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逐瘀化痰汤对湿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武旭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逐瘀化痰汤对湿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3月选择该院湿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10 mg/周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逐瘀化痰汤治疗... 目的探讨补肾逐瘀化痰汤对湿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3月选择该院湿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10 mg/周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逐瘀化痰汤治疗,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s-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骨硬化蛋白(bone sclerosis protein,SOST)、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1.48%(44/54)低于观察组94.44%(5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IL-6分别为(50.11±14.65)pg/mL、(39.62±12.37)pg/mL,血TNF-α分别为(61.62±18.42)pg/mL、(48.62±17.45)pg/mL,血SOST分别为(61.59±13.60)pg/mL、(72.05±14.51)pg/mL,血BMP-2分别为(190.22±27.75)ng/L、(161.51±24.57)ng/L,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逐瘀化痰汤可提高湿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降低炎症因子、改善骨化分子有关,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 湿痹阻型 强直性脊柱炎 炎症因子 骨化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