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柴胡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1
作者 孙逸轩 王瀚 +6 位作者 王宝顺 张佳琪 曹睿 闫雨桐 罗容 王星 刘长利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51,共9页
为了研究红柴胡种子的生理特性,对2个产地共6组红柴胡种子样本进行种子质量、贮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并通过组培实验对比不同预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进程中贮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柴胡种子质量对贮藏物... 为了研究红柴胡种子的生理特性,对2个产地共6组红柴胡种子样本进行种子质量、贮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并通过组培实验对比不同预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进程中贮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柴胡种子质量对贮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超声处理30 min可显著提高红柴胡种子萌发率;100 mg/L赤霉素浸种最佳,可打破红柴胡种子休眠并提高发芽率至41.33%,同时显著提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同消毒方式对红柴胡种子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其萌发进程呈现不显著阶段性,总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首日最高,后逐渐降低至平稳水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暗培养时间增长而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先升后降;首个萌发高峰期与种子内贮藏物质及酶活性下降时间节点对应,说明此阶段及之前的萌发环境对种子萌发至关重要。红柴胡种子具有明显生理休眠特性,外源赤霉素通过打破休眠、调节酶活性,有效提升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柴胡 赤霉素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栽培柴胡中六种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薛国庆 刘青 +2 位作者 韩晓梅 韩玉琦 万银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3-1175,共3页
采用浓硝酸-高氯酸(V:V=4:1)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柴胡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栽培柴胡中的金属元素Ca,Mg,Fe,Cu,Zn,Pb的含量。研究了测定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及溶液介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做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 采用浓硝酸-高氯酸(V:V=4:1)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柴胡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栽培柴胡中的金属元素Ca,Mg,Fe,Cu,Zn,Pb的含量。研究了测定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及溶液介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做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考察。结果表明,栽培柴胡中Ca,Mg,Fe,Cu,Zn的含量分别为5588.9,1790.5,869.3,78.4,44.3μg·g^-1,Pb未检出。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57%~102.10%,相对标准偏差(n=9)为0.18%~2.26%。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栽培柴胡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狭叶柴胡糖类物质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斌 张腾霄 +3 位作者 刘利军 马艳秋 迟云超 樊铁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707-4709,共3页
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比较了7个不同产地的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还原糖、多糖和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同种柴胡由于受不同产地或不同的生长环境的影响,其糖类物质含量差别较大,河北产... 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比较了7个不同产地的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还原糖、多糖和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同种柴胡由于受不同产地或不同的生长环境的影响,其糖类物质含量差别较大,河北产地的柴胡糖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黑龙江明水野生柴胡。采用上述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可靠,为建立柴胡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总糖 还原糖 多糖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玲玲 蔡霞 胡正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揭示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等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狭叶柴胡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中黄... 【目的】揭示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等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狭叶柴胡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在狭叶柴胡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茎、叶、花及幼嫩果实中,其中以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259%;而根和成熟果实中的含量很低,分别为0.032%和0.046%。在茎、叶的发育过程中,盛花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坐果时含量有所下降,果实成熟时含量又开始上升,至枯萎前期,两者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又恢复到一个较高水平。【结论】对狭叶柴胡中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并在狭叶胡植株枯萎前期采收其地上部分,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器官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部位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玲玲 侯晓敏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6-281,共6页
