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右半平面零点的SIDO Buck-Boost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皇金锋 李啸天 +1 位作者 章乾 李慧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7,共12页
针对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SIDO Buck-Boost)输出两支路存在严重的交叉影响、控制困难以及系统暂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主路微分平坦控制(differentia... 针对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SIDO Buck-Boost)输出两支路存在严重的交叉影响、控制困难以及系统暂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主路微分平坦控制(differential flatness based control,DFBC)和支路改进双闭环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的控制策略.首先,根据主路微分平坦理论,在主路控制中设计微分平坦控制器,并对微分平坦系统进行误差反馈;设计ESO对主路的扰动项进行观测,将观测后的状态量反馈到微分平坦控制器中.其次,针对支路存在耦合以及右半平面零点的问题,设计改进型双闭环ADRC进行系统解耦,其中,电流内环选取基于模型补偿和前馈补偿的ADRC,电压外环选取普通ADRC,然后,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了仿真模型,并基于HIL搭建了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减小了输出两支路之间的交叉影响,解决了非最小相位系统控制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暂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SIDO buck-boost变换器 右半平面零点 扩张状态观测器 微分平坦控制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的终端互补滑模自抗扰控制
2
作者 皇金锋 陈旭 李聪林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31,共13页
单电感双输出变换器是便携式设备的重要组成模块,针对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的两个输出支路存在抗扰性能差、负载波动时具有交叉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终端互补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依据自抗扰理论... 单电感双输出变换器是便携式设备的重要组成模块,针对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的两个输出支路存在抗扰性能差、负载波动时具有交叉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终端互补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依据自抗扰理论将变换器主路和支路分别拟合为自抗扰控制系统范式,转化为2个独立的二阶系统模型,以此来抑制两支路间的交叉影响。其次,设计终端互补滑模控制器代替传统自抗扰控制中的线性控制器,同时引入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抑制电路中的高频噪声,进一步提高观测器的估计精度,利用非线性控制策略的优势提高系统受到扰动时的暂态性能。然后,通过Lyapunov理论以及Routh判据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以及搭建实验平台对3种不同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实验表明,本文所提控制能够很好地抵抗扰动,抑制噪声以及两支路间的交叉影响,提高系统的暂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 终端互补滑模自抗扰控制 交叉影响 抗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宽范围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低纹波-变频控制策略
3
作者 吴佳芮 杨旭 +2 位作者 王道玺 王康平 陈文洁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36-3250,共15页
四开关Buck-Boost(FSBB)变换器凭借其优异的宽范围电压调节能力和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同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基于四模态控制策略的FSBB变换器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接近时会工作在过渡模式(扩展降压模式或扩展升压模式)。此时... 四开关Buck-Boost(FSBB)变换器凭借其优异的宽范围电压调节能力和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同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基于四模态控制策略的FSBB变换器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接近时会工作在过渡模式(扩展降压模式或扩展升压模式)。此时变换器的所有开关器件都将处于工作状态,变换器的开关损耗增加,变换器的转换效率降低。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低纹波-变频控制策略,当FSBB变换器工作在过渡模式时,控制两个桥臂之间的移相时间使电感电流的纹波降至最低,然后降低开关频率,提高变换器的效率。首先,分析FSBB变换器多模态控制的工作特点,指出单模态控制电感电流纹波较大、双模态控制占空比受限和三模态控制电流有效值较大的缺点,进而确定四模态控制的工作模式;其次,分析四模态控制策略下电感电流纹波与桥臂移相时间的关系,得到最小电感电流纹波的工作条件;再次,建立FSBB变换器的损耗模型,并提出低纹波-降频控制策略,降低FSBB变换器过渡模式时的开关频率,提高变换器效率;最后,搭建一个3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低纹波-变频控制策略的电感电流纹波在相同开关频率下仅为传统控制策略的35.6%。另外,通过实验样机实现了98.52%的峰值转换效率和98.4%的满载转换效率。相比较于传统定频控制策略,峰值效率提高了2.46%,满载效率提高了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多模态控制 降频控制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
4
作者 余婷 潘光绪 +2 位作者 郭筱瑛 郑敏 曹太强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模式状态空间平均模型进行了分析,实现模式平滑切换。其次,将传统的电流环控制改用无差拍预测控制,并用两步法对控制延时进行补偿,实现各模式的预测控制,提高动态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改进三模式控制策略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2.9%、50%,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50%、48.5%;在负载突增至满载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0%、37.5%、35.7%,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49.2%、44.3%、44.3%。最后通过搭建一台小功率的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模式切换 无差拍控制 电流预测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错双沿调制的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变频控制策略
