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 被引量:128
1
作者 周家喜 黄智龙 +1 位作者 周国富 曾乔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101,共9页
利用连续流动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原生矿石中脉石矿物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标高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其... 利用连续流动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原生矿石中脉石矿物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标高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其δ13CPDB和δ18OSMOW分别为-3.4‰~-5.3‰和14.7‰~19.5‰,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介于原始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热液方解石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6.80×10-6~49.1×10-6),表现为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的"M"型,其Eu/Eu*变化范围为0.30~0.55,与硫化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根据热液方解石与蚀变围岩、远矿围岩及不同时代地层碳酸盐岩的C、O同位素组成和REE含量特征对比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多来源混合"特征,其中围岩碳酸盐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主要的C和REE来源,地层中膏岩海相硫酸盐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主要的S来源,而成矿流体中的水则主要为变质基底昆阳群等提供的变质水,并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来源 天桥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新近纪白云岩形成条件的探讨:C、O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27
2
作者 魏喜 祝永军 +2 位作者 许红 赵国春 李玉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94-2404,共11页
西沙群岛在下中新统上部、中—上中新统和上新统产三层白云岩、C、O 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3层白云岩中,除第一层 X606号样品δ^(13)C 和δ^(18)O 为负值,分别为-1.71‰和-3.17‰外,其它样品δ^(13)C 和δ^(18)O 组成相似,均为正值,δ^(13... 西沙群岛在下中新统上部、中—上中新统和上新统产三层白云岩、C、O 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3层白云岩中,除第一层 X606号样品δ^(13)C 和δ^(18)O 为负值,分别为-1.71‰和-3.17‰外,其它样品δ^(13)C 和δ^(18)O 组成相似,均为正值,δ^(13)C 在0.80‰~3.16‰之间,平均为2.24‰;δ^(18)O 在0.56‰~5.23‰之间,平均为2.56‰。表明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与冰川事件引起的超浓缩海水有关。根据δ^(18)O 计算的海水盐度为34.52%~39.98%,平均为36.88%,温度为-8.80℃~14.89℃,平均为1.07℃。白云岩结构、矿物组成、包裹体类型和特征研究表明,白云石在后生成岩演化过程中,遭受埋藏成岩流体和热液流体的改造。根据包裹体测定,埋藏成岩流体盐度为2.07%~6.30%,平均为4.55%,温度为58.4℃~89.4℃,平均为72.8℃,密度为1.00~1.02g/cm^3,平均为1.01g/cm^3;热液流体盐度为0.53%~6.45%,平均为3.84%,温度为103.3℃~296℃,平均为155.6℃,密度为0.95~0.98g/cm^3,平均为0.96g/cm^3。测试结果表明,热液成分与地层水成分基本相同,大致与正常海水盐度相当或微咸。这说明岩浆作用主要为热液流体提供热量,并使地层水加热循环,而没有明显的物质成分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形成条件 co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西沙群岛 新近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C、O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59
3
作者 黄智龙 李文博 +3 位作者 陈进 许德如 韩润生 刘丛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9,共7页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预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本文分析该矿床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矿体(不同标高)...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预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本文分析该矿床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矿体(不同标高)、不同产状以及相同矿体不同产状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其δ13CPDB值和δ18OSMOW值分别为-2.1‰~-3.5‰(均值-2.8‰)和16.7‰~18.6‰(均值17.7‰),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集中于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的狭小范围内。多方面的证据表明:矿床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流体,其中壳源组分可能主要由矿区(或区域)碳酸盐地层提供,而幔源组分则可能与区域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去气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宁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C、O同位素特征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 被引量:7
