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转子发动机散热翅片结构优化设计及仿真研究
1
作者 韩宾 刘志鹏 +2 位作者 王一诺 张兆星 张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2-50,共9页
在工作过程中,转子发动机的缸体内部温度高、分布不均匀,易引起热应力、热疲劳等问题,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为了提高转子发动机工作时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针对高温区温度过高的主要问题,基于转子发动机换热理论提出了加长翅片、栅... 在工作过程中,转子发动机的缸体内部温度高、分布不均匀,易引起热应力、热疲劳等问题,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为了提高转子发动机工作时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针对高温区温度过高的主要问题,基于转子发动机换热理论提出了加长翅片、栅格结构、铜铝一体化3种优化方法。在验证仿真正确性的前提下,使用Fluent模拟了不同模型的换热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3种方案均能提高转子发动机散热性能,相比于未优化模型,加长翅片模型的表面积提高124.4%,散热效果提升4.9%,栅格模型的表面积提高158.5%,散热效果提升8.3%,铜铝一体化模型在结构和材料的协同作用下,散热能力提升15.2%。试验表明,合理优化翅片结构及材料能够提高转子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发动机 栅格结构 有限元仿真 结构设计 铜铝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偏心对永磁发电机绕组绝缘温度特性影响
2
作者 何玉灵 白怡凡 +4 位作者 张文 李勇 徐明星 王晓龙 唐贵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对发电机气隙偏心前后的气隙磁通密度、定子电流和损耗表达式进行了理论推导;根据传热基本原理,建立了发电机磁-热耦合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绕组绝缘温度场结果;通过实验对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气隙偏心程度的增大,发电机各部分损耗增加,定子铁心及绕组绝缘的温度随之升高。同时基于偏心故障下的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升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子铁心通风结构改善发电机的通风散热,通过对比2种不同结构下的定子温度场,表明该结构明显降低了发电机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度,为通风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发电机 气隙偏心 定子铁心 绕组绝缘 温度场 有限元法 故障诊断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封装管壳随机振动失效分析及抗振优化
3
作者 龚宝明 张杰 李海龙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混合集成电路(HIC)在服役过程中,壳体长边焊缝内侧区域容易出现裂纹导致失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失效现象进行振动研究,通过仿真软件ABAQUS对大尺寸混合集成电路封装管壳进行模态和随机振动实验与仿真,确定器件的薄弱位置,通过有限元仿... 混合集成电路(HIC)在服役过程中,壳体长边焊缝内侧区域容易出现裂纹导致失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失效现象进行振动研究,通过仿真软件ABAQUS对大尺寸混合集成电路封装管壳进行模态和随机振动实验与仿真,确定器件的薄弱位置,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结合的方法确定随机激励作用下盖板的危险位置和危险共振频率.针对薄弱位置设计不同载荷下的正弦振动实验,通过振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式拟合得到材料的S-N曲线.分析危险位置的失效原因为由于随机振动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的振动疲劳失效,并针对失效原因设计减振方案对原模块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对危险位置进行减振加固,提升器件的抗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集成电路 随机振动 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临时转播塔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4
作者 邢国华 陆勇健 +1 位作者 苗鹏勇 陈思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9,共11页
针对临时转播塔结构用钢质量较大且设计过程精细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模块化临时转播塔结构及其优化设计方法.所提设计方法将参数化建模与综合优化相结合,利用ANSYS建立结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设计参数在寻优过程中引起的风荷载变... 针对临时转播塔结构用钢质量较大且设计过程精细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模块化临时转播塔结构及其优化设计方法.所提设计方法将参数化建模与综合优化相结合,利用ANSYS建立结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设计参数在寻优过程中引起的风荷载变化;采用初始替换、差异化、自适应遗传等5种策略提升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FGA)的搜索能力和收敛性能,提出改进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IFGA),综合优化临时转播塔结构的尺寸、形状和杆件布置形式,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工程实例的应用表明,模块化临时转播塔结构的力学性能良好;在结构轻量化方面,IFGA算法相较于FGA算法优化结果在用钢质量上降低18.9%,相较于学校算法、鲸鱼算法及改进灰狼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寻优能力;建议的优化设计方法高效、可靠,能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较初始方案在用钢质量上降低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遗传算法 有限元 轻量化设计 临时转播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地板电动客车车顶结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步云 邹康 王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0,236,共6页
低地板电动客车常采用电池组置于车顶的布置方式,这使得车辆重心升高而影响其安全性。在保证车顶力学性能需求前提下,进行多目标结构轻量化设计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首先,针对低地板电动客车承载式车身特点,对车顶参数化模型进... 低地板电动客车常采用电池组置于车顶的布置方式,这使得车辆重心升高而影响其安全性。在保证车顶力学性能需求前提下,进行多目标结构轻量化设计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首先,针对低地板电动客车承载式车身特点,对车顶参数化模型进行刚、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继而通过灵敏度分析筛选出7组对质量和刚度影响较大的设计变量;根据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得到的仿真结果数据,利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建立近似模型,以车顶质量最小、载荷作用下位移最小为目标,采用NSGA-III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对比分析前后模型的结构性能。优化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材料的前提下,车顶实现减重11.32kg,降低超过1.5%,而力学性能变化在1%左右。这里研究可为特殊种类电动车辆轻量化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RBF径向基神经网络 NSGA-III优化算法 结构轻量化设计 灵敏度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折射式空间望远镜镜筒结构的优化设计
