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铑催化芳基叔胺的C-N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研究
1
作者 阿迪拉·阿木提 徐秀娟 +1 位作者 李佳佳 阿不都热合曼·乌斯曼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10期46-49,共4页
将磺酰脒铑[Rh_(2)(Msip)_(4)]和70%叔丁基过氧化氢水溶液(T-HYDRO)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应用于芳基叔胺与酰(亚)胺的C-N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Mannich碱,通过^(1)HNMR、^(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 将磺酰脒铑[Rh_(2)(Msip)_(4)]和70%叔丁基过氧化氢水溶液(T-HYDRO)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应用于芳基叔胺与酰(亚)胺的C-N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Mannich碱,通过^(1)HNMR、^(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Rh_(2)(Msip)_(4)用量为0.5%(摩尔分数)、T-HYDRO用量为2.0 eq.、芳基叔胺与酰(亚)胺物质的量比为2∶1、溶剂为乙醇、反应温度为60℃的最佳条件下,目标化合物产率最高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铑催化剂 C-H活化 c-n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MANNICH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脱氢偶联反应
2
作者 曾蓉 钟燚超 +3 位作者 张慧颖 那兵 王和荣 丁顺民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2-2028,共7页
以葡萄糖为碳源、硫脲为氮源,合成了氮掺杂碳载体(N-C),利用掺杂的氮原子作为作用位点与贵金属钯纳米粒子(Pd NPs)相互作用,得到了负载Pd纳米粒子的N-C(Pd/N-C)催化剂,将其用于硅烷与醇的脱氢偶联反应,并推测了其催化硅烷和醇脱氢偶联... 以葡萄糖为碳源、硫脲为氮源,合成了氮掺杂碳载体(N-C),利用掺杂的氮原子作为作用位点与贵金属钯纳米粒子(Pd NPs)相互作用,得到了负载Pd纳米粒子的N-C(Pd/N-C)催化剂,将其用于硅烷与醇的脱氢偶联反应,并推测了其催化硅烷和醇脱氢偶联反应的可能机理。采用XRD、XPS、SEM、TEM、ICP-OES和GC-MS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在载体上的Pd NPs分散均匀,粒径大小为(4.87±1.10)nm;Pd/N-C中的N与Pd NPs相互作用能有效分散并稳定Pd NPs。与Pd/C催化剂相比,Pd/N-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N-C载体对Pd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Pd/N-C催化二苯基硅烷与甲醇的脱氢偶联反应1 h的条件下,二苯基硅烷转化率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的选择性均可达到99%以上,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后二苯基硅烷转化率仍达92%以上,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选择性达到99%以上;此外,Pd/N-C催化剂还具有优异的底物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 负载钯催化剂 反应 硅烷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均相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在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照朋 蔡亭伟 +2 位作者 胡金辉 何瑾馨 赵强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温敏聚合物材料P(MMA-co-VBC x%)。通过接枝反应将玫瑰红(RB)引入到P(MMA-co-VBC x%)中,得到上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准均相聚合...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温敏聚合物材料P(MMA-co-VBC x%)。通过接枝反应将玫瑰红(RB)引入到P(MMA-co-VBC x%)中,得到上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准均相聚合物催化剂P(MMA-co-VBC x%)-RB y%。使用1H NMR、FTIR和GPC表征了P(MMA-co-VBC x%)和P(MMA-co-VBC x%)-RB y%的结构,分析了温敏材料和准均相催化剂的UCST行为,并以N-芳基四氢异喹啉(THIQ)和硝基甲烷(NM)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为模型,研究了准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回用性能。结果表明,P(MMA-co-VBC x%)的T cp(浊点)随VBC含量增加而下降,准均相催化剂P(MMA-co-VBC x%)-RB y%的T cp随RB含量增加而下降,在乙醇-水体积比为4∶1时,两类聚合物的响应温度位于40~60℃;P(MMA-co-VBC x%)-RB y%具有较好的溶解-析出性能,溶解-析出循环5次时,回收率>90%;在催化THIQ和NM的反应中,P(MMA-co-VBC x%)-RB y%的催化活性与均相催化剂RB相当,且适用于其他衍生物的反应,降温可回收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ST型聚合物 可见光光催化 玫瑰红(RB)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咔咯催化C(sp^3)-H底物与羧酸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铭 汪华华 刘海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7-362,共6页
