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种蚤染色体组型及C分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曹丽萍
何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23,共5页
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了住鼠客蚤、猫栉首蚤指名亚种、人蚤和秃病蚤蒙翼亚种的染色体组型和 C分带研究结果.1.印鼠客蚤2n=18=10 m+6sm+2st,XX/YY.2.猫蚤2n=12=10m+2sm,XX/YY,核型特点为2号染色体的多态性和3号与6号染色体间发生不对称性...
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了住鼠客蚤、猫栉首蚤指名亚种、人蚤和秃病蚤蒙翼亚种的染色体组型和 C分带研究结果.1.印鼠客蚤2n=18=10 m+6sm+2st,XX/YY.2.猫蚤2n=12=10m+2sm,XX/YY,核型特点为2号染色体的多态性和3号与6号染色体间发生不对称性易位。3.人蚤核型特点是:(1)染色体数目多态现象,变异范围8-12,以9-12者多见,XX/YY 性染色体决定机制.(2)染色体结构重组,第2号和第5号染色体罗伯逊不对称易位.(3)2号染色体短臂异染质片段增生.4.秃病蚤2n=18=6m+12sm.结果表明:前三种蚤的 C 带有明显的种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c分带
染色体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麦草属两物种的C-分带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秀娥
李万隆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两物种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获得清晰的C-分带带型,...
对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两物种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获得清晰的C-分带带型,并对二者带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二者C-分带带型有较大差异。P.juncea的C-分带带纹较P.huashanica丰富,P.huashanica所有染色体均显较强端带。通过二者带型比较,对华山新麦草是否仍应保留在新麦草属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将新麦草和华山新麦草的基因组分别标为Nj和Nh以示区别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c
=
分带
基因组
带型分析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5S rDNA在小麦及其近缘物种染色体上的分布
被引量:
19
3
作者
徐川梅
别同德
+2 位作者
王春梅
周波
陈佩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6-1130,共5页
将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系统研究了45S rDNA在栽培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普通小麦、大麦、簇毛麦、硬簇麦、六倍体燕麦及鹅观草等物种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这些物种染色体的次缢痕区都有45S rDNA位点,某些非随体染色体...
将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系统研究了45S rDNA在栽培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普通小麦、大麦、簇毛麦、硬簇麦、六倍体燕麦及鹅观草等物种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这些物种染色体的次缢痕区都有45S rDNA位点,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也有45S rDNA位点分布。以小麦—鹅观草1Rk#1二体附加系为材料,通过顺序C分带-FISH技术首次将一个45S rDNA定位到1Rk#1染色体短臂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S
RDNA
顺序
c分带
-FISH技术
小麦近缘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黑麦×小滨麦后代1RS·1BL易位系的选育和鉴定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兴锋
刘树兵
+1 位作者
宋振巧
王洪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利用细胞学、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方法,对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与八倍体小滨麦杂种后代选育的稳定遗传材料山农030 1进行了鉴定。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山农030 1根尖染色体数目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I)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
利用细胞学、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方法,对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与八倍体小滨麦杂种后代选育的稳定遗传材料山农030 1进行了鉴定。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山农030 1根尖染色体数目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I)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分别以黑麦、滨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表明山农030 1含有一对黑麦和小麦的整臂易位染色体,不含有来自滨麦草的遗传物质。染色体C分带结果进一步表明此材料为1RS·1BL易位系。接种鉴定表明,山农030 1对白粉病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小滨麦
1RS·1BL易位系
原位杂交
c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种蚤染色体组型及C分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曹丽萍
何麟
机构
广州军区总医院血液室
第一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23,共5页
文摘
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了住鼠客蚤、猫栉首蚤指名亚种、人蚤和秃病蚤蒙翼亚种的染色体组型和 C分带研究结果.1.印鼠客蚤2n=18=10 m+6sm+2st,XX/YY.2.猫蚤2n=12=10m+2sm,XX/YY,核型特点为2号染色体的多态性和3号与6号染色体间发生不对称性易位。3.人蚤核型特点是:(1)染色体数目多态现象,变异范围8-12,以9-12者多见,XX/YY 性染色体决定机制.(2)染色体结构重组,第2号和第5号染色体罗伯逊不对称易位.(3)2号染色体短臂异染质片段增生.4.秃病蚤2n=18=6m+12sm.结果表明:前三种蚤的 C 带有明显的种的特异性.
关键词
蚤类
c分带
染色体组型
分类号
R384.3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麦草属两物种的C-分带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秀娥
李万隆
刘大钧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细胞遗传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3,共4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文摘
对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两物种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获得清晰的C-分带带型,并对二者带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二者C-分带带型有较大差异。P.juncea的C-分带带纹较P.huashanica丰富,P.huashanica所有染色体均显较强端带。通过二者带型比较,对华山新麦草是否仍应保留在新麦草属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将新麦草和华山新麦草的基因组分别标为Nj和Nh以示区别的建议。
关键词
新麦草
c
=
分带
基因组
带型分析
小麦
Keywords
Psathyrosta
c
hys
c
banding
genome
banding pattern analysis
分类号
S512.102.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45S rDNA在小麦及其近缘物种染色体上的分布
被引量:
19
3
作者
徐川梅
别同德
王春梅
周波
陈佩度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6-113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270827)~~
文摘
将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系统研究了45S rDNA在栽培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普通小麦、大麦、簇毛麦、硬簇麦、六倍体燕麦及鹅观草等物种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这些物种染色体的次缢痕区都有45S rDNA位点,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也有45S rDNA位点分布。以小麦—鹅观草1Rk#1二体附加系为材料,通过顺序C分带-FISH技术首次将一个45S rDNA定位到1Rk#1染色体短臂末端。
关键词
45S
RDNA
顺序
c分带
-FISH技术
小麦近缘物种
Keywords
45S rDNA
sequential
c
-banding and FISH
relative spe
c
ies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Q943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黑麦×小滨麦后代1RS·1BL易位系的选育和鉴定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兴锋
刘树兵
宋振巧
王洪刚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文摘
利用细胞学、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方法,对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与八倍体小滨麦杂种后代选育的稳定遗传材料山农030 1进行了鉴定。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山农030 1根尖染色体数目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I)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分别以黑麦、滨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表明山农030 1含有一对黑麦和小麦的整臂易位染色体,不含有来自滨麦草的遗传物质。染色体C分带结果进一步表明此材料为1RS·1BL易位系。接种鉴定表明,山农030 1对白粉病免疫。
关键词
小黑麦
小滨麦
1RS·1BL易位系
原位杂交
c分带
Keywords
Triti
c
ale
Tritileymus
translo
c
ation lines of 1RS·1BL
FISH
c
-banding
分类号
S512.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种蚤染色体组型及C分带研究
曹丽萍
何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麦草属两物种的C-分带研究
王秀娥
李万隆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45S rDNA在小麦及其近缘物种染色体上的分布
徐川梅
别同德
王春梅
周波
陈佩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小黑麦×小滨麦后代1RS·1BL易位系的选育和鉴定
李兴锋
刘树兵
宋振巧
王洪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