6
作者 黄志裕 朱俊青 +2 位作者 王永宪 黄炜祺 关英俊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303,共11页
针对大口径折射式空间望远镜的轻量化需求,采用拓扑优化与尺寸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经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镜筒结构(Φ154 mm×190 mm)进行优化并重构新构型。首先,建立几何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拓扑优化,获得合理的结构模... 针对大口径折射式空间望远镜的轻量化需求,采用拓扑优化与尺寸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经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镜筒结构(Φ154 mm×190 mm)进行优化并重构新构型。首先,建立几何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拓扑优化,获得合理的结构模型;随后,对其进行尺寸优化,确定最优结构参数。基于优化结果重构镜筒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以验证其结构性能。静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5℃均匀温升和轴向重力耦合工况下,大口径透镜的面形PV值最大为9.62 nm,RMS值最大为2.21 nm,满足PV<λ/10,RMS<λ/50(λ=632.8 nm)的设计要求。系统基频为2074 Hz,满足刚度要求;其镜筒质量从3.022 kg减重至1.053 kg,实现减重65.16%的轻量化效果;最后,通过整机试验测试,系统波像差为0.124λ,成像质量良好,满足空间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望远镜 镜筒结构 拓扑优化 尺寸优化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机器人关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测试
7
作者 赵弘历 姚佳男 +3 位作者 王鑫 唐术锋 郭晓栋 常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1,共6页
一体化关节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力矩-质量比是一体化关节的重要参数,其值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针对提高一体化关节的力矩-质量比这一需求,重点攻克一体化关节的结构设计、伺服驱动控制、关键传动部件的有限元分析、系统集成等共性关... 一体化关节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力矩-质量比是一体化关节的重要参数,其值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针对提高一体化关节的力矩-质量比这一需求,重点攻克一体化关节的结构设计、伺服驱动控制、关键传动部件的有限元分析、系统集成等共性关键技术,提高力矩-质量比、运动(位置、速度)控制精度及智能化程度,完成一款典型机器人关节研制。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体化关节实验平台,开展转速、精度和负载测试实验,来验证关节的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一体化关节的转速、重复定位精度、额定扭矩和最大扭矩均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谐波减速器结构、关节制动器结构和整体结构配合的优化,将一体化关节的力矩-质量比相比优化前提高了1.7 N·m/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关节 力矩-质量比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铆压型轮毂轴承单元内圈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车文侃 李立新 汪峰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500,共10页
针对轮毂轴承铆压成型后产品铆压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铆压成型过程进行了原理分析、模拟仿真、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铆压成型设备和原理,获得了铆头运动轨迹方程;采用ABAQUS软件构建了轮毂轴承铆压成型有... 针对轮毂轴承铆压成型后产品铆压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铆压成型过程进行了原理分析、模拟仿真、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铆压成型设备和原理,获得了铆头运动轨迹方程;采用ABAQUS软件构建了轮毂轴承铆压成型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法兰轴端变形区域的应变,获得了铆压过程中容易开裂影响铆压强度的区域;然后,应用响应面方法,以铆压预紧力与内圈外径变化量的比值(RPC)为优化目标,对该区域的斜线角度θ、斜线距离L、圆角半径R三个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了RPC的优化最大值和以上三个结构参数优化结果,并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对优化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针对优化结构后的内圈铆压装配成的轴承,进行了铆压松脱力试验和铆压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斜线距离L是最显著影响RPC的因素,斜线角度θ与圆角半径R的交互作用对RPC的影响也很显著,而斜线距离L和圆角半径R没有明显的交互影响;使用优化结构后的内圈铆压装配成的轴承具有较强的轴向预紧能力和较高的铆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强度 铆压成型有限元模型 轮毂轴承 响应面方法 结构优化 铆压预紧力与内圈外径变化量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加工材料螺旋槽丝锥结构优化及实验验证
9
作者 张克楠 周亚亚 +2 位作者 张学生 徐锦泱 陈明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1,共6页
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螺旋槽丝锥加工难加工材料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根据螺旋槽丝锥设计的关键结构参数,使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螺旋角度、切削锥角度和铲磨量等重要几何参数,揭示这些参数和切削扭矩、切削温度之间的关系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螺旋槽丝锥加工难加工材料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根据螺旋槽丝锥设计的关键结构参数,使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螺旋角度、切削锥角度和铲磨量等重要几何参数,揭示这些参数和切削扭矩、切削温度之间的关系规律。结果表明:适当调整螺旋角度和切削锥角度可以显著降低切削扭矩,从而减小加工时的功耗和热量累积。此外还对丝锥容屑槽的结构参数展开仿真研究,探究刃口前角和第一圆弧半径对切屑卷曲程度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通过与演示丝锥的对比,得出优化后的丝锥在攻丝过程中具有更低的轴向力和扭矩值。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螺旋槽丝锥在加工难加工材料时性能优化问题的系统分析,对提高丝锥加工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丝锥 结构优化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形光声池的设计优化与性能评估
