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头臂静脉走行异常伴瘤样扩张1例
1
作者 牛少辉 刘鹏 +3 位作者 张雪原 杨淼 于春利 庄百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2-1183,共2页
患者女,62岁,外院胸部CT提示左头臂静脉血管瘤形成;既往体健。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CT见右肺中叶体积缩小;左头臂静脉局部袋状隆起,最大横截面3.6cm×5.6cm(图1A)。胸部螺旋CT及头颈部静脉CT造影显示左前上纵隔内6.0cm... 患者女,62岁,外院胸部CT提示左头臂静脉血管瘤形成;既往体健。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CT见右肺中叶体积缩小;左头臂静脉局部袋状隆起,最大横截面3.6cm×5.6cm(图1A)。胸部螺旋CT及头颈部静脉CT造影显示左前上纵隔内6.0cm×4.0cm×4.0cm边界清晰的囊性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管扩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沈辉 王永春 +6 位作者 王敏杰 丁海岭 秦亚山 冒亚琴 李松华 毛燕君 郝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探讨C臂CT(Dyna CT)技术在颅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9例行颅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中应用C臂CT技术扫描实时评价颅内支架置入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共置入47枚支架,术中常规造影确认支架位置适当,再经C臂CT多平面重建得... 目的探讨C臂CT(Dyna CT)技术在颅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9例行颅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中应用C臂CT技术扫描实时评价颅内支架置入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共置入47枚支架,术中常规造影确认支架位置适当,再经C臂CT多平面重建得到影像显示证实支架贴壁良好。结论应用C臂CT技术可以术中实时及术后很好显示支架轮廓以及管腔内的情况,进一步了解支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该技术评估支架置入情况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T 颅内支架 体层摄影术 可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造影后64排螺旋CT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娜 屈辉 +2 位作者 白荣杰 张景秀 王树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后64排螺旋CT扫描对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脊髓造影后,采用东芝Aquilin64排CT扫描机薄层螺旋扫描。分析CTM图像,以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直接征象包括神经根...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后64排螺旋CT扫描对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脊髓造影后,采用东芝Aquilin64排CT扫描机薄层螺旋扫描。分析CTM图像,以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直接征象包括神经根缺失、神经根断裂、神经根部分根丝断裂;间接征象包括创伤性脊膜囊肿、硬膜囊变形、脊髓表面部分裸露等。本组患者CTM检查共检出异常神经根73个。计算CTM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4%、93.3%和93.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和84.8%。结论64排螺旋CT在扫描层厚与曲面重建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脊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臂静脉的CT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吕发金 罗天友 +4 位作者 谢鹏 牟君 张志伟 肖智博 方维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探讨左右侧头臂静脉的CT解剖结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无纵隔、锁骨上及腋窝病变的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60例,观察左右侧头臂静脉的形态,测量左侧头臂静脉横过主动脉弓或右侧头臂动脉处的短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前段短径,记录... 目的探讨左右侧头臂静脉的CT解剖结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无纵隔、锁骨上及腋窝病变的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60例,观察左右侧头臂静脉的形态,测量左侧头臂静脉横过主动脉弓或右侧头臂动脉处的短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前段短径,记录静脉注射侧别、有无静脉反流。结果右侧头臂静脉短直,直行向下汇入上腔静脉(100%,60/60);左侧头臂静脉较长,跨过右侧头臂动脉前方者(Ⅰ型)占86.7%(52/60),跨过主动脉弓前方者(Ⅱ型)占13.3%(8/60)。左侧头臂静脉管径明显小于右侧,26.7%出现管腔狭窄,经左侧肘前静脉注射时,8.3%出现明显的静脉反流;右侧头臂静脉管径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病例。结论右侧头臂静脉形态短直,管径明显大于左侧,未发现静脉反流,在CT增强时采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能达到较好的对比剂强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C臂机联合导引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志瑾 童国海 +2 位作者 孙长惠 岑建平 陆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CT、C臂机联合导引下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穿刺方法。方法接受PVP治疗的181例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07个椎体进入研究。治疗在CT、C臂机联合导引下进行,经单侧椎弓根斜向进入椎体中央前1/3,注入骨水泥。结果全部... 目的探讨CT、C臂机联合导引下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穿刺方法。方法接受PVP治疗的181例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07个椎体进入研究。治疗在CT、C臂机联合导引下进行,经单侧椎弓根斜向进入椎体中央前1/3,注入骨水泥。结果全部椎体完成PVP,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有效率95.58%。结论CT、C臂机联合导引下PV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 椎体成形术 椎体静脉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阻滞效果的CT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袁新平 徐华强 +2 位作者 何绍明 邵艳波 曹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应用CT观察局麻药在臂丛鞘内的分布与扩散状况,评价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非异感组(NPAR组)、神经刺激组(PNS组)二组,每组35例,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每... 目的:应用CT观察局麻药在臂丛鞘内的分布与扩散状况,评价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非异感组(NPAR组)、神经刺激组(PNS组)二组,每组35例,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每组随机10例行CT检查,扫描范围自C3至T3平面,并行注药侧的冠、矢状面CT重组,测量臂丛三干周围局麻药的扩散范围。结果:局麻药局限性分布于臂丛鞘内,肌间沟水平为完整的鞘样结构,其以下有明显的分隔,局麻药的分布范围在臂丛上干、中干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下干PNS组高于NPAR组(P<0.05);二组患者中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NPAR组明显高于PNS组(P<0.05)。结论:臂丛鞘是一多腔结构,局麻药注射的位置和深度直接影响阻滞效果,偏向尺侧的手术采用PNS定位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局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阻滞的CT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华强 袁新平 +3 位作者 何绍明 周宁 邵艳波 曹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56-959,共4页