5
作者 罗利江 施佳楠 +1 位作者 任小永 林聪智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8-1887,共10页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入输出同极性、控制自由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直流微电网中对光伏电池或储能电池起到能量管理的作用。对于FSB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提升和多模式控制的平滑切换两个方面。该文针对...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入输出同极性、控制自由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直流微电网中对光伏电池或储能电池起到能量管理的作用。对于FSB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提升和多模式控制的平滑切换两个方面。该文针对FSBB的多模式控制方法,分析不同的控制模式对于FSBB效率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种可以减小电感电流纹波的交错双沿调制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频控制策略,当变换器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能够降低开关频率以提高变换效率。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台输入8~35 V、输出28 V、满载600 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变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 交错双沿调制 变频控制 模式平滑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变频ZVS控制策略
6
作者 刘述喜 邓瑞祥 郭强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9,共10页
为实现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高效率,需通过降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减小功率器件的导通损耗。分析四边电感电流控制,可发现电感电流有效值在轻载条件下可达到最小,但在重载条件下难以保持。为此,提出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低电感... 为实现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高效率,需通过降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减小功率器件的导通损耗。分析四边电感电流控制,可发现电感电流有效值在轻载条件下可达到最小,但在重载条件下难以保持。为此,提出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变频软开关控制策略,以满足重载需求。同时,考虑输入输出电压相近时电感电流变化率较小,优化时间段的选择,限制变频范围过大,以此降低硬件设计的难度。在实验室中研制了输入电压为10~40 V、输出电压为15~35 V的实验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零电压开关 数字控制系统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四边电感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模糊控制策略
7
作者 刘述喜 邓瑞祥 +2 位作者 郭强 陈鹤铭 张帆云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6,共9页
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具有输入输出电压同相和低电压应力的特点,适用于宽电压范围变换的应用场合。首先为了减小开关损耗,变换器采用四边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以实现零电压开通,然而在传统控制方法下,难以... 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具有输入输出电压同相和低电压应力的特点,适用于宽电压范围变换的应用场合。首先为了减小开关损耗,变换器采用四边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以实现零电压开通,然而在传统控制方法下,难以保持系统在参数变化时的性能。因此,提出一种FSBB变换器的模糊恒频控制策略,通过分析变换器的基本特性,结合四边电感电流调制原理,并加入模糊控制,从而实时优化时间段的选取。其次,确定输出电压误差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推导出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参数的增量,并采用经验归纳法来制定模糊规则。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一台输入电压10~40 V、输出电压15~35 V的试验样机,通过与现有传统控制方法进行试验比较,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四边电感电流 模糊控制 零电压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临界连续控制策略
8
作者 马帅旗 张力蕾 +2 位作者 高思远 任思嘉 贺海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08-2816,共9页
为了解决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 FSBB)变换器四边形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中电感电流有效值和峰值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 BCM)控制策略,通过将现有四边形电感电流控制策... 为了解决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 FSBB)变换器四边形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中电感电流有效值和峰值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 BCM)控制策略,通过将现有四边形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中不传输功率的续流阶段缩短至零,以降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和峰值。首先,分析了FSBB变换器工作模态和电感电流在不同模式下的电流波形;其次,分析了FSBB变换器在全工况实现软开关的约束条件,获得电感电流的取值规则;接着,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电感电流的变化情况,给出了临界连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在输入输出压差较小时,通过提高第一阶段或第三阶段的占空比来提高输出功率,在输入输出电压压差较大时,使FSBB变换器工作在电感电流临界连续状态,有效地降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和峰值;最后,搭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提BCM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且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BB变换器 软开关 临界连续模式 电感电流有效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感性负载的Buck-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行为分析及优化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龚仁喜 彭维玉 +2 位作者 王保平 黎洛琦 王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1,共8页
