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条件 被引量:3
1
作者 曾立 耿欢 +2 位作者 刘水涛 姜川 邢更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诱导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条件,提高诱导破骨细胞的效率。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BMMs表面标记物,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 目的研究诱导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条件,提高诱导破骨细胞的效率。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BMMs表面标记物,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共同诱导BMMs,4天后形成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与鬼笔环肽染色鉴定诱导出的破骨细胞,通过骨板吸收实验鉴定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BMMs的CD11b阳性率为98.4%。经过4天诱导,BMMs激活、融合产生了大量的破骨细胞,呈TRAP阳性,鬼笔环肽染色可见纤维肌动蛋白环形成,骨板上形成大量不规则的骨吸收瘢痕。结论 RANKL诱导BMMs 4天可产生骨吸收活性较高的破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 破骨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制备及C57BL/6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小梅 方廖琼 王智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085,I0011,I0012,共7页
目的:制备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并建立C57BL/6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系,为进一步建立人ESC系提供依据。方法:取妊娠12.5~14.5d的胎鼠,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收集C57BL/6小鼠3.5d的囊胚培养于小鼠制作的饲养层上;分... 目的:制备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并建立C57BL/6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系,为进一步建立人ESC系提供依据。方法:取妊娠12.5~14.5d的胎鼠,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收集C57BL/6小鼠3.5d的囊胚培养于小鼠制作的饲养层上;分离内细胞团(ICM),扩增传代40代以上。观察ESC集落的生长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早期胚胎特异性表面抗原(SSEA-1)、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染色和体内分化实验对ESC集落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后得到的ESC可稳定传代至40代以上,且均呈集落样生长。经AKP、SSEA-1和OCT-4染色后ESC均呈红褐色阳性表达,接种于裸鼠均可形成畸胎瘤;HE染色,有3个胚层组织成分。结论: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ESC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成纤维细胞 c57bl 6小鼠 胚胎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和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延军 杨仕明 +5 位作者 胡吟燕 徐金操 孙建和 李兴启 翟所强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及其ABR阈值变化。方法取C57BL/6小鼠3周、4周、12周、26周各10只,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双侧2、4、8、16、20 kHz ABR阈值。采用基底膜铺片MyosinⅥ、Neurofilamen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耳蜗毛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及其ABR阈值变化。方法取C57BL/6小鼠3周、4周、12周、26周各10只,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双侧2、4、8、16、20 kHz ABR阈值。采用基底膜铺片MyosinⅥ、Neurofilamen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耳蜗毛细胞和神经丝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及其静纤毛随年龄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增长,C57BL/6小鼠各频率ABR阈值明显提高,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缺失逐渐增多,神经丝染色渐淡,毛细胞静纤毛逐渐发生数量减少、增粗融合、倒伏等变化。到26周龄时已达到重度聋,各频率较3周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有连续缺失,外毛细胞完全缺失,内毛细胞只有残存的少量静纤毛,粗细不均,倒伏明显。结论本研究对国产C57BL/6小鼠的内耳形态进行观察,明确了其ABR阈值和内耳毛细胞的变化规律,为用国产C57BL/6小鼠进行老年性聋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耳蜗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与BALB/c小鼠对脓毒症反应的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婕 刘占国 +5 位作者 罗宇维 何懿 顾冬生 王明 郑彦涛 孙尔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方法 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后6h,每组随机选出5只,Bio-plex悬浮蛋白... 目的探讨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方法 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后6h,每组随机选出5只,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其外周血IL-1β、IL-2、IL-4、IL-5、IL-10、GM-CSF、IFN-γ和TNF-α的浓度。剩余小鼠用于1周存活率分析。结果两品系小鼠假手术组1周存活率均为10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1周存活率为10%,BALB/c小鼠脓毒症组存活率为5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脓毒症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57BL/6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IL-4、TNF-α和IL-10明显升高。而BALB/c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8种细胞因子较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有差异,C57BL/6小鼠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BALB/c小鼠 细胞因子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0