目的臂丛麻醉时将麻醉药注入臂丛鞘内有时不能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与臂丛鞘的关系。文中应用CT观察局麻药在臂丛鞘内的分布与扩散,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 目的臂丛麻醉时将麻醉药注入臂丛鞘内有时不能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与臂丛鞘的关系。文中应用CT观察局麻药在臂丛鞘内的分布与扩散,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非异感(non-paresthesia,NPAR)组和神经刺激器定位(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2组,每组30例,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每组随机选择8例行CT检查,扫描范围自C3至T3平面,并行注药侧的冠、矢状面CT重组成像,测量臂丛上、中、下干周围局麻药物的扩散范围。结果局麻药局限性分布于臂丛鞘内,肌间沟水平为完整的鞘样结构,其下方有明显的分隔,局麻药的分布范围在臂丛上干、中干2组间无明显差异,下干PNS组麻醉药分布高于NPAR组(P<0.05)。2组患者中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NPAR组明显高于PNS组(P<0.05)。结论臂丛鞘是多腔结构,局麻药物注射的位置和深度直接影响阻滞效果,偏向尺侧的手术采用PNS定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 丛阻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臂丛神经根损伤类型的CTM冠状位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新 王丛颖 +1 位作者 牛琰鑫 王宪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后CT(CTM)冠状位像在椎管内臂丛神经根损伤及损伤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CTM检查成人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297例,均行常规锁骨上探查臂丛神经根术,在重建的冠状位、斜横轴位和矢状位像上观察神经根。结果:共发现...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后CT(CTM)冠状位像在椎管内臂丛神经根损伤及损伤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CTM检查成人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297例,均行常规锁骨上探查臂丛神经根术,在重建的冠状位、斜横轴位和矢状位像上观察神经根。结果:共发现768个椎管内神经根损伤,完全型撕脱共608个;部分型损伤121个,其中单纯前根或后根完全撕脱69个,前根和/或后根部分撕脱的有52个;神经根断裂型损伤39个。前根和/或后根部分撕脱及神经根断裂在重建的冠状位图像上有较特异表现。结论:CTM横轴位像结合重建冠状位像能更准确的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根损伤及确定损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脊髓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牛晓旺 郑娟 +2 位作者 杜世伟 甘慢慢 毛更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3-576,共4页
C臂CT是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上的一种新技术,随着成像技术的改进,C臂CT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术,其在支架显影成像、软组织成像、灌注成像方面的应用给神经介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对C-臂CT系统在神经... C臂CT是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上的一种新技术,随着成像技术的改进,C臂CT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术,其在支架显影成像、软组织成像、灌注成像方面的应用给神经介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对C-臂CT系统在神经介入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对临床工作的巨大指导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cT 神经介入 支架 灌注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灌注成像联合踝臂指数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晁慧美 顾国军 +3 位作者 张炜 陈惟 黄芳 王培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研究脑灌注成像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疑似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5例,其中ABI异常组33例,ABI正常组72例。所有患者均行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扫描,一站式... 目的研究脑灌注成像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疑似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5例,其中ABI异常组33例,ABI正常组72例。所有患者均行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扫描,一站式完成颅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CT灌注成像,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delay)等灌注参数图,由2位高年资的医师共同评价脑灌注图像,计算ABI预测颅脑CT灌注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8例出现脑灌注异常,表现为MTT、TTP延长,CBV升高、正常或减低,CBF正常或减低。其中ABI异常组有25例脑灌注异常,ABI正常组有43例脑灌注异常,ABI异常组脑灌注阳性率(75.8%,25/33)高于ABI正常组(59.7%,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ABI异常组的相对MTT、相对TTP大于AB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预测颅脑CT灌注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40.3%、36.8%、78.4%。结论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扫描可以早期、全面、准确评价脑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简便的ABI检查对脑灌注异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利于早期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脑灌注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C”臂导引腰椎间盘造影的穿刺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润 陈志瑾 童国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CT、"C"臂双相导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造影(CTD)的技术。方法对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患者中的45例进行CT、"C"臂导引下腰椎间盘造影。其中5例做单层面的造影,40例做两个椎间盘层面,共85个椎间盘层面。85... 目的探讨CT、"C"臂双相导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造影(CTD)的技术。方法对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患者中的45例进行CT、"C"臂导引下腰椎间盘造影。其中5例做单层面的造影,40例做两个椎间盘层面,共85个椎间盘层面。85个椎间盘中5个位于L3~4、43个位于L4~5、37个位于L5~S1。结果45例椎间盘层面CT即刻扫描,38例椎间盘层面术后2小时CT再次扫描。观察到19例造影剂聚集在髓核内,39例造影剂不同程度同心圆样从髓核溢出,到达纤维环内、中、外层,27例见髓核内造影剂呈笔尖状,不同宽度带状穿过椎间盘后方的纤维环到达椎管内。