Buck-Boost变换器在某些参数发生变化时会呈现出丰富的非线性行为,这些行为将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使得系统输出的电能质量劣化。文章基于实际变换器的负载特性,深入研究了感性阻抗负载下Buck-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行为产生机理,提出了... Buck-Boost变换器在某些参数发生变化时会呈现出丰富的非线性行为,这些行为将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使得系统输出的电能质量劣化。文章基于实际变换器的负载特性,深入研究了感性阻抗负载下Buck-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行为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对数延迟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选取系统的输出延迟值与自身的值作差形成反馈信号;将该信号通过比例环节、求和环节和对数环节形成控制信号,以负反馈的形式施加于系统;最后基于稳定判据确定最优控制参数并对系统实施控制。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抑制系统的非线性行为,扩展其稳定边界,改善系统输出的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非线性行为 感性阻抗负载 对数延迟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最小相位的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的复合控制方法
10
作者 皇金锋 李啸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6-1274,1314,共10页
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 (SIDO Buck-Boost)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工作存在交叉影响以及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储能函数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改进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NFTSM)和自抗扰控制(ADRC)... 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 (SIDO Buck-Boost)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工作存在交叉影响以及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储能函数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改进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NFTSM)和自抗扰控制(ADR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设计主路控制器,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拟合得到ADRC范式,利用该范式对主路进行解耦控制.设计支路控制器,采用改进型ESO对储能函数进行观测,并将观测值反馈补偿到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律中,达到支路解耦的效果.为了抑制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对趋近律进行改进.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稳定性.基于硬件在环(HIL)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与PI控制策略以及基于ESO的滑模控制策略相比,在超调量和响应时间上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buck-boost变换器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自抗扰控制 改进滑模趋近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忆阻二阶电流反馈型Buck-Boost变换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11
作者 王琳 王聪 +1 位作者 张宏立 张绍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323,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有源压控忆阻负载峰值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模型。在推导其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电路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并验证Buck-Boost变换器的复杂动力学行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系统阶次的变化及... 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有源压控忆阻负载峰值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模型。在推导其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电路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并验证Buck-Boost变换器的复杂动力学行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系统阶次的变化及忆性负载的加入,系统分岔点均发生后移,系统稳定工作范围大大增加;对整数阶忆阻负载变换器模型施加两时间尺度参数激励与外接激励,研究当慢变参数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产生量级差时的簇发振荡行为,随着系统激励幅值A的变化,系统会出现概周期的单-Hopf簇发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buck-boost变换器 忆阻器 分数阶微积分 参外联合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占空比补偿的飞跨电容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移相优化控制策略
12