合成了一种铜咔咯配合物(CuTPC)催化非活泼的C(sp^3)-H键。以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为氧化剂,通过交叉脱氢偶联(cro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CDC)反应使1,4-二氧六环和羧酸类氧化酯化为α-酰氧基醚,实验证明CuTPC催化CDC反应是一... 合成了一种铜咔咯配合物(CuTPC)催化非活泼的C(sp^3)-H键。以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为氧化剂,通过交叉脱氢偶联(cro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CDC)反应使1,4-二氧六环和羧酸类氧化酯化为α-酰氧基醚,实验证明CuTPC催化CDC反应是一种有较高效率的、较广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咯 交叉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Q/HNO_(3)/O_(2)催化的1,3-二芳基丙烯和1,3-二羰基化合物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研究
5
作者 程冬萍 申静 +1 位作者 蒲月琦 许孝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氧化剂,广泛应用于脱氢芳构化、苄醚的脱保护、醇的氧化、氧化偶联、氧化成环等氧化反应。然而,超化学计量DDQ的使用带来的分离纯化困难、原子经济性低下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 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氧化剂,广泛应用于脱氢芳构化、苄醚的脱保护、醇的氧化、氧化偶联、氧化成环等氧化反应。然而,超化学计量DDQ的使用带来的分离纯化困难、原子经济性低下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构建了以硝酸为电子转移媒介,氧气为终端氧化剂,DDQ为催化剂的催化氧化体系,研究了1,3-二芳基丙烯和1,3-二羰基化合物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得到了一系列1,3-二羰基化合物烯丙基化的产物,收率为中等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氯-5 6-二氰基-1 4-苯醌 硝酸 氧气 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存在下芴的脱氢偶联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丽芳 倪中海 +1 位作者 宗志敏 魏贤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9-452,共4页
为考察硫与含苄位氢芳烃的反应情况,研究了硫存在下芴的脱氢偶联反应.反应分别在4种温度(225,250,275和300℃)下进行,反应混合物经GC-MS分析.各种温度下的主要偶联产物均为9,9′-联芴,另外一种偶联产物为9,9′-联芴烯,产率较低或不含有... 为考察硫与含苄位氢芳烃的反应情况,研究了硫存在下芴的脱氢偶联反应.反应分别在4种温度(225,250,275和300℃)下进行,反应混合物经GC-MS分析.各种温度下的主要偶联产物均为9,9′-联芴,另外一种偶联产物为9,9′-联芴烯,产率较低或不含有.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认为属自由基反应.对反应的主要偶联产物9,9′-联芴进行了提纯,并采用熔点测定、核磁共振、质谱、红外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优化了9,9′-联芴的生成条件,结果表明,250℃下反应6 h或275℃下反应2 h,芴与硫摩尔比为1∶1是反应的较佳条件,两种条件下9,9′-联芴的收率分别为37.5%和42.8%,选择性分别为66.3%和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9′- 自由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在氢气助解下的脱氢偶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栋梁 白宇新 +3 位作者 王真 毕先钧 洪品杰 戴树珊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2,共5页
运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 ,研究了甲烷在氢气助解下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在该偶联反应中 ,氢气是一种气体催化剂 ,它的加入有助于甲烷的脱氢偶联转化制备C2 烃。在相同的条件下 ,甲烷的转化率和乙炔的选择性都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 运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 ,研究了甲烷在氢气助解下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在该偶联反应中 ,氢气是一种气体催化剂 ,它的加入有助于甲烷的脱氢偶联转化制备C2 烃。在相同的条件下 ,甲烷的转化率和乙炔的选择性都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大 ,乙烷的选择性则降低。在最佳条件下 ,甲烷的转化率达到 77.5 % ,乙炔的选择性达到 74.1%。对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和电子能量进行了诊断 ,根据实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助解 微波等离子体 乙烯 乙炔 天然气 化学反应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物构所钯催化的两种羧酸间脱羧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获重要进展
8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8期10-10,共1页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交叉偶联反应已成为新材料、天然产物和药物的有效化学合成手段,这类反应本质是一个有机亲电试剂与有机亲核试剂之间形成化学键的过程,通常所用的亲核试剂是有机金属试剂,
关键词 交叉反应 钯催化 羧酸 福建 过渡金属催化 有机金属试剂 亲核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子束辐射法制备固定化乳酸脱氢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美荣 刘东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2年第3期65-70,共6页
