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6
1
作者 袁顺达 彭建堂 +4 位作者 李向前 彭麒麟 符亚洲 沈能平 张东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2-1530,共9页
对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晚两期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方解石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PDB(-5.4‰^-1.4‰)、δ18OSMOW(+6.1‰^+13.9‰)和较高的87Sr/86Sr值(0.7101~0.7230);而成矿晚期方解石则... 对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晚两期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方解石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PDB(-5.4‰^-1.4‰)、δ18OSMOW(+6.1‰^+13.9‰)和较高的87Sr/86Sr值(0.7101~0.7230);而成矿晚期方解石则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PDB(+0.2‰^+0.6‰)、δ18OSMOW(+19.4‰^+21.5‰)和较低的87Sr/86Sr值(0.7101)。分析认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岩浆热液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成矿流体中的碳源于岩浆碳和海相碳酸盐岩;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成矿溶液发生0.05~0.1摩尔分数的CO2去气作用的产物。而成矿晚期方解石主要为矿区碳酸盐岩低温淋滤的产物,流体中的碳主要源于矿区碳酸盐岩围岩。成矿流体中的Sr源于矿区花岗岩和碳酸盐岩,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岩浆来源的Sr逐渐减少,而碳酸盐岩围岩提供的Sr比例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c、o、sr同位素 成矿流体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徐家山锑矿床方解石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8
2
作者 沈能平 彭建堂 +3 位作者 袁顺达 张东亮 符亚洲 胡瑞忠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9-485,共7页
湖北通山的徐家山锑矿床产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中。对该矿床中成矿前和成矿期方解石进行了较系统的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方解石具相对较高的δ13CPDB(-0.7‰~+2.0‰)、δ18OSMOW(+18.6‰~... 湖北通山的徐家山锑矿床产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中。对该矿床中成矿前和成矿期方解石进行了较系统的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方解石具相对较高的δ13CPDB(-0.7‰~+2.0‰)、δ18OSMOW(+18.6‰~+19.6‰)和Sr含量(2645~8174μg/g,平均5656μg/g),及较低的87Sr/86Sr比值(0.7096~0.7097);而成矿期方解石具相对较低的δ13CPDB(-3.9‰~-2.1‰)、δ18OSMOW(+11.5‰~+15.3‰)、Sr含量(785~2563μg/g,平均1571μg/g),和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109~0.7154,平均0.7141)。分析认为,成矿前方解石的C、O和绝大部分Sr来源于赋矿围岩———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而成矿流体为富H2CO3的溶液,它来自或流经富放射成因87Sr的下伏基底碎屑岩———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该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导致成矿期方解石和辉锑矿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c、o、sr同位素 成矿流体 徐家山锑矿床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氧、锶同位素在羌塘盆地龙尾错地区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建清 贾保江 +3 位作者 杨平 陈玉禄 彭波 李振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结合野外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羌塘盆地龙尾错地区中上侏罗统地层层序地层划分及其C、O、Sr同位素响应。认为自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上侏罗统雪山组一段(J3xs1)可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其中布曲组—索瓦组二段下部,C、O、Sr同位素在... 结合野外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羌塘盆地龙尾错地区中上侏罗统地层层序地层划分及其C、O、Sr同位素响应。认为自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上侏罗统雪山组一段(J3xs1)可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其中布曲组—索瓦组二段下部,C、O、Sr同位素在同一层序内呈有规律变化:在TST体系域内δ13C、δ18O、87Sr/86Sr均值较高,在纵向变化曲线上表现为正偏,而在HST体系域内表现为相对的负偏。其纵向上的三次明显正偏与负偏可分别对应于三次海底的停滞与扩张。文章同时分析了个别异常样品的数据特征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侏罗统 c、o、sr同位素 层序地层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氧、锶同位素在深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胜利油区渤南洼陷为例
4
作者 吴富强 鲜学福 +2 位作者 李后蜀 胡雪 刘家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15-119,共5页