4
作者 余光模 梁斌 +3 位作者 钟长洪 胡立 唐帧俊 任志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906,共6页
对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的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δ13C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的界线。结果表明,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在-3.19‰~2.86‰之间,平均值为0.10‰;δ18O值在-10.75‰~-5.17‰之间,平... 对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的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δ13C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的界线。结果表明,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在-3.19‰~2.86‰之间,平均值为0.10‰;δ18O值在-10.75‰~-5.17‰之间,平均值为-7.82‰。在剖面上δ13C值出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剖面下部2~21层,δ13C值均为正值,在0.04‰~1.68‰之间,平均值为0.92‰;上部23~32层,δ13C值均为负值,在-3.19‰~-1.42‰之间,平均值为-2.13‰,δ13C值存在一个显著的负漂移,变化高达4‰。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的变化特征与国内外同期地层非常相似,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可作为震旦系/寒武系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麦地坪段 震旦系/寒武系界线 co同位素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6
5
作者 袁顺达 彭建堂 +4 位作者 李向前 彭麒麟 符亚洲 沈能平 张东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2-1530,共9页
对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晚两期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方解石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PDB(-5.4‰^-1.4‰)、δ18OSMOW(+6.1‰^+13.9‰)和较高的87Sr/86Sr值(0.7101~0.7230);而成矿晚期方解石则... 对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晚两期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方解石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PDB(-5.4‰^-1.4‰)、δ18OSMOW(+6.1‰^+13.9‰)和较高的87Sr/86Sr值(0.7101~0.7230);而成矿晚期方解石则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PDB(+0.2‰^+0.6‰)、δ18OSMOW(+19.4‰^+21.5‰)和较低的87Sr/86Sr值(0.7101)。分析认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岩浆热液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成矿流体中的碳源于岩浆碳和海相碳酸盐岩;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成矿溶液发生0.05~0.1摩尔分数的CO2去气作用的产物。而成矿晚期方解石主要为矿区碳酸盐岩低温淋滤的产物,流体中的碳主要源于矿区碳酸盐岩围岩。成矿流体中的Sr源于矿区花岗岩和碳酸盐岩,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岩浆来源的Sr逐渐减少,而碳酸盐岩围岩提供的Sr比例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co、Sr同位素 成矿流体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徐家山锑矿床方解石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8
6
作者 沈能平 彭建堂 +3 位作者 袁顺达 张东亮 符亚洲 胡瑞忠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9-485,共7页
湖北通山的徐家山锑矿床产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中。对该矿床中成矿前和成矿期方解石进行了较系统的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方解石具相对较高的δ13CPDB(-0.7‰~+2.0‰)、δ18OSMOW(+18.6‰~... 湖北通山的徐家山锑矿床产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中。对该矿床中成矿前和成矿期方解石进行了较系统的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方解石具相对较高的δ13CPDB(-0.7‰~+2.0‰)、δ18OSMOW(+18.6‰~+19.6‰)和Sr含量(2645~8174μg/g,平均5656μg/g),及较低的87Sr/86Sr比值(0.7096~0.7097);而成矿期方解石具相对较低的δ13CPDB(-3.9‰~-2.1‰)、δ18OSMOW(+11.5‰~+15.3‰)、Sr含量(785~2563μg/g,平均1571μg/g),和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109~0.7154,平均0.7141)。