前言固定化酶的制备,近年来已有许多进展.固定化技术之一的凝胶格子包埋法,尤其受到重视,因为它与其它方法不同,酶分子本身在固定化过程中几乎完全不发生结合或偶联反应,而是被包埋在凝胶的微细格子里.这样,它可能对酶蛋白的构象。
关键词 包埋法 辐射法 天然酶 酶分子 酶蛋白 反应 活性中心 葡萄糖糖化酶 蔗糖酶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松香基12位芳基取代衍生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花世鲜 王迎春 +1 位作者 李亚军 王恒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8,共5页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将其纯化得到脱氢松香酸,用硫酸二甲酯酯化后,通过12位溴代、7位氧化、13位硝化得到7-羰基-12-溴-13-硝基脱氢松香酸甲酯(5),5与4种芳基硼酸经钯催化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一系列脱氢松香基12位芳基取代衍生物。...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将其纯化得到脱氢松香酸,用硫酸二甲酯酯化后,通过12位溴代、7位氧化、13位硝化得到7-羰基-12-溴-13-硝基脱氢松香酸甲酯(5),5与4种芳基硼酸经钯催化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一系列脱氢松香基12位芳基取代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酸 芳基硼酸 Suzuki交叉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催化的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的sp^3C-N官能化反应
11
作者 陈亚黎 金万福 +1 位作者 肖雯 毛学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160,共6页
【目的】研究交叉脱氢偶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CDC)反应机理及条件,寻求一种新的合成方法,最终实现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sp3 C-N官能化反应.【方法】根据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sp^3C-N官能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对该... 【目的】研究交叉脱氢偶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CDC)反应机理及条件,寻求一种新的合成方法,最终实现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sp3 C-N官能化反应.【方法】根据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sp^3C-N官能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对该反应可能的催化剂AgNO_3,FeCl_3,CuCl_2,CuCl,NiSO_4·6H_2O,Fe_2(SO_4)_3·xH_2O,SnCl_2·2H_2O,CuI,BiCl_3,CoCl_2·6H_2O及氧化剂TBHP,Ca(ClO)_2,K2S_2O_8等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同时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最佳催化剂为AgNO_3,氧化剂为K_2S_2O_8,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75℃,反应时间4h,溶剂为体积分数50%的乙腈水溶液.合成了6种不同的酰胺衍生物,它们的产率在64%~75%之间.用核磁1 H谱和红外光谱鉴定合成新化合物的结构,表明这些化合物都是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的主产物.【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实现交叉脱氢偶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CDC)反应的高效绿色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交叉反应 胺化反应 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阳离子染料对的光捕获体系构建及其在光催化CDC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胡金辉 蔡亭伟 +2 位作者 王照朋 何瑾馨 赵强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1,共7页
针对荧光素类染料单独使用中存在光响应范围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离子染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构建阴阳离子染料对光捕获体系,探究光捕获体系对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染料间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 针对荧光素类染料单独使用中存在光响应范围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离子染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构建阴阳离子染料对光捕获体系,探究光捕获体系对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染料间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可形成稳定的光捕获体系,以阴、阳离子染料玫瑰红(RB)和吖啶橙(AO)为受体和供体构建了光捕获体系“D_(AO)^(+)A_(RB)^(-)”(浓度为2×10^(-5)mol/L),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可达72%。光捕获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过程可有效拓宽光响应范围、提高受体光催化性能,“D_(AO)^(+)A_(RB)^(-)”体系对CDC反应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是以RB为催化剂时的1.