结论在CT、"C"臂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造影时,可观察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能降低假阳性率,并在CT横断位图像上观察到造影剂在环、髓核内的分布,明确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的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NLR、CAR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自超 吴志刚 +1 位作者 万洪晓 杜嘉慧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NLR、CAR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1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患者行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记录平...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NLR、CAR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1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患者行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记录平扫有效原子序数(Eff-Z)、病灶处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VP)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P)、碘浓度差值(ICD)。术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计算并记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水平/白蛋白比值(CAR)。患者术后门诊随访2年,观察是否发生复发转移。结果:术后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家族肿瘤史、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发转移组患者中临床分期为Ⅱ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组(P<0.05)。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Eff-Z、NICVP、NICAP、ICD均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NLR、CAR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ff-Z、NICAP、NLR、CAR水平是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如下:Logit(P)=-0.179+1.211×TNM分期+1.161×淋巴结转移+(-0.209)×Eff-Z+(-0.368)×NICAP+0.842×NLR+0.934×CAR。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0.920~0.997,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0%和85.4%,优于各指标的单独预测效能。结论:联合应用临床病理特征、能谱CT定量参数及NLR、CAR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效能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能谱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水平/白蛋白比值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体束CT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牙周组织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柯 宋倩 +1 位作者 傅亚婷 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牙周组织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测量上颌前牙唇侧角化龈宽度,利用锥体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上颌窦黏膜厚度,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各项牙... 目的: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牙周组织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测量上颌前牙唇侧角化龈宽度,利用锥体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上颌窦黏膜厚度,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各项牙周组织特征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牙龈厚度与上颌窦黏膜厚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275,二者间呈弱相关性;牙龈厚度与角化龈宽度间相关系数为0.662,二者间具有相关性;其余各指标间未见明显相关性。对牙龈厚度与上颌窦黏膜厚度进一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系数分别为0.324和0.337,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厚度与上颌窦黏膜厚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尚需更多的研究去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窦黏膜厚度 牙龈厚度 角化龈宽度 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诊断粗大右头臂动脉干代偿主动脉弓离断1例
14
作者 陈诗艳 蓝海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6-1876,共1页
患者女,19岁,间断性头晕伴活动后轻微气促5天;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查体:左侧桡动脉搏动微弱,左上肢血压90/80 mmHg,右上肢血压125/85 mmHg,双下肢血压均为120/90 mmHg。实验室检查:血氧饱和度98%。CT血管造影:主动脉弓中断,动脉导... 患者女,19岁,间断性头晕伴活动后轻微气促5天;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查体:左侧桡动脉搏动微弱,左上肢血压90/80 mmHg,右上肢血压125/85 mmHg,双下肢血压均为120/90 mmHg。实验室检查:血氧饱和度98%。CT血管造影:主动脉弓中断,动脉导管未闭,左锁骨下-腋-肱动脉呈渐近性显影变淡,粗大的左椎动脉与降主动脉相延续,盗血于基底动脉并供血至左锁骨下动脉;粗大的右头臂动脉干发出数条分支纡曲下行,与降主动脉相延续(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减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成像正常椎管内臂丛神经根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新 刘伟 +2 位作者 王丛颖 牛琰鑫 潘晶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应用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 SSFP)序列成像多平面重建描述椎管内臂丛正常形态解剖。材料与方法:本组20例自愿者行MRI检查;从283例同时行CTM和MRI检查中筛选CTM未见椎管内臂丛神经根结构损伤的28例与MRI比较。行冠状、矢状... 目的:应用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 SSFP)序列成像多平面重建描述椎管内臂丛正常形态解剖。材料与方法:本组20例自愿者行MRI检查;从283例同时行CTM和MRI检查中筛选CTM未见椎管内臂丛神经根结构损伤的28例与MRI比较。行冠状、矢状及斜横轴位重建,测量20例自愿者各组神经根。结果:冠状图像显示完整的神经前、后根结构,前根表现为"机翼状",后根表现为"毛刷状";矢状位脊髓旁层面显示各组神经根与相应椎体位置关系;斜横轴位图像显示神经根连续性更完整,避免了上下组神经根重叠。结论:应用Balance-SSFP序列成像,冠状位、矢状位及斜横轴位重建图像,可提供更多的椎管内臂丛的形态解剖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18F-FDG PET/CT、11C-MET PET/CT和MRI诊断神经胶质瘤的效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饶良俊 杨智云 +5 位作者 陈志丰 王晓燕 洪桂洵 唐刚华 初建平 张祥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比较^(18)F_FDG PET/CT、^(11)C—MET PET/CT及MRI诊断神经胶质瘤能力的差异。