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C、N、P化学计量对海拔的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秋玲 郭小龙 +1 位作者 张晶 张彦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2-801,共10页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功能性状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及其相关性。【结果】(1)随海拔升高,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并分别在海拔1741 m、1926 m、1741 m处达到最大,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C和N含量则逐渐减少,除叶C含量外均在海拔1268 m达到最大。叶面积、气孔导度和叶C∶N随着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C∶P和N∶P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海拔平均每上升200 m,叶片功能性状和C∶N平均增加1.13%~30.72%,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和C、N含量减小2.22%~15.75%。(3)各海拔叶N∶P为4.36~6.89,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C和N含量、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和N含量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显著影响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元素含量,海拔1700 m以下有利于叶的发育和养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叶片功能性状 c、n、p化学计量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变化 被引量:81
2
作者 王凯博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985-4991,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P在5.7—23.0。叶片平均C、C∶N和C∶P在5月小于7月和9月(P<0.05),而在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在5月大于7月和9月(P<0.05),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P在7月小于5月和9月(P<0.05),5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P在9月明显小于5月和7月(P<0.05),5月和7月差异不显著。叶片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显著,而在物种间差异不显著;叶片N、P、C∶N、C∶P、N∶P受物种和季节因素影响均显著。因此,8种植物中沙棘、黄刺梅和虎榛子采用防御性的生活史策略;刺槐、柠条和狼牙刺采用竞争性生活史策略,铁杆蒿和茭蒿的生活史策略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尽管叶片N∶P随生长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但研究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元素未随生长季节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割茬次对不同龄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刘霞 季莉 +4 位作者 杨春霞 王芳 开建荣 李彩虹 李冬 《现代园艺》 2023年第7期41-44,共4页
为明确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自然生态条件下收割茬次对不同龄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不同茬次苜蓿、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有机C、全N、全P含量,分析不同茬次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茬次变化均能引起苜蓿... 为明确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自然生态条件下收割茬次对不同龄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不同茬次苜蓿、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有机C、全N、全P含量,分析不同茬次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茬次变化均能引起苜蓿叶和茎有机C、全N、全P含量及计量比的变化,且不同龄苜蓿在不同茬次所受限制元素不同;茬次变化能引起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及计量比的变化。不同龄苜蓿对应土壤全N、有机C随茬次变化趋势不统一,全P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N、C︰P变化趋势与全N、全P相反;苜蓿茎、叶C、N、P含量及C︰N、C︰P、N︰P与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茬次 苜蓿 土壤 c、n、p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幼树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栗忠飞 刘文胜 +1 位作者 张彬 郑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5,共6页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463.33 mg·g-1;(2)幼树叶中P含量季节雨林显著高于山地雨林,平均值分别为1.92 mg·g-1和0.93 mg·g-1;(3)幼树叶中C︰N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平均值基本相当,分别为27和27.4,但树种间差异较大;(4)叶中C︰P和N︰P均表现出季节雨林显著低于山地雨林的特征,2种雨林的平均值分别为254.2、606.9和9.7、21.4。4种雨林幼树叶中具有较高的碳含量,而山地雨林具有更高的碳蓄积能力;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雨林 山地雨林 幼树 c、n、p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5
作者 程瑞梅 王娜 +2 位作者 肖文发 沈雅飞 刘泽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被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表明,C、N、P是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N和P是陆地植被生长2种最重要的限制元素;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是评价土壤质量重要指标,从全球尺度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基本为恒值;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判断研究表明,N∶P比值是植物生长养分限制的敏感性指数,常被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的阈值,同时N、P含量也可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类型;气候、地理、土壤等因子是陆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中,C、N、P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因子,其比值在研究土壤质量评价、养分限制阈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限制性养分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