俊芳 毛丹鹃 杨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2-1178,共7页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g...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0.05),而对Ca2+、Fe2+的溶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2+、Al3+、Fe2+溶出量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Al3+和Fe2+淋失量在pH 2.0时均有骤增现象。随淋溶时间的增加,土壤可溶态磷的淋失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随着pH值的降低,土壤磷淋失总量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pH>4.0的酸雨有助于促进土壤磷的释放,pH<4.0时土壤磷的淋失减少。相关分析发现淋溶液中磷淋失总量与Al3+和Fe2+溶出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1=-0.6531,r2=-0.5107),和Ca2+总溶出量相关关系不显著(r3=-0.1287),表明高强度酸雨降低了土壤磷淋失量,这可能与酸雨导致活性铁、铝的大量释放,增加了磷的活性吸附点位,因而增加了对磷酸根离子配位吸附与固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赤红壤 磷素 Ca^2+ AL^3+ F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线粒体PT孔开放及Ca^(2+)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金超芳 沈生荣 赵保路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对线粒体膨胀及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发现,EGCG对Ca2+和H2O2导致的线粒体通透性改变有抑制其膨胀的作用。EGCG对Ca2+诱导的线粒体Ca2+释放随加入时间有抑制和加速释放的作用;与Ca2+同时加入,它们可以抑制线粒体对Ca2+的吸收和线粒体Ca2+... 对线粒体膨胀及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发现,EGCG对Ca2+和H2O2导致的线粒体通透性改变有抑制其膨胀的作用。EGCG对Ca2+诱导的线粒体Ca2+释放随加入时间有抑制和加速释放的作用;与Ca2+同时加入,它们可以抑制线粒体对Ca2+的吸收和线粒体Ca2+的释放;在线粒体吸收Ca2+达到最大时加入EGCG,则促进线粒体Ca2+的释放,EGCG还可抑制Ca2+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对线粒体 PT孔开放 CA^2+转运 抗氧化剂 膜电位 茶叶成分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条件对淡水鱼肌原纤维Ca^(2+)-ATPase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郝淑贤 吴燕燕 +2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周婉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9-82,共4页
对几种淡水鱼加工过程中Ca2+-ATPase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分析原料鱼死后不同存放条件下肌原纤维Ca2+-ATPase及肌肉组织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几种鱼的肌原纤维Ca2+-ATPase活性均随处理温度上升而降低,其中温度20℃以后为明显的下降点;... 对几种淡水鱼加工过程中Ca2+-ATPase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分析原料鱼死后不同存放条件下肌原纤维Ca2+-ATPase及肌肉组织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几种鱼的肌原纤维Ca2+-ATPase活性均随处理温度上升而降低,其中温度20℃以后为明显的下降点;中性条件有利于保持鱼肉Ca2+-ATPase活性;原料鱼死后存放于低温条件下,有利于Ca2+-ATPase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ATPase活性 稳定性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和CaM对苹果果实Ca^(2+)-ATPase,SOD和PEA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新生 周卫 +1 位作者 何萍 林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1-446,共6页
采用4 5Ca2 + 示踪等方法研究苹果果肉质膜微囊Ca2 + ATPase与Ca2 + 运输之间的关系 ,在Ca2 + 和CaM激活剂和抑制剂存在条件下培养果实圆片 ,探索Ca2 + ATPase ,SOD和PEA活性受Ca2 + 和 (或 )CaM调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存在于质膜上... 采用4 5Ca2 + 示踪等方法研究苹果果肉质膜微囊Ca2 + ATPase与Ca2 + 运输之间的关系 ,在Ca2 + 和CaM激活剂和抑制剂存在条件下培养果实圆片 ,探索Ca2 + ATPase ,SOD和PEA活性受Ca2 + 和 (或 )CaM调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存在于质膜上的Ca2 + ATPase并受载体A2 3187刺激而活性增加 ,Ca2 + ATPase活性与Ca2 + 运输依抑制剂EB浓度增加而下降 ,二者变化趋势十分一致 ,从而证实了Ca2 + ATPase推动苹果果肉质膜微囊Ca2 + 的主动运输。果肉质膜微囊Ca2 + ATPase同时受到Ca2 + 和CaM调节 ,而SOD和PEA活性仅受Ca2 + 的调节 ,而与CaM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Ca^2+ CA^2+-ATPASE SOD PEA 果实 活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对水分胁迫下小麦诱导蛋白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俞嘉宁 高俊凤 +1 位作者 崔四平 魏建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7,共6页
水分胁迫及ABA处理可诱导丰抗8号小麦幼苗及其悬浮培养细胞中44.2KD蛋白亚基的产生或大量合成。高浓度的Ca2+通道阻塞剂(Verapamil)处理丰抗8号小麦幼苗,可明显抑制水分胁迫诱导产生的44.2KD蛋白亚基... 水分胁迫及ABA处理可诱导丰抗8号小麦幼苗及其悬浮培养细胞中44.2KD蛋白亚基的产生或大量合成。高浓度的Ca2+通道阻塞剂(Verapamil)处理丰抗8号小麦幼苗,可明显抑制水分胁迫诱导产生的44.2KD蛋白亚基的大量合成,而悬浮培养细胞中,20μM的异博定处理就可显著抑制由ABA及ABA+PEG所诱导的蛋白亚基含量的提高,说明Ca2+可能参与了干旱信号在胞内的传递过程;细胞对Ca2+通道阻塞剂的反应比幼苗更显著、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干旱诱导蛋白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对皖贝母高温胁迫下抗逆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同根 王康才 +1 位作者 罗庆云 李丹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5-770,共6页
