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C2/3融合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时融合椎置钉位置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修鹏 王清 +6 位作者 戴贵东 兰永树 钟德君 王高举 李森 王松 李广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伴C2/3先天性融合的上颈椎疾病患并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时融合椎置钉位置的选择。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上颈椎疾病合许C2/3先天性融合畸形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4~64岁。甲均46.5岁。颅底... 目的:探讨伴C2/3先天性融合的上颈椎疾病患并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时融合椎置钉位置的选择。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上颈椎疾病合许C2/3先天性融合畸形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4~64岁。甲均46.5岁。颅底凹陷合并寰愀椰:脱化22例,脚状突骨折6例。均采用后路枕-颈或寰-枢椎内同定术治疗.其中1例因全麻下不能复位结合一期经口腔前路松解。术前采用三维CT最建测量C2、C3椎弓根高度及宽度,将椎弓根直径小于4.0ram定义为椎弓根细小,不适合镫入椎弓根螺钉;告C2、C3椎弓根钉道卣径均大于4ram.根据术中情况酌情选择存C2或C3骰钉:符其中一个椎弓根直径小于4mm,则在另一椎体固定;若两个椎体同侧柞弓根直径均小于4mm,则将固定肖段延K至C4。随访观察螺钉㈨定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其中3例(10.7%)为同侧细小,术中融合椎椎弓根螺钉定于C27例,C316例,置于一侧C2和另一侧C32例,C2、C3同侧椎弓根细小不能置钉固定于C43例、术后所何患抒均仃CT复查,16枚C2水弓根螺钉内壁穿破l枚,外壁穿破2枚.占19%:34枚C3螺钉内壁穿破2枚.外壁穿破3枚,占14.7%,均无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24例患者随访1.5~5年,平均3.2年,无内吲定断裂松动及似火节形成。结论:C2/3先天性融合患背C3椎弓根细小的发生率碌著低于C2.大部分C2/3融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可置于C2或C3,术前行三维CT再建可为髓钉位置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 3先天性融合 弓根螺钉 三维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螺纹C2椎弓根拉力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枢椎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建元 李广州 +3 位作者 王高举 莫松全 陶建宏 王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3-741,共9页
目的:比较半螺纹、双螺纹、全螺纹C2椎弓根拉力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枢椎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椎弓根螺钉提供参考.方法:获取1名28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0~C3节段薄层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颈椎C0~C3节段三维六面体网格有限元原... 目的:比较半螺纹、双螺纹、全螺纹C2椎弓根拉力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枢椎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椎弓根螺钉提供参考.方法:获取1名28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0~C3节段薄层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颈椎C0~C3节段三维六面体网格有限元原始模型.参照既往枢椎环骨折C2椎弓根骨折分型,通过弱化网格单元强度的方法在原始模型上建立A、B、C三种枢椎环骨折模型:A型骨折模型,双侧椎弓根对称性骨折;B型骨折模型,单侧上关节突及椎体后壁骨折,伴对侧椎弓根骨折;C型骨折模型,双侧上关节突骨折,伴椎体后壁骨折.分别用单螺纹、双螺纹及全螺纹椎弓根拉力螺钉系统模拟固定C2-3节段,在模型枕骨髁部施加50N垂直向下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施加1.5N·m力矩使模型加载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四种生理载荷,比较各固定模型在各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固定A型骨折模型后,单螺纹螺钉在各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最大位移均小于双螺纹螺钉和全螺纹螺钉;固定B型骨折模型后,单螺纹及双螺纹螺钉各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最大位移小于全螺纹螺钉,单螺纹螺钉在前屈、后伸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最大位移小于双螺纹螺钉,在侧屈及旋转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最大位移大于双螺纹螺钉;固定C型骨折模型后,单螺纹螺钉各工况下节点路径各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均大于双螺纹螺钉和全螺纹螺钉.固定不同类型骨折的应力极值,A型骨折模型,单螺纹螺钉的应力极值最小,全螺纹螺钉在前屈及后伸工况下应力极值大于双螺纹螺钉,侧曲与旋转小于双螺纹螺钉;B型骨折模型,除旋转工况外,单螺纹螺钉的应力极值均最小;C型骨折模型,单螺纹螺钉的应力极值最小,全螺纹螺钉的应力极值最大.单螺纹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断端附近及尾端钉帽与椎体表面接触区域,应力极值在骨折断端螺杆处;双螺纹螺钉和全螺纹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端螺纹与尾端螺纹,钉帽与椎体后表面接触部位应力较小,应力极值在尾端螺纹与骨皮质交接处.结论:单螺纹螺钉固定B型骨折椎体后壁及上关节突一侧及C型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更佳;双螺纹螺钉固定A型骨折及B型骨折椎弓根骨折一侧生物力学效果更好;全螺纹螺钉在固定所有骨折类型的生物力学性能均不及单螺纹和双螺纹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骨折 c2弓根拉力螺钉 有限元 双螺纹 半螺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lo-vest结合C2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栋 尹芸生 +2 位作者 郝东升 刘巍 苏钟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c2弓根拉力螺钉 HALO-VEST 骨折患者 固定治疗 不稳定性骨折 弓峡部 第二颈 交通事故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椎动脉高跨患者C2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田野 张嘉男 +4 位作者 陈浩 丁柯元 刘团江 黄大耿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330,共8页
