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perational Test Method for VSC-HVDC Valves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被引量:12
1
作者 WU Yanan LU Tianguang +2 位作者 TANG Guangfu ZHA Kunpeng GAO Cho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I0002-I0002,4,共1页
为给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converter,MMC)的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sourced converter HVDC,VSC-HVDC)换流阀提供有效的检验手段,以验证其设计的正确性及其运行可靠性,对换流阀的运行特性和关键应... 为给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converter,MMC)的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sourced converter HVDC,VSC-HVDC)换流阀提供有效的检验手段,以验证其设计的正确性及其运行可靠性,对换流阀的运行特性和关键应力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原理等效的MMC阀运行试验方法,设计试验电路并阐明其运行机理。搭建的PSCAD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和实际的试验验证证明了试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测试 多电平变换器 模块化 阀门 试验方法 高压直流输电 电平转换器 AC-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的等值阻抗模型解析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杰 何佳伟 +2 位作者 李斌 周博昊 戴魏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M3C)的阻抗建模是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故障特性分析的关键理论基础。介绍了M3C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及M3C拓扑结构特点、dq坐标变换过程和双dq分解控制的扰动电流-桥...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M3C)的阻抗建模是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故障特性分析的关键理论基础。介绍了M3C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及M3C拓扑结构特点、dq坐标变换过程和双dq分解控制的扰动电流-桥臂电压-扰动电压传递响应特性,推导了M3C等值阻抗特性与频率的关系,建立了可用固定电阻与随频率变化电抗串联表示的M3C等值阻抗数学模型。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利用扫频法对等值阻抗理论分析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讨论了系统控制参数、运行功率、一次参数等不同因素对M3C阻抗频率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 双dq分解控制 控制响应 等值阻抗 扫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运行时MMC电容电压纹波抑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 赵诗坛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低频运行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存在较大的低频电容电压纹波,使输出电压波形畸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高频注入策略。首先针对调制过程中模块电压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选... 低频运行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存在较大的低频电容电压纹波,使输出电压波形畸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高频注入策略。首先针对调制过程中模块电压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选择采用基于实际值的调制方法。接着分析电容电压波动机理,并对高频注入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为了在现有高频注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频环流幅值,提出方波和梯形波相结合的高频注入方法。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实现低频电压纹波抑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频环流和桥臂电流幅值,减小系统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低频运行 调制方法 高频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FEM-SPH耦合的换流变压器电弧故障结构失效行为研究
4
作者 闫晨光 徐彻 +3 位作者 李嘉熙 吕伊瑶 桑凡雅 刘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70-3379,I0008,共11页
近年来,部分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在运行中相继发生电弧短路故障并引发爆炸、起火事故,严重威胁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油设备故障冲击下的结构失效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成熟的数值计算方法,制约故障防爆技术的发展。基于此,该文提出一套... 近年来,部分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在运行中相继发生电弧短路故障并引发爆炸、起火事故,严重威胁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油设备故障冲击下的结构失效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成熟的数值计算方法,制约故障防爆技术的发展。基于此,该文提出一套适用于高能电弧故障冲击的结构失效仿真计算方法。首先,建立有限腔体内油中电弧能量持续注入的气泡动力学模型,准确描述故障气泡的脉动膨胀行为;其次,提出自适应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finite element method-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EM-SPH)耦合方法,利用SPH粒子继承失效前的物理信息参与FEM计算;进行不同能量、不同位置的电弧故障仿真计算,获得换流变压器结构的薄弱区域及其破裂行为,复现了油箱结构失效行为。研究发现,油箱顶盖两侧及侧壁转角接缝位置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一旦结构出现裂缝,将在极短时间内沿着应力集中方向快速发展,最终导致壁面整体撕裂。可知,该方法揭示的结构失效行为可为改进变压器设计和提高设备安全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故障 换流变压器 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耦合 结构失效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范形方法的并网变换器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分析
5
