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inhibits IGF-1-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1
作者 Yang MA Chen-chen HAN +2 位作者 Yi-fan LI Yang WANG We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6-966,共1页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suppresses HCC cell proliferation in both IGF-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anners.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IGFBP-3 inhibits bF GF and PDGF production an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of HCC cells.METHODS Cell Counting Kit 8 assay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HCC cell proliferation,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involving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s.Western blot assay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IGFBP-3 regula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signaling pathway.RESULT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GFBP-3 suppressed IGF-1-induced 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 while it does not affect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absence of IGF-1.To deline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Western-blot and RT-PCR assays confirm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EGR1)is involved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IGFBP-3 inhibition of type 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1R),ERK and AKT activation is IGF-1-dependent.Furthermore,transient transfection with constitutively activated AKT or MEK partially blocks the IGFBP-3 inhibition of EGR1,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CONCLUSION In conclus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GFBP-3suppresses transcription of EGR1 and its target genes b FGF and PDGF through inhibiting IGF-1-dependent ERK and AKT activation.It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IGFBP-3 in the regulation of HCC cell proliferation,suggesting that IGFBP-3 could be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early growth response-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cell prolif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缺氧后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彦哲 孙宇康 +7 位作者 滑键林 温春丽 田昊 杨依 楼秀 马存根 闫玉清 宋丽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676,共9页
目的探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通过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对脑缺血/缺氧后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纳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血液和... 目的探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通过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对脑缺血/缺氧后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纳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血液和尿液。利用患者的生物样本,通过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和靶点,并用动物实验验证。小鼠分为sham组、dMCAO组、TMP低、中、高剂量(10、20、40mg·kg^(-1))组,在给药7 d后取材。同时采用mNSS法评估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行为学评测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MASP1、sC5b-9、TNF-α、IL-6和IL-1β;Western blot测定MBL2、MASP2、C3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dMCAO组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给予TMP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dMCAO组中MBL2、C3和MASP2表达升高,TMP治疗后降低。dMCAO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升高,TMP抑制了这些炎性因子的表达。结论TMP通过调节MBL抑制缺血/缺氧后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川芎嗪 补体系统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炎性因子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ADP-ribosylation factor基因(GhARF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侯磊 李家宝 +4 位作者 罗小英 王文锋 肖月华 罗明 裴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6-1231,共6页
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是GTP结合蛋白,属于小G蛋白超家族中的ARF亚家族成员,在高尔基体小囊泡形成以及细胞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棉花纤维的发育需要有高尔基体参与,但ARF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利用GHA27作... 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是GTP结合蛋白,属于小G蛋白超家族中的ARF亚家族成员,在高尔基体小囊泡形成以及细胞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棉花纤维的发育需要有高尔基体参与,但ARF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利用GHA27作探针,筛选棉花花药的cDNA文库,得到两个序列相同的阳性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有18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20.7kD的蛋白,与动物、酵母及其他植物的ARF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命名为GhARF1。采用PCR技术获得该基因序列,该基因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更接近人类的classⅠ类ARF基因,在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保守的GTP结合区域,即P(GLDAAGKT)、G(NKQD)以及G'(DVGGQ)。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GhARF1基因在棉花的纤维、花冠和根中表达量较高,特别是在纤维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花蕾中也有表达,而在真叶、子叶和胚珠中的表达较微弱。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ARF基因在二倍体草棉和四倍体陆地棉基因组中均以多拷贝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核糖基化因子 结构特征 G蛋白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与土霉素的结合作用特征: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4
