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State Monitoring During Switching Mode Transitions in High Power Three-level Inverters 被引量:9
1
作者 HE Xiangning WU Yansong +2 位作者 YANG Bingjian WANG Jun DENG Y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I0008-I0008,10,共1页
大功率多电平逆变器近年来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电平逆变器由于结构复杂,采用元器件较多,因此在设计和实验中,实现各个工作状态下运行参数的同步监测和分析较为困难。本文针对大功率三电平逆变器,实现开关动态特性... 大功率多电平逆变器近年来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电平逆变器由于结构复杂,采用元器件较多,因此在设计和实验中,实现各个工作状态下运行参数的同步监测和分析较为困难。本文针对大功率三电平逆变器,实现开关动态特性的在线测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电平逆变器在开关状态变化时理论与实际负载运行工况下电路拓扑的转换变化规律。通过全电路电气参数和元器件状态的实时监测,发现在三电平逆变器非正常运行状态下开关转换时额外电应力,同时,深入研究在实际工况运行条件非正常状态下该额外电应力出现的机理和原因,为三电平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提供了参考,对于设计高可靠性的多电平逆变器系统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状态监测 三电平逆变器 模式转换 大功率 多电平逆变器 开关 拓扑结构 高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ding Transitions of Undefined States to State Transition Tables for Testability Enhancement
2
作者 Hiroyuki Yotsuyanagi, Masaki Hashizume, Takeomi Tamesada Dept.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he Univ. of Tokushima 2-1 Minami-Josanjim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S2期112-118,共7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procedures to enhance testability by adding transitions of undefined states to state transition tables. In these procedures, transitions about undefined states, which are not described in sta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procedures to enhance testability by adding transitions of undefined states to state transition tables. In these procedures, transitions about undefined states, which are not described in state transition tables but exist in a synthesized gate level circuit, are added to a state transition ta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MCNC benchmarks are sh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 generation undefined stateS state transition TABLES proced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esian estimation for nonlinear stochastic hybrid systems with state dependent transitions
3
作者 Shunyi Zhao Fei L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2期242-249,共8页
The Bayesian approach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general formulation of the state estimation for dynamic systems. 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Bayesian estimators of stochastic hybrid systems only focus on the Markov ... The Bayesian approach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general formulation of the state estimation for dynamic systems. 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Bayesian estimators of stochastic hybrid systems only focus on the Markov jump system, few liter- ature is related to the estimation problem of nonlinear stochastic hybrid systems with state dependent transitions. According to this problem, a new methodology which relaxes quite a restrictive as- sumption that the mode transition process must satisfy Markov properties i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a general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model the state dependent transitions, the state and output spaces are discreted into cell space which handles the nonlinearities and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problem offline. Then maximum a posterior estimation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Bayesian theory. The efficacy of the estimator is illustrated by a simulated exampl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sian estimation nonlinear stochastic hybrid sys- tem state dependent transition cell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