5
作者 孟星君 李孝东 +5 位作者 刘俊 周康熙 崔庆亚 胡仁萍 闫荣 戴克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的接种方式、细胞接种数量和成瘤周期。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1)取6~8周龄,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三组,每组6只,分别采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的接种方式、细胞接种数量和成瘤周期。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1)取6~8周龄,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三组,每组6只,分别采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方式,每只小鼠注射100μL(3×10~6个细胞)B16F10细胞悬液,2周后,解剖小鼠并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2)分3组,同上,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10~6个细胞、1×10~6个细胞、3×10~5个细胞,2周后,解剖小鼠并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3)分3组,同上,尾静脉注射1×10~6个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解剖小鼠,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 1)尾静脉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小鼠发生肺转移的成功率为100%,而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未发生肺转移。2)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数量为1×10~6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适中;接种细胞数量为3×10~6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过多;接种细胞数量为3×10~5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较少。3)尾静脉注射1×10~6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饲养2周后,可以观察到黑色素瘤细胞明显的肺部转移,且不会导致小鼠死亡;饲养3周,黑色素瘤细胞肺部转移数量过多,且小鼠死亡过半;饲养1周,黑色素瘤细胞肺部转移数量较少。结论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生长2周时间,为构建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推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 J小鼠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 肺转移 肿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C1302通过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对免疫反应的调控 被引量:1
6
作者 侯立婷 于晓明 +5 位作者 杜露平 张元鹏 程海卫 陈瑾 郑其升 侯继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0-1385,共6页
为获得C57BL/6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制备方法并探讨免疫增强剂CVC1302对DC免疫调控的影响,取8周龄的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经过重组鼠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 为获得C57BL/6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制备方法并探讨免疫增强剂CVC1302对DC免疫调控的影响,取8周龄的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经过重组鼠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m GM-CSF)诱导分化为DC。诱导当天与诱导第3 d、第7 d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诱导第7 d时,收获细胞,鉴定表型。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价CVC1302对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评价CVC1302对DC递呈抗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的活化数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活化后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体外诱导的DC在显微镜下具有非常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经典的1型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type 1 dendritic cell, cDC1)和经典的2型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type 2 dendritic cell, cDC2)亚群均可检测到。CVC1302能够显著促进DC表面分子活化并且增强DC对鸡卵清白蛋白(OVA)抗原的递呈;CVC1302能够显著活化T淋巴细胞并且提高T淋巴细胞活化后IFN-γ的分泌水平。本研究利用rm GM-CSF成功在体外刺激诱导DC的产生,并证实了CVC1302在体外同样具有促进DC成熟、DC对OVA抗原的递呈及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树突状细胞 cVc1302 抗原递呈 T淋巴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CD103 +DC分离培养及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侯艳华 张凯 +6 位作者 王磊 孙静 王旭荣 张康 王学智 李建喜 张景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2-1131,共10页
