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ortex模型分析金沙江水电开发对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红义 韩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84-3998,共15页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研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变化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Vortex模型在传统种群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种群年龄结构、繁殖体制、性比等因素,并考虑了环境、...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研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变化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Vortex模型在传统种群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种群年龄结构、繁殖体制、性比等因素,并考虑了环境、灾害、遗传等随机性对种群的影响,可模拟种群数量和生存力变化特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基于1981—2021年金沙江圆口铜鱼资源调查数据,采用Vortex模型构建了金沙江中下游干流大规模水电开发前、后两个时期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考虑了水电开发下,水温、流速等环境变化对圆口铜鱼种群的影响,对比了两个时期圆口铜鱼种群数量、结构及生存力等。结果表明:水电开发前,严重过度捕捞对圆口铜鱼种群产生了显著威胁,10年内种群数量下降了12.5%,百年内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085,种群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较稳定,灭绝概率为1%;水电开发后,10年内种群数量下降了42%,百年内种群内禀增长率降至-0.087,灭绝概率增大至36.1%,种群平均灭绝时间为83.7年,圆口铜鱼抵抗环境干扰的种群恢复能力降低,种群生存力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水电开发 圆口铜鱼 种群生存力 漩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尺铁路桥箱梁风洞试验涡振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骑 黄林 +2 位作者 高贵 李世文 宁伯伟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76,共6页
研究目的:整体式钝体钢箱梁作为大跨度铁路桥近年来采用的一种主梁形式,涡激振动现象较为显著,为研究比例尺对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的影响,采用1∶90、1∶50与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不同比例尺试验下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 研究目的:整体式钝体钢箱梁作为大跨度铁路桥近年来采用的一种主梁形式,涡激振动现象较为显著,为研究比例尺对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的影响,采用1∶90、1∶50与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不同比例尺试验下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的涡振响应,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适宜缩尺比。研究结论:(1)铁路桥钝体箱梁的涡激振动试验结果受模型比例尺影响较大,其中1∶50节段模型试验中获得的断面涡振响应最为显著,通过1∶25比例尺试验获得的断面涡振响应较小,但该两种比例尺模型的主要涡振特性试验结果大致吻合;(2)1∶90节段模型试验在各风攻角下均没有测试到断面的涡振响应,采用小尺度模型试验无法有效反映钝体箱梁铁路桥实桥的涡振特性;(3)在不考虑节段模型系统满足与实桥间质量与质量惯性矩相似律的条件下,可以在小尺度(1∶90比例尺)模型试验中获得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的涡激振动,虽无法借此判定实际铁路桥梁的涡振响应,但可借此对比断面涡振性能的高低,在主梁设计阶段初期辅助完成气动优化措施的研究;(4)本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铁路桥箱梁的风洞试验比例尺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钝体箱梁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模型比例尺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的涡致振动系统建模
3
作者 季廷炜 王亮 +2 位作者 谢芳芳 张鑫帅 郑畅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12,432,共12页