分析认为,成矿前方解石的C、O和绝大部分Sr来源于赋矿围岩———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而成矿流体为富H2CO3的溶液,它来自或流经富放射成因87Sr的下伏基底碎屑岩———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该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导致成矿期方解石和辉锑矿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co、Sr同位素 成矿流体 徐家山锑矿床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C、H、O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3 位作者 唐菊兴 曹亮 彭三国 甘金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3-833,共11页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矿化期的方解石和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C、H、O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C_(PDB)值范围为-2.71‰~1.21...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矿化期的方解石和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C、H、O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C_(PDB)值范围为-2.71‰~1.21‰,δ^(18)OSMOW值范围为16.09‰~22.48‰,团结、李梅、土地坪、蜂塘和大石沟各铅锌矿床中主成矿期方解石的13C、18O同位素依次表现出逐渐降低的特征,在δ^(18)O_(SMOW)-δ^(13)C_(PDB)图上主要介于原生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花垣矿区围岩的δ^(13)C_(PDB)值范围为0.15‰~1.17‰,δ^(18)O_(SMOW)值范围为19.79‰~23.89‰,指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的特征。方解石和闪锌矿样品中流体的δD_(SMOW)变化于-91.1‰^-15‰之间,δ18Ofluid变化范围为-4.1‰~9.25‰,在矿区范围内流体的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δ^(18)O_(fluid)-δD_(SMOW)图显示,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是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与围岩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中方解石和闪锌矿矿物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同位素 成矿流体 铅锌矿 湘西花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碳酸盐岩C、O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侯恩刚 高金汉 +3 位作者 王训练 王根厚 胡歆睿 马占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2-1339,共8页
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位于南羌塘盆地南缘,在该区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沉积。对该区碳酸盐岩 C、O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可以恢复其形成的古环境及沉积特征。在野外剖面测制(1∶2000)、样品系统采集的基础上,对其碳酸盐岩进行 C... 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位于南羌塘盆地南缘,在该区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沉积。对该区碳酸盐岩 C、O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可以恢复其形成的古环境及沉积特征。在野外剖面测制(1∶2000)、样品系统采集的基础上,对其碳酸盐岩进行 C、O 同位素的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古海水盐度 Z 值为126.32~135.37,属正常海水-超咸水;古海水温度平均值为22.4℃,代表温暖的气候环境;δ18 O、δ13 C 值均随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海水越深,δ18 O 值越大。根据 C、O 同位素计算出的古温度、古盐度与所划分的沉积相带是相互对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 古环境 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 西藏改则热那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巴汗淖地区马五_6段碳酸盐岩C、O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岩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田雯 陈刚 +4 位作者 李文厚 高路恒 杨甫 白金莉 陈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巴汗淖地区马五6段为风化壳型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以鲕粒灰岩、晶粒白云岩为主,次生孔隙发育,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采用Finnigan MAT252气体同位素质谱仪分别对该段碳酸盐岩进行C、O同位素测试,详细分析了巴汗淖地区马五...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巴汗淖地区马五6段为风化壳型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以鲕粒灰岩、晶粒白云岩为主,次生孔隙发育,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采用Finnigan MAT252气体同位素质谱仪分别对该段碳酸盐岩进行C、O同位素测试,详细分析了巴汗淖地区马五6段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及孔隙演化条件。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埋藏高温成岩环境使得δ18O值与奥陶纪海水的δ18O值相比明显偏负,且白云岩δ18O值与灰岩δ18O值相比偏负,主要是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结果;δ13C值与奥陶纪海水δ13C值相当,极个别数值偏负,说明研究区马五6段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受有机碳影响较小,表明成岩作用发生在浅-中埋藏条件下。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的相关关系明显,主要是大气淡水成岩作用的改造,优化了孔隙及渗流通道,提高了储层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co同位素 次生孔隙 白云石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及缝洞充填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云峰 王清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0-578,共9页