旨在建立C57BL/6小鼠骨髓源CD103^+树突状细胞(CD103^+dendritic cell,CD103^+DC)分离培养方法,阐述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并用重组GM-CSF和FLT3L对其进行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利用光镜、扫... 旨在建立C57BL/6小鼠骨髓源CD103^+树突状细胞(CD103^+dendritic cell,CD103^+DC)分离培养方法,阐述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并用重组GM-CSF和FLT3L对其进行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利用光镜、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LPS作用前后细胞形态、表型及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培养至第3天有零星集落出现,第13天后集落开始分散,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第15天后可得到大量的CD103^+DC,加LPS刺激培养24 h后细胞表面树突样结构更加明显;分离培养的骨髓细胞能够表达表面分子CD103,其表达率达90%以上。RPMI-1640组(LPS未刺激组)可吞噬VOA的CD103^+DC比例为25.70%,能够表达MHC-Ⅱ和CD83阳性细胞分别为41.31%和13.79%;LPS刺激组可吞噬VOA的CD103^+DC比例为10.33%,能够表达MHC-Ⅱ和CD83的阳性细胞分别为68.10%和24.7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LPS处理的CD103^+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综上所述,分离于C57BL/6小鼠的骨髓细胞,可在体外经FLT3L和GM-CSF共同诱导培养出CD103^+DC,LPS可促进CD103^+DC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骨髓cD103 +Dc 分离培养 LPS 功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脑啡肽单独或联合IL-2、IFN-γ对小鼠CD4^+T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夏燕杰 孙立群 +1 位作者 李荣辉 单风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3-38,共6页
通过体内外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对C57BL/6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因子产生量的变化,来阐明MENK对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方法检测C57BL/6小鼠体内外单独应用MENK... 通过体内外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对C57BL/6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因子产生量的变化,来阐明MENK对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方法检测C57BL/6小鼠体内外单独应用MENK,或联合IL-2、IFN-γ后,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的表达量及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体外MENK单独应用可以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而体外MENK联合IL-2或IFN-γ与MENK单独作用时相比无明显差异。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上调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脑啡肽 cD4+T细胞 IL-2 IFN-Γ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BALB/c小鼠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龚莹莹 雷雨 +1 位作者 杨斌 龚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4-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BALB/c小鼠肺巨噬细胞(BAMs)吞噬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00只8—10周龄的雄性BALB/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E)、急性中度组(ME)或剧烈运动组(SE),每组100只,在传动式跑步机上持续跑步。CE组不运动,ME组和S... 目的:探讨运动对BALB/c小鼠肺巨噬细胞(BAMs)吞噬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00只8—10周龄的雄性BALB/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E)、急性中度组(ME)或剧烈运动组(SE),每组100只,在传动式跑步机上持续跑步。CE组不运动,ME组和SE组速度由9m/min开始,每隔3min增速1次,ME组强度为17m/min,SE组运动直至体力耗尽为止。各组小鼠经由重复的肺部沖洗收集巨噬细胞(BAMs),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BALB/c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比较各组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中度运动与剧烈运动分别造成约40%及100%以上的白细胞增加。剧烈运动后白细胞计数呈两相式增加,剧烈运动刚结束时淋巴细胞和性粒细胞分别比运动前增加24.9%和21.6%。中度运动组以及剧烈运动组吞噬细胞百分比(%P)和平均吞噬颗粒数(PI)分别为:34%、79%和1.92、5.09,与对照组比较剧烈运动可促进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失调颗粒的能力,而中度运动则否。剧烈运动结束后(Post-SE0h)的肺巨噬细胞(BAMs)吞噬活性最强,且随休息时间增加而渐减,Post-SE1h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4h后回到基值,一直到16h后不再变化。Post-SE0h组%P和PI与同组对照组比较增加明显(P<0.05),而吞噬IgG和IgG/c'颗粒活性只稍微增加,与同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急性剧烈运动对BALB/c小鼠肺巨噬细胞吞噬无调理颗粒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BALB/c小鼠 c57bl/6纯系小鼠 肺巨噬细胞 吞噬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Rd1小鼠眼球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10