4
作者 覃文文 白碧璇 +3 位作者 韩春阳 戢晓峰 谷金晶 田毕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跟驰状态反映车辆间的跟随风险程度,为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车辆跟驰状态变化路径,本文利用无人机拍摄视频数据,构建基于高阶马尔可夫链的弯道路段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模型。首先,从视频数据中提取跟驰车辆轨迹特征,采用因子... 跟驰状态反映车辆间的跟随风险程度,为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车辆跟驰状态变化路径,本文利用无人机拍摄视频数据,构建基于高阶马尔可夫链的弯道路段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模型。首先,从视频数据中提取跟驰车辆轨迹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提炼表征跟驰状态的公因子特征;其次,利用K-Means++算法对公因子特征进行聚类,将小客车跟驰状态分为强跟驰、弱跟驰和强弱过渡区间这3种状态;最后,引入高阶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结果表明:强跟驰和弱跟驰状态的转移存在状态转移的过渡区间,强跟驰时,前导车对跟驰车有较强的制约性,跟驰车辆速度随前导车变化而发生延迟性变化,随着跟驰状态由强转弱,制约性会逐渐降低;七阶马尔可夫链模型对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的准确率高达97.6%以上;3种跟驰状态的自转移概率分别为97.57%、98.90%和96.74%,状态之间的转移方面,强跟驰与弱跟驰直接转移概率较低,过渡区间在转移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预测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时具有优越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研发前车碰撞主动安全预警系统提供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转移预测 高阶马尔可夫链 跟驰状态 山区双车道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生长机制下的蒽转化苯并芘机理研究
5
作者 张韦 马珍珠 +3 位作者 陈朝辉 李泽宏 宁硕 毕克刚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利用苯基加成环化(PAC)机制,对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历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蒽自由边和锯齿边与苯基的入口反应均表现出无能垒、高放热和速率快的特点.分析各路径限速步速率可知,蒽自由边C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利用苯基加成环化(PAC)机制,对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历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蒽自由边和锯齿边与苯基的入口反应均表现出无能垒、高放热和速率快的特点.分析各路径限速步速率可知,蒽自由边C1位点比锯齿边C2位更易生成苯并芘,最优反应路径限速步能垒仅为176.2 kJ/mol,反应速率为3.7×10^(9) s^(-1).锯齿边C2位的两条主路径限速步为五元环转化成六元环的异构化反应,能垒分别高达417.2 kJ/mol和421.7 kJ/mol,反应速率分别为8.7×10^(4) s^(-1)和5.8×10^(4) s^(-1).此外,芳香环上H迁移反应的难度高于脂肪链上H迁移.该研究提供了苯并芘的PAC生成机理,这为构建苯并芘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对预测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苯基加成环化 苯并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后过渡性”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新论——基于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6
作者 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思想中把握时代,就必须在现实中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然而,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遗留与“政治上的过渡时期”的某种延续,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判断带来了理论挑战。国家“后过渡性”是对这一情形...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思想中把握时代,就必须在现实中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然而,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遗留与“政治上的过渡时期”的某种延续,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判断带来了理论挑战。国家“后过渡性”是对这一情形的客观概括与解答。这一概念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客观生成的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着阶级性和人民性的双重特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性新论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政治生态中产生的。而随着人民民主范围的扩大、党执政阶级基础的巩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民性的挺立和不断丰富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 国家“后过渡性” 阶级性 人民性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车底出段时空路径与列车时刻表一体化优化研究
7
作者 李超 唐金金 +3 位作者 白紫熙 赵晴晴 董秋含 邵欣昀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4,共11页