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光捕获体系 离子染料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促进乙烯在磷酸铁上的表面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顺和 陈崧哲 辛秀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用沉淀法制备了磷酸铁固体材料 .并用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脱附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技术 ,研究了乙烯在 Fe PO4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态和激光促进 C2 H4表面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C2 H4以 H原子与固体材料表面 Lewis碱位 ( P O 键中的端氧 ... 用沉淀法制备了磷酸铁固体材料 .并用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脱附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技术 ,研究了乙烯在 Fe PO4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态和激光促进 C2 H4表面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C2 H4以 H原子与固体材料表面 Lewis碱位 ( P O 键中的端氧 )作用 ,形成分子吸附态 .在常压和 1 0 0℃条件下 ,用 1 0 79cm- 1 激光激发吸附有 C2 H4分子中 H的 P O键 1 0 0次 ,C2 H4转化率可达 1 8% ,生成丁二烯的选择性为 1 0 0 % .根据表征和反应结果 ,讨论了 C2 H4在 Fe PO4上的 LSSR机理和影响 LSSR性能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促进表面反应 磷酸铁 乙烯 丁二烯 氧化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氧化剂在烷烃催化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葛欣 沈俭一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在烷烃催化转化反应中的研究状况。担载型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存在可稳定活性中心并且有利于CO2的活化,CO2的作用是与烷烃脱氢产物H2和生成的...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在烷烃催化转化反应中的研究状况。担载型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存在可稳定活性中心并且有利于CO2的活化,CO2的作用是与烷烃脱氢产物H2和生成的表面积炭反应,从而提高反应活性及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氧化剂 烷烃 催化转化反应 甲烷 氧化 乙烯 乙烷 氧化 丙烷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促进乙烯在硫酸镍上表面反应
15
作者 钟顺和 陈崧哲 辛秀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36-939,共4页
制备了硫酸镍固体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乙烯在NiSO4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态和激光促进C2H4表面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H4以H原子与固体材料表... 制备了硫酸镍固体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乙烯在NiSO4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态和激光促进C2H4表面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H4以H原子与固体材料表面Lewis碱位(S=O键中的端氧)作用,形成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 100℃条件下,用 1079 cm-1激光激发吸附有C2H4分子中H的S=O键100次,C2H4转化率可达15%,生成丁二烯的选择性为100%.根据表征和反应结果,讨论了C2H4在NiSO4上的LSSR机理和影响LSSR性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促进表面反应 固体材料 硫酸镍 乙烯 丁二烯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ST型玫瑰红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合成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宝强 蔡亭伟 +1 位作者 王照朋 赵强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86-2091,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合成了聚合物P(MMA-x DMC)(x为DMC的含量,以MMA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通过P(MMA-x DMC)对玫瑰红(RB)的吸附作用,制得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RB催化剂[P(MMA-x DMC)-RB...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合成了聚合物P(MMA-x DMC)(x为DMC的含量,以MMA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通过P(MMA-x DMC)对玫瑰红(RB)的吸附作用,制得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RB催化剂[P(MMA-x DMC)-RB]。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UCST以及P(MMA-x DMC)-RB在溶液中溶解再析出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P(MMA-x DMC)-RB催化N-苯基四氢异喹啉衍生物与硝基甲烷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x为0.5%~2.0%时,产物的UCST在37~42℃,P(MMA-1%DMC)-RB经过4次溶解-沉淀实验后,溶解再析出百分率达第一次的93%以上;在N-苯基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和硝基甲烷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中,P(MMA-1%DMC)-RB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常规RB相当。