作者 牛丽丽 张传领 +5 位作者 温建勋 王忆霄 边艳超 姜丽丽 肖瑞 王叶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Rd1小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出生后14d、21d、28d的Rd1小鼠和C57BL/6J小鼠各5只,摘出眼球进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Rd1小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出生后14d、21d、28d的Rd1小鼠和C57BL/6J小鼠各5只,摘出眼球进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CNA蛋白和基因在不同鼠龄小鼠中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PCNA蛋白均在两种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表达; C57BL/6J小鼠视网膜结构完整;与C57BL/6J小鼠相比,Rd1小鼠视网膜发育随着鼠龄的增加,发生进行性退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仅局限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免疫阳性信号出现在第14天和第21天,而在第28天未检测到。PCR实验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较,鼠龄21d时Rd1小鼠PCNA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是C57BL/6J小鼠的2. 23倍;鼠龄14 d和28 d时Rd1小鼠PCNA基因表达均低于C57BL/6J小鼠(均为P <0. 05)。结论 PCNA基因参与了Rd1小鼠视网膜发育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Rd1小鼠:c57bl/6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博替尼阻断小鼠体内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晴 何肖龙 +3 位作者 张文炳 罗军 龙敏 曹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作为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 te ria monocytoge ne s,LM)感染新型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卡博替尼组、氨苄青霉素(Amp)组、卡博替尼和氨苄青霉素联合用药组和PBS对... 目的探讨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作为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 te ria monocytoge ne s,LM)感染新型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卡博替尼组、氨苄青霉素(Amp)组、卡博替尼和氨苄青霉素联合用药组和PBS对照组。腹腔注射LM菌液后,再分别灌胃给予卡博替尼20μg/g、腹腔注射氨苄青霉素20μg/g、卡博替尼和氨苄青霉素联合用药、以及腹腔注射等量PBS,比较4组小鼠的生存曲线、血液和脑组织细菌载量、血清IL-10和脑脊液中NF-κB p65含量、脑组织中依文思蓝(EB)含量以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卡博替尼组比对照组小鼠生存率增高、血液和脑组织的细菌载量明显减少(P<0.05,P<0.001);血清IL-10和NF-κB p65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脑组织EB量降低(P<0.001),脑组织病理变化减轻。联合用药组比卡博替尼单独用药组小鼠血液和脑细菌载量(P均<0.001)、血清IL-10和NF-κB p65含量(P<0.01,P<0.001)、脑组织EB量均明显减少(P<0.001)。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对LM感染具有阻断作用,为研发新型抗胞内感染药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博替尼 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c57bl/6小鼠 c-Met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成骨细胞迁移相关Lnc-PMIF通过调控HuR参与失重性骨质流失新机制
12
作者 茹康 孙晋鲁 +3 位作者 张玲 赵龙 王昱霖 骞爱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7-327,共1页
目的以“迁移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PMIF”(Long non-coding RNA postulated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Lnc-PMIF)为切入点,研究lnc PMIF在模拟失重条件抑制成骨前体细胞迁移与骨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细胞水平上采用随机回转(ra... 目的以“迁移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PMIF”(Long non-coding RNA postulated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Lnc-PMIF)为切入点,研究lnc PMIF在模拟失重条件抑制成骨前体细胞迁移与骨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细胞水平上采用随机回转(random positioning machine,RPM)模拟失重条件,以LncPMIF高低表达的MC3T3-E1成骨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在动物水平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LU)方法建立力学去负荷的小鼠模型,并通过靶向递送LncPMIF-si RNA,研究其对失重诱导的小鼠骨质流失的治疗效果。结果(1)模拟失重条件下,LncPMIF的表达与成骨前体细胞迁移和骨形成负相关;(2)LncPMIF通过调控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蛋白影响成骨前体细胞迁移参与失重性骨质流失;(3)沉默lnc PMIF表达可通过促进成骨前体细胞迁移抵抗失重性骨质流失。结论LncPMIF对模拟失重条件敏感,模拟失重条件下,LncPMIF通过影响Hu R的表达进而抑制成骨前体细胞迁移;递送Lnc-PMIF-siRNA可改善模拟失重引起的成骨前体细胞迁移抑制和失重性骨质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流失 模拟失重 c57bl/6小鼠 PMI 成骨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补体调节蛋白对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13
作者 陈栋 李明 尹注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 c57bl/6小鼠 补体调节蛋白 调控作用 cD4+ 免疫低反应性 cD28 脾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P815作为DBA/2小鼠H─2抗原靶细胞
14
作者 杨维东 封兴华 +1 位作者 施新猷 张国良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7年第4期197-199,共3页