10
作者 赵继娜 佟首峰 +5 位作者 江晟 陈建波 王嘉宁 赵宏宇 张爽 张源峰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8,共16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异形光声池的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试验设计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设计了一种突触形光声池并确定了其最佳尺寸,模拟了突触形光声池的声场与流场特性,比较了最优尺寸下突触形光声池与传统圆柱形光声池的各项性能指标... 提出了一种针对异形光声池的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试验设计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设计了一种突触形光声池并确定了其最佳尺寸,模拟了突触形光声池的声场与流场特性,比较了最优尺寸下突触形光声池与传统圆柱形光声池的各项性能指标。优化后的突触形光声池声压相对增长了41.8%、品质因数相对增长了16.03%,涡旋回流得到了改善,瞬态浓度平衡所需调节时间相对降低了62.75%,腔体容积相对降低了66.27%,各性能优化效果显著。以此为基础,搭建了NO_(2)光声光谱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突触形光声池的谐振频率为2553 Hz,品质因数约为70.16,响应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构紧凑。为提升光声光谱检测系统中光声池性能的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光谱 光声池 结构设计 参数优化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载荷下小尺寸高强度钻杆螺纹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11
作者 黎文奇 刘洋 +1 位作者 管锋 佘扬周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8-259,共12页
为了减少深井小井眼钻进过程中钻杆螺纹接头失效事故,需要提升其连接性能和密封性能。基于接头力学分析与弹塑性变形理论,以NC38和TM36螺纹牙型的双台肩钻杆接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螺纹升角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 为了减少深井小井眼钻进过程中钻杆螺纹接头失效事故,需要提升其连接性能和密封性能。基于接头力学分析与弹塑性变形理论,以NC38和TM36螺纹牙型的双台肩钻杆接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螺纹升角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在上扣扭矩、轴向载荷、内压和弯矩等复合工况下两种螺纹接头的弹塑性变形机理。分析了两种钻杆螺纹接头的工作性能,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接头台肩及螺纹段的应力和接触压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TM36螺纹接头在台肩面及螺纹段的应力明显低于NC38螺纹接头,且密封性能更优。TM36螺纹接头能降低应力集中,改善螺纹牙承载性能,确保台肩和螺纹牙接触压力分布合理,从而有效降低接头粘扣和泄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钻杆 复合载荷 弹塑性 结构优化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骨折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分析
12
作者 黄英浩 王欣 楚海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髓内钉固定骨折面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构建了计及股骨层状结构特点和肌肉力作用的髓内固定系统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缓步行走条件下固定系统的力学响应.为... 髓内钉固定骨折面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构建了计及股骨层状结构特点和肌肉力作用的髓内固定系统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缓步行走条件下固定系统的力学响应.为定量化评估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提出安全因数的概念,并基于这一概念定量化考察了头钉定位参数对固定系统力学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固定系统在股骨与头钉、主钉与头钉,以及主钉与锁钉的接触区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是评估髓内固定系统力学可靠性的关键区域.研究还表明,髓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力学可靠性,降低头钉高度有利于提高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而头钉近端钉角(proximal nail angle)对固定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髓内固定系统 力学可靠性 结构优化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型钢套筒溢浆连接的装配式有柱地下车站整体结构受力性能推覆分析
13
作者 胡天波 徐军林 +3 位作者 江佳斐 潘正义 薛伟辰 毛良根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3-943,共11页
为解决现有装配式地下车站施工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型钢套筒溢浆连接的装配式两层两跨矩形框架有柱地下车站结构。该结构由单面叠合侧墙、现浇底板、预制中板、叠合顶板、预制混凝土柱组成。其中,侧墙纵筋采用型钢套筒溢浆连接... 为解决现有装配式地下车站施工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型钢套筒溢浆连接的装配式两层两跨矩形框架有柱地下车站结构。该结构由单面叠合侧墙、现浇底板、预制中板、叠合顶板、预制混凝土柱组成。其中,侧墙纵筋采用型钢套筒溢浆连接,上下层预制柱钢筋采用套筒连接,预制柱与底板采用螺栓连接。采用可合理反映预制构造和钢筋连接特性的节点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建立有柱地下车站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推覆分析重点研究中板与顶板预制板是否出筋以及埋深对装配式地下车站整体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并与现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装配式地下车站与现浇车站均为混合铰破坏模式,塑性铰首先出现在中柱端部;装配式地下车站与现浇车站荷载-位移曲线均分为弹性、屈服、峰值和极限4个阶段。2)在3 m埋深下,采用中板与顶板预制板受力筋靠纵梁侧不出筋的装配式车站整体结构抗侧刚度较采用出筋构造的整体结构低4.2%,但是否出筋对装配式车站整体结构的峰值承载力与延性影响不大,相差不到4%;且装配式车站与现浇车站之间的峰值承载力、延性的差异均不超过6%。3)在10 m埋深下,采用中板与顶板预制板受力筋靠纵梁侧不出筋/出筋的2种不同构造的装配式车站与现浇车站之间的承载力、延性、刚度的差异均不超过7%;相比3 m埋深,10 m埋深下整体结构的承载力与刚度分别提高10.5%~12.7%和31.8%~46.3%,但延性降低14.5%~18.7%。