对济阳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原岩及孔洞缝中充填方解石进行了C、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孔洞缝充填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比原岩偏负。奥陶系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孔缝中充填的方解石C、O同位素演化有很大区别,前者的δ13C和δ18O值均为负值,δ... 对济阳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原岩及孔洞缝中充填方解石进行了C、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孔洞缝充填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比原岩偏负。奥陶系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孔缝中充填的方解石C、O同位素演化有很大区别,前者的δ13C和δ18O值均为负值,δ13C向较高负值偏移,δ18O值向较低负值偏移;马家沟组八陡段孔缝充填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也多为负值,δ13C向较正值方向偏移,δ18O值向较高负值偏移。奥陶系碳酸盐岩孔缝充填方解石形成于大气淡水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次生孔洞可能主要形成于早期表生阶段,裂缝形成于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方解石主要充填于埋藏环境中。次生孔缝的主要形成时期早于油气大量运移期,对古潜山油藏的形成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 碳酸盐岩 成岩环境 次生孔隙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喇嘛萨依铜矿床地质和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6
11
作者 段士刚 薛春纪 +2 位作者 石海岗 李野 贾志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60,共10页
喇嘛萨依铜矿是新疆西天山赛里木微地块内的一处典型铜矿床,关于其成因类型尚存争议。总结了该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测试围岩、脉石碳酸盐的C、O同位素和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因类型。研究表明,喇嘛萨依铜矿床具有后生矿床特征... 喇嘛萨依铜矿是新疆西天山赛里木微地块内的一处典型铜矿床,关于其成因类型尚存争议。总结了该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测试围岩、脉石碳酸盐的C、O同位素和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因类型。研究表明,喇嘛萨依铜矿床具有后生矿床特征,发育矽卡岩化蚀变,脉石方解石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04‰^-0.87‰,低于围岩灰岩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3.51‰~5.47‰),δ18O值变化范围为9.33‰~9.61‰,明显低于正常的海相碳酸盐岩的O同位素(δ18O=20‰~26‰),C、O同位素组成反映喇嘛萨依铜矿成矿晚阶段流体来自岩浆水和地下水的混合水;硫化物的δ34S值主要变化范围为3.75‰~8.64‰,与区域上海西期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如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硫化物的δ34S变化范围为4.9‰~7.9‰)接近,反映硫来源于斑岩;黄铜矿的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18.264~19.544,207Pb/204Pb=15.575~15.656,208Pb/204Pb=38.103~38.705,具有富含放射成因铅、两阶段异常铅特征,与区域上海西期斑岩(达巴特流纹斑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相似,反映成矿金属物质部分来源于斑岩。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喇嘛萨依铜矿是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co、S、Pb同位素 喇嘛萨依铜矿 西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化石沟铜矿区上石炭统克鲁克组大理岩C、O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美慧 贾志磊 侯鹏博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化石沟铜矿区位于南祁连西南缘之阿尔金与南祁连构造带的交会部位,是研究祁连—柴北缘构造—岩浆系统演化的关键地区。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达肯大坂群、泥盆—石炭系阿木尼克组和石炭系克鲁克组,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发育。... 化石沟铜矿区位于南祁连西南缘之阿尔金与南祁连构造带的交会部位,是研究祁连—柴北缘构造—岩浆系统演化的关键地区。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达肯大坂群、泥盆—石炭系阿木尼克组和石炭系克鲁克组,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发育。石炭纪克鲁克组中的大理岩,受侵入岩破坏,大部分呈残留体存在,与晚古生代石英闪长岩等共同构成沿化石沟的环形构造,前人认为其属于岩浆成因的碳酸岩。本次研究分析了克鲁克组大理岩的C、O同位素组成,δ^13CPDB和δ^18OSMOW值分别为-9.3‰-0‰和14.44‰-31.76‰,明显区别于碳酸岩,类似于沉积的碳酸盐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石炭纪克鲁克组大理岩应该形成于祁连—柴北缘造山作用停止之后,古特提斯洋发育的海相环境,而部分较低的δ^13CPDB和δ^18OSMOW值可能与侵入的石英闪长岩岩浆热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岩 co同位素 海相环境 化石沟铜矿 南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易门铜厂铜矿床C、O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术安 李峰 +2 位作者 王蓉 余璨 吕俊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38,共11页