目的:探讨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C2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72例C2椎动脉高跨患者。根据辅助C2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导板组(n=36例)和徒... 目的:探讨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C2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72例C2椎动脉高跨患者。根据辅助C2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导板组(n=36例)和徒手组(n=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C2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相关并发症、手术技术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VAS评分、JOA评分。根据术后颈椎CT并按照Kawaguchi等提出的螺钉分级标准评估C2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并计算术前模拟置钉与术后实际置钉进钉角度在矢状面与横断面上的偏差。结果:导板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手术技术费用徒手组明显低于导板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组和徒手组分别置入C2椎弓根螺钉42枚、43枚;置钉准确率(0级+1级)分别为95.2%、72.1%。两组螺钉矢状面偏离角度分别为0.52°±0.42°、2.21°±0.69°,横断面偏离角度分别为0.51°±0.36°、2.16°±0.77°。导板组在置钉准确率、螺钉偏差角度均优于徒手组(P<0.05)。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中共发生椎动脉损伤4例,其中导板组0例,徒手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结论: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3D打印导板和徒手技术辅助置钉可达到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在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导板技术更占优势,同时它能显著缩短置钉时间、透视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高跨 3D打印导板 徒手技术 c2弓根螺钉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C2椎弓根螺钉加“Ω”形横连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建 金根洋 +4 位作者 李新武 武鹏 阮汉江 肖俊 许沛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5-640,649,共7页
目的:探讨普通C2椎弓根螺钉和双螺纹中空万向螺钉(新型)加“Ω”形横连固定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其颈椎C0-3椎节进行CT扫描,获得CT图像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等软件建立正常颈椎C0-3椎... 目的:探讨普通C2椎弓根螺钉和双螺纹中空万向螺钉(新型)加“Ω”形横连固定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其颈椎C0-3椎节进行CT扫描,获得CT图像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等软件建立正常颈椎C0-3椎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椎间盘、韧带等组织),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以下模型:Hangman骨折模型(Levine-EdwardsⅡ型);Hangman骨折+普通C2椎弓根螺钉+“Ω”横连模型;Hangman骨折+新型C2椎弓根螺钉+“Ω”横连模型;比较各模型在不同工况(屈伸、侧屈、旋转)下的三维活动范围(ROM)及置入螺钉所受应力情况,运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理载荷下Hangman骨折模型在屈伸、侧屈、扭转方向上的ROM较正常颈椎模型明显增大,集中表现在C2-3椎节,各工况下分别增加3.89°、5.65°、2.10°;内固定模型不同椎节ROM较骨折模型显著减小,其中两内固定模型之间的RO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况下,内固定模型中螺钉均在后伸时所受应力最大,分别为403.3MPa、370.4MPa,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通过骨折线的部分,而新型C2椎弓根螺钉在各工况下最大应力均小于普通C2椎弓根螺钉(P<0.05).结论:两种不同C2椎弓根螺钉(普通和新型)加“Ω”横连固定装置在最大限度保留颈椎生理性活动的同时,均能有效恢复Ⅱ型Hangman骨折颈椎稳定性;“Ω”横连下新型C2椎弓根螺钉较普通C2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c2弓根螺钉 “Ω”形横连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其对术后神经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赖伟强 陈楚群 +4 位作者 殷炜聪 孙春汉 李胜发 郑剑平 谢登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神经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肌... 目的探讨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神经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kine protein-1,MCP-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无失访患者,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伤椎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GFA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清MCP-1、GF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小时及8小时,研究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逐渐降低,GFAP水平逐渐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良好效果,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且手术操作所致炎性反应较轻,可缓解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骨折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在C1-2水平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学良 朱双芳 +2 位作者 林雨聪 周初松 张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C1-2水平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因脑出血、脑肿瘤等明确与椎动脉变异无关的疾病而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C1-2水平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因脑出血、脑肿瘤等明确与椎动脉变异无关的疾病而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为59.5±14.7岁(20~88岁)。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明确是否存在C2椎动脉高跨、节段型椎动脉、窗口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起点下移及寰椎骨桥形成等椎动脉变异情况及发生率。结果:171例患者中共有78例(45.6%)患者在C1-2水平椎动脉存在变异,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C2椎动脉高跨有58例(33.9%),其中19例位于左侧,15例位于右侧,24例双侧存在;节段型椎动脉有2例(1.2%),均位于左侧;窗口型椎动脉有4例(2.3%),2例位于左侧,2例位于右侧;未发现小脑后下动脉从C1-2水平的椎动脉发出,但有16例(9.4%)患者小脑后下动脉的起点位于寰椎与枕骨大孔之间,其中13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此外,寰椎骨桥形成有32例(18.7%),其中11例位于左侧,5例位于右侧,16例双侧都存在。结论:C2椎动脉高跨是C1-2水平最常见的椎动脉变异,其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三维重建CTA检查可清楚显示C1-2水平各种类型的椎动脉变异,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动脉变异 c1-2固定 c2动脉高跨 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8