为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条件下降低列车运行成本,确保列车运行图的可行性,重点针对车底出段时空路径与时刻表一体化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其中,车底出段时空路径规划问题用于确定车底的出段位置及其驶入正线车站的到达时间,时刻表问题用于... 为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条件下降低列车运行成本,确保列车运行图的可行性,重点针对车底出段时空路径与时刻表一体化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其中,车底出段时空路径规划问题用于确定车底的出段位置及其驶入正线车站的到达时间,时刻表问题用于确定担当运输任务列车的到发时刻。车底出段时空路径及时刻表的合理性是列车运行图可行性的重要保障。引入列车区间运行模式作为状态维度,构建描述车底运行的时空状态网络。基于此,进一步考虑客流需求与列车运行约束,以最小化列车运行成本与乘客出行成本为目标,实现车底出段时空路径与列车时刻表的一体化优化。通过拉格朗日松弛,将原问题转化为经典的最短路搜索问题,并提出启发式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以重庆地铁3号线为例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基于经验编制得到的列车运行计划,该模型与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列车运行计划的总成本降低2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出段时空路径 列车时刻表 时空状态网络 启发式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贝塞尔曲线的稳定避障轨迹规划方法
8
作者 刘方涛 冯梦如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为满足动态场景中智能车辆实时规划安全避障轨迹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双贝塞尔曲线的智能车辆稳定避障轨迹规划方法。对传统贝塞尔曲线进行改进,建立加入中转状态的双贝塞尔曲线轨迹规划策略,通过最小纵向安全距离模型优化中转位置以保证... 为满足动态场景中智能车辆实时规划安全避障轨迹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双贝塞尔曲线的智能车辆稳定避障轨迹规划方法。对传统贝塞尔曲线进行改进,建立加入中转状态的双贝塞尔曲线轨迹规划策略,通过最小纵向安全距离模型优化中转位置以保证避障安全。结合场景信息建立车辆动力学约束优化避障策略,保证避障过程稳定性,从而得到合理轨迹集合。基于安全性与稳定性设计评价函数,以从合理轨迹集合中获取综合性能最优避障轨迹。进行Car Sim/Simulink联合仿真与硬件在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智能车辆避障过程中始终与障碍车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且车辆最大横摆角速度、横向加速度与侧倾角最大值分别为10.1 (°)/s,2.4 m/s^(2)与0.91°,证明所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在多种工况下均能生成最优避障轨迹,能保证避障过程安全、平稳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避障 轨迹规划 双贝塞尔曲线 中转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离散状态转移算法求解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家政 王聪 +2 位作者 李新凯 董颖超 张宏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5-1394,共10页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JSP)作为一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的调度问题,对其智能算法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解决FJSP,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离散状态转移算法(DSTA-PPO)。DSTA-PPO具有3个特点:考虑到...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JSP)作为一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的调度问题,对其智能算法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解决FJSP,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离散状态转移算法(DSTA-PPO)。DSTA-PPO具有3个特点:考虑到FJSP需要同时对工序排序、机器分配同时进行调度安排,结合工序编码和机器编码,设计了一种能够充分表达当前调度问题的状态特征;针对工序排序、机器分配设计了多种基于关键路径的搜索操作;通过强化学习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引导智能体选择正确的搜索操作优化当前的调度序列。通过基于不同数据集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各环节的有效性,同时在相同算例上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对比指标与现有算法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能够在多数算例上以更短的完工时间对算例完成求解,有效地求解了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离散状态转移算法 近端策略优化算法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环境下双α-Ala螯合Ca(Ⅱ)手性转变的密度泛函理论
10
作者 姜春旭 张雪娇 +4 位作者 赵宇 陈静思 吴铁丽 王佐成 杨应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2-1204,共13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06-2X和MN15方法,研究双α-丙氨酸螯合Ca(Ⅱ)配合物(α-Ala)_(2)→Ca(Ⅱ)的手性转变机理.结果表明,(S-α-Ala)_(2)→Ca(Ⅱ)的手性转变经历2个过程:首先,(S-α-Ala)_(2)→Ca(Ⅱ)中的一个α-Ala从S型异构成R型,得...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06-2X和MN15方法,研究双α-丙氨酸螯合Ca(Ⅱ)配合物(α-Ala)_(2)→Ca(Ⅱ)的手性转变机理.结果表明,(S-α-Ala)_(2)→Ca(Ⅱ)的手性转变经历2个过程:首先,(S-α-Ala)_(2)→Ca(Ⅱ)中的一个α-Ala从S型异构成R型,得到R-异α-Ala钙(R-allo-α-Ala→Ca(Ⅱ));其次,R-allo-α-Ala→Ca(Ⅱ)中的S-α-Ala再异构成R-α-Ala,得到(R-α-Ala)_(2)→Ca(Ⅱ).在隐性溶剂效应下,(S-α-Ala)_(2)→Ca(Ⅱ)异构成R-allo-α-Ala→Ca(Ⅱ)的速控步能垒为221.5 kJ/mol,由H自手性C向N转移的过渡态产生,显性溶剂效应下该能垒降至93.1 kJ/mol;R-allo-α-Ala→Ca(Ⅱ)异构成(R-α-Ala)_(2)→Ca(Ⅱ)的速控步能垒为233.8 kJ/mol,由H自手性C向N转移的过渡态产生,显性溶剂效应下该能垒降至116.7 kJ/mol.因此,生理环境下(S-α-Ala)_(2)→Ca(Ⅱ)的手性转变速率很慢,双α-Ala螯合钙可安全用于生命体补充钙元素和α-A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价钙 Α-丙氨酸 手性转变 密度泛函 自洽反应场 过渡态 自由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转移算法的燃气管道微小泄漏定位研究
