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cro-CT分析大豆种子结构表型及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长斌 李远鲲 +3 位作者 郭民坤 樊江川 郭新宇 卢宪菊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为明确大豆种子结构特征并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以42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Micro-CT技术扫描测试样本,通过CT图像的处理解析,获取大豆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表面积、种...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为明确大豆种子结构特征并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以42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Micro-CT技术扫描测试样本,通过CT图像的处理解析,获取大豆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表面积、种胚体积、表面积及空腔体积特征,人工称重测定单粒重量指标。系统分析种子形态特征及其与重量的相关关系,并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多项形态表型和重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贡献指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种子形态特征与种子重量显著相关,但种子形状特征对重量无显著影响;42个大豆品种可以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品种蒙豆375和蒙豆60的种子大小和重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类品种。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的重量预测模型效果优于单一指标的简单线性回归效果。其中,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80和0.66,RMSE分别为0.017和0.021 g,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75和0.72,RMSE分别为0.019和0.020 g。研究结果为大豆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大豆品种分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大豆 结构表型 重量预测 模型构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和化学计量学用于钴胺素C缺乏症的临床表型系统表征和预测
2
作者 李泽宇 刘小荧 +5 位作者 纪国富 周伟 姜盼盼 杨琴 吴本清 杨艳玲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5-994,共10页
采用UHPLC-QE-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建立钴胺素C(cblC)缺乏症的临床表型系统表征和预测模型,利用尝试解开其复杂性。基于UHPLC-QE-Orbitrap MS技术在正、负模式下采集的血液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利用数据驱动网络算法... 采用UHPLC-QE-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建立钴胺素C(cblC)缺乏症的临床表型系统表征和预测模型,利用尝试解开其复杂性。基于UHPLC-QE-Orbitrap MS技术在正、负模式下采集的血液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利用数据驱动网络算法Connect the Dots(CTD)快速搜索高连通的扰动代谢物,化学计量学算法学习其组别间复杂微小变化模式。通过对两种临床表型(癫痫和代谢综合征)的研究,结果表明CTD算法识别出的扰动代谢物子集展示出高度的临床表型特异性,且涉及的富集通路扰动均被报道与癫痫和代谢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进一步,CTD算法能够量度高连通扰动代谢物间的协变信息,构建主要疾病模块系统地表征癫痫和代谢综合征的复杂致病机制。识别出的扰动代谢物作为特征变量集,采用5-折交叉验证,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预测均值分别为0.849、0.897和0.909(癫痫),0.889、0.931和0.921(代谢综合征),马修斯相关系数预测均值分别为0.667、0.668和0.723(癫痫),0.686、0.696和0.787(代谢综合征)。上述结果表明了提出的计算方法在揭示cblC缺乏症的临床表型复杂性和指导其个性化诊断策略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胺素C缺乏症 临床表型系统表征和预测 UHPLC-QE-Orbitrap MS CTD网络算法 化学计量学算法 个性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细菌耐药表型中的应用
3
作者 邹之宇 张凯英 +8 位作者 马士珍 杨璐 陈丝雨 吕艳丽 吴聪明 沈建忠 夏兆飞 王璐 汪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人医临床、宠物临床和畜牧养殖行业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愈发频繁,导致病原菌耐药问题日趋严峻,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快速、准确的细菌耐药表型检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人医临床、宠物临床和畜牧养殖行业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愈发频繁,导致病原菌耐药问题日趋严峻,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快速、准确的细菌耐药表型检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由经验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引发的耐药风险。然而,现有检测技术耗时较长且操作繁琐,难以在临床中推广,种类单一的快速检测试剂等产品又无法满足临床的多元化需求。因而,亟需开发新的技术方法以提供快速鉴定细菌耐药表型的有效解决方案。细菌的组学信息中蕴含大量与细菌耐药表型相关的特征,从中快速、准确地挖掘相关信息能够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机器学习模型在处理复杂结构数据方面有显著优势,在挖掘组学信息工作中展示巨大应用潜力。随着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方法有望为临床快速、准确地预测耐药表型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医生诊疗准确性的提升。本综述系统总结了机器学习模型在细菌耐药表型预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比较了不同机器学习方法的特点和性能,同时归纳总结细菌耐药表型预测建模工作所需的关键要素,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表型预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黄颡鱼表型特征测量和体重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志鹏 巩高瑞 +4 位作者 熊阳 蒋有渤 胡景琦 皇培培 梅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9-1158,共10页