总体上,该装配式有柱地下车站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中板与顶板预制板受力筋靠纵梁侧是否出筋对车站整体结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有柱地下车站 型钢套筒溢浆连接 整体结构 推覆分析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位移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for shield cutterhead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an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夏毅敏 唐露 +2 位作者 暨智勇 程永亮 卞章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37-945,共9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shield cutterhead, the method of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adopted. An optimal design model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shield cutterhead, the method of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adopted. An optimal design model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for shield cutterhead is formulated,based on the complex enginee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model,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model is a composite function of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is applied to formulate the approximate function of objective func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olution scale of optimal problem.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cutterhead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and the change rule of the stress-strain with various structur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ir optimal values were researched under specif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original cutterhead structure scheme, the obtained optimal scheme of the cutterhead structur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cutterhead, which can be seen from the reduction of its maximum equivalent stress by 21.2%, that of its maximum deformation by 0.75%, and that of its mass by 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tunneling machine cutterhead structural parameters fuzzy mathematics finite element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机喷头温度场分析及冷却系统优化
15
作者 段梦珍 任东旭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9,共8页
在熔融沉积型3D打印过程中,当温度太高时,耗材吐丝不均匀;当温度太低时,打印吐丝速变慢,喷头易堵塞,因此,通过对3D打印机喷头温度场进行分析,并对冷却系统进行优化。建立3D打印机喷头结构模型和3D打印机温度场热分析理论模型;然后,基于A... 在熔融沉积型3D打印过程中,当温度太高时,耗材吐丝不均匀;当温度太低时,打印吐丝速变慢,喷头易堵塞,因此,通过对3D打印机喷头温度场进行分析,并对冷却系统进行优化。建立3D打印机喷头结构模型和3D打印机温度场热分析理论模型;然后,基于Ansys Workbench建立3D打印机喷头温度场模型,对其整体及关键部件进行温度热分析;最后,基于温度场热分析结果,对喷头冷却系统进行优化和温度场热分析,并对优化后喷头进行打印实验。结果表明,当t=100、200、300 s时,与优化前相比,喷头整体最低温度分别降低了0.558、3.254、7.086℃,降低率分别为2.58%、13.4%、25.1%,喷头最高温度分别提高了20%和5%,喷头冷却效果和加热速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提供了足够的打印热量,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在打印实验过程中,喷头温度与仿真时温度基本一致,并且,没有发生耗材堵塞、成型件坍塌等问题,证明了优化后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喷头 温度场分析 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of two composite thin-walled structures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素超 周辉 +1 位作者 梁习锋 任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386-4394,共9页
For the safety protection of passengers when train crashes occur, special structures are crucially needed as a kind of indispensable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With the help of the structures, crash kinetic-energy can b... For the safety protection of passengers when train crashes occur, special structures are crucially needed as a kind of indispensable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With the help of the structures, crash kinetic-energy can be completely absorbed or dissipated for the aim of safety. Two composite structures(circumscribed circle structure and inscribed circle structure) were constructed. In addition,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rashworthy characteristic of the two structure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ethod of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and Kriging surrogat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Kriging surrogate model, conclusions can be safely drawn that the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SEA) and ratio of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 to initial peak force(REAF) of circumscribed circle structure are lager than those of inscribed circle structure under the same design parameters. In other words, circumscribed circle structure has better performances with higher energy-absorbing ability and lower initial peak force. Besides, error analysis was adopted and the result of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Kriging surrogate model has high nonlinear fitting precision. What is more, the SEA and REAF optimum values of the two structures have been obtained through analysis, and the crushing results have been illustrated when the two structures reach optimum SEA and RE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ive analysis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composite structure Kriging surrogate mode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JMZ型机载锚杆钻机钻臂结构优化
