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涂-烧结法制备SiC涂层及抗冲蚀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李媛琪 王博 +2 位作者 王龙 李安 李佳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5,共9页
为了提高低密度C/C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使用喷涂-烧结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均匀完整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原材料中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磷粉四种碳源对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涂层中的... 为了提高低密度C/C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使用喷涂-烧结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均匀完整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原材料中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磷粉四种碳源对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涂层中的物相组成产生影响,蔗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涂层均以单一的SiC物相存在,在10次冲蚀性能测试后涂层仍完整覆盖基体表面,冲蚀损失率分别为1.288%和1.144%,可能是由于残碳现象的改善以及大体积SiC颗粒的生成使冲蚀粒子发生了回弹作用,导致抗冲蚀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涂-烧结法 低密度c/c复合材料 SIc涂层 碳源 抗冲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压力对沥青成焦形貌及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浸渍增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巩前明 黄启忠 +3 位作者 黄伯云 吴凤秋 陈腾飞 张福勤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3-28,共6页
将武钢中温沥青和太钢高温沥青在不同压力下炭化 ,进一步对所得沥青焦进行了高温热处理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沥青焦形貌。结果表明 :低压炭化时 ,沥青焦体积密度小 ,疏松、多大孔 ,主要为流线区域型各向异性... 将武钢中温沥青和太钢高温沥青在不同压力下炭化 ,进一步对所得沥青焦进行了高温热处理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沥青焦形貌。结果表明 :低压炭化时 ,沥青焦体积密度小 ,疏松、多大孔 ,主要为流线区域型各向异性结构 ;高压炭化时 ,沥青焦体积密度明显变大 ,孔变小且均匀分布 ,主要为小区域型和细镶嵌型各向异性显微结构。考察了不同炭化压力对浸渍增密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的增密效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 ,对整个沥青而言的宏观残炭率明显高于只针对样品而言的实际残炭率 ,因此有必要进行高压浸渍 /炭化实现快速增密。利用XRD和显微硬度测试仪检测了不同炭化压力所得沥青焦热处理后的石墨化度和显微硬度 ,发现高压下形成的沥青炭更难于石墨化 ,但石墨化度与显微硬度和热处理后的粗糙层 (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压力 沥青成焦 形貌 增密效果 航空刹车 材料 炭化 石墨化 浸渍 c/c复合材料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条件下基于拉瓦尔喷管变流道参数的4D编织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英文) 被引量:10
3
作者 惠卫华 鲍福廷 +1 位作者 魏祥庚 刘旸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73,共9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条件下,对4D编织C/C复合材料变参数流道拉瓦尔喷管进行了烧蚀特性研究。针对变流道喷管变化的烧蚀角度,分析了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于变流道的原因,从收敛段到喉部烧蚀逐渐加剧,在收敛段与喉部过渡段45°... 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条件下,对4D编织C/C复合材料变参数流道拉瓦尔喷管进行了烧蚀特性研究。针对变流道喷管变化的烧蚀角度,分析了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于变流道的原因,从收敛段到喉部烧蚀逐渐加剧,在收敛段与喉部过渡段45°烧蚀角出烧蚀最为严重,烧蚀角越大,烧蚀越严重。之后,烧蚀程度明显逐渐减小。烧蚀率沿着变流道喷管轴向逐渐改变,最大烧蚀率是0.056 mm/s,最大质量烧蚀率是0.157 kg/m^2·s。并且,轴向纤维、径向纤维到环向纤维,烧蚀尖角逐渐增大。烧蚀特性与粒子速度、粒子撞击角度、粒子浓度、壁面剪切力等因素相关。在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共同作用下,变流道是不同烧蚀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喉衬 固体火箭发动机 轴向炭棒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应用C/C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25
4
