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甾醇的提取纯化研究
1
作者 刘丽萍 张雪婷 +1 位作者 王凤琴 刘灵霞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优化柴胡甾醇的提取纯化工艺,以柴胡为研究材料,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柴胡甾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柴胡甾醇提取工艺,并采用大孔树脂AB-8探索柴胡甾醇的纯化条件。结果表明,柴胡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为优化柴胡甾醇的提取纯化工艺,以柴胡为研究材料,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柴胡甾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柴胡甾醇提取工艺,并采用大孔树脂AB-8探索柴胡甾醇的纯化条件。结果表明,柴胡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60 min、酶浓度1%,在此条件下柴胡甾醇的提取率为2.84%。大孔树脂纯化甾醇的最佳条件是吸附剂用量为2 g,进样浓度为0.2 mg/mL,进样体积为4 mL,在此条件下柴胡甾醇的吸附率为72.27%,解吸率为80.02%,甾醇含量提高到了31.20%。此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柴胡甾醇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甾醇 提取工艺 大孔吸附树脂 饲料添加剂 超声波协同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茎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施莹莹 张涵硕 +3 位作者 马珊 刘学贵 高品一 李丹琦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6-734,共9页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北柴胡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鉴定。采用Ellman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活性...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北柴胡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鉴定。采用Ellman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活性。从北柴胡茎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Erigeroflavanone(1),槲皮素(2),槲皮素-3-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甙(4),木犀草素(5),Morin-3-O-α-rhamnopyranoside(6),咖啡酸甲酯(7),焦谷氨酸甲酯(8),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9),香草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对苯二酚(12),1,2,4-苯三酚(13),9(Z)-octadecenamide(14)(Z)-21-methyl-8-pentatriacontene(15)。化合物1,4,6,8,12,14,15为首次从柴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11,13~15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78.92μM、9.60μM、20.15μM、30.99μM、0.76μM、0.17μM、60.25μM、12.70μM、9.53μM。化合物1,3,5,9~12显示出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最高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8.45%、56.88%、60.98%、84.4%、62.50%、60.43%、59.58%,其中化合物9神经保护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茎叶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神经细胞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北柴胡中有效成分定量模型建立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顾旭鹏 张迪 +5 位作者 张韶珂 练忠希 程爱国 何晓栋 杨林林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6,I0024,I0025,共7页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北柴胡有效成分快检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北柴胡有效成分的含量预测,为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集不同采收期的54份北柴胡样品红外光谱图...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北柴胡有效成分快检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北柴胡有效成分的含量预测,为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集不同采收期的54份北柴胡样品红外光谱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54份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Ss-a)、柴胡皂苷D(Ss-d)、柴胡皂苷C(Ss-c)、柴胡皂苷F(Ss-f)的含量,并以Ss-a、Ss-d、Ss-c、Ss-f计柴胡总皂苷(Ss-s)的含量,运用TQ分析软件,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PLS)、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T)、一阶导数(1stDer)、二阶导数(2ndDer)及SG卷曲平滑(SG)和诺里斯导数滤波(ND)进行光谱处理并建立模型。结果SMLR+SNT+2ndDer+SG对Ss-c、Ss-f含量测定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5、0.8325,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1%、-0.01%;SMLR+MSC+2ndDer+SG对Ss-a、Ss-d、Ss-s含量测定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6、0.8356、0.8405,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8%、-0.19%、-0.20%。结论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北柴胡有效成分快速含量测定,该研究为中药材含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定量模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施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对北柴胡根系及土壤的影响
4