11
作者 翟庆波 宁方立 +2 位作者 黄丛慧 韦娟 苏兆婧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9-148,共10页
针对当前基于传声器阵列的燃气管道泄漏定位算法中有网格法存在的基不匹配问题、无网格法不能计算泄漏源声功率以及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转移算法的燃气管道微小泄漏定位算法。由于燃气管道出现微小泄漏时会产生泄漏超... 针对当前基于传声器阵列的燃气管道泄漏定位算法中有网格法存在的基不匹配问题、无网格法不能计算泄漏源声功率以及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转移算法的燃气管道微小泄漏定位算法。由于燃气管道出现微小泄漏时会产生泄漏超声,通过声传播模型计算传声器阵列测量到的泄漏声信号并计算互谱矩阵的理论值,同时根据传声器阵列实际测量的泄漏声信号计算互谱矩阵的实际值,由互谱矩阵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建立能量函数并通过状态转移算法对能量函数做全局寻优实现泄漏定位。搭建了燃气管道微小泄漏试验平台并设计了垫片泄漏和阀门泄漏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准确定位包括垫片及阀门泄漏在内的燃气管道微小泄漏,与常规波束形成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空间分辨率更高,同时在不同定位频率下垫片泄漏的声压级误差均至少降低了25 dB、阀门泄漏的声压级误差均至少降低了20 dB,在不同定位距离下垫片泄漏的声压级误差均至少降低了15 dB、阀门泄漏的声压级误差均至少降低了20 dB,表明所提算法对泄漏源的声压级预测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转移算法 燃气管道 微小泄漏 超声定位 传声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动窗决策树的加氢裂化装置过渡状态识别
12
作者 曹跃 余冲 +2 位作者 纪晔 杨明磊 李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加氢裂化生产装置处于多工况运行状态,而不同工况间切换存在过渡状态,操作员会根据装置所处状态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调整。然而,装置所处的过渡状态难以识别,需要长期操作学习并积累经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决策树的加氢裂化装置... 加氢裂化生产装置处于多工况运行状态,而不同工况间切换存在过渡状态,操作员会根据装置所处状态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调整。然而,装置所处的过渡状态难以识别,需要长期操作学习并积累经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决策树的加氢裂化装置过渡状态识别方法。加氢裂化装置工业数据经去噪、降维等预处理后,使用滑动窗口保留窗口内的数据局部动态时序特征,并建立特征矩阵,再利用精细决策树发掘复杂过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地描述了决策树结构,体现其可解释的优势,最终实现加氢裂化装置过渡态的快速、准确识别。基于F1分数,对比了高斯朴素贝叶斯、精细高斯支持向量机、粗略树、中等树、精细树、可优化决策树对加氢裂化装置过渡态的综合识别性能,10次五折交叉验证后,基于精细树的F1分数均值可达0.9896,训练时间均值为3.02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装置 过渡状态 滑动窗口 特征矩阵 决策树分类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体质量指数和代谢综合征转移规律研究
13
作者 齐涵 董程程 +9 位作者 刘瑞 朱雪泉 蔺煦舟 秦妍舒 于子博 王海宁 李蕾 冯媛 张玲 闫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转移规律。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治疗,有多次入院记录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转移规律。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治疗,有多次入院记录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每次入院时BMI和代谢情况分为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3种状态,采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分析转移规律。结果纳入398例研究对象的892条观测记录,中位年龄56岁,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结果显示3种状态间共发生494次转移,其中5.1%由BMI正常转移为超重,5.5%由超重转移为MetS。超重发展为MetS的转移强度最高,是超重变为BMI正常的9.52倍。48.53个月后,BMI正常的抑郁症患者开始转移为MetS。对于超重的患者,8.77个月后开始转移为MetS。36个月后,BMI正常或超重者转移为MetS的概率为31.4%和50.4%;对于合并MetS者,36个月后仍为MetS的概率为51.2%。多因素分析显示未婚是体质量正常的抑郁症患者转移为超重的危险因素,而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是超重的抑郁症患者转移为MetS的保护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发展为MetS的强度和风险较高,发生MetS后不易好转,提示加强抑郁症患者的BMI管理和MetS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代谢综合征 体质量指数 超重 多状态MARKOV模型 转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变流器风冷系统散热状态在线监测方法
14