本文尝试对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深部储层沙四段碎屑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C、O、Sr同位素进行测定,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约束、相互印证),客观、科学地分析三者所反映的构造、沉积、成岩、成烃信息,揭示深部储层成岩及孔隙演... 本文尝试对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深部储层沙四段碎屑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C、O、Sr同位素进行测定,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约束、相互印证),客观、科学地分析三者所反映的构造、沉积、成岩、成烃信息,揭示深部储层成岩及孔隙演化规律,探讨C、O、Sr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深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深部储层 c、o、sr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兴隆场地区长兴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来源 被引量:10
5
作者 成晓啭 李平平 +2 位作者 邹华耀 王广伟 陈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31-1040,共10页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为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优质储层的岩性多为白云岩,且主要分布于开江-梁平陆棚的东西两侧。川东兴隆场地区位于开江-梁平陆棚西侧有利相带的东南端,长兴组白云岩层段为该区主力产气层,且白云...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为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优质储层的岩性多为白云岩,且主要分布于开江-梁平陆棚的东西两侧。川东兴隆场地区位于开江-梁平陆棚西侧有利相带的东南端,长兴组白云岩层段为该区主力产气层,且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礁滩相等易于发生暴露的高能沉积相带。明确了白云岩宏观分布的控制因素,以岩石结构及Mg/Ca值和有序度为基础,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川东兴隆场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兴隆场地区长兴组白云岩是在埋藏条件下,同层位的泥晶灰岩及泥灰岩中封存的浓缩海水通过压实作用排挤进入碳酸盐沉积物交代灰岩形成的。有如下证据:①飞仙关组沿缝合线发育的自形白云石化学组成(CaO含量均值30.94%,MgO含量均值20.76%)与长兴组白云石化学组成(CaO含量均值30.51%,MgO含量均值21.28%)相近,表明二者成因及白云化流体具有相似性,推断压实流体可能为长兴组白云岩白云化流体;②长兴组白云岩δ13C介于1‰~2.5‰之间,δ18O介于-6‰~-4‰之间,分布在同期古海水的δ13C(0~5.8‰)、δ18O(-7.5‰~-3.5‰)变化范围内,并与全球典型埋藏白云岩δ13C、δ18O分布区间一致,说明白云化流体具有同期海水性质,且形成于埋藏成岩环境中;③长兴组白云岩的87Sr/86Sr值(0.707108~0.707507)覆盖在了川东北晚二叠世海水Sr同位素(0.706620~0.707742)的变化范围内,证明白云化流体来源于同期海水;④长兴组白云岩稀土元素表现为LREE亏损、HREE富集的海水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白云化流体具有海源流体的性质;⑤长兴组碳酸盐岩Fe含量均较低(<2000×10-6),但长兴组白云岩相对于灰岩具有较高的Mn含量(69×10-6~90×10-6,均值为76×10-6)和较强的阴极发光性,反映了白云岩形成于埋藏的还原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场地区 长兴组 白云岩 c、o、sr同位素 微量元素 白云化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2
6
作者 赵卫卫 王宝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1-690,共10页
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多年来,马家沟组白云岩的成因一直是地质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对苏里格地区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微量元素及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表明,微量元素表现为高铁、... 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多年来,马家沟组白云岩的成因一直是地质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对苏里格地区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微量元素及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表明,微量元素表现为高铁、低锰、低锶、低钠;白云石、白云质角砾和孔洞充填白云岩的δ13C和δ18O值较为近似,且白云岩的δ18O值比奥陶纪海水δ18O值要偏负0.81‰~5.68‰(平均为3.442‰);87Sr/86Sr比值比奥陶纪海水比值要高。从微量元素分析,马五段白云岩为埋藏条件下形成;从C、O同位素数据上看,形成白云岩和沉淀于孔洞中的白云石的流体为同源流体;造成白云岩的值偏负的原因主要是埋藏条件的温度效应;87Sr/86Sr比值偏高可能是交代流体来自或流经了富含放射成因的铝硅酸盐基底或硅质碎屑岩。这些特征表明马五段白云岩可能形成于埋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微量元素 c、o、sr同位素 马家沟组 苏里格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南郑马元铅锌矿床热液白云石地球化学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淑文 李荣西 +2 位作者 刘云华 曾荣 刘玲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3-1093,共11页