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对狭叶柴胡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结构特征、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部位及其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狭叶柴胡根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 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对狭叶柴胡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结构特征、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部位及其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狭叶柴胡根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叶为等面叶结构,其营养器官的结构均表现出对旱生环境的适应性。(2)组织化学定位显示,柴胡皂苷在狭叶柴胡根中主要分布在维管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靠近维管形成层的木薄壁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皮层、维管形成层及韧皮薄壁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于表皮和叶肉中;狭叶柴胡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茎中主要分布于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及部分皮层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于表皮和位于叶缘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中,在根内分布很少。(3)定量分析表明,柴胡总皂苷在狭叶柴胡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为2.635%、1.045%和0.981%;而黄酮类化合物在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为0.032%、1.212%和2.259%;定量分析结果与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相符。研究表明,柴胡总皂苷在狭叶柴胡的根中含量最高,支持《中国药典》以根入药的结论;而且狭叶柴胡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建议对狭叶柴胡的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营养器官结构 柴胡总皂苷 黄酮类化合物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各器官结构与其分泌道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谭玲玲 蔡霞 胡正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4,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狭叶柴胡全株不同器官的结构及各器官中分泌道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狭叶柴胡的主根从外向内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细胞环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其中柱鞘薄壁细胞环是不同于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的一种结...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狭叶柴胡全株不同器官的结构及各器官中分泌道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狭叶柴胡的主根从外向内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细胞环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其中柱鞘薄壁细胞环是不同于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的一种结构;茎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叶为等面叶,其上、下表皮内都具栅栏组织;花主要由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雌蕊的花柱为实心型花柱,其基部膨大形成花柱基;果实为双悬果。(2)在狭叶柴胡的根、茎、叶、苞片、花和果实中均有分泌道存在,但种子中没有。这些分泌道均分布在薄壁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维管束的韧皮部内,其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中分泌道的上皮细胞的结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器官 结构 分泌道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狭叶柴胡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程玉鹏 林进华 +3 位作者 高宁 王博 田蓓蓓 王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305-309,共5页
为了通过悬浮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取柴胡的生物活性成分,本文对愈伤组织接种量、摇瓶溶氧水平、茉莉酸甲酯可能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建立了一个快速生长的狭叶柴胡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实验结果表明狭叶柴胡悬浮细胞生长最佳... 为了通过悬浮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取柴胡的生物活性成分,本文对愈伤组织接种量、摇瓶溶氧水平、茉莉酸甲酯可能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建立了一个快速生长的狭叶柴胡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实验结果表明狭叶柴胡悬浮细胞生长最佳条件为:无菌条件下狭叶柴胡愈伤组织接种量为2.0g;250mL锥形瓶中添加MS培养液体积为100mL;培养液中加入的茉莉酸甲酯浓度为22.5mg·L-1。该研究表明通过调节接种量、培养液体积、茉莉酸甲酯浓度,可有效地促进狭叶柴胡悬浮细胞的生长,为今后柴胡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悬浮细胞 茉莉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制备及纯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程玉鹏 李天聪 +5 位作者 林进华 李玥玥 宁愿 马爱萍 李弘琨 王洪月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以狭叶柴胡愈伤组织为材料,旨在筛选出适合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制备及纯化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了酶的种类及浓度、稳渗剂种类、酶解时间及蔗糖分离液浓度等因素对狭叶柴胡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制备和纯化的影响。[结果]最佳适宜条件为... [目的]以狭叶柴胡愈伤组织为材料,旨在筛选出适合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制备及纯化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了酶的种类及浓度、稳渗剂种类、酶解时间及蔗糖分离液浓度等因素对狭叶柴胡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制备和纯化的影响。[结果]最佳适宜条件为:2%纤维素酶+1%离析酶,0.6mol·L^(-1)甘露醇为稳渗剂,27℃避光预裂解2h后酶解4h。在最优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可达1.26×10~6个·g-1。在上述条件不变情况下,用21%蔗糖溶液进行提纯,得到的原生质体纯化结果较好,纯化后原生质体产量可达0.75×10~6个·g-1。[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原生质体进行狭叶柴胡基因工程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愈伤组织 原生质体制备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程玉鹏 李天聪 +3 位作者 高宁 王博 田蓓蓓 王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86-190,共5页
以柴胡皂苷d(SSd)为检测指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建立狭叶柴胡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50mm×2.1mm,1.7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 以柴胡皂苷d(SSd)为检测指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建立狭叶柴胡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50mm×2.1mm,1.7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对照品SSd谱图,分析相关文献数据对照。结果表明:在UPLC/Q-TOF-MS检测下,狭叶柴胡悬浮细胞、细胞发酵液及愈伤组织在洗脱时间为11.22、11.19及11.17min时均与标准品SSd(11.12min)有相同的裂解碎片,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中均含有活性成分SSd。相比传统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且灵敏度好,适用于柴胡组织培养物中活性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愈伤组织 悬浮细胞 柴胡皂苷D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柴胡不同采收期的皂甙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泽惠 庄体德 +1 位作者 周雪林 林湘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1期60-61,共2页