作者 郭莹惠 廖旌淦 +3 位作者 崔丹丹 邓瑞 彭博 李忠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31,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腐植酸(HA)与抗生素之间的结合作用,本研究以土霉素(OTC)为代表,设置一系列pH和离子强度变化梯度,通过OTC滴定引起的HA荧光猝灭特征变化来研究二者之间的结合特征及结合强弱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 为了深入了解腐植酸(HA)与抗生素之间的结合作用,本研究以土霉素(OTC)为代表,设置一系列pH和离子强度变化梯度,通过OTC滴定引起的HA荧光猝灭特征变化来研究二者之间的结合特征及结合强弱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识别出HA主要由3种荧光峰组成:紫外类腐殖质C1(A峰),陆源类腐殖质C2(C峰)和黄腐酸C3。在不同浓度的OTC影响下,HA组分的荧光猝灭效果由高到低为:C2,C1,C3,表明C峰与OTC的结合作用相对比较强烈。pH和离子强度的变化会对结合作用强弱产生一定影响。当pH从3.00增加到9.00,OTC和HA的结合作用增强。当离子强度从0增加至0.001 mol/L时,OTC与HA的结合作用增强,离子强度继续增加至0.10 mol/L时,结合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土霉素 结合作用 荧光猝灭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3c靶向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凋亡
5
作者 夏盼盼 章威 +1 位作者 李思思 王红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69,共7页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1、HCCLM3以及MHCC97H)内miR-23c的表达水平。设计了miR-23c模拟物,在肝癌细胞系Huh7中,运用CCK-8检测法、细胞迁移实验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细胞的增殖状况、迁移能力和凋亡水平予以测定。通过预测网站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miR-23c与OCT1的靶向关系,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miR-23c过表达对OCT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回复实验研究miR-23c靶向OCT1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肝脏正常细胞系LO2,miR-23c于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呈现明显下调。在与NC组进行对比时发现,转染miR-23c模拟物的Huh7细胞,其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细胞凋亡现象则明显增强。miR-23c和OCT1在分子层面上存在相互作用。miR-23c过表达后,Huh7细胞中的OCT1蛋白表达减少。转染miR-23c模拟物能够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其凋亡,而这些现象能够被过表达OCT1逆转。结论miR-23c能够下调OCT1,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23c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1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6
作者 王晗 韩青松 +1 位作者 李志峰 栾艳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4-834,共11页
目的探讨丁酸盐代谢相关基因(BMRGs)与肺腺癌预后的关系,构建预后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基于TCGA-LUAD数据集筛选丁酸盐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BMR-DEGs),采用Cox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组。通过... 目的探讨丁酸盐代谢相关基因(BMRGs)与肺腺癌预后的关系,构建预后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基于TCGA-LUAD数据集筛选丁酸盐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BMR-DEGs),采用Cox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组。通过K-M曲线和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并利用GSE68465数据集进行外部验证。体外实验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IGFBP1)表达,通过siRNA敲低IGFBP1,运用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SEA分析IGFBP1的调控机制。结果筛选出51个BMR-DEGs,主要参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过程,与PI3K-Akt、MAPK等通路相关。构建的5基因风险评分模型显示,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5)。IGFBP1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敲低IGFBP1可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GSEA显示IGFBP1与脂质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BMRGs与肺腺癌预后相关,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IGFBP1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其敲低可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丁酸盐代谢 预后特征 风险亚组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P2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及上皮细胞转化促进硅肺进展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陈茂茜 吴静 +5 位作者 李宣 周家伟 刘亚锋 郭健强 成安琪 胡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硅(CS)刺激后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法明确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GBP2在硅肺患者的肺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GBP2定位于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体外细胞实验表明CS刺激THP-1细胞通过GBP2激活c-Jun通路,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并促使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发生,在上皮细胞中GBP2通过上调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发生。结论GBP2不但在巨噬细胞中激活c-Jun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以及发生巨噬细胞M2型极化,而且在上皮细胞中激活转录因子KLF8发生EMT,共同促进硅肺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硅肺 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 C-JUN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SP和Swin Transformer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模型