作者 刘其辉 李开心 +2 位作者 蔡希鹏 朱益华 罗超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锁相环(PLL)在电压源型变换器(VSC)并网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给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强非线性系统中。为此,针对具有较强非线性PLL的VSC并网系统,建立其暂态响应的2阶微分方程,并基于规范形方法推... 锁相环(PLL)在电压源型变换器(VSC)并网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给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强非线性系统中。为此,针对具有较强非线性PLL的VSC并网系统,建立其暂态响应的2阶微分方程,并基于规范形方法推导PLL输出相位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的同步稳定机理,提出新的暂态稳定判据,揭示影响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VSC有功出力、电网电感、PLL的比例积分参数是影响暂态同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与实验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换器 非线性分析 规范形方法 锁相环 暂态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坐标表征法的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辨识研究
6
作者 龙启 杨旭 +5 位作者 薛淑鹏 黎卫国 彭翔 杨光辉 段雄英 廖敏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9,共12页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变压器内部故障与励磁涌流系统仿真模型,从而获得大量的三相差流仿真数据。其次,引入了圆坐标表征变换,将原始及平移后的三相差流作为动点的二维坐标,发现在不同工况下双差动电流形成的动点轨迹图像有显著差异,进而将仿真数据变换为轨迹图像样本集。最后,通过比较6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轨迹图像样本集的分类性能,采用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VGG16网络模型,对仿真、实验及现场录波等数据得到的电流轨迹图像进行识别分类,实现故障和涌流辨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辨识准确率高,避免了传统差动保护误动作的问题;且在不同工况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降低了保护方案的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差动保护 二次谐波制动 保护闭锁 励磁涌流 圆坐标表征法 VGG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7
作者 李雪 刘益臣 +1 位作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混合多端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求解方法;结合多类型换流站控制策略切换特性,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连续潮流模型搜索系统的电压稳定临界点;通过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快速搜索相邻电压稳定临界点进而构建系统的SVSRB;通过修改的PJM 5节点和IEEE 118节点交直流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可实现不同规模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SVSRB的准确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混合多端直流 换流器 潮流计算 控制策略转换 静态电压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分析的车载高效率LLC变换器优化设计
8
作者 赵永秀 朱治钢 +2 位作者 刘泽伟 王崇杰 雷鸣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传统车载低压LLC变换器采用级联拓扑或交错并联拓扑来提升功率等级,导致效率提升难、输出电流不均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对称式谐振腔的双变压器半桥LLC拓扑结构。深入分析对称式谐振腔工作状态与输入电流纹波,发现对称式谐振腔可... 传统车载低压LLC变换器采用级联拓扑或交错并联拓扑来提升功率等级,导致效率提升难、输出电流不均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对称式谐振腔的双变压器半桥LLC拓扑结构。深入分析对称式谐振腔工作状态与输入电流纹波,发现对称式谐振腔可实时均分谐振电流,使得输入电流纹波减小且连续,缓解汽车电池输出应力。同时,探究本文所提出拓扑励磁电感量对两变压器均流能力与不平衡度的影响,发现当励磁电感量越接近时,两变压器均流能力越好,不平衡度越低。为近一步减小LLC变换器在变频工况下的循环电流时间及提升所提出拓扑效率,本文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变换器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建立最佳工作模态PO模式下状态时域方程,确定负载约束、系数约束、零电压开关(ZVS)等约束条件,求解最佳谐振参数范围,提升变换器工作效率。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低压LLC变换器 对称式谐振腔 时域分析方法 PO模式 参数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控制
9
作者 王盼 朱继赜 +3 位作者 徐虎 章国光 袁雷 徐岸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2,共10页
为提高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针对双重移相的两种工作模式,分析推导各模式下的传输功率、回流功率及零电压开通(ZVS)特性,采用Karush Kuhn Tucker(KKT)条件法结合零电压开通特性... 为提高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针对双重移相的两种工作模式,分析推导各模式下的传输功率、回流功率及零电压开通(ZVS)特性,采用Karush Kuhn Tucker(KKT)条件法结合零电压开通特性求解实现回流功率最小化的最优移相比组合,由此提出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基于所提控制策略搭建实验样机,分析该方案的动态特性并对其与单移相控制、传统双重移相优化控制下的稳态特性包括回流功率、效率分析。所提优化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实验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 回流功率 双重移相控制 KKT条件法 零电压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构网变换器并网系统的同步视角交互稳定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宗皓翔 张琛 +2 位作者 鲍颜红 吴峰 蔡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针对跟网型与构网型并网变换器系统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兼顾机理分析直观性和多机判稳准确性的同步视角频域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考虑跟网型、构网型变换器和传输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基于频域模态法评估系统的失稳特性,在振荡... 针对跟网型与构网型并网变换器系统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兼顾机理分析直观性和多机判稳准确性的同步视角频域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考虑跟网型、构网型变换器和传输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基于频域模态法评估系统的失稳特性,在振荡源处划分同步前向和反馈通路,形成计及各变换器和传输网络动态的同步视角稳定分析模型.最后,基于典型两机异构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解决由反馈通路聚合引起的判稳失效问题,直观揭示跟网、构网异构同步动态的交互失稳机理和多参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稳定 并网变换器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频域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新能源发电并网变流器灵活性评估
11
作者 孟铁强 张兴 +3 位作者 肖宇 李飞 贾科 毕天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051-6061,I0024,共12页