作者 崔西龙 于海洋 +1 位作者 姜济世 干阜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6-322,共7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2014年2月共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3.3±29.0岁。新鲜骨折43例,陈旧骨折5例。按Grauer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1...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2014年2月共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3.3±29.0岁。新鲜骨折43例,陈旧骨折5例。按Grauer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13例,Ⅱc型11例,浅Ⅲ型12例。术前均有外伤史,伴有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牵引后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复位。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年龄、牵引复位情况、骨质情况、全身条件选择手术方式,22例采用前路单枚中空齿状突螺钉固定,其中1例因C6椎体骨折同时行C6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植骨钢板固定。24例采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其中1例行一期后路C1/2椎弓根螺钉植骨融合+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置入钢板内固定术,4例因椎动脉骑跨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2例高龄患者因体质差合并骨质疏松,不能耐受全麻手术,行Halo-vest架固定。随访观察患者骨折融合率、颈椎活动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路手术患者中2例在术后1周复查CT时发现骨折移位,1例行翻修手术,取出内固定后重新置钉,再次复查CT示骨折复位满意,6个月后骨折愈合;1例改为后路C1/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4个月植骨融合;2例发生喉上神经损伤,出现饮水呛咳,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后路手术患者1例术中出现椎动脉破裂,置入螺钉后出血停止,未特殊处理;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进入椎管,无神经损伤症状,未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脊髓损伤。随访12-120个月,平均25±7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前路手术组颈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正常,后路手术组颈椎旋转功能有不同程度受限。结论:对于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牵引复位情况、骨质情况、全身条件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寰枢不稳 前路 后路 齿状突螺钉固定 c1/2椎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对《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的一些看法”的回复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正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 前路c2-c3螺钉固定 治疗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良Goel技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宝成 蔡贤华 +4 位作者 刘海波 王志华 徐峰 康辉 丁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310,共7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C2双皮质椎板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联合关节内Cage在寰枢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采集1名35岁正常男性上颈椎(C0~2)CT数据,通过Mimics10.01和Abaqus6.11软件建立C0~2节段三维有限元完整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C2双皮质椎板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联合关节内Cage在寰枢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采集1名35岁正常男性上颈椎(C0~2)CT数据,通过Mimics10.01和Abaqus6.11软件建立C0~2节段三维有限元完整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后路C1侧块螺钉+Cage+C2双皮质椎板螺钉组成的钉棒系统模型(C1 lateral mass screw+Cage+bicortical C2laminar screw, C1L+Cage+BC2L)、后路C1侧块螺钉+Cage+C2椎弓根螺钉组成的钉棒系统模型(C1 lateral mass screw+Cage+C2pedicle screw, C1L+Cage+C2P)。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 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记录C1L+Cage+BC2L组及C1L+Cage+C2P组的应力云图及应力峰值,计算C1~2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在任何工况下C1L+Cage+BC2L组和C1L+Cage+C2P组的C1~2节段ROM差异均小于0.1°,且两组内固定所有螺钉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异。在后伸工况下两组内固定Cage内植骨应力最小,存在明显应力遮挡,尤其是C1L+Cage+C2P组。结论对于BI的治疗,C1L+Cage+BC2L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与C1L+Cage+C2P相当,与C2P技术相比,BC2L技术简单、易行,同时能有效避免椎动脉和脊髓的损伤。为了避免内固定失效和应力遮挡,术后患者应避免颈部后伸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Goel技术 c2弓根螺钉 c2双皮质螺钉 颅底凹陷症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