分析Ca2+对高温胁迫下皖贝母抗逆生理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探讨钙对皖贝母高温胁迫伤害调控的可行性。将室外同一环境条件下盆栽的皖贝母,分别叶面喷施5、10、20、30、50 mg/L的CaCl2溶液,然后置于35℃/25℃(昼/夜),光强3600 lx的... 分析Ca2+对高温胁迫下皖贝母抗逆生理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探讨钙对皖贝母高温胁迫伤害调控的可行性。将室外同一环境条件下盆栽的皖贝母,分别叶面喷施5、10、20、30、50 mg/L的CaCl2溶液,然后置于35℃/25℃(昼/夜),光强3600 lx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常温25℃喷施蒸馏水和高温胁迫下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处理3 d后,测定皖贝母叶片相关光合参数、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面喷施CaCl2溶液,可增强皖贝母叶片SOD、POD酶活性,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效减少高温胁迫对细胞膜的破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Ca2+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叶面喷施一定浓度CaCl2溶液可减轻高温胁迫对皖贝母叶片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贝母 CA2+ 高温胁迫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a^(2+)concentrations on accumulations of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components of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升佐 候常英 洑香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The bark of Pteroce/tis tatarinowii is a raw material for manufacturing XuanPaper. The effects of Ca^(2+) concentration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bark,leaf and root of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wer... The bark of Pteroce/tis tatarinowii is a raw material for manufacturing XuanPaper. The effects of Ca^(2+) concentration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bark,leaf and root of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were studi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he types ofHoagland nutrient solution with three Ca^(2+) concentrations levels (200, 400 and 600 μg·g^(-1))and a control (without Ca^(2+)) were designed to culture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After 6 months,contents of seven mineral elements including Ca, K, Mg, Mn, Zn, Cu and Na in the root, leaf and bark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 accumulations content in the root, leaf and bark hadpositively relation with Ca^(2+) concentrations (200, 400, 600 μg · g^(-1)), and the order of theCa content in the three components was root>leaf>bark. Ca content in the root treated with 600 μg·g^(-1) Ca^(2+) concentrations was 5.5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about 1.4 times ashigh as that of the root treated in 200 and 400 μg/g Ca^(2+)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On thecontrary, K and Mg contents in the root, leaf and bark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Ca^(2+)concentr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bark, and their accumulation trend followed the order ofleaf>root>bark. K content in the bark treated with 600 μg ·g^(-1) Ca^(2+) concentrations was 39.3%of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was 79.0% and 91.8% of that of the bark treated with 200 μg ·g^(-1)and 400 μg ·g^(-1) Ca^(2+)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Mg content in the bark treated with 600μg ·g^(-1) Ca^(2+) concentrations was 23.4% of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was 27.1% and 35.4% ofthat of the bark treated with 200 and 400 μg·g^(-1) Ca^(2+)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Comparedwith the control,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Mn, Zn and Cu conte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Ca^(2+)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contents were in the order: root>leaf>bark.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study, the experiment has been useful for providing academic bases in improving the bark quality ofPteroceltis tatarinowii on non-limestone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hoagland nutrient solution Ca^(2+) concentrations mineral element COMPON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