采用DBA/2和C57BL/6二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相同的近交系小鼠,将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植入C57BL/6体内,分别选用P815和D8A/2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应用抗体-补体介导细胞杀伤的免疫学方法... 采用DBA/2和C57BL/6二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相同的近交系小鼠,将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植入C57BL/6体内,分别选用P815和D8A/2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应用抗体-补体介导细胞杀伤的免疫学方法,研究P815作为DBA/2小鼠H-2抗原靶细胞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P815可以替代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细胞 淋巴细胞 c57bl/6 抗原 细胞杀伤 植入 DBA 选择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7激动剂CL097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Th17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琳 粘红 +5 位作者 魏瑞华 张红梅 张晓敏 肖青 李雪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4-299,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7(TLR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TLR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是否通过树突状细胞(DCs)调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的作用机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TLR7激动剂CL097处理的小鼠骨髓... 背景 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7(TLR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TLR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是否通过树突状细胞(DCs)调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的作用机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TLR7激动剂CL097处理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对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将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及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加入培养基在体外定向诱导BMDCs,于诱导后第6天在培养基中加入5μg/ml CL097作用8h,对照组加入PB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L097处理组与对照组BMDCs中IL-6、IL-23、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小鼠腹腔内注射百日咳毒素1μg,注射后2h将IRBP1-20与等容积含有结核分枝杆菌HR37RA的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主动免疫C57BL/6小鼠,眼底检查参照Caspi 0 ~4分的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3天取眼球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离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IRBP1.20-特异性T细胞,分别与CL097处理组及对照组的BMDCs共培养5d,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个组细胞中IL-17、γ干扰素(IFN-γ)、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T细胞中表达的T盒21转录因子(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CL097处理组和对照组Th1与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EAU模型成功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L097处理组BMDCs中IL-6、IL-23、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0,P=0.045; t=5.476,P=0.032; t=17.240,P=0.003),而TGF-β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0,P=0.009).CL097处理组BMDCs与IRBP1-20-特异性T细胞共培养后,RORγt和IL-17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4,P=0.012;t=8.831,P=0.013),而CL097处理组中T-bet、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78,P=0.173; t=1.082,P=0.393).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CL097处理组Th17细胞的百分比为(17.750±4.7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40±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8,P=0.039),CL097处理组和对照组Th1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123±0.356)%和(1.060±0.3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14,P=0.113).结论 TLR7激动剂CL097促进BMDCs分泌与Th17细胞极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并促进IRBP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7/激动剂 cL097 葡萄膜炎/免疫性 cD4+T淋巴细胞/分泌 辅助性T细胞17 细胞极性/免疫 炎性因子 树突状细胞/骨髓源性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巨噬细胞对爆炸冲击损伤的力学生物学响应研究
16
作者 张弩 徐大森 +8 位作者 朱细燕 周一丹 王思洁 靳明亮 戴亮亮 王素芳 赵辉 李玉龙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4-114,共1页
目的建立激波管对小鼠侧卧身位燥炸冲击实验模型,探究冲击对小鼠心、肺、脑组织中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响应变化规律。方法使用激波管对C57BL/6小鼠加载冲击波。在冲击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其体重变化,并在麻醉后解剖取心脏、肺以及全脑组... 目的建立激波管对小鼠侧卧身位燥炸冲击实验模型,探究冲击对小鼠心、肺、脑组织中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响应变化规律。方法使用激波管对C57BL/6小鼠加载冲击波。在冲击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其体重变化,并在麻醉后解剖取心脏、肺以及全脑组织样本。对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检测结构损伤;采用TUNEL染色方法标记并统计各组织中死亡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TUNEL染色 c57bl/6小鼠 小胶质细胞 小鼠巨噬细胞 激波管 冲击损伤 冲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遗传背景小鼠EAE模型:遗传背景对临床表现的影响