作者 苏君明 周绍建 +2 位作者 李瑞珍 肖志超 崔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评价了中国40多年来在航天、航空、光伏、粉末冶金、工业高温炉领域成功应用的针刺C/C,正交3D C/C、径编C/C、穿刺C/C、轴编C/C等五类C/C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热学、烧蚀、摩擦磨损、使用寿命等性能及特点,并与其他国家相应材料性能... 评价了中国40多年来在航天、航空、光伏、粉末冶金、工业高温炉领域成功应用的针刺C/C,正交3D C/C、径编C/C、穿刺C/C、轴编C/C等五类C/C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热学、烧蚀、摩擦磨损、使用寿命等性能及特点,并与其他国家相应材料性能进行分析对比,为建立工程应用C/C复合材料共享的数据库平台奠定基础。揭示了炭纤维预制体、炭基体类型、界面结合状态与材料性能的关联度。指出炭纤维预制体结构单元精细化研究和其结构的梯度设计,以及炭基体的优化组合匹配技术,仍是C/C复合材料性能稳定化提升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性能 预制体设计 炭基体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制体结构C/C复合材料轴向热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嵇阿琳 李贺军 +1 位作者 崔红 程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4-998,共5页
主要对比了编织C/C复合材料和针刺C/C复合材料的轴向热力学性能.编织C/C复合材料主要有径棒法、轴棒法、轴向穿刺三种,针刺C/C复合材料主要有炭布叠层针刺、整体毡两种.编织预制体密度较高,平均可达到0.70g/cm3以上,针刺类整体毡密度在0... 主要对比了编织C/C复合材料和针刺C/C复合材料的轴向热力学性能.编织C/C复合材料主要有径棒法、轴棒法、轴向穿刺三种,针刺C/C复合材料主要有炭布叠层针刺、整体毡两种.编织预制体密度较高,平均可达到0.70g/cm3以上,针刺类整体毡密度在0.20g/cm3左右,炭布叠层预制体密度在0.45g/cm3左右,均低于编织预制体.径棒法、轴棒法、轴向穿刺预制体轴向纤维含量≥19%,针刺类预制体轴向纤维含量约为5%.C/C复合材料的轴向拉伸强度、热膨胀系数与预制体编织结构、轴向纤维含量有关,编织类C/C复合材料轴向拉伸强度平均值≥40MPa,针刺类C/C复合材料轴向拉伸强度在10MPa左右.轴棒法、轴向穿刺、炭布叠层针刺、整体毡等四种C/C复合材料(RT~800℃)轴向热膨胀系数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预制体 编织 针刺 轴向 拉伸强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喉衬烧蚀性能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书锋 张玲 +4 位作者 周绍建 嵇阿琳 杨杰 周红英 刘建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2-65,共4页
对轴棒法编织碳/碳(C/C)复合材料喉衬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地面点火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烧蚀后喉衬入口部位、喉部、出口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362MPa压强下,轴棒法编织C/C喉衬烧蚀性能稳定、均匀,烧蚀... 对轴棒法编织碳/碳(C/C)复合材料喉衬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地面点火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烧蚀后喉衬入口部位、喉部、出口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362MPa压强下,轴棒法编织C/C喉衬烧蚀性能稳定、均匀,烧蚀后型面光滑,平均线烧蚀率为0.2569mm·s-1,是适用于高工作压强、大流量的SRM喷管喉衬材料。C/C喉衬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烧蚀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棒法编织 c c复合材料 喉衬 点火试验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高亚奇 邓红兵 +2 位作者 邹武 程文 吴书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2-335,344,共5页
以轴棒法4D编织预制体、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制备高密度(≥1.95 g/cm3)的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在RT^1000℃的热膨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材料预制体编织结构... 以轴棒法4D编织预制体、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制备高密度(≥1.95 g/cm3)的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在RT^1000℃的热膨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材料预制体编织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界面裂纹具有方向性,导致了C/C复合材料热膨胀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径向热膨胀系数低于轴向,高温尺寸稳定性较好;轴棒法C/C材料的热膨胀行为在800℃出现拐点,拐点与材料界面裂纹愈合有关,受最终制备温度的影响很大;材料经2500℃热处理之后,拐点后延,整体热膨胀系数下降,随温度上升趋势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c/c复合材料 轴棒法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1
8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薛晖 李克智 付业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2,共7页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简称SCFRC)。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对SCFRC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简称SCFRC)。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对SCFRC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短切炭纤维对SCFRC材料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当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由0%增大到11.8%时,SCFRC材料的力学性能随之呈线性增加;短切炭纤维增强SCFRC材料的机制主要有裂纹偏转效应、桥联效应以及脱粘和拔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c/c复合材料 短切炭纤维 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气对CVIC/C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熊翔 汤中华 +2 位作者 张红波 熊杰 浦继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5-391,共7页