作者 周骞 郭燕辉 +2 位作者 梁原 贾昊 陈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冷却系统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环境中的杂质和灰尘会堵塞在散热器进风口处,使得冷却空气减少,影响散热效率,易引起变流器过温故障,极大地降低了变流器的运行可靠性。为解决风冷系统易被灰尘堵塞进而导致城轨变流器发生过温故障问题,提出... 冷却系统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环境中的杂质和灰尘会堵塞在散热器进风口处,使得冷却空气减少,影响散热效率,易引起变流器过温故障,极大地降低了变流器的运行可靠性。为解决风冷系统易被灰尘堵塞进而导致城轨变流器发生过温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实时在线式冷却系统散热状态监测方法。该方法以功率器件与散热器冷却曲线中包含的散热器热阻为特征参数,利用高斯-牛顿迭代法进行特征参数的提取,之后通过特征参数对堵塞程度进行辨识,实现冷却系统散热状态在线监测。通过仿真和实验对建立的在线监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冷却系统在线状态监测方法能准确监测冷却系统运行状态,与传统的冷却系统堵塞检测手段相比,在检测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交流器 冷却系统 散热状态 热建模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nelLink:基于链下状态通道的跨片状态迁移协议
15
作者 贾林鹏 孙毅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7-1354,共28页
跨片状态迁移协议是保证跨片交易处理原子性的基础,其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分片系统性能.现有协议处理过程可以分为源分片状态迁出、片间状态传输和目的分片状态迁入这3个阶段,各阶段依次执行、紧密绑定.利用链下状态通道灵活度高、即时... 跨片状态迁移协议是保证跨片交易处理原子性的基础,其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分片系统性能.现有协议处理过程可以分为源分片状态迁出、片间状态传输和目的分片状态迁入这3个阶段,各阶段依次执行、紧密绑定.利用链下状态通道灵活度高、即时确认的特点,提出了ChannelLink跨片状态迁移协议,将现有协议中紧密耦合的三阶段处理过程解耦,有效降低了跨片交易平均开销,提升了状态迁移效率.基于此,设计了一种低开销链下通道路由算法.该算法基于状态迁移交易与链下通道拓扑等特征,通过改进遗传算法,求解最优状态路由方案,兼顾迁移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户跨片状态迁移开销.最后,实现了ChannelLink协议原型系统,并基于比特币交易以及闪电网络状态信息构造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在16个分片、跨片交易比例为5.21%的场景下,分片系统吞吐量提升7.04%,交易确认延迟降低52.51%,跨片状态迁移开销下降45.44%以上,并且随着分片数量与跨片交易比例的上升,该协议的性能优势逐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分片 状态迁移 状态通道 路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不同糖代谢状态转移概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世圳 秦迁 +2 位作者 吴卓青 丁素英 陈静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血糖(NGR)、糖尿病前期(PDM)、2型糖尿病(T2DM)等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转移概率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至12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的10370名受检者(NGR 7733例、PDM 2637例)作为研究对象,糖代谢状态分为... 目的:探讨正常血糖(NGR)、糖尿病前期(PDM)、2型糖尿病(T2DM)等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转移概率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至12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的10370名受检者(NGR 7733例、PDM 2637例)作为研究对象,糖代谢状态分为NGR、PDM、T2DM 3种,构建多状态Markov模型分析1~5 a间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转移规律。结果:研究对象保持NGR状态的概率由第1年的0.860降至第5年的0.645,且NGR→PDM、NGR→T2DM的转移概率分别由0.108、0.032升高至0.193、0.162。PDM状态人群保持PDM状态的概率由0.624降为0.224,PDM→NGR、PDM→T2DM的转移概率上升。与青年人相比,中、老年人NGR→T2DM的转移风险更高,男性NGR→PDM、NGR→T2DM的转移风险为女性的1.147倍(95%CI:1.075~1.222)和1.369倍(95%CI:1.189~1.578),血脂异常者NGR→PDM、NGR→T2DM、PDM→T2DM的转移风险分别为正常者的1.230倍(95%CI:1.158~1.305)、1.190倍(95%CI:1.046~1.355)与1.252倍(95%CI:1.056~1.48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者NGR→PDM、NGR→T2DM的转移风险为正常者的1.446倍(95%CI:1.190~1.756)、1.660倍(95%CI:1.100~2.505)。结论:年龄、性别、血脂和AST影响人体糖代谢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MARKOV模型 糖代谢状态 转移概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脑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建模
17
作者 李泽 张鑫阳 +6 位作者 杨满军 鲁家荣 张东培 闫昊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06,共16页
