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2及C7倾斜角与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矢状位力线及临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4 位作者
崔维
肖博威
桑大成
戎天华
张健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凸角度为正值,颈椎前凸角度为负值。依据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将颈椎节段后凸角度大于4°者纳入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颈椎前凸组患者,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和数量及内固定方式。共纳入146例患者,包括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及匹配的颈椎前凸组患者各73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中,S型42例,R型31例。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及C2-C7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与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C2-C7 SVA、VAS、N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呈正相关(r=0.433,P<0.001),术后1年C2 slope与术后1年NDI呈正相关(r=0.334,P=0.004);术前C7 slope与术前C2-C7 SVA呈正相关(r=0.595,P<0.001),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呈负相关(r=-0.617,P<0.001)。颈椎前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C7 slope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C2 slope和C7 slope与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VAS和JO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与颈椎前凸患者不同,在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中,C2 slope越大,则相应的颈椎功能越差;而术前C7 slope越大,则术后颈椎整体及融合节段前凸角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椎节段后凸
颈椎
矢
状
位
力线
c
2
倾斜角
c
7
倾斜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0例健康成人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相关影像学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胜
唐超
钟德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9-553,558,共6页
目的获取健康人群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的站立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按照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下颈椎曲度(cervical spinal angle,CSA)、T1倾斜角(T1-slope,TS)、C27矢状位轴向距...
目的获取健康人群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的站立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按照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下颈椎曲度(cervical spinal angle,CSA)、T1倾斜角(T1-slope,TS)、C27矢状位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CSA、TS、C27SVA分别为(20.28±6.86)°、(25.81±5.54)°、(15.74±5.96)mm。经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组间CSA、TS有统计学差异(P<0.05),C27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CSA、TS、C27 SVA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大,TS、CMSVA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年龄段C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各年龄段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发现,TS与CSA(r=0.592,P<0.01),TS与CMSVA(r=0.308,P<0.01)呈正相关。结论健康人群CS A,TS存在性别差异,CS A,TS,C27 SVA随年龄增长呈现增大趋势;CS A,TS,C27SVA的正常值及TS与CSA和C27 SVA正相关性,为颈椎手术中下颈椎矢状位曲度固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成人
下颈椎曲度
T1倾斜角
c2~7矢状位轴向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2及C7倾斜角与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矢状位力线及临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崔维
肖博威
桑大成
戎天华
张健豪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8-110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2018YFF0301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2084)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370)
北京市卫生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BHTPP202033)。
文摘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凸角度为正值,颈椎前凸角度为负值。依据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将颈椎节段后凸角度大于4°者纳入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颈椎前凸组患者,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和数量及内固定方式。共纳入146例患者,包括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及匹配的颈椎前凸组患者各73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中,S型42例,R型31例。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及C2-C7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与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C2-C7 SVA、VAS、N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呈正相关(r=0.433,P<0.001),术后1年C2 slope与术后1年NDI呈正相关(r=0.334,P=0.004);术前C7 slope与术前C2-C7 SVA呈正相关(r=0.595,P<0.001),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呈负相关(r=-0.617,P<0.001)。颈椎前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C7 slope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C2 slope和C7 slope与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VAS和JO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与颈椎前凸患者不同,在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中,C2 slope越大,则相应的颈椎功能越差;而术前C7 slope越大,则术后颈椎整体及融合节段前凸角度越大。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椎节段后凸
颈椎
矢
状
位
力线
c
2
倾斜角
c
7
倾斜角
Keywords
c
ervi
c
al degenerative disease
c
ervi
c
al fo
c
al kyphosis
c
ervi
c
al sagittal alignment
c
2
slope
c
7
slope
分类号
R682.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50例健康成人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相关影像学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胜
唐超
钟德君
机构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9-553,558,共6页
基金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项目(16PJ551)。
文摘
目的获取健康人群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的站立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按照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下颈椎曲度(cervical spinal angle,CSA)、T1倾斜角(T1-slope,TS)、C27矢状位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CSA、TS、C27SVA分别为(20.28±6.86)°、(25.81±5.54)°、(15.74±5.96)mm。经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组间CSA、TS有统计学差异(P<0.05),C27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CSA、TS、C27 SVA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大,TS、CMSVA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年龄段C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各年龄段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发现,TS与CSA(r=0.592,P<0.01),TS与CMSVA(r=0.308,P<0.01)呈正相关。结论健康人群CS A,TS存在性别差异,CS A,TS,C27 SVA随年龄增长呈现增大趋势;CS A,TS,C27SVA的正常值及TS与CSA和C27 SVA正相关性,为颈椎手术中下颈椎矢状位曲度固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健康成人
下颈椎曲度
T1倾斜角
c2~7矢状位轴向距离
Keywords
Normal population
c
ervi
c
al spinal angle
T1-slope
Distan
c
e of the
c
2
7
sagittal verti
c
al axis
分类号
R322.7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2及C7倾斜角与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矢状位力线及临床功能相关性研究
吴炳轩
刘宝戈
崔维
肖博威
桑大成
戎天华
张健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50例健康成人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相关影像学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杨胜
唐超
钟德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