在反应温度为45℃、白色1 W LED光源下反应8 h,产物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收率在80%以上。该UCST型RB催化剂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循环使用8次后,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收率降为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反应 UCST聚合物 玫瑰红 光催化反应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催化芳基溴代物和氨基乙醛缩二乙醇的偶联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灵芬 孙楠 +4 位作者 任鸿 莫卫民 胡宝祥 沈振陆 胡信全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9-495,共7页
以Pd2(dba)3/XantPhos为原位生成的催化剂,研究了以芳基溴代物与氨基乙醛缩二乙醇之间的偶联反应合成N-(2,2-二乙氧基乙基)芳胺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前体、配体以及催化剂前体与配体的用量对该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2.5%Pd2(dba)... 以Pd2(dba)3/XantPhos为原位生成的催化剂,研究了以芳基溴代物与氨基乙醛缩二乙醇之间的偶联反应合成N-(2,2-二乙氧基乙基)芳胺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前体、配体以及催化剂前体与配体的用量对该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2.5%Pd2(dba)3作为催化剂前体,3.75%XantPhos作为配体,吸电子取代和给电子取代的芳基溴代物均可与氨基乙醛缩二乙醇发生C-N交叉偶联反应,高选择性的得到产物N-(2,2-二乙氧基乙基)芳胺,分离收率为7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溴代物 氨基乙醛缩二乙醇 钯催化 c-n交叉反应
原文传递
系列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变香 杨祺 +3 位作者 和潇夏 钞建宾 常姣 吴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71-1475,共5页
报道了一个简单、高选择性合成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反应体系.在钯的催化作用下,以乙酸/乙酸酐或四氢呋喃为溶剂,芳香杂环化合物与烯基化试剂进行交叉脱氢偶联,合成了系列具有潜在光学活性的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报道了一个简单、高选择性合成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反应体系.在钯的催化作用下,以乙酸/乙酸酐或四氢呋喃为溶剂,芳香杂环化合物与烯基化试剂进行交叉脱氢偶联,合成了系列具有潜在光学活性的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采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杂环化合物 烯基化试剂 交叉 X射线单晶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HP氧化烯丙位sp^(3) C-H键制备其官能团化衍生物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馨慧 戴鹏宇 +6 位作者 孙兰兰 宋佳星 彭雅 张舒婷 王航宇 赵文彬 王金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本文研究以TBHP(70%水溶液)氧化烯丙位sp^(3) C-H键,过渡金属催化实现其C-C官能团化,并成功合成一系列衍生物。方法以0.25倍当量的CuCl、0.1倍当量的CoCl2为催化剂,乙腈为溶剂,2倍当量TBHP为氧化剂,1.5倍当量分子筛为添加剂,在80℃... 目的本文研究以TBHP(70%水溶液)氧化烯丙位sp^(3) C-H键,过渡金属催化实现其C-C官能团化,并成功合成一系列衍生物。方法以0.25倍当量的CuCl、0.1倍当量的CoCl2为催化剂,乙腈为溶剂,2倍当量TBHP为氧化剂,1.5倍当量分子筛为添加剂,在80℃反应条件下,可以有效地促进环己烯烯丙位C—H键的活化进而完成与乙酰丙酮的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结果该体系也适用于其他与环己烯结构相似的环状烯烃烯丙位C-H键的官能团化反应,产率在60%~88%。结论该反应具有经济、条件温和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HP氧化 烯丙位碳-键活化 官能团化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类沸石咪唑骨架(ZIF-8)纳米晶的机械化学法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20
作者 邢鹏 杨洋 +2 位作者 崔晓琴 代燕 张献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7-413,共7页
采用液体辅助的机械研磨法成功将Cu离子掺杂到ZIF-8结构中,并且从液体的作用、金属前驱体的选择、金属与配体的比例对合成的影响等三方面系统优化了合成策略。以二甲基苯基硅烷与正丁醇为模型底物,对Cu掺杂ZIF-8纳米晶催化硅烷与醇脱氢... 采用液体辅助的机械研磨法成功将Cu离子掺杂到ZIF-8结构中,并且从液体的作用、金属前驱体的选择、金属与配体的比例对合成的影响等三方面系统优化了合成策略。以二甲基苯基硅烷与正丁醇为模型底物,对Cu掺杂ZIF-8纳米晶催化硅烷与醇脱氢偶联制备硅氧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有较好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该研究工作的合成策略可为多元金属ZIF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掺杂 ZIF-8纳米晶 液体辅助 机械研磨法 反应 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