作者 汤兵 赵秀梅 +2 位作者 游景茂 张泽志 李坤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1-34,41,共5页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十堰市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在生产过程中肥料对其产量、药用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在一定底肥条件下,开展单一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对二年生北柴胡根系生长、皂苷总含量、根际土壤水溶性团聚体及其根...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十堰市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在生产过程中肥料对其产量、药用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在一定底肥条件下,开展单一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对二年生北柴胡根系生长、皂苷总含量、根际土壤水溶性团聚体及其根际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为75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N-P_(2)O_(5)-K_(2)O=14-16-15,总养分≥45%)和750 kg/hm^(2)复合益生菌肥(N-P_(2)O_(5)-K_(2)O≥5%,有机质≥45%)的情况下,追施2次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对二年生北柴胡根系鲜重、主根长、总皂苷含量、根系构型、根际土壤水溶性团聚体、根际养分无显著影响,且土壤氮、磷含量较低。这可能是北柴胡在一定的土壤养分条件下,单一追施尿素或硫酸钾复合肥虽然有助于北柴胡生长,但北柴胡对土壤磷需求较多,造成侧根、根际土壤磷含量较少,因此追肥需要氮磷钾肥混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追肥 尿素 硫酸钾复合肥 根系形态 皂苷含量 根际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秸秆水浸提液对中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丰王妹 张俊松 +4 位作者 焦娜 陈宏福 杨具田 高丹丹 郭鹏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为明确不同质量浓度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秸秆水浸提液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和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3种中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0、0.025、0.050、0.100、0.200 g... 为明确不同质量浓度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秸秆水浸提液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和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3种中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0、0.025、0.050、0.100、0.200 g/mL 5个党参秸秆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研究其对上述3种中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党参秸秆水浸提液明显降低了3种中药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指数,且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党参秸秆水浸提液对3种中药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不同质量浓度均对蒙古黄芪幼苗苗高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其根长、幼苗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党参秸秆水浸提液高质量浓度抑制黄芩幼苗苗高,但不同质量浓度对黄芩幼苗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党参秸秆水浸提液不同质量浓度对柴胡幼苗生长均表现为较强的抑制作用。党参秸秆水浸提液对3种中药种子萌发均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对蒙古黄芪和黄芩幼苗生长指标的化感效应存在差异。党参秸秆水浸提液对3种中药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黄芩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均大于0,表现为促进作用;0.025 g/mL党参秸秆水浸提液处理对蒙古黄芪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大于0,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余质量浓度下其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均小于0,表现为抑制作用;对柴胡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均小于0,表现为抑制作用。与蒙古黄芪和黄芩相比,党参秸秆水浸提液对柴胡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秸秆 水浸提液 蒙古黄芪 黄芩 柴胡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静波 韩越 +6 位作者 艾启迪 孙洋 周梓洋 刘赛虎 张子浩 舒慧 王宇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9-2133,共5页
目的对北柴胡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分析采用VenusilXBP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nm。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 目的对北柴胡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分析采用VenusilXBP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nm。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E、柴胡皂苷F、6″-O-乙酰基柴胡皂苷A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3个共有峰,相似度0.970~0.995。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0.75%~100.91%,RSD1.6%~4.0%。内蒙古、山西产药材中各成分含量接近。结论该方法精密、准确、稳定,可用于北柴胡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质量控制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茎叶总黄酮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被引量:74
7
作者 冯煦 王鸣 +2 位作者 赵友谊 单宇 董云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5-18,共4页
北柴胡 (BupleurumchinenseDC .)茎叶总黄酮 (TFB) 0 .0 9g kg剂量组对乙型流感病毒 (B 京防 98 76 )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P <0 .0 5 ) ,0 .0 3g kg和 0 .0 9g kg剂量组能明显降低乙型流感病毒 (B 京防 98 76 )感染小鼠肺指... 北柴胡 (BupleurumchinenseDC .)茎叶总黄酮 (TFB) 0 .0 9g kg剂量组对乙型流感病毒 (B 京防 98 76 )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P <0 .0 5 ) ,0 .0 3g kg和 0 .0 9g kg剂量组能明显降低乙型流感病毒 (B 京防 98 76 )感染小鼠肺指数值 (P <0 .0 5 ,P <0 .0 1) ,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 2 0 .5 %和 2 5 .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 ,TFB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 ,肺部病变均明显减轻 ,其中以TFB高剂量组肺部总体病变程度最轻 ,疗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茎叶 总黄酮 抗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柴胡不同部位4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6