为实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其并网变流器具有应对源侧与网侧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尤为关键的。而这种适应能力可以通过灵活性进行表征,因此科学评估出并网变流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灵活性水平至关重要。文中提出将熵权法应用于并网变... 为实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其并网变流器具有应对源侧与网侧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尤为关键的。而这种适应能力可以通过灵活性进行表征,因此科学评估出并网变流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灵活性水平至关重要。文中提出将熵权法应用于并网变流器的灵活性评估,初探并网变流器灵活性评估体系,以考虑小信号稳定性与暂态稳定性的有功与无功出力为灵活性指标;基于实际应用的大功率并网变流器,分析其在不同的电网状况、控制策略以及过流能力下的灵活性指标数据,从而科学评估并网变流器的灵活性水平;揭示采用单一控制算法的并网变流器灵活性不足问题,为设计自适应控制的灵活并网变流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灵活性评估 熵权法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熵值法的DC-DC变换器拓扑综合评价
12
作者 张洋 丘东元 +1 位作者 张波 陈艳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9-1479,共11页
为了更全面地比较拓扑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系列DC-DC变换器并实现选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熵值法的DC-DC变换器拓扑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总结DC-DC变换器的常用性能指标,构建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指标... 为了更全面地比较拓扑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系列DC-DC变换器并实现选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熵值法的DC-DC变换器拓扑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总结DC-DC变换器的常用性能指标,构建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赋权,并采用侧重于层次分析法的策略得到组合权重;进一步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得到各DC-DC变换器的评分。以11个电压增益均为D^(2)的DC-DC变换器拓扑为例,运用所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出的拓扑具有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转炉吹炼过程多相混合搅拌机理研究
13
作者 李洵 吴晓松 +3 位作者 张岭 杨世亮 刘慧利 王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1,共11页
针对铜吹炼Pierce-Smith转炉(Pierce-Smith Converter,P-S转炉)存在的高能耗及设备维护问题,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与Realizable k-ε湍流耦合模型,对炉内气-液两相流行为与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风口直径及... 针对铜吹炼Pierce-Smith转炉(Pierce-Smith Converter,P-S转炉)存在的高能耗及设备维护问题,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与Realizable k-ε湍流耦合模型,对炉内气-液两相流行为与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风口直径及气体入口速度对熔池动力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增大风口直径显著降低搅拌死区体积,扩展高湍动能区域覆盖范围,而提升气体入口速度可增强气泡上升区湍流强度。气体入口速度通过强化局部湍流促进熔池传质效率,风口直径变化可提升炉内混合均匀性。合理选择气体入口速度与风口直径可降低炉壁剪切应力峰值,抑制搅拌死区形成,为工业过程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P-S转炉 气-液两相流 VOF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换流站及其核心设备功率损耗的测量方法
14
作者 郑欣 杨建华 +3 位作者 魏伟 麻滨麒 李世松 赵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201,共8页
现有的换流站功率损耗监测方法主要是分析计算法,其需要先获取系统运行及设备参数做支撑,实施起来繁琐复杂。鉴于此,从为剖析、弄清换流站核心设备出现故障甚至发生火灾等的物理机理提供可靠的功率损耗监测数据支撑等出发,提出一种换流... 现有的换流站功率损耗监测方法主要是分析计算法,其需要先获取系统运行及设备参数做支撑,实施起来繁琐复杂。鉴于此,从为剖析、弄清换流站核心设备出现故障甚至发生火灾等的物理机理提供可靠的功率损耗监测数据支撑等出发,提出一种换流站及其核心设备功率损耗测量方法,即通过在换流站输入、输出端口及其内部各核心设备的监测点装设计量级带功率监测功能的电能计量装置,且确保时间同步地获取测得结果,继而基于“损耗功率=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原理,测得换流站及其各核心设备的功率损耗;并基于对换流站及其核心设备功率损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构建了完整的换流站功率损耗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换流站功率损耗 晶闸管换流阀 分析计算法 实验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Boost变换器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15
作者 王昭鸿 许可 +1 位作者 兰永红 杨孝凡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43-2551,共9页
针对开关频率与计算复杂度之间的问题,利用Boot电路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为了把Boot电路中的非线性化问题转换成双状态空间的线性化问题,采取状态平均法,以折线近似其中电容电压的变化,并把每一个周期内... 针对开关频率与计算复杂度之间的问题,利用Boot电路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为了把Boot电路中的非线性化问题转换成双状态空间的线性化问题,采取状态平均法,以折线近似其中电容电压的变化,并把每一个周期内的电压状态平均值作为变量,构造了线性变参数模型。然后,利用泰勒级数设计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预测观测器,并用系统中预测输出和实际输出的偏差,构造出最小评价函数,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持续跟踪控制。最后,利用改进型内点法进行求解和稳定性分析,对阶跃、矩形和正弦的3种不同电压信号的追踪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BOOST变换器 线性变参数模型 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流变压器用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阻温升的动态仿真
16
作者 高煜 赵学童 +2 位作者 李刚 汪可 杨丽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6-2235,共10页
