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五代佛寺辑考》续补——以敦煌吐鲁番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军 赵青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9,共7页
以《唐五代佛寺辑考》所考索收录的佛教寺院为基础,依据学者所未及利用的敦煌吐鲁番文献,共辑录出唐五代时期的佛教寺院百余处。这一方面将有助于《唐五代佛寺辑考》的修订,此外,还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检索上的便利。
关键词 《唐五代佛寺辑考》 敦煌吐鲁番文献 补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佛寺考补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新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以《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所考索辑录的佛寺为基础,从佛教典籍、唐人小说、诗文、方志、画史等文献之中又新见该书未收入的大觉寺、国恩寺、招庆寺、福业寺、禅定寺、金华寺、龙丘寺、开元寺等佛寺8处,以期对该书加以完善。另外,对该书... 以《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所考索辑录的佛寺为基础,从佛教典籍、唐人小说、诗文、方志、画史等文献之中又新见该书未收入的大觉寺、国恩寺、招庆寺、福业寺、禅定寺、金华寺、龙丘寺、开元寺等佛寺8处,以期对该书加以完善。另外,对该书中已收录的天居寺的地理位置、创建时间,广果寺与南华寺的名异实同等未能详尽之重要信息亦予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唐五代佛寺 创建时间 地理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正定广惠寺唐代玉石佛座铭文考释——兼议唐代国忌行香和佛教官寺制度 被引量:6
3
作者 聂顺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8,共7页
从河北正定广惠寺两尊唐代玉石佛像底座铭文可知:西侧佛像雕成后最初供奉于恒州龙兴寺,证明《唐会要》相关记载的正确;该佛像首次以实物形式证明,包括恒州在内的同、华等八十一州的国忌行香制度至晚于开元十五年(727)已开始实行;铭文所... 从河北正定广惠寺两尊唐代玉石佛像底座铭文可知:西侧佛像雕成后最初供奉于恒州龙兴寺,证明《唐会要》相关记载的正确;该佛像首次以实物形式证明,包括恒州在内的同、华等八十一州的国忌行香制度至晚于开元十五年(727)已开始实行;铭文所列开元十五、十六两年先朝9次国忌日,均以其在一年中的时序而非诸帝后的在位先后为序,反映了地方官在执行国忌行香制度时的实际运作;贞元十一年(795)西侧佛像因供奉该像的殿堂被毁,被临时迁至当寺(即恒州龙兴寺)食堂内安置,"都检校"龙兴寺"重修造"且出任龙兴寺寺主者为"开元寺僧智韶",体现了中唐时期开元寺作为一州官寺,对于当州其他寺院佛教事务的管辖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佛教 广惠寺 玉石佛像铭文 国忌行香 佛教官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寺学析论 被引量:3
4
作者 贾发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寺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学的教学内... 寺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寺学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寺学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教育 寺学 寺院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佛寺杂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芳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157,共6页
唐代佛教兴盛,佛寺众多为其显著标识。但因朝代更迭及战乱兵燹等原因,其兴废变迁、榜额改易等极为寻常,而后世史籍、志乘所载,或以讹致误,或疏漏简略,或抵牾多歧,常滋淆乱。文章结合相关文史文献及佛教僧传相关之材料,围绕创建、沿革、... 唐代佛教兴盛,佛寺众多为其显著标识。但因朝代更迭及战乱兵燹等原因,其兴废变迁、榜额改易等极为寻常,而后世史籍、志乘所载,或以讹致误,或疏漏简略,或抵牾多歧,常滋淆乱。文章结合相关文史文献及佛教僧传相关之材料,围绕创建、沿革、处所等要素,对唐代二十余寺作了辑述与考辨,纠正了一些文献记载的讹误,补充了一些文献记载的阙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佛寺 创建沿革 辑述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麟游青莲山寺摩崖造像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常青 《文博》 2015年第3期19-27,F0002,F0003,共11页
陕西省麟游县青莲山寺摩崖造像共有十六龛,可以分为三期:其下层五龛雕造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上层四龛补凿于贞观晚期至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执政之前,而其余各龛为北宋补凿。在题材上,青莲山寺摩崖不仅有一般的佛与菩萨组合,还有显明的... 陕西省麟游县青莲山寺摩崖造像共有十六龛,可以分为三期:其下层五龛雕造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上层四龛补凿于贞观晚期至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执政之前,而其余各龛为北宋补凿。在题材上,青莲山寺摩崖不仅有一般的佛与菩萨组合,还有显明的佛传题材。K3与K13很可能表现的是西土传法祖师像。K8的炽盛光佛也是唐以后流行的题材,宋代补凿的K4表现入宋以后流行的水月观音像。从供养人像来看,这处摩崖造像的主要捐资者是女佛教信徒。各期龛像均表现出了浓重的民间地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莲山寺 摩崖造像 唐代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药师寺金堂药师三尊像与相关唐代佛教造像研究