8
作者 袁王俊 张维瑞 +2 位作者 吴宏欣 薛愧玲 李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7-800,共4页
目的定量测定开封市场上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柴胡中4种黄酮(芦丁、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方法以ODS2色谱柱、乙腈-0.1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样品间的黄酮成分的量存在明显差异... 目的定量测定开封市场上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柴胡中4种黄酮(芦丁、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方法以ODS2色谱柱、乙腈-0.1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样品间的黄酮成分的量存在明显差异。叶片中芦丁、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总量远远高于柴胡根中。结论柴胡茎和叶中4种黄酮总量远远高于传统的入药部位根中的量,有必要对柴胡茎、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HPLC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HPLC-ELSD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色谱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启帅 杨云 +1 位作者 肖功胜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建立北柴胡的HPLC-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色谱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采用Hydro-RP80A 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分析时间60 min,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 目的:建立北柴胡的HPLC-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色谱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采用Hydro-RP80A 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分析时间60 min,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空气流速:3.0 L/min对柴胡样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研究。利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北柴胡HPLC-ELSD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共有模式中包含了12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可依据色谱指纹图谱将北柴胡样品与黑柴胡样品区分开,分类距离为2。结论:该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可应用于柴胡指纹图谱数据信息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黑柴胡 色谱指纹图谱 ELSD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胚和胚乳的发育及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莹 蔡霞 +2 位作者 胡正海 雷燕妮 谭玲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北柴胡胚和胚乳的发育及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柴胡胚的发育属于茄型,基细胞进行一次横分裂后不再分裂,因而胚柄不发达,且很早解体。胚乳的发育属于核型,初生胚孔核的分裂远远早于受精卵的分...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北柴胡胚和胚乳的发育及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柴胡胚的发育属于茄型,基细胞进行一次横分裂后不再分裂,因而胚柄不发达,且很早解体。胚乳的发育属于核型,初生胚孔核的分裂远远早于受精卵的分裂。对果实采收时期胚发育状况进行统计发现,在被测采收期果实中有20%的果实的胚处于球形胚阶段,70%处于心形胚,只有10%处于鱼雷胚,说明北柴胡种子采收时胚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存在形态后熟现象,这是北柴胡种子萌发难、萌发率低且出苗不整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胚乳 种子萌发 形态后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产地北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c、d 被引量:22
11
作者 林东昊 茅仁刚 +2 位作者 王智华 洪筱坤 潘胜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建立一个RP HPLC方法 ,对国内 2 0个不同产地北柴胡样品中的柴胡皂苷a、c、d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以ODSC1 8色谱柱、乙腈 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1 0nm。结果 :柴胡皂苷a、c、d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ssa=2 .0 377... 目的 :建立一个RP HPLC方法 ,对国内 2 0个不同产地北柴胡样品中的柴胡皂苷a、c、d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以ODSC1 8色谱柱、乙腈 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1 0nm。结果 :柴胡皂苷a、c、d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ssa=2 .0 377× 1 0 5+1 .1 555× 1 0 6 Xssa(r =0 .9999)、Yssc=4.7644× 1 0 5+9.4346× 1 0 5Xssc(r =0 .9992 )、Yssd=3 .40 31× 1 0 5+1 .352 2× 1 0 6 Xssd(r=0 .9992 )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3 .2± 3 .5) %、(95 .9± 1 .7) %、(95 .6± 3 .3) % (n =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柴胡皂苷a、c、d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 ,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柴胡皂苷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颜军 刘嵬 +5 位作者 邬晓勇 郭晓强 何钢 张良蕾 孙晓春 苟小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550-4552,共3页