为提高黄颡鱼表型数据的获取效率,研究开发出一种简易表型获取装置,通过YOLOv8网络模型快速、高效、精确地测量所采集图像中的黄颡鱼表型特征参数。研究共采集1752张黄颡鱼图像数据,基于YOLOv8网络对图像集训练和验证后,完成对584尾黄... 为提高黄颡鱼表型数据的获取效率,研究开发出一种简易表型获取装置,通过YOLOv8网络模型快速、高效、精确地测量所采集图像中的黄颡鱼表型特征参数。研究共采集1752张黄颡鱼图像数据,基于YOLOv8网络对图像集训练和验证后,完成对584尾黄颡鱼的体面积、头面积、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体宽、头宽、腹部面积、胸鳍长度共11种表型特征数据的测量。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测量长度相关的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左右,在测量面积相关的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误差在3%左右,且所有表型性状的测量时间均在1s之内。进而,将获得的表型数据与鱼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高对黄颡鱼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头宽、体面积、体长、腹部面积、胸鳍长度,并以这6个性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体重拟合,得到最大的相关指数(0.948),表明这些性状是影响黄颡鱼体重的重要性状。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测量黄颡鱼表型数据的技术,为黄颡鱼的良种创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表型数据 体重预测 黄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5
作者 管思彤 张兆旭 +5 位作者 林一鸣 苏培森 黄思罗 孟宪勇 柳平增 颜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70,共13页
植物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涵盖了植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等多层次和多维度特征。植物表型研究是育种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机制,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品种以及实现农业生... 植物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涵盖了植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等多层次和多维度特征。植物表型研究是育种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机制,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品种以及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植物表型数据呈现出高维、多源、异质、动态等特点,为植物表型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工具,能够从复杂的表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和模式,为植物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形态结构、胁迫抗性、生化组分等方面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在作物改良和产量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机器学习方法在植物表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今后植物表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分析 机器学习 作物改良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特征选择的两阶段猪表型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陈奕菲 苏瑞琳 +2 位作者 申振才 谭俊艳 钟萍 《中国猪业》 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指用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数据,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来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GEBVs)。该技术正在改变畜禽和植物育种的估计方法。而准确估计育种...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指用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数据,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来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GEBVs)。该技术正在改变畜禽和植物育种的估计方法。而准确估计育种值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给定的基因型数据准确估计表型值。然而,现有的动物表型值估计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并非所有SNP位点都具有生物学效应这一事实。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特征选择和机器学习的两阶段表型预测方法(Two-stage phenotype prediction method,TSPM)。该方法首先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特征进行分组,并选择与表型相关的特征组,随后在经过特征选择的数据集上运用核岭回归方法来预测表型值。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实际数据集上,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包括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prediction,GBLUP)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在内的8种经典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阶段表型预测法比大部分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能力强,尤其在高遗传力性状上的预测精度尤为显著。与经典的GBLUP相比,本方法的准确性提高了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特征选择 育种 表型预测 基因选择 岭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稻表型特征提取和穗质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万里 段凌凤 杨万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7-235,共9页