8
作者 李雪 石晋雪 +2 位作者 王会青 闫奥煜 王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2-563,共12页
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TFBS)可以帮助识别特定细胞和组织的特异性调控机制,对于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至关重要。现有方法结合DNA的序列和形状信息进行TFBS的预测,生成的形状信息未考虑长侧翼核苷酸... 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TFBS)可以帮助识别特定细胞和组织的特异性调控机制,对于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至关重要。现有方法结合DNA的序列和形状信息进行TFBS的预测,生成的形状信息未考虑长侧翼核苷酸的影响,在对序列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时忽略了不同通道间特征的互补性,模型的预测能力有待提高。本文提出了TFBS预测模型MSSW,考虑长侧翼核苷酸来生成形状信息;利用Swin Transformer提取形状信息中长程依赖和局部关联相结合的特性,将分裂注意力融入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 and Split attention,MCSP)来捕获序列中不同通道间特征的互补性,获得跨通道的多尺度序列特征;结合提取的高级序列和形状特征进行TFBS的预测。结果表明,MSSW模型优于现有TFBS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TF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多尺度卷积 分裂注意力 Swin Transformer Deep DNAsh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脾滋肾法在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佳妮 徐群明 +2 位作者 王敏华 丁海燕 叶琛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究醒脾滋肾法对学龄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治疗疗效。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该院随机选取120例学龄期ISS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给予醒脾滋肾法辅助生长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 目的探究醒脾滋肾法对学龄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治疗疗效。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该院随机选取120例学龄期ISS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给予醒脾滋肾法辅助生长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生长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骨龄[骨龄指数(BAI)、骨龄差(BAD)]、体格、生长速率(GV)变化,并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1结合蛋白3(IGFBP-3)、25羟基维生素D[25(OH)D]、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空腹血糖(FBG)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型瘦小、乏力少言、头发稀疏和面色姜黄证候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身高、体质量和G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骨龄指标BAI、BAD和成年身高(PA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GF-1、IGFBP-3、25(OH)D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TSH、FBG外周血浓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醒脾滋肾法辅助生长激素治疗学龄期ISS患儿具有显著疗效,可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代谢,同时对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甲状腺功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特发性矮小 醒脾滋肾法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促甲状腺激素 空腹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1694通过调节miR-128-3p/TERF1轴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郑明 柯红燕 陈忠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1694(LINC01694)调节miR-128-3p/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TERF1)轴对前列腺癌(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P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常规培...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1694(LINC01694)调节miR-128-3p/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TERF1)轴对前列腺癌(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P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常规培养人PC细胞PC-3、DU145、LNCaP、C4-2和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用Lipo6000TM转染试剂将sh-LINC01694、sh-NC、miR-128-3p inhibitor、inhibitor-NC、miR-128-3pmimics、pcDNA和pcDNA-LINC01694转染LNCaP细胞,分为Ctrl、sh-NC、sh-LINC01694、sh-LINC01694+NC inhibitor、sh-LINC01694+miR-128-3p inhibitor、pcDNA和pcDNA LINC01694组。用qPCR法检测PC组织和细胞,以及各组LNCap细胞中LINC01694、miR-128-3p和TERF1 mRNA的表达,WB法检测各组LNCaP细胞中TERF1、caspase-3、cyclin D1、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凋亡情况。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 pull-down实验和RNA免疫共沉淀(RIP)实验验证LINC01694与miR-128-3p和TERF1与miR-128-3p的靶向结合关系。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实验检测敲减LINC01694对其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LINC01694在PC组织、细胞中呈高表达(均P<0.05),在LNCaP细胞中敲减LINC01694可促进miR-128-3p、caspase-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LINC01694、TERF1、cyclin D1、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均P<0.05),这些作用均可被miR-128-3p inhibitor部分逆转(均P<0.05)。LINC01694可直接与miR-128-3p结合(P<0.05),miR-128-3p可直接与TERF1mRNA结合(P<0.05),说明LINC01694可调控miR-128-3p/TERF1轴。