中药柴胡不同采收期的皂甙含量潘泽惠庄体德周雪林林湘(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师范学校,双鸭山155125)Onseasonalchangesofthetotalsaponi... 中药柴胡不同采收期的皂甙含量潘泽惠庄体德周雪林林湘(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师范学校,双鸭山155125)OnseasonalchangesofthetotalsaponinsinChinesetrad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柴胡 皂甙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内生真菌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宁 王强 +1 位作者 王振月 程玉鹏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第1期10-11,共2页
从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经菌落形态观察及显微观察,鉴定为3目、4科、7属,并未见明显的优势菌群,且没有一个属能够同时从根、茎、叶三种组织中分离得到,表明不同菌属在宿主体内分布存... 从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经菌落形态观察及显微观察,鉴定为3目、4科、7属,并未见明显的优势菌群,且没有一个属能够同时从根、茎、叶三种组织中分离得到,表明不同菌属在宿主体内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研究为狭叶柴胡内生真菌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内生真菌 鉴定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狭叶柴胡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辉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建立狭叶柴胡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0个不同产地狭叶柴胡样品中3种柴胡皂苷的含量,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10个产地的狭叶柴胡样品按其质量... 目的建立狭叶柴胡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0个不同产地狭叶柴胡样品中3种柴胡皂苷的含量,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10个产地的狭叶柴胡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3类,其中河南、四川产狭叶柴胡药材中指标成分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狭叶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柴胡皂苷 化学模式识别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根发育过程中柴胡皂苷积累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13
作者 蔡霞 郑丽 胡正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419,共6页
用醋酸铅溶液对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根内的药用成分柴胡皂苷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根的结构特征与柴胡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狭叶柴胡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类似一般双子叶植物... 用醋酸铅溶液对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根内的药用成分柴胡皂苷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根的结构特征与柴胡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狭叶柴胡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类似一般双子叶植物。在根的初生分生组织中表皮原及皮层原均有皂苷的分布。在根的初生结构中,柴胡皂苷分布于表皮、皮层、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及原生木质部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其中中柱鞘和韧皮部是主要的分布部位。在根的次生结构中,柴胡皂苷主要分布于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内,在次生木质部及形成层中也有少量分布。高尔基体可能与皂苷的合成有关,且胞间连丝参与皂苷的运输。柴胡皂苷在幼嫩结构中的含量高于次生结构,但其总含量低于次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柴胡皂苷 超微结构 细胞化学定位 醋酸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丽 蔡霞 胡正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9-664,共6页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根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1年生与多年生根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狭叶柴胡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根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1年生与多年生根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狭叶柴胡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其细胞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多为二原型,少数为三原型。次生结构为:从外到内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细胞环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次生生长主要是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来完成,其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多年生根与一年生根的结构基本相似,但在各部分的细胞数量和组成上存在差异。分泌道在一年生的根中仅分布在中柱鞘薄壁组织中,而在多年生的根中,在中柱鞘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中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发育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柴胡与狭叶柴胡适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冰瑞 邹慧 +5 位作者 孟祥红 王铃茜 郝秀丽 康勋 王臣 张欣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471-8482,共12页
研究气候变化下物种适生区的分布格局与变迁,对于物种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取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与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在中国地域内的381个有效分布点和36个环境因子,利用Max... 研究气候变化下物种适生区的分布格局与变迁,对于物种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取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与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在中国地域内的381个有效分布点和36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当前以及未来(2050和2070年)两种气候情景下(RCP4.5和RCP8.5)其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并分析了制约其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影响柴胡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湿月份降水量、最干季度平均温度以及海拔。