水稻产量与水稻穗数和穗质量密切相关,精确预测水稻产量可以加快育种速度。以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可见光图像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特征提取,获取整株水稻的51个表型特征。结合深度学习,运用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对... 水稻产量与水稻穗数和穗质量密切相关,精确预测水稻产量可以加快育种速度。以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可见光图像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特征提取,获取整株水稻的51个表型特征。结合深度学习,运用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对水稻穗数进行检测,同时使用SegNet网络框架训练得到的模型对水稻稻穗进行分割,得到水稻穗部的二值图像,结合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穗部的33个表型特征数据。提取了颜色、形态、纹理共85个表型参数,对所有85个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的85个表型数据与稻穗鲜质量、干质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挑选相关性高的特征数据。分别使用穗数和33个特征穗部、51个特征整株、所有85个特征中相关性高的特征数据构建盆栽水稻稻穗鲜质量、干质量的预测模型,最后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 2、平均相对误差(MAPE)和相对误差绝对值的标准差(SAPE)挑选最优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穗部特征预测效果最好,其中效果最好的模型鲜质量、干质量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决定系数R 2分别达到0.787±0.051和0.840±0.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预测 植物表型组学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水稻穗质量预测 SegNet Faster R-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群体多性状表型缺失值预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媛 温阳俊 +4 位作者 王艳萍 刘汉钦 马若洵 吴清太 张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5-403,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情况下多性状联合插补分析对缺失表型的预测效果。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缺失表型进行有效预测,可以增大样本量并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利用均值法、K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决策树、多重插补法(multip...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情况下多性状联合插补分析对缺失表型的预测效果。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缺失表型进行有效预测,可以增大样本量并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利用均值法、K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决策树、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 by chained equations,MICE)、PHENIX(phenotype imputation expediated)和softImpute插补方法对多表型模拟缺失数据进行预测,比较在不同表型缺失率、性状数、样本量和性状相关性下的插补效果。对拟南芥真实数据的长日照花期、短日照花期、春化长日照花期和春化短日照花期的表型缺失值进行多性状联合插补,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验证插补数据的可靠性。[结果]模拟研究表明,随着表型缺失率的增大,插补的准确性不断下降;随着性状数和性状相关性增大,插补的准确性不断上升;样本量越大插补效果越稳定。在实际数据分析中,多性状联合插补的效果与模拟试验相似,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已验证基因检验了插补数据的可靠性。[结论]表型缺失率、性状数、性状相关性对缺失数据插补效果影响较大,多性状联合插补方法PHENIX、决策树和KNN可以利用性状之间的遗传结构,因此在模拟研究和实际数据分析中更精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缺失数据 预测 插补 多性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解析及表型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文平 熊英梅 +3 位作者 陈赛浙 侯强川 刘忠军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4-139,共6页
以广西南宁地区和湖北省孝感地区的米酒曲为研究对象,在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多元统计学手段对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其细菌类群表型进行了预测... 以广西南宁地区和湖北省孝感地区的米酒曲为研究对象,在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多元统计学手段对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其细菌类群表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米酒曲细菌类群的香农指数显著低于孝感地区(P<0.05);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显示2个地区样本在空间排布上呈现明显的分离趋势;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南宁地区米酒曲细菌类群以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62.03%,而孝感地区以Weissella(魏斯氏菌属)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50.14%。表型预测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米酒曲中革兰氏阳性菌含量高度显著偏高(P<0.01),而细菌类群的氧化胁迫耐受、生物膜形成、革兰氏阴性、致病潜力和兼性厌氧特性高度显著偏低(P<0.01)。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米酒曲的细菌类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曲 高通量测序技术 细菌多样性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骨关节炎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孝生 魏东升 +1 位作者 何信用 方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2-1097,1105,共7页
目的探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在骨关节炎(OA)中的预测标志物。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OA数据集,通过PubMed收集SASP基因。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和随机森林(RF)3种机器... 目的探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在骨关节炎(OA)中的预测标志物。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OA数据集,通过PubMed收集SASP基因。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和随机森林(RF)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SASP在OA中候选预测标志物,将3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筛选出的候选预测标志物取交集得到共同基因,使用共同基因构建OA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选取预测模型中最优基因(P<0.001)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利用CIBERSORT探究OA数据集中O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的免疫浸润水平。