敲减LINC01694可明显抑制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LINC01694通过调节miR-128-3p/TERF1轴抑制LNCaP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01694 miR-128-3p 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 前列腺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衣藻响应重金属胁迫的分子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亚 蒋林 +3 位作者 徐闯 王苏慧 马曌 王亮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3-64,共12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胁,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已然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环境治理方案因其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胁,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已然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环境治理方案因其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而备受关注。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具有高度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并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响应重金属胁迫。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是一种单细胞的真核微藻,通过多层次的生理结构和调控机制维持细胞内部金属离子稳态,在金属的生物转化与生物吸附方面显示出独特能力,已成为重金属污染水体修复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莱茵衣藻细胞金属稳态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深入理解莱茵衣藻应对重金属胁迫防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利用莱茵衣藻进行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指导。本文将从细胞表面(如细胞壁、细胞外聚合物)至细胞内部(如金属转运蛋白、重金属结合因子、维持金属稳态相关细胞器)等多层面,综述莱茵衣藻响应重金属胁迫的关键组分与调控机制,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改造莱茵衣藻重金属生物修复能力的研究,探讨其在水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重金属胁迫 细胞外聚合物 金属转运蛋白 金属结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AUF1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其在肝癌中的潜在作用
12
作者 吴莎莎 黄顺梅 +3 位作者 韩群花 贾梦源 罗岁岁 朱丽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6-1076,共11页
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AU-rich element RNA-binding factor 1,AUF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AUF1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HCC进展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AU-rich element RNA-binding factor 1,AUF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AUF1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HCC进展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含99例HCC样本和95例相应癌旁组织样本的组织芯片中AUF1的表达。使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和验证AUF1表达与HCC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用siRNA敲减人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中AUF1的表达,分析细胞表型改变,并进行转录物组和TMT定量蛋白质组分析,筛选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与HCC进展和预后的潜在关系。结果:HCC组织中AUF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HCC进展和不良生存预后相关。AUF1的敲减使得HepG2细胞活力减弱,凋亡增加。转录物组和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显示,AUF1敲减后HepG2细胞中羧酸酯酶3(carboxylesterase 3,CES3)、纤维蛋白原γ链(fibrinogen gamma chain,FGG)和4-羟基-2-氧戊二酸醛缩酶1(4-hydroxy-2-oxoglutarate aldolase 1,HOGA1)表达上调,而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LBR)、核黄素激酶(riboflavin kinase,RFK)、甾醇O-酰基转移酶1(sterol O-acyltransferase 1,SOAT1)和TWIST邻位子(TWIST neighbor,TWISTNB)表达下调。GEPIA和UALCAN临床数据分析提示,这些代谢相关基因在HCC中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结论:AUF1在HCC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调控一系列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参与HCC进展并导致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 肝细胞癌 HEPG2细胞 代谢调控 转录物组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CXCL9、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莫敏 林静静 +1 位作者 卢鑫 卢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68-2574,共7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和B组(1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因子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肿瘤最大径>3 cm、有微血管侵犯、峰值强度(PI)高、达峰时间(TTP)短、到达时间(AT)短、血清CXCL9水平高及血清IGFBP-3水平低是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TTP、AT联合血清CXCL9、IGFBP-3检测预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其余单一因素检测(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涵盖多个方面,且超声造影参数、血清CXCL9、IGFBP-3联合可提高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超声造影参数 趋化因子配体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E4BP4通过AMPK-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病理性心肌纤维化
14