易门铜厂矿床是滇中易门铜矿带中的Cu品位较低的大型矿床,是矿带中的一种代表性矿床。矿区发育沉积-成岩型铜矿(铜厂式)和热液脉状铜矿(大尖山式)两种矿(化)体,成矿地质作用较特殊。本文系统分析两类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 易门铜厂矿床是滇中易门铜矿带中的Cu品位较低的大型矿床,是矿带中的一种代表性矿床。矿区发育沉积-成岩型铜矿(铜厂式)和热液脉状铜矿(大尖山式)两种矿(化)体,成矿地质作用较特殊。本文系统分析两类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铜厂式矿石中白云石的δ^(13)C_(PDB)=-3.7‰~1.4‰,平均值-0.1‰,δ^(18)O_(SMOW)=19.7‰~21.7‰,平均值20.8‰,与赋矿碳酸盐地层(落雪组)中的白云石C、O同位素组成一致,均在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范围,且受成岩期后作用的影响小,具有典型的沉积-成岩成因标志。尖山式矿体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的δ^(13)C_(PDB)=-3.7‰~0.1‰(均值为-1.5‰),δ^(18)O_(SMOW)=11.9‰~17.0‰(均值为14.1‰),与沉积-成岩型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在δ^(13)C_(PDB)-δ^(18)O_(SMOW)图上集中于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的狭小范围内,指示其成矿流体与幔源或深部岩浆活动有关,为壳-幔混合流体。其中壳源组分可能主要由矿区碳酸盐地层提供,而幔源组分则可能与晋宁-澄江期基性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去气作用有关。C、O同位素组成证据说明,铜厂矿区层状铜矿和脉状铜矿的成矿作用类型不同,成矿流体也不具同源性,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型+热液叠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组成 成矿流体 成因类型 易门铜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帕奔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矿床成因:稀土元素和C、O、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林楠 侯林 +4 位作者 刘书生 张启明 徐思维 施美凤 曾祥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50,共18页
帕奔金矿床位于老挝西北部,为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的方解石脉型金矿床。文章在系统的野外和镜下工作基础上,对比了方解石脉、红化蚀变岩、弱碳酸盐化蚀变灰岩、未蚀变灰岩以及方解石脉内雄黄和雌黄的稀土元素特征,结合灰岩和方解石的C、O... 帕奔金矿床位于老挝西北部,为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的方解石脉型金矿床。文章在系统的野外和镜下工作基础上,对比了方解石脉、红化蚀变岩、弱碳酸盐化蚀变灰岩、未蚀变灰岩以及方解石脉内雄黄和雌黄的稀土元素特征,结合灰岩和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以及雄黄/雌黄的S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载金方解石、蚀变岩和灰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相近,均表现出重稀土元素平坦以及Eu、Ce负异常特征;但方解石轻微亏损轻稀土元素,且具有较高的Tb/La和Sm/Nd比值。在Y/Ho-La/Ho和Tb/Ca-Tb/La图解中,灰岩→蚀变岩→方解石投点分别与重结晶趋势线和重新活化趋势线基本吻合,灰岩和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也表现出了基本一致的海相碳酸盐岩成因。因此,推断帕奔金矿的含金方解石脉及相关的热液蚀变是同一成矿期内同源流体体系的产物,相对形成顺序由早到晚为弱蚀变灰岩、红化蚀变岩、方解石大脉,且与赋矿灰岩存在继承性。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帕奔金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下二叠统灰岩的脱水和脱碳酸盐化作用。雄黄和雌黄δ34S值接近0‰,且方解石脉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表明可能混入了深部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帕奔金矿床成矿作用很可能发生于晚三叠世—侏罗纪的滇缅马泰地体与印支陆块碰撞导致的区域韧-脆性构造活动,并受到岩浆活动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co、S同位素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帕奔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氧、锶同位素在羌塘盆地龙尾错地区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刘建清 贾保江 +3 位作者 杨平 陈玉禄 彭波 李振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结合野外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羌塘盆地龙尾错地区中上侏罗统地层层序地层划分及其C、O、Sr同位素响应。认为自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上侏罗统雪山组一段(J3xs1)可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其中布曲组—索瓦组二段下部,C、O、Sr同位素在... 结合野外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羌塘盆地龙尾错地区中上侏罗统地层层序地层划分及其C、O、Sr同位素响应。认为自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上侏罗统雪山组一段(J3xs1)可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其中布曲组—索瓦组二段下部,C、O、Sr同位素在同一层序内呈有规律变化:在TST体系域内δ13C、δ18O、87Sr/86Sr均值较高,在纵向变化曲线上表现为正偏,而在HST体系域内表现为相对的负偏。其纵向上的三次明显正偏与负偏可分别对应于三次海底的停滞与扩张。文章同时分析了个别异常样品的数据特征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侏罗统 co、Sr同位素 层序地层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黔汞矿带脉石矿物方解石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加昇 温汉捷 石少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93,共9页