使用Cytoscape可视化共同基因的miRNA-TF-mRNA调控网络。将12只SD大鼠分为OA组和正常组,每组6只,OA组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法构建OA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2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最优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通过GEO数据库获取1个OA数据集GSE48556,数据集中包括106个O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和33个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通过PubMed收集125个SASP基因,并分离出与OA相关的125个SASP基因。通过LASSO、SVM-RFE和RF 3种机器学习算法共获得7个共同基因。使用7个共同基因构建的OA预测模型中最优基因为TNFRSF1A(P=0.000875),AUC值为0.891。CIBERSORT免疫浸润结果显示,O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间浆细胞浸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13)。RT-qPCR结果显示,OA组TNFRSF1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1)。结论TNFRSF1A在OA中高表达,极有可能成为OA潜在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免疫浸润 机器学习算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的蔬菜表型信息采集与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班甜甜 蔡家斌 +1 位作者 马超 陈跃威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2期30-32,54,共4页
【目的】基于无人机与遥感技术,致力于实现蔬菜生长动态的精确监测与信息采集。【方法】通过搭载多光谱和热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构建了高效的低空遥感系统,能够获取高辨识度的影像数据。针对蔬菜的表型特征提取,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图像分... 【目的】基于无人机与遥感技术,致力于实现蔬菜生长动态的精确监测与信息采集。【方法】通过搭载多光谱和热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构建了高效的低空遥感系统,能够获取高辨识度的影像数据。针对蔬菜的表型特征提取,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图像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对单株植株的分割与参数测量。基于多时相信息,运用LSTM等模型构建了精准的生长预测模型。【结果】在贵州清镇地区的标准化蔬菜高效生产基地进行的三年连续监测表明:1)本研究所提出的技术路线能够有效实时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实现了高精度的表型参数提取和生长状态预测,平均相对误差控制在6%以内。2)基于多时相信息,构建的LSTM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和预测蔬菜的生长曲线,验证集上的R~2和RMSE分别达到0.89和3.6。3)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结球白菜样本点LAI的变异系数为0.074,达到较高的生长均匀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监测系统能够为蔬菜的生长全过程提供精密化监测,为设施农业的数字化管理与智能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蔬菜生长监测 表型特征提取 生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青年人群卧推1RM抗阻训练效果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梅涛 李燕春 +4 位作者 李晓霞 杨晓琳 李亮 晏冰 何子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2,共12页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筛选卧推1RM抗阻训练效果相关遗传标记,联合表型指标构建卧推1RM抗阻训练效果预测模型,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遗传标记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制定精准化的运动健身...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筛选卧推1RM抗阻训练效果相关遗传标记,联合表型指标构建卧推1RM抗阻训练效果预测模型,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遗传标记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制定精准化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93名非规律运动成年人完成12周抗阻力量训练,训练干预前后测试卧推1RM、身体成分、肌肉厚度等表型指标。采集受试者DNA,利用Illumina Infinium CGA-24v1-0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型解析。应用PLINK1.9软件进行GWAS分析,并筛选卧推1RM训练效果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权重后的基因组多基因得分(genomics polygenic scores,GPGS),采用K-mean方法对卧推1RM变化百分比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以基因组-表型指标为预测因子的卧推1RM训练效果综合预测模型,采用HaploReg v4.1、GTEx、KEGG对纳入模型的SNPs进行生物功能注释。结果:1)12周抗阻训练后,卧推1RM平均提高36.25%(P<0.01),个体差异变化范围为-31.25%~176.92%;2)GWAS显示35个SNPs与卧推1RM抗阻训练效果显著关联(P<1×10-6),7个SNPs被纳入基因组学回归模型,可解释训练效果个体差异的39.6%,其中rs79726572、rs112183859、rs77187527的解释度分别为13.7%、9%、8%;权重后的GPGS平均得分为3.12,变化范围为-3.93~27.21;3)联合GPGS与表型指标构建的综合模型,卧推初始值、BMI、右上肢肌肉质量、左躯干肌肉质量、GPGS得分被纳入综合模型(AUC为0.952,约登指数0.767,cut off值0.251);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卧推1RM训练效果基因组预测模型中的7个SNPs所在基因或受调控基因功能与肌生成等相关;受调控的基因富集于Generic Transcription Pathway、Developmental Biology、Myogenesis等37条信号通路(P<0.01,FDR<0.01)。结论:首次基于GWAS筛选出rs79726572、rs112183859、rs77187527等7个与卧推1RM训练效果相关的遗传标记。建立的基因组-表型综合预测模型对卧推1RM训练效果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卧推1RM训练效果相关的SNPs与骨骼肌生长发育生物过程相关,其中Myogenesis信号通路是值得注意的一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效果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表型 预测模型 精准化健身指导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3
