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C/SiC-Ta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毅 徐永东 +1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化学气相浸渗SiC工艺制备出高体积分数TaC的3D C/SiC-Ta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其烧蚀性能,利用SEM和XRD对烧蚀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表征,并分析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TaC在高温高速氧-... 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化学气相浸渗SiC工艺制备出高体积分数TaC的3D C/SiC-Ta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其烧蚀性能,利用SEM和XRD对烧蚀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表征,并分析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TaC在高温高速氧-乙炔焰作用下,形成玻璃态的黏滞Ta2O5相,对C/SiC基体起到封填表面开气孔的作用,阻碍氧化性气氛进入试样内部,从而达到抗高温氧化,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烧蚀能力的目的;在超高温阶段,TaC和Ta2O5共同起到抗烧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sic—tac 烧蚀 烧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浆浸渗法结合CVI制备3D C/SiC-TaC复合材料及其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谢翀博 徐永东 +4 位作者 王毅 张立同 成来飞 王一光 童长青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2,共7页
采用含1μmTaC微粉4%(体积分数)的料浆向10mm厚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引入TaC,得到微粉含量高、中、低的三种预制体,CVI沉积SiC致密化后制得3DC/SiC-TaC多元基复合材料。氧-乙炔烧蚀试验后采用XRD和SEM对烧蚀产物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含1μmTaC微粉4%(体积分数)的料浆向10mm厚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引入TaC,得到微粉含量高、中、低的三种预制体,CVI沉积SiC致密化后制得3DC/SiC-TaC多元基复合材料。氧-乙炔烧蚀试验后采用XRD和SEM对烧蚀产物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料浆法结合CVI可制备出C/SiC-TaC复合材料,高含量的TaC微粉烧蚀后形成的TaC和Ta2O5的固液混合物,能对烧蚀面进行有效包覆,有助于提高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浆法 3D c/sic—tac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Ta_2O_5-TaC/SiC抗氧化抗烧蚀涂层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姚栋嘉 李贺军 +2 位作者 付前刚 陶珺 王永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5,39,共6页
采用包埋法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碳(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Ta2O5-TaC内涂层和SiC外涂层,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能谱(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覆涂层后C/C复合材... 采用包埋法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碳(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Ta2O5-TaC内涂层和SiC外涂层,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能谱(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覆涂层后C/C复合材料在1 500℃静态空气中的防氧化性能及在氧-乙炔烧蚀中的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法制得的Ta2O5-TaC/SiC复合涂层结构致密,该复合涂层有效提高了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和抗烧蚀性能;Ta2O5-TaC/SiC复合涂层在1 500℃静态空气环境下可对C/C复合材料有效保护100 h以上;涂层试样在氧乙炔烧蚀环境中烧蚀60 s表明涂层可将C/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降低47.07%,质量烧蚀率降低2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VD-sic涂层 Ta2O5-tac涂层 抗氧化 抗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yC/SiC/TaC界面对三维细编C_f/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曾凡浩 熊翔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18,共6页
采用等温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含PyC/SiC/TaC界面的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和断裂特点,采用单轴拉伸和三点弯曲方法研究了PyC/SiC/TaC界面对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金相和XRD表明... 采用等温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含PyC/SiC/TaC界面的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和断裂特点,采用单轴拉伸和三点弯曲方法研究了PyC/SiC/TaC界面对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金相和XRD表明热解炭界面是各向同性炭,TaC界面是NaCl型立方结构,SiC的结构以立方β-SiC为主,有少量的10H-SiC结构。TaC/SiC纤维界面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以及Z向压缩性能。整体密度为1.89 g/cm3时,含界面炭/炭材料的抗弯强度达375 MPa,约为无界面材料的4倍,同时材料整体密度的增加也能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分析表明材料总体呈非线性脆断,有一定的假塑性行为。压缩载荷作用下Z向和XY向都为与受力方向成45°的剪切型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三维细编c/c复合材料 Pyc/sic/tac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