方解石是湘黔汞矿带的主要脉石矿物。湘黔汞矿带各矿床方解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中段的大硐啦、茶田方解石和围岩的稀土配分模式比较相似,只是稀土总量有差别;南段的万山方解石和围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则不一致,围岩的... 方解石是湘黔汞矿带的主要脉石矿物。湘黔汞矿带各矿床方解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中段的大硐啦、茶田方解石和围岩的稀土配分模式比较相似,只是稀土总量有差别;南段的万山方解石和围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则不一致,围岩的稀土总量反而要高于方解石。南段的万山方解石稀土具有弱的负Eu、负Ce异常;而中段的大硐喇、茶田方解石具有负Eu、正Ce异常。其中,作为示踪流体过程重要参数的Y/Ho比值在湘黔汞矿带南段与中段的方解石中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方解石的C、O同位素特征揭示南段万山汞矿的形成与古油藏的有机质有关,而中段大硐喇、茶田汞矿的形成则与有机质无关。这都说明了南段与中段无论是成矿物理化学环境还是成矿热液流体的性质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黔汞矿带 方解石 稀土元素 co同位素 流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同位素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家菁 王登红 +5 位作者 刘善宝 陈郑辉 施光海 王静 王永庆 魏英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25-3333,共9页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的北武夷地区,该地区是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主要特征。篁碧铅锌矿之西侧冷水坑地区,东侧的梨子坑、仙霞岭都已有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的北武夷地区,该地区是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主要特征。篁碧铅锌矿之西侧冷水坑地区,东侧的梨子坑、仙霞岭都已有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次研究选取了篁碧矿石中闪锌矿进行同位素年代学测试;Rb-Sr法和Sm-Nd法两种同位素年龄测试,得到其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5.4±4.4Ma(SMWD=0.52)和139±15Ma(SMWD=0.118)。结果表明该矿床系形成于早白垩世,另一方面也显示了闪锌矿可以作为测年的理想矿物。V5号矿脉的铅锌矿石和方解石脉的C、S、O同位素分析结果:铅锌矿的34SV-CDT为2.5‰~5.1‰,方解石脉的13CV-PDB为-2.6‰~-4.7‰,18OV-PDB为-23.9‰~-27.7‰,18OV-SMOW为2.3‰~6.2‰。以上数据显示矿石中S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方解石脉中C、O显示其来源比较复杂,指示源于基性岩或地幔源,并有大气降水。综上说明该矿床为早白垩世的岩浆热液矿床。上述研究丰富了北武夷地区的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结合前人资料,认为中生代成矿时代由西往东渐新。岩浆源方解石脉的发现暗示北武夷隐伏基底断裂可能深达地幔,为钦杭结合带南界的厘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c、S、o同位素 闪锌矿Rb-Sr和Sm-Nd定年 江西篁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栾川百炉沟铅锌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5
18
作者 段士刚 薛春纪 +4 位作者 刘国印 燕长海 冯启伟 宋要武 高炳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0-826,共17页
百炉沟矿床是近年来在盛产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河南栾川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床,位于豫西南牛心剁穹状背斜之西侧,与栾川地区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马圈等斑岩型及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相毗邻。矿体呈脉状、板状产在中元古界变... 百炉沟矿床是近年来在盛产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河南栾川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床,位于豫西南牛心剁穹状背斜之西侧,与栾川地区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马圈等斑岩型及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相毗邻。矿体呈脉状、板状产在中元古界变质碳酸盐岩-碎屑岩层中,受NWW向层间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由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组成。矿石中石英和闪锌矿所捕获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有富液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体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等4种类型,邻近分布,其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成矿过程中可能存在流体沸腾作用。