以二维和三维圆柱涡致振动(VIV)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INDy)的方法,识别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和尾流振荡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到VIV系统的流固耦合模型,实现不同缩减速度下圆柱VIV位移和速度响应的预测.... 以二维和三维圆柱涡致振动(VIV)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INDy)的方法,识别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和尾流振荡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到VIV系统的流固耦合模型,实现不同缩减速度下圆柱VIV位移和速度响应的预测.结果表明,采用SINDy算法,识别了带有附加阻尼的二维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该模型与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当涡致振动系统处于锁定(lock-in)区域时,附加阻尼随缩减速度变大而基本保持不变,结构的无量纲最大振幅保持在较高水平;当涡致振动系统处于非锁定区域时,附加阻尼随缩减速度变大而呈现线性下降的特征,结构的无量纲振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SINDy方法识别的二维VIV系统流固耦合模型和三维VIV系统结构响应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二维VIV系统流固耦合模型有一定的泛化能力.模型预测值能够表征原系统的运动特征,对二维VIV系统结构位移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6%,结构速度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5%,对三维VIV系统结构位移和速度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辨识 涡致振动 流固耦合 降阶模型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流场及脉动压力数值模拟
4
作者 李小超 吴兵兵 周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弧形闸门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挡水、泄水建筑物,虽然弧形闸门被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设计水压,但泄水过程中水压的脉动可能会使闸门产生较大的振动,进而造成闸门的破坏。结合湍流模型和流体体积方法(volume of fluid,VOF)建立弧形... 弧形闸门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挡水、泄水建筑物,虽然弧形闸门被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设计水压,但泄水过程中水压的脉动可能会使闸门产生较大的振动,进而造成闸门的破坏。结合湍流模型和流体体积方法(volume of fluid,VOF)建立弧形闸门泄流三维湍流流场数值模型,数值求解采用稳态计算和瞬态计算两个连续的运算步骤进行,以便更好地确定入口处的流速。分别采用k-ε湍流模型和k-ω湍流模型对闸门周围流场和作用在弧形面板上的流体压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k-ε湍流模型与壁函数相结合的方法不能捕捉到稳定泄流阶段闸门面板上的压力脉动行为,而k-ω湍流模型结合壁面积分不仅能够得到闸门周围的流场变化,而且能准确计算闸门面板上的脉动压力。基于k-ω湍流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下游水位变化对闸门周围流场和脉动压力的影响,闸门面板上压力的脉动主要是由于闸门前的漩涡引起的,压力脉动的优势频率取决于闸孔出流形式,与上下游水位差无关,自由出流时的压力脉动优势频率比淹没出流时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泄流 湍流模型 脉动压力 漩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流作用下并联悬垂双取水管涡激振动载荷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赵光义 张萌萌 +3 位作者 付世晓 许玉旺 任浩杰 白英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7-1080,共14页
悬垂取水管作为温差能发电平台等生产设施的核心部件,日益受到关注.悬垂连接双管结构较之单管有着更高的输送效率与更低的制造工艺要求,但是其涡激振动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悬垂连接双管模型试验,提出了一种针对大位移、小变... 悬垂取水管作为温差能发电平台等生产设施的核心部件,日益受到关注.悬垂连接双管结构较之单管有着更高的输送效率与更低的制造工艺要求,但是其涡激振动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悬垂连接双管模型试验,提出了一种针对大位移、小变形问题的涡激载荷识别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双管与单管的涡激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和流向条件下,悬垂双管和悬垂单管的涡激振动位移幅值在低流速时相似,但在高流速下存在差异;悬垂双管更易表现出涡激振动不稳定性,包括行波和多频响应等;双管结构可以采用与单管相同的斯特劳哈尔数进行涡激振动预报;此外,悬垂双管与悬垂单管在横向流动方向上的附加质量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起到调节固有湿频率的作用,以使得双管发生涡激振动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垂管 涡激振动 涡激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tex的6自由度平台洗出运动仿真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春雨 周晓军 +1 位作者 魏燕定 唐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90-1396,共7页