作者 赵春江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2期5-18,共14页
植物表型组学通过集成自动化平台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异构植物表型海量数据,形成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从组学高度系统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内在关系、全面揭示特定生物性状的形成机制,将极大地促... 植物表型组学通过集成自动化平台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异构植物表型海量数据,形成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从组学高度系统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内在关系、全面揭示特定生物性状的形成机制,将极大地促进功能基因组学、作物分子育种与高效栽培的进程。本文概括了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含义、产生过程和特点,系统综述了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研究进展,包括植物表型数据获取与解析、植物表型组大数据管理及建库技术、表型性状预测和基于表型组的多重组学分析的进展;从植物表型数据采集标准、多样化表型配套设施和低成本表型设备研发、开放共享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平台构建、表型大数据融合与挖掘理论方法、植物表型组学协同共享和互作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从加强植物表型组技术体系设计与标准研究、植物表型-环境感知机理研究和智能化设备研发、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和协作网络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组学 大数据 数字植物 数据挖掘 数据管理 数据获取 性状预测 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台和尧治河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6
14
作者 侯强川 王玉荣 +3 位作者 王文平 田龙新 赵慧君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4,共9页
通过整合贵州遵义茅台酒厂和湖北襄阳尧治河楚翁泉酒业不同颜色高温大曲测序数据,分别从菌群群落结构、功能以及细菌表型等多个维度全面比较了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品质的共性和差异。结果发现,尧治河和茅台高温大曲细菌均主要由芽胞杆菌... 通过整合贵州遵义茅台酒厂和湖北襄阳尧治河楚翁泉酒业不同颜色高温大曲测序数据,分别从菌群群落结构、功能以及细菌表型等多个维度全面比较了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品质的共性和差异。结果发现,尧治河和茅台高温大曲细菌均主要由芽胞杆菌属、嗜热放线菌属、葡萄球菌属、Kroppenstedtia等组成,但这些菌属在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尧治河高温大曲制作时的发酵温度较茅台大曲更高有关。同一地区不同颜色高温大曲间拥有大量的共有菌群,采样地区不同对大曲菌群组成的影响大于曲块颜色的影响。茅台大曲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菌群彼此间的相关关系及菌群中移动元件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尧治河大曲(P<0.05),而尧治河白曲菌群对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质潜在利用率更高。在后续的制曲过程中适当降低制曲温度,同时尝试具有优良发酵特性芽胞杆菌的外源添加,对提升尧治河酱香型白酒的品质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地区莽椒细菌多样性及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崔梦君 王玉荣 +3 位作者 葛东颖 张振东 刘欣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莽椒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7株分离菌全部为乳酸菌,且16株为乳杆菌。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硬壁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莽椒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7株分离菌全部为乳酸菌,且16株为乳杆菌。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硬壁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累计占比为99.39%;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41.37%)、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16.64%)、Weissella(魏斯氏菌属,14.96%)、Enterobacter(肠杆菌属,5.04%)、Pediococcus(片球菌属,2.48%)、Klebsiella(克雷伯氏菌属,2.40%)和Bacillus(芽孢杆菌属,1.33%)。从MG-RAST数据中下载湖北省当阳地区鲊广椒测序数据,进一步对莽椒和鲊广椒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基因功能和表型结果表明,莽椒中细菌在生长繁殖等方面显著较低,而在革兰氏阴性菌和致病潜力的相对强度上显著较高。相关性检验发现优势细菌属对碳水化合物代谢、核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知该本研究对后续乳酸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产业化推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椒 细菌多样性 功能预测 表型预测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基因组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欣 马莹 +1 位作者 胡中立 徐辰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在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优选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种,是水稻杂种育种的关键。基因组选择基于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和样本的表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实现对品种更加可靠的选择。[方法]本研究利用一组基于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设计... [目的]在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优选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种,是水稻杂种育种的关键。基因组选择基于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和样本的表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实现对品种更加可靠的选择。[方法]本研究利用一组基于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设计)的水稻数据集,考查其多个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基因组预测能力。并比较了不同训练群体构建方法对杂交种表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8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的预测能力由其遗传率主导,从0.3888 到0.7367。杂交种特殊配合力的预测能力较低,但是直接预测杂交种的表型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基因组预测水稻亲本一般配合力是有效的,能够帮助育种家实现对亲本的科学选择。如果要选配杂交种,直接预测杂交种表型是最有效的手段。此时让更多的亲本均衡地参与杂交种训练集的组配,有利于获得更高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完全双列杂交 表型 配合力 基因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LSTM的植物生长发育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春颖 泮玮婷 +1 位作者 李祥 刘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0-258,共9页