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0~327℃,以中温(250~260℃)为主;盐度w(Na-Cleq)为4.0%~14.0%,以5.0%~9.0%为主;依据均一温度峰值所对应的压力(38.94~44.87MPa),求得成矿深度为1.44~1.66km。表明该矿床明显具有浅成、中温、低盐度热液成矿的特征。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至少有纯H2O蒸汽、N2+CO2+CH4、N2+CO2和N2+CH4等4种组合。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内包裹体水的δDV-SMOW为-76‰~-90‰,方解石的δ13CV-PDB为-0.44‰~1.80‰,选取所对应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计算得到包裹体水的δ18O水为2.51‰~10.96‰,反映出成矿流体的主体为岩浆热液。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V-CDT为-1.2‰~10.9‰,其峰值(1‰~2‰)与该地区斑岩型钼矿床中的硫化物相近,指示其具有岩浆来源硫的特征。矿石中硫化物206Pb/204Pb=17.552~18.426,207Pb/204Pb=15.451~15.5794,208Pb/204Pb=38.264~39.637,反映出成矿金属主要来自于岩浆,有少量地层岩石铅的加入。百炉沟铅锌矿床应属受层间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H、co、S、Pb同位素 铅锌矿床 岩浆热液 百炉沟 栾川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尔尕生铅锌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1
19
作者 段士刚 薛春纪 +2 位作者 李野 石海岗 贾志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4-1024,共11页
新疆西天山赛里木地块中部的库尔尕生铅锌矿床受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石呈网脉状、块状、浸染状、角砾状和斑杂状构造;矿石的矿物组成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方解石。脉... 新疆西天山赛里木地块中部的库尔尕生铅锌矿床受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石呈网脉状、块状、浸染状、角砾状和斑杂状构造;矿石的矿物组成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方解石。脉石石英中发育纯液体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4~158.8℃。脉石石英和方解石的H、O、C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的δD值主要为-96.8‰^-84.3‰,δ18O值为-10.92‰^-6.11‰,反映出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水;方铅矿的δ34S值为4.1‰~8.4‰,与区域上晚石炭世的斑岩体来源硫范围(如达巴特流纹斑岩体硫化物的δ34S值为4.9‰~7.9‰,平均6.3‰)相似,揭示其硫可能为斑岩来源;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207~18.291,207Pb/204Pb=15.595~15.654,208Pb/204Pb=38.085~38.291,在Δβ-Δγ成因分类图解上投影于"化学沉积型铅"与"海底热水作用铅"界线附近,可能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成矿金属物质来源于围岩。综合分析认为,库尔尕生铅锌矿床可能是与斑岩有关的远源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H、oc、S、Pb同位素 库尔尕生铅锌矿床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仲文斌 张均 +3 位作者 王健 杨青 张哲坤 程元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0-218,共19页
川滇黔接壤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目前已经发现了会泽、天宝山、大梁子等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文章通过系统总结分析区域内铅锌矿床稳定同位素(C、H、O、S同位素)数据,结合区域构造控矿特征,表明成矿热液的碳、氧主要来源于... 川滇黔接壤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目前已经发现了会泽、天宝山、大梁子等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文章通过系统总结分析区域内铅锌矿床稳定同位素(C、H、O、S同位素)数据,结合区域构造控矿特征,表明成矿热液的碳、氧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个别矿床可能有有机碳或幔源碳参与成矿作用。黔西北地区从靠SE侧威宁-水城构造带上的铅锌矿床至NW侧垭都-蟒硐构造带上的铅锌矿床,方解石的δ^(13)CV-PDB值从0.6‰~2.5‰转变为-5.3‰~1.5‰,δ18OV-SMOW值从23.3‰~25.5‰转变为11.3‰~20.9‰,均显示出逐渐变小的趋势;SN向小江断裂带内各矿床表现出线性关系,并且具有向δ^(13)CV-PDB、δ^(18)OV-SMOW都亏损的方向偏移趋势,NE向断裂带内的各矿床C、O同位素则表现为集中一致的分布特征。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建造水(热卤水和油田卤水)特征,部分可能有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参与成矿作用。矿床硫源主要为同时代海水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TRS)形成的还原硫,个别矿床细菌还原硫酸盐(BSR)形成的富含轻硫的油气藏中的H2S可能为成矿过程提供了部分硫来源。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S同位素组成具有从SE侧至NW侧向轻硫方向偏移的趋势,SN向小江断裂带内铅锌矿床S同位素组成较为集中一致,NE方向断裂带内铅锌矿床S同位素则具有从SW侧至NE侧向轻硫方向偏移的趋势,TSR的反应强度和反应速率降低可能是导致向轻硫方向偏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c、H、o、S同位素 铅锌矿床 川滇黔接壤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