为了研究并联6自由度平台在车辆驾驶过程中的洗出运动,实现车辆动力学模型和6自由度运动平台模型的联合仿真,提出一种利用Vortex多体动力学软件对6自由度平台进行建模,复现车辆模型运动过程的仿真方法.平台液压油缸初始位姿采用解析法... 为了研究并联6自由度平台在车辆驾驶过程中的洗出运动,实现车辆动力学模型和6自由度运动平台模型的联合仿真,提出一种利用Vortex多体动力学软件对6自由度平台进行建模,复现车辆模型运动过程的仿真方法.平台液压油缸初始位姿采用解析法进行确定,在Matlab/Simulink中实现运动平台的洗出滤波算法和运动学反解算法,利用转弯和直线2种典型运动进行仿真验证.在给定路面上进行虚拟驾驶,Vortex车辆动力学模型解算结果使车辆产生相应的连续运动状态,相关动力学参数经过洗出滤波算法、平台运动学反解运算得到各油缸伸长量,驱动Vortex软件中建立的6自由度运动平台模型.结果表明,利用Vortex软件可以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并联6自由度平台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实现平台洗出运动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并联6自由度平台 洗出滤波算法 洗出运动仿真 车辆动力学模型 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大气飞机尾涡演化分析与预测研究
7
作者 李瑞鑫 许春晓 +2 位作者 黄伟希 赵立豪 崔桂香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20,I0002,共17页
飞机起降过程中产生的尾涡会对后机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飞机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而缩短尾流间隔是提高机场起降能力的关键。本文利用大涡模拟方法与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不稳定大气不同高度范围的尾涡演化进行了研究,考虑了阵风和稳... 飞机起降过程中产生的尾涡会对后机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飞机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而缩短尾流间隔是提高机场起降能力的关键。本文利用大涡模拟方法与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不稳定大气不同高度范围的尾涡演化进行了研究,考虑了阵风和稳定度对尾涡演化的影响,发现大逆风和强不稳定大气中尾涡耗散更快。在此基础上针对近地面以风速和稳定度为参数建立大涡模拟数据库;将现有高空模型拓展到不稳定大气并引入湍动能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精度;对衔接过渡区域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方案,且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稳定度条件。尾涡环量演化可以直接采用近地数据库数据,而尾涡高度演化需要进行额外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涡 大涡模拟 大气稳定度 环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tex的水下实时动力学虚拟仿真环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纪连恩 孙晓宇 郭文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20-2026,共7页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构建实时动力学仿真系统,既要能够呈现逼真的视景仿真效果,还要具有较高的力学仿真精度和实时计算性能。针对海洋环境作业模拟与水下应急维修仿真应用需求,将Vortex物理仿真引擎与Vega Prime虚拟现实平台相结合构...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构建实时动力学仿真系统,既要能够呈现逼真的视景仿真效果,还要具有较高的力学仿真精度和实时计算性能。针对海洋环境作业模拟与水下应急维修仿真应用需求,将Vortex物理仿真引擎与Vega Prime虚拟现实平台相结合构建实时动力学虚拟仿真环境,通过对作业环境和工机具进行物理属性建模和几何属性建模,设计并实现了对刚体、柔性绳索、海洋水体和海底地形等主要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的关键技术。在水下机器人下放训练系统中应用上述仿真技术,通过优化仿真模型和仿真过程,得到了具有高度物理真实感的实时动力学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物理引擎 多体动力学 物理建模 实时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荡工况下叶片柔性对15 MW级浮式风力机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马璐 周乐 +3 位作者 张险峰 雷肖 沈昕 杜朝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675,共9页
以IEA-15 MW风力机为对象,基于涡尾迹模型和几何精确梁模型研究了纵荡工况下叶片形变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台的纵荡运动所带来的附加速度会改变风力机的入流速度,从而使风力机的载荷出现波动;而相比于固定工况,纵荡工况下风... 以IEA-15 MW风力机为对象,基于涡尾迹模型和几何精确梁模型研究了纵荡工况下叶片形变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台的纵荡运动所带来的附加速度会改变风力机的入流速度,从而使风力机的载荷出现波动;而相比于固定工况,纵荡工况下风力机的输出功率有所提升,且在考虑叶片柔性后风力机载荷有所下降。此外,在风力机纵荡运动过程中,风力机的载荷对入流速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延迟,同时叶片柔性形变带来的附加速度会加剧载荷响应的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力机 气动特性 柔性形变 自由尾迹模型 几何精确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tex的月球车仿真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磊 郭建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52-356,共5页