采用定向流动热梯度CVI工艺,以丙烯作炭源气,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作预制体分别研究了加氢气和氮气作载气对C/C复合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气对热梯度CVI C/C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沿径向分布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当... 采用定向流动热梯度CVI工艺,以丙烯作炭源气,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作预制体分别研究了加氢气和氮气作载气对C/C复合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气对热梯度CVI C/C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沿径向分布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当其它工艺条件相同时,经过400 h的沉积,采用N2作载气时所得炭盘的平均体密度为1.54 g/cm3,炭盘密度沿径向分布的偏差Δρ为0.24 g/cm3,在炭盘的外侧易形成SL结构热解炭;而采用H2作载气时,可以得到平均体密度为1.67 g/cm3、热解炭结构分布高度均匀的全RL结构PyC基C/C复合材料,且炭盘密度沿径向分布的偏差Δρ仅为0.11 g/cm3,密度分布均匀性提高一倍以上。不管是采用N2还是H2作载气,炭盘的密度沿周向分布都十分均匀(Δρ≤0.02 g/cm3),且炭盘的较低密度部位均位于中间偏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载气 热解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三维C/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破坏机理 被引量:15
10
作者 熊翔 黄伯云 +1 位作者 李江鸿 吴凤秋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8-91,共4页
以碳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CVI法或结合液相法制备了热解碳、树脂碳和沥青碳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研究表明:对于热解碳基质,SL基质碳的弯曲强度明显高于RL和SL+RL两种基质碳;弯曲强度随... 以碳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CVI法或结合液相法制备了热解碳、树脂碳和沥青碳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研究表明:对于热解碳基质,SL基质碳的弯曲强度明显高于RL和SL+RL两种基质碳;弯曲强度随密度增高而增大;致密度越高,基体支撑越强,同时微裂纹和孔隙度越低,弯曲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热解碳 弯曲性能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烧蚀C/C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付前刚 张佳平 李贺军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5,共9页
C/C复合材料因优异的高温性能被认为是高温结构件的理想材料。然而,C/C复合材料在高温高速粒子冲刷环境下的氧化烧蚀问题严重制约其应用。因此,如何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综述C/C复合材料抗烧蚀的研究现状。目... C/C复合材料因优异的高温性能被认为是高温结构件的理想材料。然而,C/C复合材料在高温高速粒子冲刷环境下的氧化烧蚀问题严重制约其应用。因此,如何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综述C/C复合材料抗烧蚀的研究现状。目前,提高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的途径主要集中于优化炭纤维预制体结构、控制热解炭织构、基体中陶瓷掺杂改性和表面涂覆抗烧蚀涂层等4种方法。主要介绍以上4种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基体改性和抗烧蚀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涂层和基体改性是提高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的两种有效方法。未来C/C复合材料抗烧蚀研究的潜在方向主要集中于降低制造成本、控制热解炭织构、优化掺杂的陶瓷相以及将基体改性和涂层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抗烧蚀 炭纤维预制体 热解炭织构 基体改性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前驱体CC复合材料研究——硼酚醛树脂理化性能分析及固化、热解过程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崇俊 马伯信 金志浩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二维渐开线型C C扩张段为应用背景 ,比较了硼酚醛与其它耐烧蚀酚醛 (钡酚醛、氨酚醛等 )的主要理化性能 ,分析了硼酚醛树脂固化、裂解过程 ,探讨了炭布 硼酚醛复合材料的固化、后固化、炭化工艺 ,并以硼酚醛为基体前驱体制作了二维平... 以二维渐开线型C C扩张段为应用背景 ,比较了硼酚醛与其它耐烧蚀酚醛 (钡酚醛、氨酚醛等 )的主要理化性能 ,分析了硼酚醛树脂固化、裂解过程 ,探讨了炭布 硼酚醛复合材料的固化、后固化、炭化工艺 ,并以硼酚醛为基体前驱体制作了二维平板C C及二维渐开线型小C C扩张段。平板状C C在炭化过程中无分层 ,力学性能较高 ;二维C C扩张段通过工艺优化解决了分层问题 ,环向拉伸强度可达 45MPa以上。