作者 庄煜 毕恺韬 +3 位作者 艾建 黄文涛 朱一昕 颜文旭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5,共10页
为了提升储能系统中飞跨电容双向Buck-Boost变换器(Flying capacitor bidirectional buck-boost converter,FCBBC)的运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补偿的移相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移相调制的基础上,对变换器左右桥臂的占空比进行... 为了提升储能系统中飞跨电容双向Buck-Boost变换器(Flying capacitor bidirectional buck-boost converter,FCBBC)的运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补偿的移相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移相调制的基础上,对变换器左右桥臂的占空比进行独立补偿优化,使变换器在相同输出功率等级下的电流纹波及电感电流均值得到了减小,同时提升变换器的运行效率。通过状态变量分析法分析补偿后各工作模态下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储能模式下的双向能量控制闭环方案,实现了对系统电流及双侧飞跨电容电压的有效控制。最后,通过搭建的物理仿真试验平台对所提优化控制方案进行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飞跨电容 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效率优化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扰动Buck-Boost变换器的鲁棒高阶滑模控制 被引量:44
13
作者 吴宇 皇甫宜耿 +1 位作者 张琳 周雒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40-1748,共9页
在利用诸如风、光、氢等随机性新能源发电的过程中,由于间歇性的能量输入和不断变化的输出负载等原因,对电源变换器的鲁棒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变换器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抖颤问题,该文基于一种Super-Twisting高阶... 在利用诸如风、光、氢等随机性新能源发电的过程中,由于间歇性的能量输入和不断变化的输出负载等原因,对电源变换器的鲁棒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变换器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抖颤问题,该文基于一种Super-Twisting高阶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以TMS320F28035为控制核心的无抖颤、强鲁棒滑模电源变换器。并以Buck-Boost变换器为例,针对随机性新能源发电中输入输出端存在的大扰动问题,与增量式PI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阶滑模控制变换器在输出负载大扰动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高阶滑模控制变换器在输入电压大扰动下同样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高阶滑模控制 Super-Twisting算法 大扰动 鲁棒性 随机间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前馈控制策略 被引量:28
14
作者 姚川 阮新波 +1 位作者 曹伟杰 陈沛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6-44,191,共9页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场合。采用双调制–单载波的两模式控制策略可实现其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的高效率和工作模式的自动平滑切换,其工作模式即为高输入电压区间的Buck模式和低输入电压区间的Boost模式。为抑制输入...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场合。采用双调制–单载波的两模式控制策略可实现其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的高效率和工作模式的自动平滑切换,其工作模式即为高输入电压区间的Buck模式和低输入电压区间的Boost模式。为抑制输入电压扰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通过建立双管Buck-Boost变换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小信号模型,推导相应的输入电压前馈函数,并分析电路参数变化对前馈函数的影响,进而提出一种带输入电压前馈的两模式控制策略。采用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可实现工作模式和相应输入电压前馈函数的同时自动选择,及工作模式的近似平滑切换,从而保证变换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的高效率和良好的输入暂态响应。为更好地展现所提出控制策略的优点,对带输入电压前馈和不带输入电压前馈的两模式控制策略进行比较。最后,实验室搭建一台原理样机,并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 两模式控制 输入电压前馈 小信号模型 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管Buck-Boost变换器的直流微电网光伏接口控制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晨 谢少军 +1 位作者 毛玲 秦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5-50,共6页
分析了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中光伏接口单元的控制要求,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型接口单元为例,介绍了其控制系统结构和小信号模型的建立,分析了接口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讨论了闭环控制参数选取依据。最后,在一台3kW... 分析了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中光伏接口单元的控制要求,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型接口单元为例,介绍了其控制系统结构和小信号模型的建立,分析了接口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讨论了闭环控制参数选取依据。最后,在一台3kW的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实验样机上,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光伏接口单元的基本控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光伏发电 并网接口 buck-boost变换器 控制策略 小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直流楼宇供电技术的新型多输入Buck-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易灵芝 何东 +2 位作者 王书颢 刘颉 许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2,共7页