陕西南郑马元层控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部碑坝穹隆构造的南缘,呈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构造带中。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脉石矿物有白云石、石英、重晶石、方解石和固体沥青。矿区明显发育早期微晶脉状和晚期(成矿... 陕西南郑马元层控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部碑坝穹隆构造的南缘,呈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构造带中。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脉石矿物有白云石、石英、重晶石、方解石和固体沥青。矿区明显发育早期微晶脉状和晚期(成矿期)粗晶团斑状热液白云石。本文对马元铅锌矿床两类热液白云石及围岩的C、O、Sr同位素及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脉状白云石的δ^(13)C(0.18‰)、δ^(18)O(-7.39‰)及^(87)Sr/^(86)Sr(0.70967)值与围岩震旦系白云岩大致一致,表明成矿流体中C、O、Sr来源于震旦系白云岩的溶解,稀土元素具明显的Eu正异常(δEu=1.78),可能反映了其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成矿期团斑状白云石δ^(13)C值(-2.51‰~0.93‰)与围岩震旦系白云岩(-3.2‰~1.33‰)一致,δ^(18)O值(-12.91‰^-10.95‰)较围岩(-9.2‰^-3.85‰)平均偏低5.7‰,且团斑状白云石具有较围岩白云岩高的稀土总量和^(87)Sr/^(86)Sr值,表明流体可能流经了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稀土总量的基底或上覆碎屑岩系,其较围岩偏低δ^(18)O值和Eu正异常(δEu=1.42)可能与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有关。早期脉状白云石可能与震旦系地层中封存的低温压实作用流体有关,晚期(成矿期)与团斑状白云石有关的成矿期流体可能主要与循环达基底的深部中低温流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元铅锌矿床 热液白云石 c、o、sr同位素 稀土元素 陕西南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矿集区茂租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永涛 韩润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0-413,共14页
茂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滇东北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萤石。本文对该矿床中与铅锌矿密切共生的团块状白云石... 茂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滇东北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萤石。本文对该矿床中与铅锌矿密切共生的团块状白云石、方解石和萤石以及围岩灯影组白云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和C、O、Sr同位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团块状白云石和方解石的稀土配分模式、C同位素和Sr同位素比值与围岩灯影组白云岩比较接近,表明形成团块状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围岩灯影组白云岩的溶解;但这两种矿物的稀土总量ΣREE高于灯影组白云岩,说明成矿流体除了主要由围岩提供REE外,还有部分其他富含REE流体的加入。萤石则具有LREE亏损和分配曲线相对平缓的稀土配分模式特征,表明萤石形成于成矿的晚阶段,有更多的外部流体的加入。团块状白云石、方解石和萤石表现出明显的Eu正异常,且团块状白云石和方解石的O同位素低于灯影组白云岩,反映了存在较高温度的流体活动,这3种脉石矿物是由高温热液流体形成的。灯影组白云岩和3种脉石矿物都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说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层循环水,继承了围岩的Ce负异常特征。方解石和萤石的Sr同位素比值高于围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和峨眉山玄武岩,但小于基底岩石昆阳群和会理群,说明成矿流体主要由赋矿围岩等沉积地层中的循环流体与流经了基底岩石的深部流体混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租铅锌矿床 c、o、sr同位素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滇东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中方解石脉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位 高键 +2 位作者 孙蓓蕾 刘超 曾凡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5-656,共12页
本文选取官地矿太原组8煤层顶板灰岩及方解石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稀土元素和碳、氧、锶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并探讨方解石脉成因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方解石脉有两种类型,两类脉中的方解石的矿物学特征无明显差别,第一类脉中... 本文选取官地矿太原组8煤层顶板灰岩及方解石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稀土元素和碳、氧、锶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并探讨方解石脉成因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方解石脉有两种类型,两类脉中的方解石的矿物学特征无明显差别,第一类脉中方解石富集轻稀土,第二类富集中稀土;二者的C、O同位素组成与灰岩一致。富集中稀土的方解石的^(86)Sr/^(87)Sr值(0.7101)略高于富集轻稀土方解石(0.7093),且含有高成熟度液态烃包裹体,因此可认为富Sr和含烃类流体与灰岩发生水-岩反应,灰岩溶解和CO_(2)去气作用共同导致方解石脉形成;二者的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为16%~22%NaCl_(cqv),表现出高盐度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0~80、100~110和130~140℃。结合地层埋藏史,可以认为太原组地层在三叠纪有3阶段油气充注:早-中三叠世,低成熟度液态烃形成并早期注入;中三叠世,有机质进入成熟阶段,开始生烃、排烃,局部成藏;晚三叠世,有机质进入高成熟阶段,该时期是煤成烃的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脉 微量元素 c、o、sr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西山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