实验结果说明硼酚醛树脂可用于二维渐开线型C C扩张段的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前驱体 固化 c/c复合材料 c/c扩张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体炭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江鸿 熊翔 +1 位作者 巩前明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51,共6页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I)和结合液相浸渍树脂或沥青法制备了热解炭为粗糙层与光滑层结构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这些材料在 0.6 MPa的模拟刹车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与磨损机理。研究表明: 基体炭为粗糙...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I)和结合液相浸渍树脂或沥青法制备了热解炭为粗糙层与光滑层结构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这些材料在 0.6 MPa的模拟刹车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与磨损机理。研究表明: 基体炭为粗糙层热解炭与树脂炭的C/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能形成较厚且连续的自润滑摩擦膜, 摩擦稳定性最好, 摩擦因数适中, 氧化磨损小, 磨损机理主要为膜的部分脱落、氧化磨损与相对较小的磨粒磨损; 基体炭为光滑层热解炭与树脂炭或沥青炭的C/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形成的摩擦膜较薄且不连续, 摩擦稳定性差, 摩擦磨损较大, 磨损机制主要为膜的部分脱落、磨粒磨损与更严重的氧化磨损; 随着密度的升高, C/C复合材料摩擦稳定性增加, 摩擦因数增加, 磨损降低; 基体炭为单一沥青炭的C/C复合材料, 由于没有热解炭对纤维的保护, 纤维断裂多, 线性磨损尤其大, 磨损机理主要为大量的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基体炭 摩擦磨损性能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专 肖鹏 +1 位作者 熊翔 黄伯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熔融渗硅法相结合制得C/C-SiC复合材料;研究C/C-SiC材料在室温至1 300℃之间的导热性能以及预制体结构、基体炭结构和石墨化处理对其热扩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C-SiC材料的比热容随...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熔融渗硅法相结合制得C/C-SiC复合材料;研究C/C-SiC材料在室温至1 300℃之间的导热性能以及预制体结构、基体炭结构和石墨化处理对其热扩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C-SiC材料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在700℃时达到最大值2.18 J/(g·K),随后降至1 300℃时的0.57 J/(g·K),其导热系数在1 300℃时为3.95 W/(m.K);C/C-SiC材料的热扩散率在室温时为0.12 cm2/s,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并趋于常量,平行摩擦面方向的热扩散率明显比垂直于摩擦面方向的大;以全网胎为预制体的C/C-SiC材料其垂直和平行摩擦面的热扩散率相当,树脂炭质量分数增大及石墨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C/C-SiC材料的热扩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Sic复合材料 导热系数 熔融渗硅 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的光谱发射率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波 曹伟伟 +2 位作者 井敏 董兴广 王成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09-2913,共5页
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不同类型的C/C复合材料,测试了其法向光谱发射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增强的C/C复合材料,其法向光谱发射率在整个2500~13000nm的测试波段内普遍要高于碳布增强复合材料样品。短切碳纤维结构的相对松散,单... 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不同类型的C/C复合材料,测试了其法向光谱发射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增强的C/C复合材料,其法向光谱发射率在整个2500~13000nm的测试波段内普遍要高于碳布增强复合材料样品。短切碳纤维结构的相对松散,单位体积内物质的粒子数相对较少,这增加了电磁波的穿透深度,从而使得样品的法向光谱发射率较高,热辐射特性较好。纤维预制体和C/C复合材料样品的法向光谱发射率测试对比可知,两种不同碳材料的微结构差异使得树脂碳的法向光谱发射率优于纤维碳。利用Raman光谱对不同碳物质进行物相分析表明,树脂碳以sp3和sp2杂化态碳原子的混合结构使其内部产生的局域振动模式较多,这也是样品法向光谱发射率较高,热辐射特性较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光谱发射率 树脂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C/C复合材料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乐民 李贺军 +2 位作者 张守阳 姜开宇 侯向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介绍了沥青的组成、性能、热解过程及其作为基体前驱体制作碳 /碳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 (常压浸渍 -碳化工艺和高压浸渍 -碳化工艺 )。