为实现对月球车各种运动工况的性能仿真评估,基于Pro/E二次开发技术,将三维地形和车体模型直接生成定制的SQlite数据库模型,基于Vortex物理引擎相关函数,建立月球车车体动力学模型,并采用OSG图形引擎可视化对象;在轮壤台架试验基础上,对... 为实现对月球车各种运动工况的性能仿真评估,基于Pro/E二次开发技术,将三维地形和车体模型直接生成定制的SQlite数据库模型,基于Vortex物理引擎相关函数,建立月球车车体动力学模型,并采用OSG图形引擎可视化对象;在轮壤台架试验基础上,对Vortex内建的轮壤作用模型进行模型的评估及修模,确保模型的正确性;基于MFC多文档框架,实现响应中断、事件回调及仿真数据再现等前后处理功能,构建了三维可视化的仿真分析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车 仿真 vortex物理引擎 虚拟现实 轮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流环境中悬链线立管涡激振动疲劳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李星辉 冯琛涵 +2 位作者 袁昱超 郭力 唐文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7-47,58,共12页
海流作用下的涡激振动是海洋立管疲劳损伤积累的主要原因。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流流向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呈现多向流的特征。多向流环境中悬链线立管所处平面的方向对涡激振动响应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涡激振动数值预报模型和多向流中结... 海流作用下的涡激振动是海洋立管疲劳损伤积累的主要原因。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流流向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呈现多向流的特征。多向流环境中悬链线立管所处平面的方向对涡激振动响应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涡激振动数值预报模型和多向流中结构疲劳评估方法,计算了外流流向和流速变化时立管的涡激振动疲劳损伤,并分析了季节性差异显著、不显著多向流环境中涡激振动疲劳特性。结果表明:多向流环境中立管面内模态和面外模态在响应中共存竞争时涡激振动疲劳损伤较小。疲劳损伤与外流流速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或双重指数函数近似拟合。当季节性差异不显著时,疲劳损伤随立管布置方向变化剧烈;当季节性差异显著时,疲劳损伤随立管布置方向变化平缓。通过数值计算使立管所处平面与多向流主导流向呈特定夹角可以有效减小涡激振动疲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流 涡激振动 悬链线立管 疲劳损伤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圆钢管的涡激振动理论分析与风洞试验验证
12
作者 刘光辉 张博 +2 位作者 武鹏飞 伍川 陈文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在电网中应用广泛。其中钢管塔主要钢管构件长细比较大,低风速下易涡激振动,进而引起结构疲劳损伤,引起连接处损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目前钢管塔杆件涡振理论研究不充分现状,基于Van Der Pol式尾...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在电网中应用广泛。其中钢管塔主要钢管构件长细比较大,低风速下易涡激振动,进而引起结构疲劳损伤,引起连接处损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目前钢管塔杆件涡振理论研究不充分现状,基于Van Der Pol式尾流振子模型进行结构计算,采用中心差分法解模型耦合方程,编制圆钢管涡激振动计算程序并设计风洞试验验证其准确性,旨在研究圆钢管的涡激振动特性,为钢管塔涡振预测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文建立的尾流振子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钢管的位移,由于理论模型采用理想铰接约束,试验测得的涡振锁定区较短,且锁定频率低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振子模型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DES湍流模型在喷水推进泵数值预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13
作者 陈俊宝 李伟 +1 位作者 胡敬宁 季磊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6-770,共15页
本文将一种基于DES方法的WA湍流模型用于混流式喷水泵的性能预测,分析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在预测泵内外特性时的差异和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WA-DES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和空化性能,在不同流量工况下,WA-DES与SST k... 本文将一种基于DES方法的WA湍流模型用于混流式喷水泵的性能预测,分析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在预测泵内外特性时的差异和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WA-DES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和空化性能,在不同流量工况下,WA-DES与SST k−ω预测的叶顶流场压力系数、轴向速度和湍动能分布高度一致;在空化工况下,叶片吸力面低压区和叶轮蒸汽体积分布差异较小,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预测的泄漏涡尺度存在差异,但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对泵内高湍流黏度区的预测结果以及对叶轮内不同跨度上压力的预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这弱化了对泄漏涡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是保证两种模型预测的泵外特性差异不大的重要因素。因此,WA-DES模型在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促进WA-DES模型在喷水推进泵数值计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高喷水推进泵的设计和制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混流式喷水推进泵 叶顶泄漏涡 湍动能 涡量 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足尺钢管杆件涡激振动及阻尼控制研究