作者 黄德荣 文庆 苏宇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0-648,共9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adenovirus E4 promoter-binding protein,E4BP4)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D...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adenovirus E4 promoter-binding protein,E4BP4)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D同源物3(Smad homolog 3,SMAD3)通路在调控病理性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中检测E4BP4的表达差异。分离和培养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刺激增殖活化,分别转染E4BP4过表达质粒(Ang Ⅱ+E4BP4组)、E4BP4干扰质粒(Ang Ⅱ+siE4BP4组)、Ang Ⅱ组和未经Ang Ⅱ处理的对照组。免疫荧光检测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荧光强度,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4BP4、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Collagen 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Collagen Ⅲ)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TGF-β1、AMPK和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纤维化程度(38.46±1.21 vs. 3.39±0.39,t=-78.564,P=0.000)、E4BP4蛋白表达量(0.96±0.03 vs. 0.75±0.03,t=-11.480,P=0.000)均明显增加。体外实验发现,与Ang Ⅱ+E4BP4组比较,Ang Ⅱ+siE4BP4组在平均荧光强度(0.05±0.01 vs. 0.42±0.03,F=677.591,P=0.000)、细胞活力(91.30±2.39vs.123.74±2.60,F=132.696,P=0.000)、α-SMA(1.26±0.09vs.3.59±0.86,F=52.274,P=0.000)、Collagen Ⅰ(1.16±0.11vs.3.79±0.89,F=55.336,P=0.000)、Collagen Ⅲ(1.23±0.13 vs. 2.92±0.36,F=119.929,P=0.000)、TGF-β1(0.66±0.04 vs. 0.96±0.02,F=142.954,P=0.000)和p-SMAD3/SMAD3(0.81±0.03 vs. 1.37±0.02,F=739.609,P=0.000)的水平明显降低,而p-AMPK/AMPK的表达量在Ang Ⅱ+siE4BP4组明显高于Ang Ⅱ+E4BP4组(0.89±0.01 vs. 0.58±0.02,F=284.541,P=0.000)。结论:E4BP4是纤维化调控的关键因子,抑制其表达可通过激活AMPK进而抑制TGF-β1/SMAD3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转录因子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同源物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FABP4通过调节Nrf2/GPX4轴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
15
作者 白冰 谭州科 +2 位作者 石彬 蒲涛 杨亦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8-727,共10页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对缺氧/复氧(H/R)处理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铁死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经缺氧处理24 h后再复氧不同时间(1、3、6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时间点HK-...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对缺氧/复氧(H/R)处理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铁死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经缺氧处理24 h后再复氧不同时间(1、3、6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时间点HK-2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信使RNA(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HK-2细胞中FABP4基因表达,再进行H/R(缺氧24 h复氧6 h)处理,或联合Nrf2抑制剂ML385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生化法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亚铁离子(Fe^(2+))水平,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BP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HK-2细胞中FABP4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H/R处理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同时升高HK-2细胞中MDA、Fe~(2+)及ROS水平,降低GSH水平,降低Nrf2、HO-1、GPX4、SLC7A11蛋白水平(均为P<0.05)。沉默FABP4可升高H/R处理的HK-2细胞增殖活性(P<0.05),降低细胞中MDA、Fe~(2+)及ROS水平,升高GSH水平,同时升高Nrf2、HO-1、GPX4、SLC7A11蛋白水平(均为P<0.05)。而联合ML385处理后可逆转FABP4基因沉默对H/R处理的HK-2细胞铁死亡的改善作用。结论 沉默FABP4可减轻H/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GPX4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4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轴 缺氧/复氧 肾小管上皮细胞 铁死亡 细胞增殖活性 活性氧簇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抑制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辰 胡丽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0只)和正常组(10只)。建模组采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于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存活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腺肽组(10μg)、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00、200、400 mg/kg黄芪多糖冻干溶于1 ml/100 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个月。结果: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毒空斑数检测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肝组织呈严重病理改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胸腺肽组和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TBIL、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且黄芪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胸腺肽组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病毒性肝炎小鼠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病毒水平,推测与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下调NOD1、RIP2、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且高剂量的黄芪多糖效果最佳,并优于胸腺肽-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炎症 病毒性肝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cardin-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A Mediates OxLDL-Induced Endothelial Injury 被引量:12
17