指出了沥青基碳 /碳复合材料在抗氧化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沥青 碳/碳 复合材料 浸渍-碳化工艺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T300级碳纤维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阳阳 崔红 +1 位作者 李瑞珍 吴书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选取两种国产T300级PAN基碳纤维,轴棒法制备4D预制体,以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浸渍-炭化以及石墨化相结合的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密度≥1.95 g/cm3),研究了C/C复合材料从室温(RT)到800℃的热导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实验温... 选取两种国产T300级PAN基碳纤维,轴棒法制备4D预制体,以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浸渍-炭化以及石墨化相结合的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密度≥1.95 g/cm3),研究了C/C复合材料从室温(RT)到800℃的热导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C/C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由于原材料自身特性和预制体编织结构具有方向性,使C/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表现出各向异性,径向热导率明显高于轴向;密度高、开孔率小、石墨化程度高的C/C复合材料由于晶粒间连通状态好,微晶结构趋于完整,材料的热导率增大;以低压热处理为最终处理工艺的C/C复合材料热导率略有提高;采用国产T300级与东丽T300碳纤维制备的C/C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c/c复合材料 轴棒法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三维C/C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其断裂机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熊翔 黄伯云 +1 位作者 肖鹏 吴凤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99-1803,共5页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浸渗(CVI)法或结合液相法制备了热解炭、树脂炭和沥青炭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结果表明:CVI基质炭比沥青基质炭更有利于C/C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浸渗(CVI)法或结合液相法制备了热解炭、树脂炭和沥青炭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结果表明:CVI基质炭比沥青基质炭更有利于C/C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的提高;剪切强度随密度增高而增大,致密度越高,基体支撑越强,同时微裂纹和孔隙度就越低,断裂裂纹不易形成或扩展,强度性能就越好;纯沥青基质炭试样为"突发"的脆性断裂方式,其他基质炭试样表现为韧性断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热解炭 层间剪切性能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孔清 樊桢 +1 位作者 余立琼 冯志海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3,共8页
高导热C/C复合材料具有高热导率、低密度、低热胀系数和高温下高强度等性能,成为近年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散热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了C/C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及影响其热导率的因素,介绍了C/C复合... 高导热C/C复合材料具有高热导率、低密度、低热胀系数和高温下高强度等性能,成为近年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散热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了C/C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及影响其热导率的因素,介绍了C/C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碳纤维、基体炭的导热性能,以及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热导率 碳纤维 导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三维C/C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 被引量:13
20
作者 熊翔 黄伯云 肖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2-706,共5页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分别采用CVI法和CVI与结合液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热解炭、树脂炭和沥青炭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强度随致密度提高而增大;炭基体对压缩强度的影...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分别采用CVI法和CVI与结合液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热解炭、树脂炭和沥青炭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强度随致密度提高而增大;炭基体对压缩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CVI炭,树脂炭和沥青炭;树脂炭的垂直压缩强度与CVI炭的垂直压缩强度相近,两者都高于沥青炭;3类基质炭试样的压缩破坏均表现为韧性断裂方式,其中平行压缩主要以分层劈裂的方式破坏,致密度较低的试样垂直压缩呈现出压溃破坏,致密度较高的试样垂直压缩表现为剪切破坏或分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热解炭 压缩性能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