17
作者 滕文想 陈慕冉 +1 位作者 张立祥 费树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4,共8页
针对机载锚杆钻机钻臂质量过大会影响机动性和工作稳定性等问题,以JMZ型机载锚杆钻机钻臂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进行结构优化。以钻臂的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强度和刚度为约束条件,质量为优化目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建立响应面模型,... 针对机载锚杆钻机钻臂质量过大会影响机动性和工作稳定性等问题,以JMZ型机载锚杆钻机钻臂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进行结构优化。以钻臂的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强度和刚度为约束条件,质量为优化目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建立响应面模型,分析各变量对钻臂最大等效应力、最大变形和质量的影响规律,运用多岛遗传算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寻优求解,得到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固定臂内筒截面尺寸对钻臂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最大,伸缩臂内筒截面尺寸对钻臂最大变形和质量的影响最大;优化后钻臂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钻臂质量下降了7.83%,最大等效应力下降了14.58%,达到了优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臂 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 响应面法 多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贝叶斯深度神经网络构架优化设计
18
作者 何宇轩 尹涛 王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190,共7页
贝叶斯神经网络(Bayesian neural network,BNN)相较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噪声鲁棒性,在结构系统识别与健康监测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单隐含层BNN的应用及其构架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多隐含层构架相... 贝叶斯神经网络(Bayesian neural network,BNN)相较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噪声鲁棒性,在结构系统识别与健康监测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单隐含层BNN的应用及其构架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多隐含层构架相比于单隐含层在复杂高维数据拟合上通常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但针对多隐含层BNN构架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针对多隐含层BNN并结合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开展构架优化设计研究,发展基于证据对数的多隐含层BNN网络性能定量量度,并提出一种实现多隐含层BNN各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同步优化的高效算法,获得针对具体模型修正问题的多隐含层BNN构架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基于现场实测模态参数的某大跨度钢结构人行桥模型修正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系统识别 结构健康监测 有限元模型修正 贝叶斯深度神经网络 构架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春为 杨飚 +2 位作者 蔡有信 周同生 周祖衡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顶升机构及驱动等,软件主要包括变频器、编程控制器、电气控制系统等,通过机构协同作业,实现整体同步顶升和下放。为验证该装置的工作性能,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该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承载状态下的受力及变形,开展智能升降装置空载荷、半载荷、满载荷3种工况下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实桥应用。结果表明:智能升降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最大应力与最大竖向变形值均小于允许值;2个墩柱上2套智能升降装置的下连接座最大高度差为10~12 mm,能有效实现同步顶升;相较传统支架施工,采用该装置施工单个盖梁可减少工时11 h,工效提高14%,整体施工成本降低46.28%。该装置可将盖梁支架搭设的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极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了机械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梁 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结构验算 有限元法 现场试验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
20
作者 何知明 李英铭 +1 位作者 张莹 施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6,150,共9页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结合段结构优化前后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在最大正、负弯矩工况下应力沿纵向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原结合段前承压板传力作用并不显著;除部分应力集中点外,优化前后结合段应力差异并不显著,均小于17%。两种工况下,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均以承压板的直接承压为主要传力路径(R1),传递62.72%~66.65%钢梁轴力至混凝土;原结合段顶底板及腹板通过剪力钉传力(R2)、PBL钢板及PBL剪力键传力(R3)分别传递19.79%/22.54%、13.56%/12.68%的钢梁轴力,传力相对均匀;优化后结合段通过R3路径仅传递6%左右钢梁轴力至混凝土,R2路径传力比显著高于R3路径。优化后结合段在保证合理受力的条件下缩减了结合段的长度,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构造优化 有限元分析 受力特性 传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