17
作者 王松 顾冰洁 +5 位作者 张璐 李冠宇 杨晓帆 王慧娟 胡刚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1-778,共8页
目的:制作不同基因背景小鼠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比较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发病、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变化的差异。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原(MOG35-55)免疫C57BL/6和CD-1基因... 目的:制作不同基因背景小鼠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比较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发病、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变化的差异。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原(MOG35-55)免疫C57BL/6和CD-1基因背景小鼠,用完全弗氏佐剂作为抗原载体,并在不同时间点用精制百日咳毒素增强免疫效果,建立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记录小鼠发病时间与表现,每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取其脑和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以CD4、IL-17为靶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57BL/6组小鼠发病高峰期出现于初次免疫后17~25 d,表现典型的拖尾、单侧或双侧后肢瘫痪等改变,神经功能评分在3分左右;CD-1组小鼠发病高峰期较C57BL/6组推迟,出现于免疫后35~40 d,可见相似的拖尾及偏瘫表现,神经功能评分在2.8分左右。病理检查可见C57BL/6模型小鼠脑、脊髓出现炎症性细胞浸润,而CD-1小鼠的炎性改变相对较轻、且主要出现于脊髓;罗克沙尔固蓝染色法鉴定显示,模型小鼠脑脊髓组织出现脱髓鞘病变,以C57BL/6小鼠更为严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2种模型小鼠发病高峰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D4+及IL-17+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不同的遗传背景对EAE模型发病、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有明显影响;CD-1小鼠亦可运用于制作慢性迁延性EAE模型,更符合人类多发性硬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cD-1小鼠 c57bl 6小鼠 胶质细胞髓鞘少突糖蛋白(MOG35-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骨陷窝-管系统参与影响Beclin-1缺失小鼠的皮质骨力学性能
18
作者 裴启霖 邹镇 +2 位作者 范京川 李希 王彬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0-40,共1页
目的基于Beclin-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探讨自噬关键因子Beclin-1对骨细胞的骨陷窝-管系统以及骨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Beclin-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为模型小鼠,C57BL/6小鼠为同源野生对照。首先,通过MicroCT扫描骨密度等各项指... 目的基于Beclin-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探讨自噬关键因子Beclin-1对骨细胞的骨陷窝-管系统以及骨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Beclin-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为模型小鼠,C57BL/6小鼠为同源野生对照。首先,通过MicroCT扫描骨密度等各项指标,通过力学加载分析其力学性能,随后通过qPCR分析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陷窝 c57bl/6小鼠 模型小鼠 细胞 皮质骨 骨密度 杂合子 关键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体内输注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
19
作者 袁劲 吴轲 何文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c57bl/6小鼠 调节性T细胞 移植物存活时间 TGF-Β1 皮肤 输注 体内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的温敏超分子聚合物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郭洋洋 王才元 +1 位作者 滕丽晶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9-559,共1页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型疾病,炎症或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本文探索最强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血液黏度变化的关系对血液相关疾病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温敏明胶聚合物和氧化透明质酸为基质,基于疏...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型疾病,炎症或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本文探索最强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血液黏度变化的关系对血液相关疾病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温敏明胶聚合物和氧化透明质酸为基质,基于疏水自组装稳定的四重氢键协同席夫碱交联策略构建仿生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血液黏度,分离获取C57BL/6小鼠骨髓源性的DCs(BMDCs),以不同黏度的超分子聚合物实现BMDCs的三维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黏度的温敏超分子聚合物对DCs免疫表型标志物的影响。结果通过调控超分子聚合物的固含量,成功构建具有不同黏度的三维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CD11c、CD86、CD80、CCR5在中等黏度的超分子聚合物中高表达,实时定量PCR基因结果表明CD40、CD86、CD80、CD11c、MHCII、CCR5在中等黏度的超分子聚合物中高表达。结论本课题制备的温敏超分子聚合物因其温度响应特性可实现体外三维培养模型的构建,实现DCs三维培养后的无酶释放,不同黏度的超分子聚合物会影响DCs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细胞 血液黏度 超分子聚合物 树突状细胞 实时定量PcR c57bl/6小鼠 流式细胞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