14
作者 炊晓毅 李巍 +3 位作者 武东亚 武鹏飞 陶亚光 陈文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但其钢管杆件长细比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钢管构件长期振动易使钢结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严重影响输电塔结构正常服役安全。针对钢管塔构件涡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但其钢管杆件长细比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钢管构件长期振动易使钢结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严重影响输电塔结构正常服役安全。针对钢管塔构件涡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阻尼控制方法。首先,开展了原尺输电塔钢管杆件气动效应研究。对槽型插板节点钢管弱轴向涡激振动响应及尾流展向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引入尾流振子模型,探究了增加阻尼比对钢管杆涡振响应的理论抑制效果的提升。最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开展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控制试验,通过加装TMD对钢管振动响应进行了控制,振幅最多可以下降95.8%,表明TMD可有效提高钢管塔在复杂风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保证钢管服役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尾流振子模型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故障声发射信号的涡旋聚焦传输方法
15
作者 吴冠武 吴立群 +5 位作者 王洪成 王亚星 郭金帅 张正 吴佳欣 李亮亮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针对滚动轴承内部供电及电信号传输难题,研究了基于声发射的轴承智能感知技术。首先,基于故障轴承转动振动特性构建声信号时序相差涡旋传输模型。然后,设计了环形中空式声超表面结构,研究了声涡旋聚焦机制及超表面透射性能,并仿真分析... 针对滚动轴承内部供电及电信号传输难题,研究了基于声发射的轴承智能感知技术。首先,基于故障轴承转动振动特性构建声信号时序相差涡旋传输模型。然后,设计了环形中空式声超表面结构,研究了声涡旋聚焦机制及超表面透射性能,并仿真分析了故障类型与声场涡旋拓扑荷数的关联关系。最后,通过故障轴承的模拟与试验装置验证了轴承故障声发射信号的涡旋聚焦传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涡旋聚焦 时序相差模型 环形超表面 智能轴承 声发射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水头混流式水轮机涡带区压力脉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长红 袁玲丽 +3 位作者 谭军 龚莉 刘芮麟 邓祥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6,182,共10页
当混流式水轮机在涡带区工况即部分负荷运行时,诱发的压力脉动偏大,易引起机组各部件的振动、噪声甚至出力波动,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大型中低水头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模型试验中出现的涡带区压力脉动突然增大及振动噪声... 当混流式水轮机在涡带区工况即部分负荷运行时,诱发的压力脉动偏大,易引起机组各部件的振动、噪声甚至出力波动,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大型中低水头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模型试验中出现的涡带区压力脉动突然增大及振动噪声现象,进行模型试验和三维全流道非定常数值计算(CFD)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涡带区压力脉动突增的原因是1.35倍转频的频率成分,由粗且不稳定的尾水涡带引起;优化转轮和补气能够破坏粗且不稳定的尾水涡带,从而消除1.35倍转频的频率成分,大大降低涡带区的压力脉动幅值;匹配不同的泄水锥能够减弱尾水涡带的强度(使涡带稍微变细),涡带区的压力脉动幅值有所下降,但未能破坏涡带的形状,不能消除1.35倍转频的频率成分。研究成果为改善涡带区压力脉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涡带区 压力脉动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柔性悬臂管道涡激振动响应特性数值研究
17
作者 齐正杨 高云 +1 位作者 张磊 程志康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73-2084,共12页