在直流楼宇的分布式能源供电系统中,多输入直流变换器起着将多种分布式电源进行接入、转换及协调能量管理的作用,针对此提出一种利于多种分布式电源在直流楼宇中的联合供电的新型单电感多输入Buck-Boost变换器。以双输入为例分析该变换... 在直流楼宇的分布式能源供电系统中,多输入直流变换器起着将多种分布式电源进行接入、转换及协调能量管理的作用,针对此提出一种利于多种分布式电源在直流楼宇中的联合供电的新型单电感多输入Buck-Boost变换器。以双输入为例分析该变换器的工作模态,推导其输入/输出特性和功率均衡能力,提出控制策略以实现直流楼宇中的风光混合供电。在双输入变换器的基础上,通过拓扑推演得到了n路输入Buck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电路拓扑简洁、可实现升降压、输入/输出电压同极性、各种分布式输入源可单独或同时向负载供电等优点。最后利用MATLAB仿真模型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楼宇 分布式电源 多输入 buck-boost变换器 反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出本安Buck-Boost变换器的最危险输出短路放电工况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树林 马一博 +2 位作者 文晓明 祁俐俐 赵永秀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53-260,共8页
为得出Buck-Boost变换器最危险的输出短路放电工况,依据其输出短路火花放电曲线,深入研究了负载电阻、输入电压等参数对输出短路放电能量的影响。考虑到实际的参数取值范围,指出当负载电阻RL小于给定电感L对应的临界电阻RLC时,输出短路... 为得出Buck-Boost变换器最危险的输出短路放电工况,依据其输出短路火花放电曲线,深入研究了负载电阻、输入电压等参数对输出短路放电能量的影响。考虑到实际的参数取值范围,指出当负载电阻RL小于给定电感L对应的临界电阻RLC时,输出短路火花放电能量是关于RL的凹函数,且随输入电压的减小而增大;当RL>RLC时,放电能量与输入电压无关,但随RL的增加而增大。并得出Buck-Boost变换器存在一特征电感LT,当L>LT时,其最危险工况为:负载电阻和输入电压最小;而在L<LT时,其最危险工况为:负载电阻最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及所得出最危险工况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输出本质安全 短路火花放电能量 最危险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ck-Boost变换器线性与非线性复合控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晓东 葛玲 +1 位作者 方炜 刘雁飞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针对一类Buck-Boost变换器,提出一种线性与非线性复合控制算法。在负载电流发生大的阶跃变化时,使用非线性电容电荷平衡控制算法,保证动态过程中输出电容上的放电量和充电量相等,并使动态过程中电容充放电量最少,在相应的时间点来控制... 针对一类Buck-Boost变换器,提出一种线性与非线性复合控制算法。在负载电流发生大的阶跃变化时,使用非线性电容电荷平衡控制算法,保证动态过程中输出电容上的放电量和充电量相等,并使动态过程中电容充放电量最少,在相应的时间点来控制开关管的动作,使Buck-Boost变换器快速恢复到稳态,从而优化动态性能的目的;在变换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采用常规的线性电压模式控制。本文给出了非线性电容电荷平衡控制算法的详细计算公式,并利用FPGA数字控制平台实现所提的控制算法。最后的仿真实验和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的线性与非线性复合控制算法能够提高Buck-Boost变换器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电容充放电平衡 非线性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ck-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树林 刘健 钟久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43,共6页
根据电感电流最小值与输出电流的比较,将Buck-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ETM)分为完全电感供能模式(CIS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模式(IISM),得出了CISM和IISM的临界条件和临界电感.将电感电流最小值与零和输出电流进行比较,得出Buck-Boost... 根据电感电流最小值与输出电流的比较,将Buck-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ETM)分为完全电感供能模式(CIS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模式(IISM),得出了CISM和IISM的临界条件和临界电感.将电感电流最小值与零和输出电流进行比较,得出Buck-Boost变换器存在三种工作模式,即CISM、不完全电感供能且连续导电模式(IISM-CC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且不连续导电模式(IISM-DCM).推导出了变换器工作于三种模式时的输出纹波电压表示式,指出对于给定负载、电容和开关频率的Buck-Boost变换器,CISM的输出纹波电压最小且与电感无关,而IISM-CCM和IISM-DCM的输出纹波电压较大且随电感减小而增大.CISM和IISM的临界电感即为使得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最低的最小电感.文中给出实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因未考虑器件参数输出纹波电压略高于理论分析值,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能量传输模式 临界电感 输出纹波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多模式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强 张帆云 +1 位作者 李海啸 闫旻旸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6,共16页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具有多模式运行优势,适用于宽范围电压调节场合。针对多模式下效率降低以及多模式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环路开关选择型控制策略。首先,在变换器运行死区内引入Boost-T和Buck-T模式形成四模式控制,有效消除传统两...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具有多模式运行优势,适用于宽范围电压调节场合。针对多模式下效率降低以及多模式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环路开关选择型控制策略。首先,在变换器运行死区内引入Boost-T和Buck-T模式形成四模式控制,有效消除传统两模式控制中存在的死区影响;其次,对中间模式下切换边界进行优化并采取小范围变频控制,解决引入中间模式后变换器效率降低问题;然后,为解决多模式控制问题,通过探究系统共轭极点分布随模型参数变化的规律,设计了一种含输入电压前馈的开关选择型控制策略;最后,制作一台基于氮化镓的实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负载突增时,输出电压脉动在2.5 V以内,模式切换时输出电压脉动在1 V以内,同时满载时中间模式下最高运行效率达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 变频控制 四模式控制 开关选择型 输入电压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