为深度解析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基于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建立石脑油催化裂解工艺的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过渡态理论探索烃类分子的差异化裂解机理,制定31条反应规则用于描述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通过模型计算不同工艺条件... 为深度解析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基于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建立石脑油催化裂解工艺的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过渡态理论探索烃类分子的差异化裂解机理,制定31条反应规则用于描述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通过模型计算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低碳烯烃分布,解析产品收率沿反应器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模型计算证实反应器初段的乙烯和丙烯收率占总收率的60%以上;通过反应条件敏感度曲线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温度680℃、停留时间2 s;反应路径竞争比例计算结果证实,反应温度高于675℃时热裂解机理占主导作用,催化裂解反应比例降低和缩聚反应比例增加是限制丙烯收率的主要因素。基于该模型成功实现了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的可视化开发与反应路径深度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导向集总 石脑油催化裂解 过渡态理论 差异化裂解机理 反应网络 反应机理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粉混合料不排水剪切相变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吴彦燊 徐博远 +2 位作者 刘璐 薄昭 吴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砂-粉混合料是海岸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岩土介质,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海堤、防波堤等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相对密度(D_(r))和细粒含量(C_(F))对砂-粉混合料相变特性的影响仍需深入讨论。利用GDS静三轴仪,开展了一系... 砂-粉混合料是海岸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岩土介质,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海堤、防波堤等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相对密度(D_(r))和细粒含量(C_(F))对砂-粉混合料相变特性的影响仍需深入讨论。利用GDS静三轴仪,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相对密度和细粒含量的砂-粉混合料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D_(r)对砂-粉混合料相变状态时的孔隙水压力u_(e)、相变强度S_(PT)以及相变有效内摩擦角φ′_( PT)的影响较为显著;细粒含量对砂-粉混合料相变状态时的u_(e)、S_(PT)影响同样显著,但对φ′_( PT)几乎没有影响。提出了引入复合密实状态参数e×D_r来评价砂-粉混合料相变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展示出了较好的预测性,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粉混合料 相变状态 相变角 相变强度 不排水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信号的接触网拉出值检测技术
19
作者 陈鸿明 周宁 +4 位作者 鲁文伟 杨子贤 程尧 王冬 张卫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为了解决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现有检测方式效率低、使用要求高的问题,特对接触网拉出值的检测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将连续小波分解与随机森林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旨在实现对不同速度等级下接触网拉出值的有效检测。采用连续... [目的]为了解决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现有检测方式效率低、使用要求高的问题,特对接触网拉出值的检测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将连续小波分解与随机森林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旨在实现对不同速度等级下接触网拉出值的有效检测。采用连续小波分解方法对滑板两端的吹响加速度信号进行时频分解,获得时域信号在各个频率区间的分布情况,并在相关频率范围内计算其功率。基于该功率值,构建了一个与拉出值变化趋势相关联的指标。分析了该指标在不同弓头质量、弓头悬挂刚度、高度及运行速度下的变化趋势,发现运行速度对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随后,将计算得到的指标及运行速度作为输入特征,训练、测试并验证了随机森林模型。[结果及结论]该方法能准确检测各速度下的接触网拉出值,均方根误差低至5.84,性能优于其他现有算法。研究有效提升了接触网拉出值的测量效率,规避了传统方法对运行路况环境有一定要求的限制,为接触网拉出值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列车 状态监测 弓网系统 动力学响应 连续小波变换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在ZnO表面反应制合成气的微观机理研究
20
作者 黄琼谊 楼波 +1 位作者 丁佳欣 王水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利用密度泛函(DFT)和过渡态理论对甲烷分子在ZnO表面的微观反应过程进行第一性原理研究,通过建立ZnO表面的吸附模型,计算了吸附能、过渡态参数和态密度,探讨了甲烷分子在氧化锌晶体表面H解离以及H_(2)和CO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CH_(4)在Z... 利用密度泛函(DFT)和过渡态理论对甲烷分子在ZnO表面的微观反应过程进行第一性原理研究,通过建立ZnO表面的吸附模型,计算了吸附能、过渡态参数和态密度,探讨了甲烷分子在氧化锌晶体表面H解离以及H_(2)和CO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CH_(4)在ZnO(010)表面的最佳吸附位点为Zn位,吸附能为-4.65 kcal/mol,甲烷在氧化锌ZnO(010)面四次解离H(反应动力学上最有利路径)所需克服的能垒分别为38.6 kcal/mol、90.8 kcal/mol、53.2 kcal/mol和35.8 kcal/mol,其中甲烷第二次解离H_(2)过程能垒最高,是反应过程的决速步,降低该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是关键,而-OH的形成抑制了-CH_(3)的解离.氧空位的形成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与提高位点的活性.甲烷与氧化锌表面的反应有两次H_(2)生成反应,第一次生成H_(2)的反应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重整 甲烷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