[目的]从柴胡中提取分离柴胡精多糖(BPP2),并对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柴胡精多糖(BP),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GPC法测定BPP2的分子量,TLC、HPLC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研究。[结果]BPP2的分子量约... [目的]从柴胡中提取分离柴胡精多糖(BPP2),并对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柴胡精多糖(BP),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GPC法测定BPP2的分子量,TLC、HPLC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研究。[结果]BPP2的分子量约为67836,由鼠李糖(Rha)、木糖(Xyl)、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和葡萄糖(Glc)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2.19∶1.00∶3.21∶2.27∶2.44。[结论]柴胡多糖BPP2是由5种单糖组成的纯一杂多糖,分子量为67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多糖 分子量 单糖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玮 孙平 +3 位作者 张文生 孟繁蕴 王永炎 冯成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3-457,共5页
利用ISSR技术对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的6个柴胡居群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海拔1135m居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高海拔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 利用ISSR技术对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的6个柴胡居群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海拔1135m居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高海拔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距离与海拔差距有一定的相关性,相邻海拔的不同柴胡居群间具有相对较低的遗传距离;柴胡具有较强的遗传分化趋势,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不同海拔导致的异质生境及基因流是影响柴胡居群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遗传多样性 ISSR标记 东灵山 海拔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谭玲玲 蔡霞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98-2203,共6页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北柴胡(B up leurum ch inense DC.)1年生主根的中部和2年生主根的根尖和中部进行了横向与纵向解剖观察,研究根的发育过程,并对其1年生与2年生主根中部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柴胡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北柴胡(B up leurum ch inense DC.)1年生主根的中部和2年生主根的根尖和中部进行了横向与纵向解剖观察,研究根的发育过程,并对其1年生与2年生主根中部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柴胡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其细胞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是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来完成.其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2年生北柴胡主根的基本结构与1年生的相同,但与1年生的相比,其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木质部面积均增加.不同点具体表现在:2年生主根的周皮增厚;分泌道数量增加;次生木质部中木纤维成群分布,在横切面上连接成一个圆环,其维管射线明显,多为多列射线.分泌道主要分布在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韧皮部中,均是裂生方式发生,属次生分泌道,初生结构中无分泌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发育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莹 蔡霞 +1 位作者 胡正海 谭玲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4-1140,共7页
用石蜡切片法对北柴胡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北柴胡的胚珠为倒生型,单珠被,薄珠心.孢原细胞不经分裂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线性,多数情况下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少数情况下亚合... 用石蜡切片法对北柴胡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北柴胡的胚珠为倒生型,单珠被,薄珠心.孢原细胞不经分裂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线性,多数情况下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少数情况下亚合点端的大孢子也可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八核胚囊时期,珠心基部和两侧的一些珠心细胞保持自己的细胞质和形状,留存较久,成为珠心座细胞,珠被内表皮细胞发育为珠被绒毡层;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基本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正四面体型四分体.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提取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脂质过氧化及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小莹 马世平 瞿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研究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BCDC)醇提液、正丁醇提取部位(DC-Bu)和水提取部位(DC-Aq)对抑郁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DC-Bu高低剂量组(200、100mg/kg)... 目的:研究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BCDC)醇提液、正丁醇提取部位(DC-Bu)和水提取部位(DC-Aq)对抑郁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DC-Bu高低剂量组(200、100mg/kg)、DC-Aq高低剂量组(200、100mg/kg)及氟西汀组(20mg/kg)。除正常组,均接受21d慢性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每次应激前1h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的含0.01%吐温80的蒸馏水。给药22d后,测定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给予正常小鼠DC-Bu或DC-Aq,采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DC-Bu及DC-Aq各剂量组均可提高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GSH-Px、CAT、T-SOD活力,降低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MDA含量,含20%DC-Bu血清和含10%,20%DC-Aq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有增殖作用。