提早预知植物生长发育是智能育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植物表型难以精准预测和模拟的问题,利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空间和时间依赖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长短时记忆网络(Spatiotemporal long short-term memory,STLSTM)的植物生长发育预... 提早预知植物生长发育是智能育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植物表型难以精准预测和模拟的问题,利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空间和时间依赖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长短时记忆网络(Spatiotemporal long short-term memory,STLSTM)的植物生长发育预测模型,实现植物生长发育的预测。首先,通过微调Mask RCNN模型实现识别、提取植物掩模,预处理具有时空相关性的植物生长发育图像序列,构建植物生长发育预测数据集。然后,基于STLSTM建立植物生长发育预测模型,利用历史生长发育图像序列,融合时空深度特征,预测植物未来的生长发育图像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预测的图像序列与生长发育实际图像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似性,首个预测时间节点的结构相似度为0.8741,均方误差为17.10,峰值信噪比为30.83,测试集的冠层叶面积、冠幅和叶片数预测R^(2)分别为0.9619、0.9087和0.9158。该研究实现了基于植物生长发育图像序列的生长发育预测,有效减少了田间反复试验的时间、土地和人力成本,为提高智能育种效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 深度学习 生长发育 预测模型 时空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利和古丈地区酸肉细菌多样性差异研究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子媛 宋庭羽 +3 位作者 邵毅君 凌霞 侯强川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26-132,共7页
该研究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慈利和古丈地区酸肉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慈利地区酸肉细菌类群主要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0.23%和44.35%;古丈地区酸肉细菌类... 该研究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慈利和古丈地区酸肉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慈利地区酸肉细菌类群主要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0.23%和44.35%;古丈地区酸肉细菌类群主要为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2.61%和22.79%。多元统计学分析表明,2个地区酸肉细菌类群结构差异较显著,经Mann-Whitney检验发现,慈利地区酸肉细菌类群的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偏低(P<0.05),且Lactococcus的含量显著偏低(P<0.05)。表型预测结果表明,慈利地区酸肉中厌氧细菌的含量显著偏低(P<0.05),而兼性厌氧细菌含量显著偏高(P<0.01)。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结果表明,酸肉细菌类群在“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和“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功能上表达较高。由此可见,酸肉细菌类群主要由乳酸菌和Staphylococcus构成,且不同地区酸肉微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酸肉 细菌多样性 表型预测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网络的疾病基因预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静 林丽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5-765,共11页
疾病基因预测是揭示疾病作用机理、系统研究复杂疾病的关键环节。高通量生物实验技术的成熟,促进了基于分子网络的疾病基因预测方法的发展。基于"连接有罪"的生物学假设,疾病基因预测算法在生物网络中衡量候选基因与已知疾病... 疾病基因预测是揭示疾病作用机理、系统研究复杂疾病的关键环节。高通量生物实验技术的成熟,促进了基于分子网络的疾病基因预测方法的发展。基于"连接有罪"的生物学假设,疾病基因预测算法在生物网络中衡量候选基因与已知疾病基因的邻近性或相似性,以预测潜在的致病基因。该文将疾病基因预测方法归纳为3种:基于已知疾病基因信息的预测方法、融合表型相似性信息的预测方法以及融合多结果的预测方法,并对这3种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基因预测 异构网络 分子网络 表型相似性 多结果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靴钉样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预测肿瘤侵袭行为的组织病理学标准
20
作者 丁然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7-1217,共1页
近期研究认为具有靴钉样特征(hobnailfeatures)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微乳头变异亚型,为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作者通过观察24例具有靴钉样/微乳头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来确... 近期研究认为具有靴钉样特征(hobnailfeatures)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微乳头变异亚型,为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作者通过观察24例具有靴钉样/微乳头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来确定这些肿瘤中靴钉样/微乳头成分的预后价值。其中女性18例,男性6例;年龄28—78岁(平均57岁);肿瘤大小1~5.8cm(平均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组织病理学 肿瘤侵袭 标准 行为 预测 微乳头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