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学明 王中华 +4 位作者 薛文 杨阳 张群立 刘林 钱耀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14-2719,共6页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发生在颈椎减压术后的主要以上肢感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手术并发症,该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良好的医患关系。本文基于近年来有关C5神经根麻痹的国内外文献,简要综述了其中的西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发生在颈椎减压术后的主要以上肢感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手术并发症,该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良好的医患关系。本文基于近年来有关C5神经根麻痹的国内外文献,简要综述了其中的西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假说、预防及现有治疗措施,为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减压术后 c5神经根麻痹 中西医结合 发病机制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健豪 刘宝戈 +4 位作者 桑大成 吴炳轩 戎天华 肖博威 张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C5神经根麻痹,将患者分为C5神经根麻痹组(C5 palsy组)、无C5神经根麻痹组(无C5 palsy组).采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临床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X线、CT和MRI等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及术后1d两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C4/5椎间隙高度、术前C4/5椎间孔横径和手术节段数,以及患者术前颈椎MRI T2像C4/5节段高信号情况.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9例在术后7d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患者间术前C4/5椎间孔横径(2.70±0.88mm vs 3.93±1.06mm,P=0.001)、C4/5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后高度-术前高度)(3.02±2.03mm vs 1.33±1.45mm,P=0.002)存在差异,其他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4/5椎间隙高度[OR=1.698(1.041~2.769),P=0.034]、术前C4/5椎间孔横径[OR=0.207(0.064~0.672),P=0.009]是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ACDF术的患者术前C4/5椎间孔横径较小、术后C4/5椎间隙高度增加的患者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可能性较高.术中避免过度撑开C4/5椎间隙并选择大小合适的融合器,保证术后合理C4/5椎间隙且C4/5椎间孔适度减压,以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c5神经根麻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健军 赵庆豪 +4 位作者 邓尚希 朱炜嘉 张儒森 马润洵 黎庆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可能的解剖学机制。方法:取8具防腐正常成人颈部标本(年龄54~78岁,平均66.4±7.3岁)。仔细从后方剔除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暴露双侧椎板,在双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各作一条沟,铰...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可能的解剖学机制。方法:取8具防腐正常成人颈部标本(年龄54~78岁,平均66.4±7.3岁)。仔细从后方剔除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暴露双侧椎板,在双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各作一条沟,铰链侧保留内层骨板,开门侧完全穿透内层骨板。掀起开门侧椎板后,剔除脂肪组织,分离和保留椎管后方的所有韧带结构,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椎管后方的韧带的形态、走行、起始位置及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韧带的长度、宽度及厚度。从不同节段观察硬膜囊及神经根在开门前后的改变。最后,测量C4~C8硬膜内腹侧支上端及下端的长度。结果:在8个颈椎标本的椎管后方共发现37条的膜椎韧带。膜椎韧带的一端附着于黄韧带或椎板内面,另一端与硬膜囊后壁相连,形状以条索型多见。韧带的长度为7.37~20.09mm(12.24±3.21mm),各节段自上往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厚度最厚处达1.12mm。膜椎韧带在脊髓的C3-C4节段分布较多。在易发病的节段中,C5硬膜内腹侧支上端及下端的长度是最短的(13.18±1.12mm,8.07±1.11mm)。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观察到椎管后方的膜椎韧带绷紧,硬膜囊变形,脊髓以及神经根发生移位。结论:膜椎韧带牵拉可能是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重要因素。切断膜椎韧带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c5神经根麻痹 解剖学机制 膜椎韧带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预防C_5神经根麻痹的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炳智 田金辉 +3 位作者 李志远 李晓东 苗洁 刘法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_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 目的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_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A组),31例采用常规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B组)。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指数变化及C_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16.8±2.1)mm,显著小于B组(21.7±2.5)mm(t=8.849,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39,P>0.05)。术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持续性升高(F>42.996,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21,P>0.0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改善,且维持至末次随访(F>86.379,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43,P>0.05)。A组术后C5水平脊髓漂移距离(2.5±0.5)mm,显著小于B组(3.6±0.7)mm(t=7.602,P<0.001)。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724,P=0.471)。A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5.2%(2/38),低于B组22.5%(7/31)(χ~2=4.514,P=0.034)。结论颈椎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并限制脊髓过度向后漂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有限椎板切除 神经管减压 c5神经根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颈椎前路术后C_(5)神经根麻痹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顾春雅 曾至立 +1 位作者 王建杰 程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7-1109,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因“双上肢麻木10年余,加重伴头晕、步态不稳2个月余”于2022年1月9日收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脊柱外科。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麻木刺痛感,无颈肩部疼痛,当时未予重视。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 1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因“双上肢麻木10年余,加重伴头晕、步态不稳2个月余”于2022年1月9日收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脊柱外科。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麻木刺痛感,无颈肩部疼痛,当时未予重视。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感觉过敏伴步态不稳,偶有头晕发作、脚踩棉花感,无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于2022年1月9日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拟“脊髓型颈椎病”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康复 c5神经根麻痹 颈椎前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