基于尾流振子模型,对末端带有集中质量块的柔性悬臂管道涡激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过程中考虑了3种不同的流剖面:线性剪切、指数剪切以及真实阶梯流剖面.首先建立了柔性悬臂管道结构和尾流振子之间的耦合模型;紧接着基于二阶... 基于尾流振子模型,对末端带有集中质量块的柔性悬臂管道涡激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过程中考虑了3种不同的流剖面:线性剪切、指数剪切以及真实阶梯流剖面.首先建立了柔性悬臂管道结构和尾流振子之间的耦合模型;紧接着基于二阶精度中心差分格式对耦合模型先离散后迭代进行求解;最后系统地分析了3种流剖面下结构的振动位移、振动频率等响应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带末端集中质量块的悬臂式管道结构,3种不同流剖面作用下,沿整个管道轴线方向上,结构振动均呈现出多频响应特征,结构振动主导模态阶数非常接近,结构振动呈现出驻波和行波相互混合的特征,且结构振动行波传播方向总是从流速较大的上端区域到流速较小的下端区域.尽管存在一定共性,不同流剖面下柔性悬臂管道涡激振动响应特性仍存在一些差异,线性剪切以及指数剪切流剖面下柔性悬臂管道涡激振动位移响应最大值均出现在管道末端,而真实阶梯流剖面下结构振动位移响应最大值并不出现在结构末端;线性剪切流剖面下悬臂管道涡激振动频率能量分布较为集中,呈“簇状峰”模式振动,结构振动呈准周期特征;而指数剪切和真实阶梯流剖面下悬臂管道涡激振动频率能量分布非常分散,呈宽带分布,结构振动表现出混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悬臂管道 集中质量块 尾流振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异形吊杆钢拱桥的涡振性能
18
作者 仝瑞金 杜文凯 +5 位作者 文锋 谢鹏飞 高广中 魏璟 赵勃隆 李加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2-568,共7页
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某大跨度拱桥的主拱圈和异形吊杆的抗风性能,确定主要构件涡激共振的发振风速和共振振幅,并改变原设计方案的阻尼和拱肋外形,研究其涡振性能.结果表明,全桥气弹模型实验中,风攻角在0°和3°时均出现小... 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某大跨度拱桥的主拱圈和异形吊杆的抗风性能,确定主要构件涡激共振的发振风速和共振振幅,并改变原设计方案的阻尼和拱肋外形,研究其涡振性能.结果表明,全桥气弹模型实验中,风攻角在0°和3°时均出现小振幅的竖弯涡振现象,涡振发生在反对称竖弯振型,随着来流紊流的增加,涡振振幅减小.增加主拱圈的阻尼能够有效抑制其涡振响应.主拱圈断面的切角对涡振性能影响显著,带切角的断面外形具有更好的涡振性能.异形吊杆在高风速下出现面外涡振,振幅较小,最大振幅小于4.5 cm;面内涡振的振幅更小,起振风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拱桥 异形吊杆 涡激共振 全桥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卷压扭构造作用控制下煤层气富集地质控制模式——以河西走廊带东部魏家地煤矿为例
19
作者 王勃 王宁 +4 位作者 文建东 徐凤银 李长兴 屈争辉 史鸣剑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带东部广泛发育的小型断陷含煤盆地,煤层厚度大且变化快,受中新生代陇西旋卷构造叠加影响,煤层气含量分布不均一,治理难度大。以靖远煤田魏家地煤矿为研究区,以煤层气钻井、录井、测井数据及勘探与生产期间获得的... 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带东部广泛发育的小型断陷含煤盆地,煤层厚度大且变化快,受中新生代陇西旋卷构造叠加影响,煤层气含量分布不均一,治理难度大。以靖远煤田魏家地煤矿为研究区,以煤层气钻井、录井、测井数据及勘探与生产期间获得的构造和水文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取得如下主要认识:受“旋卷挤出效应”和“断层阻挡效应”控制,研究区形成高角度逆断层间夹东西雁列状排列的背−向斜。以F3断层为界,分为西南部压性构造区、东北部压扭构造区,各构造分区煤层含气量整体偏低,且差异明显。旋卷压扭构造作用控制下的断层面泥岩涂抹封闭、顶板有效封盖、构造煤吸附性能强且封闭性强是煤层气富集关键控因。本次构建了3种煤层气富集模式:旋扭构造过渡段裂隙闭合区煤层气富集模式、逆断层下盘构造高点煤层气富集模式和向斜核部煤层气富集模式,其中靠近断层位置地层偏转明显,中间位置存在一个旋扭的过渡段,旋卷压扭构造区内过渡段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与裂隙方向垂直煤层裂隙闭合程度高,煤层气富集。以上认识可以为河西走廊带东部旋卷压扭断陷盆地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卷构造 煤层气 富集模式 断陷盆地 河西走廊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曲线槽箱组合梁桥的涡振性能
20
作者 庄碧涛 吴刚 +3 位作者 薛达 王力东 兰布尔 陈偲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5,共8页
以新建揭阳—惠来铁路跨梅州—潮汕高铁(72+72)m槽箱组合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1∶60刚性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成桥及施工状态下风攻角为-3°、0°和+3°时的主梁涡振响应,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 以新建揭阳—惠来铁路跨梅州—潮汕高铁(72+72)m槽箱组合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1∶60刚性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成桥及施工状态下风攻角为-3°、0°和+3°时的主梁涡振响应,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对主梁涡振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桥状态下主梁涡振性能良好,施工状态下槽形断面风攻角为0°时竖弯涡振较为显著,箱形断面各个攻角竖弯涡振均超过规范限值。施工状态下主梁出现了明显的涡振现象,建立箱形及槽形断面CFD数值仿真分析模型,结合Reynolds平均法的SST k-ω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进行二维流固耦合仿真计算,得到了主梁两种断面附近涡量和压力分布图。槽形断面主梁右侧壁顶部明显旋涡脱落是槽形段发生竖向涡振的主要原因,上下表面旋涡的交替脱落是箱形断面发生竖向涡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涡振性能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槽箱组合梁桥 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