7
作者 姚瑶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82,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日本药师寺金堂三尊像及其周边造像与相关唐代佛教造像的样式、形式方面的比较考察,探讨了金堂三尊像的年代;并且以这些造像为例,考察了这一时期日本对唐文化的接受情况,认为金堂药师三尊像的制作应该晚于药师寺迁至平城京的... 本文通过对日本药师寺金堂三尊像及其周边造像与相关唐代佛教造像的样式、形式方面的比较考察,探讨了金堂三尊像的年代;并且以这些造像为例,考察了这一时期日本对唐文化的接受情况,认为金堂药师三尊像的制作应该晚于药师寺迁至平城京的718年。此三尊像与武周后期及稍后的中国唐代造像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日本官方对于唐文化积极吸纳的态度,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吸纳并不是对唐代造像的全然模仿,中日两国这一时期对于佛教造像有着不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寺 奈良 唐代 佛教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文化、时代:佛寺进入文学空间的三重路径——以唐代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为核心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怡雯 柏红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二年,唐中宗举行的慈恩寺应制,树立了佛寺作为文学创作空间的典范。此后佛寺诗大量涌现,文士将探寻文化渊源作为访寺的主要目的,并在此空间中续接先贤文化传统,彰显唐代士林精神。时代的变迁又促使文人生活、心态发生转变,由此导致佛寺诗创作内容的多样化。本文以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三座寺院作为考察对象,旨在探析佛寺如何进入唐诗创作并成为一类重要的文学空间,发现权力的引领、文化的渊源以及时代的变迁是促使唐代佛寺诗兴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唐代佛寺诗 佛寺与唐诗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网络视角下唐长安城佛寺空间形制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伟昊 张卫 周洳帆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9,共9页
唐代长安城佛寺在我国佛教寺院建设过程中处在突出地位,目前对于其内部空间的了解并非十分清晰。在语义网络的视角下,试图探究唐长安城佛寺空间的基本形制特点。从260首相关古诗中挖掘提取出32种物态要素,以各要素之间的共词关系探讨其... 唐代长安城佛寺在我国佛教寺院建设过程中处在突出地位,目前对于其内部空间的了解并非十分清晰。在语义网络的视角下,试图探究唐长安城佛寺空间的基本形制特点。从260首相关古诗中挖掘提取出32种物态要素,以各要素之间的共词关系探讨其语义关系,并将结果对应于空间网络中。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相关数据指标,分别从整体、局部、个体三方面得出唐长安城佛寺空间形制特点。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未来设计实践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证明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验证并补充历史建筑空间形制特点,有利于提升建筑内部空间研究的科学性。同时,通过探究唐长安城佛寺空间中各个体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唐长安城佛寺空间尺度特点、使用者空间体验等研究领域有所扩展,对唐长安城佛寺空间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安城佛寺 空间形制 语义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涉县鹿儿寺石窟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己祥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首次刊布了河北涉县鹿儿寺石窟的具体内容,指出该石窟图像粉本和冀南、豫北盛行的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关系密切,推测其开凿于盛唐玄宗时期。石窟外立面浮雕成佛塔,其图像组合体现出印度笈多式背障的影响,这在已知...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首次刊布了河北涉县鹿儿寺石窟的具体内容,指出该石窟图像粉本和冀南、豫北盛行的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关系密切,推测其开凿于盛唐玄宗时期。石窟外立面浮雕成佛塔,其图像组合体现出印度笈多式背障的影响,这在已知唐代佛教石窟中绝无仅有,对于理解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的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儿寺石窟 河北涉县 唐代 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