影响狭叶柴胡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湿月份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以及海拔;(2)当前气候条件下,柴胡适生区总面积为1.4755×10^(6)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37%,中、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山西东部、甘肃东南部、山东中部、河北中西部等地;狭叶柴胡适生区总面积为1.8034×10^(6)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78%,中、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和东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河北北部、陕西中部等地。(3)未来气候背景下,两种柴胡总适生区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柴胡适生区分布质心向东北方向的高纬度地区迁移,狭叶柴胡适生区分布质心向西部方向的高海拔地区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狭叶柴胡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环境因子 适生区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胚及胚乳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司静静 豆强红 蔡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11-2214,共4页
利用石蜡切片以及半薄切片法对狭叶柴胡的胚及胚乳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并对采收期果实中胚的发育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1)狭叶柴胡胚的发育属于茄型;胚乳核的发育早于合子的分裂,胚乳的发育属于核型。(2)于采收期对狭叶柴胡果实的胚... 利用石蜡切片以及半薄切片法对狭叶柴胡的胚及胚乳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并对采收期果实中胚的发育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1)狭叶柴胡胚的发育属于茄型;胚乳核的发育早于合子的分裂,胚乳的发育属于核型。(2)于采收期对狭叶柴胡果实的胚发育阶段观察发现,狭叶柴胡采收期有26%的果实处于球形胚时期,29.6%的果实处于早期心形胚时期,37.4%的果实处于后期心形胚时期,仅有7%果实处于鱼雷胚时期,所有被检测的果实中未发现有双子叶时期胚出现。研究表明,狭叶柴胡采收期果实存在严重的形态后熟现象,是导致在其栽培过程中出现发芽率低和出苗不整齐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胚乳 果实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豆强红 蔡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用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对狭叶柴胡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狭叶柴胡花药壁的发育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为正四面体形;成熟的花粉粒为3... 用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对狭叶柴胡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狭叶柴胡花药壁的发育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为正四面体形;成熟的花粉粒为3-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2)倒生型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常为一个雌性孢原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多数情况为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3)八核胚囊时期,珠心基部和两侧的一些珠心细胞留存较久,成为珠心座细胞。此外,珠被内表皮细胞发育为珠被绒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nBank 数据对红柴胡nrDNA序列ITS2片段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鹤 杨娜 +5 位作者 徐丹丹 孙明阳 郭宏莉 关鑫 王世聪 王长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目的]了解红柴胡nrDNA序列ITS2片段特征,为中药柴胡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enBank中获取已公布红柴胡ITS全长序列38条和ITS2序列3条,利用MEGA6.0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ITS2片段碱基成分、变异位点、信息位点,计算遗传距离,并... [目的]了解红柴胡nrDNA序列ITS2片段特征,为中药柴胡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enBank中获取已公布红柴胡ITS全长序列38条和ITS2序列3条,利用MEGA6.0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ITS2片段碱基成分、变异位点、信息位点,计算遗传距离,并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ITS2片段长度为224~230 bp,共发现14个简约信息位点,最大遗传距离0.124,系统树可明显分为4组,85.37%的聚为一组。[结论]ITS2在红柴胡居群中比较保守,可作为DNA barcoding鉴定的片段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柴胡 ITS2 遗传距离 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柴胡β-amyrin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艳玲 向凤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26-2431,共6页
【目的】本文拟获得β-amyrin合成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及其蛋白的生物学信息。【方法】以狭叶柴胡为材料,获得了抗肝炎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合成关键酶—β-amyrin合成酶基因的cDNA序列,并应用生物信息数据库(哪个数据库)和分析软件(交代分析... 【目的】本文拟获得β-amyrin合成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及其蛋白的生物学信息。【方法】以狭叶柴胡为材料,获得了抗肝炎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合成关键酶—β-amyrin合成酶基因的cDNA序列,并应用生物信息数据库(哪个数据库)和分析软件(交代分析软件的类型)对该基因的保守序列、蛋白质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磷酸化位点做了分析。【结果】β-amyrin合成酶基因的ORF核苷酸长度2289 bp,编码762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中含有氧化鲨烯环化酶家族所特有的且高度保守的DCTAE、QW和MWCYCR 3个序列;BsAS无跨膜区,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其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三级结构预测结果可信。狭叶柴胡BsAS蛋白共有53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的磷酸化位点最多。【结论】本研究首次在狭叶柴胡中克隆了BsAS全长基因,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其蛋白特性及细胞定位,该研究丰富了BsAS基因资源库,同时为齐墩果烷型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柴胡 β-amyrin合成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及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酯酶同工酶技术的优化
20
作者 刘法磊 车婧 +2 位作者 支大英 王敏琴 夏光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159,共3页
为解决柴胡及其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物多,同工酶粗提液粘稠、杂质多且呈混浊态,同工酶电泳谱带不清晰及易拖尾的问题,通过增加离心次数、调整酶粗提液上样体积等方法,得到了理想的酯酶同工酶电泳谱带。该法广泛适用于其它植物... 为解决柴胡及其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物多,同工酶粗提液粘稠、杂质多且呈混浊态,同工酶电泳谱带不清晰及易拖尾的问题,通过增加离心次数、调整酶粗提液上样体积等方法,得到了理想的酯酶同工酶电泳谱带。该法广泛适用于其它植物的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