方法对60例临床疑似神经胶质瘤患者行^(18)F-FDG PET/CT、^(11)C-MET PET/CT和MR检查,经手术或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18)F-FDG P... 目的比较^(18)F_FDG PET/CT、^(11)C—MET PET/CT及MRI诊断神经胶质瘤能力的差异。方法对60例临床疑似神经胶质瘤患者行^(18)F-FDG PET/CT、^(11)C-MET PET/CT和MR检查,经手术或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18)F-FDG PET/CT、^(11)C—MET PET/CT及MRI诊断神经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三者间差异。结果本组60例中,36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18)F-FDG PET/CT、^(11)C—MET PET/CT和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50.00%(18/36)、75.00%(18/24)、60.00%(36/60),97.22%(35/36)、91.67%(22/24)、95.OO%(57/60)和63.89%(23/36)、79.17%(19/24)、70.00%(42/60)。^(11)C—MET PET/CT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18)F-FDG PET/CT和MRI(P均<0.05);^(11)C—MET PET/CT诊断低级别胶质瘤(Ⅰ级和Ⅱ级)的灵敏度[94.12%(16/17)]明显高于^(18)F-FDGPET/CT[5.88%(1/17);P<0.05]。结论 ^(11)C-MET PET/CT显像诊断神经胶质瘤的能力高于MRI及^(18)F-FDG PET/CT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F18氟脱氧葡萄糖 c11甲基蛋氨酸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和血清学标记物对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燕 杨文慧 +1 位作者 魏云鸿 杨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5,共3页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冠心病也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严重阻塞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是急...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冠心病也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严重阻塞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机制。大量研究表明,60%~70%的ACS是由于斑块破裂引起,25%~44%的ACS是由于斑块表面糜烂引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MSCT表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军亚 姜铁民 +7 位作者 林章超 柴小红 岳继华 李学文 赵季红 张梅 李晨 侯艳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MSCT影像学特点,以及hsCRP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6月—2008年11月因不稳定心绞痛行CTA检查的254例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检测生化指标和hsCRP,比较CTA影像学上冠脉病变情况和钙...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MSCT影像学特点,以及hsCRP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6月—2008年11月因不稳定心绞痛行CTA检查的254例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检测生化指标和hsCRP,比较CTA影像学上冠脉病变情况和钙化特点。结果糖尿病组血浆hsCRP水平[(4.79±2.57)mg/L]高于非糖尿病组[(2.18±1.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三支血管病变比率为34.9%,钙化病变比率为64.2%,糖尿病组二者比率分别为14.5%和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组患者CTA影像较非糖尿病组患者更弥漫,钙化更明显,血浆炎症介质水平hsCR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斑块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对左室肥厚、冠状动脉钙化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泽鹏 彭晓玲 +2 位作者 张荣奎 吴仕琴 舒平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44-2246,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与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人选50-79岁原...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与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人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5例,随机分4组:A组、B组、C组及D组,A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mg/d)+替米沙坦(40mg/d),B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C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C组及D组患者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hs—CRP及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组(A组)的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在治疗12月后显著下降(P〈0.05),而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0.01);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B组)治疗12月后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及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12月后,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及LN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厚的作用,替米沙坦优于复方阿米洛利。小剂量辛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类和降脂药 高敏c 反应蛋白 钙质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下肢对比剂入路提高颈胸段动脉CT血管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国兴 王玉林 +2 位作者 刘东升 丁力军 张继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64排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使无创性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趋于成熟及完善,基本取代了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1-2]。然而,由于临床上常规选择右上肢肘部静脉作为对比剂入路,使颈胸段静脉内直接高浓... 64排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使无创性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趋于成熟及完善,基本取代了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1-2]。然而,由于临床上常规选择右上肢肘部静脉作为对比剂入路,使颈胸段静脉内直接高浓度对比剂产生伪影干扰,对颈胸段动脉CTA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引起动脉管壁细小病变显示不良、低估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导致血管狭窄程度被低估,甚至CT减影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主动脉 椎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造影剂 注射 静脉内 隐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