作者 Fang, Fei Yang, Yuyu +4 位作者 Yuan, Zhibin Gao, Yuqi Zhou, Jiliang Chen, Qi Xu, Yo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损伤 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钙结合蛋白β与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婷 郑丽娜 +1 位作者 张叶 王黎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194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非抑郁组102例(0~13分)及抑郁...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194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非抑郁组102例(0~13分)及抑郁组92例(≥14分)。运动障碍采用Hoehn-Yahr(H-Y)分级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进行评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100β及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结果抑郁组体质量指数低于非抑郁组,H-Y分级、UPDRS-Ⅲ评分、S100β、α-syn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Y分级、UPDRS-Ⅲ评分、S100β、α-syn为P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D患者S100β水平与H-Y分级、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0.698,P=0.005;r=0.637,P=0.011);α-syn水平与H-Y分级、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0.654,P=0.021;r=0.611,P=0.035)。ROC曲线显示,S100β、α-syn诊断PD患者抑郁的截断值分别为486.65μg/L、3894.27 n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95%CI:0.812~0.923)、0.761(95%CI:0.714~0.828),S100β曲线下面积显著优于α-syn(P<0.05)。结论PD患者血清S100β、α-syn水平与其抑郁发生及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基 Α突触核蛋白 抑郁 运动障碍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调控宫腔粘连大鼠内膜纤维化进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冯丹 丑丹 +1 位作者 张妍 蔡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0-1756,共7页
目的:探究微RNA-655(miR-665)/冷诱导核糖核酸结合蛋白(CIRBP)在宫腔粘连(IUA)子宫内膜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补肾活血汤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miRNA靶基因数据库(TargetScan)分析miR-665和CIRBP的结合情况;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目的:探究微RNA-655(miR-665)/冷诱导核糖核酸结合蛋白(CIRBP)在宫腔粘连(IUA)子宫内膜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补肾活血汤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miRNA靶基因数据库(TargetScan)分析miR-665和CIRBP的结合情况;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和动物模型中miR-665和CIRBP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借助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构建过表达载体验证miR-665和CIRBP之间相互调控的作用,以及补肾活血汤对miR-665/CIRBP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中相关因子水平和组织病变程度。结果:在宫腔粘连模型大鼠组织中,CIRBP转录水平显著上升,而miR-665转录水平显著下降。体外实验显示,miR-665模拟物可降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CIRBP的表达水平。此外,补肾活血汤能够降低宫腔粘连的大鼠模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雌二醇(E_(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补肾活血汤可以提高miR-665的转录水平并降低CIRBP的表达水平,并减轻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的病变程度。结论:补肾活血汤通过调控miR-665/CIRBP途径来减轻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为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微RNA-655 冷诱导核糖核酸结合蛋白 补肾活血汤 转化生长因子β_(1) 雌二醇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6在不稳定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玉岩 梁莹莹 +2 位作者 周洁信 车飞 付金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1-71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分子相互作用。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数据库下载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41571、GSE118481和E-MTAB-2055。采用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O-... 目的探讨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分子相互作用。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数据库下载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41571、GSE118481和E-MTAB-2055。采用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O-BP)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miRNAs/转录因子与靶基因的相互关系及药物-基因相互作用等方法,分析至少两个数据集中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共调控DEGs。采用定量实时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8例的颈动脉斑块和血浆中部分DEGs的表达水平。结果GO富集分析显示,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DEGs主要富集在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和细胞外基质结构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不稳定颈动脉斑块中上调的DEGs富集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Hippo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下调的DEGs主要富集于溶酶体、吞噬体及趋化因子过程。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COL1A2、COL4A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COL4A5、C1QA、CXCL10、CXCL2、CXCR4和CSF1R等可能在PPI网络中起重要作用。药物-基因相互作用的预测显示,CSF1R的药物相互作用最多,CXCL2受药物拮抗程度最高,IGFBP6受药物激活程度最高。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IGFBP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血浆IGFBP6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血浆IGFBP6水平鉴别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 0.810~0.977),截断值为142.08 ng/ml。结论IGFBP6可能成为预测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生物信息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