结论:DC-Bu和DC-Aq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强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抗氧化功能有关;其含药血清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提取物 抑郁症 脂质过氧化 淋巴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总苷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丽 钟巧妮 +2 位作者 雷玉霞 程明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研究柴胡总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柴胡总苷中柴胡苷a、d的含量。方法利用HPLC-DAD检测、梯度洗脱的方法,在210nm波长的条件下,测定了10批柴胡总皂苷样品。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 目的研究柴胡总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柴胡总苷中柴胡苷a、d的含量。方法利用HPLC-DAD检测、梯度洗脱的方法,在210nm波长的条件下,测定了10批柴胡总皂苷样品。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二元梯度洗脱:30%-40%A(0-20 min),40%-50%A(20-35 min),50%-60%A(35-45 min);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10批柴胡总苷色谱指纹图谱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批次提取的柴胡总苷中柴胡苷a、d含量。表明柴胡总皂苷制备工艺稳定性良好,可有效地富集皂苷类化合物。结论柴胡总苷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为柴胡总苷的质量控制以及制备工艺的评价提供依据,再结合含量测定用于全面控制柴胡总苷的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总苷 指纹图谱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茎、叶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玲玲 廖海民 +1 位作者 蔡霞 胡正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1-264,345,346,共6页
目的研究北柴胡茎、叶的个体发育过程。方法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茎尖、1年生和2年生茎以及叶进行了横向与纵向解剖观察。结果北柴胡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 目的研究北柴胡茎、叶的个体发育过程。方法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茎尖、1年生和2年生茎以及叶进行了横向与纵向解剖观察。结果北柴胡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阶段。原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其衍生细胞形成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由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组成。初生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分化形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髓和髓射线。随着茎的继续发育,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由束中形成层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分子,而束间形成层仅产生薄壁细胞形成宽的射线。茎始终未产生周皮,而叶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成熟结构3个阶段。北柴胡的叶为典型的异面叶,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分泌道在茎中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髓中,在叶中分布在维管束的上、下组织中,且这些分泌道均属初生分泌道。结论北柴胡茎、叶的个体发育过程,类似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茎、叶的一般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发育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北柴胡药效作用初探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晓节 胡杰 +2 位作者 张福生 李震宇 秦雪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12-714,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北柴胡和红柴胡在解热、抗炎、镇痛及保肝等方面药效作用间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随即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北柴胡组、红柴胡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大鼠2,4-二硝基苯酚致热实验、小鼠光热法致尾痛实验... 目的:比较研究北柴胡和红柴胡在解热、抗炎、镇痛及保肝等方面药效作用间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随即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北柴胡组、红柴胡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大鼠2,4-二硝基苯酚致热实验、小鼠光热法致尾痛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实验进行药效评价与验证。结果:结果表明,北柴胡的抗炎、镇痛作用比红柴胡好,而红柴胡的解热作用优于北柴胡。结论:中药的品种对其疗效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建议在临床用药时北柴胡和红柴胡不可混用,应注明其品种,以确保中药疗效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 北柴胡 红柴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 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CVB3m RNA复制及IFNm 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芳 王雪峰 +3 位作者 闫丽娟 南春红 岳志军 杨贵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CVB3mRNA复制及IF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柴胡组、黄芩组、配伍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CVB3m病毒诱导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 目的:研究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CVB3mRNA复制及IF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柴胡组、黄芩组、配伍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CVB3m病毒诱导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中CVB3m RNA的复制和IFN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3个给药组心肌组织中CVB3m-RNA的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其中黄芩组和配伍物组抗病毒作用明显;柴胡组和配伍组均可诱生干扰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芩提取物组具有明显抗病毒作用;柴胡在疾病早期具有明显抗病毒作用,且具有明显诱生干扰素的作用;配伍提取物组具有明显抗病毒和诱生干扰素作用,在疾病极期表现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芩 柴胡 中药提取物 IFN CVB3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