有载分接开关是换流变压器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精准调节换流变压器的电压以及稳定输送直流功率。分接开关调压范围大、操作频繁,在调压过程中环流流过过渡电阻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过渡电阻的状态对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安全运行至关... 有载分接开关是换流变压器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精准调节换流变压器的电压以及稳定输送直流功率。分接开关调压范围大、操作频繁,在调压过程中环流流过过渡电阻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过渡电阻的状态对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开展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过程中过渡电阻的温升特性研究,对保障特高压直流输电与电网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用有载分接开关过渡电阻在真实运行工况下的电-热耦合模型,针对不同的负载工作状态,分别计算过渡电阻的温度分布,揭示了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过程中过渡电阻的变化及其对分体式布置油室温升的影响。研究发现,过渡电阻的表面温度随着分接开关切换次数的增加呈现“锯齿状”的先快速上升,然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进一步开展不同负载容量下过渡电阻的温升研究,建立了过渡电阻温升的评估模型和评估函数,为实际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运行维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有载分接开关 过渡电阻 温升仿真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包围距离对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影响研究
17
作者 张金豹 胡铮 +2 位作者 张金乐 柳泓蛰 邹天刚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减小综合传动装置中液力变矩器的搅油损失,文中通过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对某型号液力变矩器的不同包围距离进行了多相流场仿真。首先通过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试验对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搅油损失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然后设计仿真方... 为减小综合传动装置中液力变矩器的搅油损失,文中通过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对某型号液力变矩器的不同包围距离进行了多相流场仿真。首先通过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试验对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搅油损失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然后设计仿真方案并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轴向和径向包围距离下的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由仿真结果可知:相比轴向距离,径向距离对液力变矩器搅油损失的影响更大;随径向距离的增大,搅油损失呈浴盆状曲线分布。最后根据上述结论得出液力变矩器包围距离的设计准则,该准则能够为旋转件周围结构的距离提供优化设计,以及综合传动装置效率提升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搅油损失 包围距离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多相流场仿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的本征规律分析及其优化控制
18
作者 张来勇 涂春鸣 +2 位作者 肖凡 刘贝 陈燕东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977-3993,共17页
为了在功率传输或电压波动下实现双有源桥变换器连续且实时的应力优化控制,对其模式间规律以及模式内的优化控制变量间规律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现阶段的研究仍还存在应力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推导复杂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运用遗传... 为了在功率传输或电压波动下实现双有源桥变换器连续且实时的应力优化控制,对其模式间规律以及模式内的优化控制变量间规律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现阶段的研究仍还存在应力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推导复杂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应力优化,解析出各个模式的优化变量间规律。基于此,采用三角函数极坐标法推导出相应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首先,利用图形分析法从十二种工作模式中筛选出四种局部最优模式,这四种模式在不同功率区间内具备应力或有效值较低的特征;其次,对四种模式进行应力优化并对比分析优化结果,解析出这四种模式在不同功率段下优化变量间的规律;再次,基于此规律运用三角函数极坐标法推导出电流应力函数表达式及其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最后,通过对比这四种模式在全功率区间的电流应力,选择各功率段上的最优模式和最优控制变量,从而实现全局应力优化控制。仿真和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优化控制策略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应力优化 局部最优工作模式 全局最优工作模式 三角函数极 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弓形法的极化转换器测试技术和系统研究
19
作者 杨杰尧 陈海东 +8 位作者 何招领 梁振川 陈慧冰 夏晨斌 赵小娇 王宜 胡健 车文荃 薛泉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4,共7页
极化转换器的迅速发展对相应的测试系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弓形法的极化转化器测试系统,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并运用时域和频域互转以及时域加窗的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误差处理。文中同时开发了一套基于VB.... 极化转换器的迅速发展对相应的测试系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弓形法的极化转化器测试系统,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并运用时域和频域互转以及时域加窗的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误差处理。文中同时开发了一套基于VB.NET的控制软件,并研制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结构的极化转换器用于对比验证。通过仿真和测试对比,所提出的测试系统的反射率测试误差预计优于2 dB,同时,其测试效率相对于传统机械方法提升了80%以上。所研制的测试系统有望成为本领域先进的研制案例,推动极化转换器测试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法 超表面 极化转换器 时域消除法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的带输入电压前馈双闭环控制策略 被引量:17
20
作者 颜湘武 王杨 +1 位作者 葛小凤 张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5-70,77,共7页
针对宽范围输入的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在Buck和Boost两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和输入电压发生波动时,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存在较大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带输入电压前馈的两模式平均电流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将具有电压电流双闭环结构的平均电流... 针对宽范围输入的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在Buck和Boost两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和输入电压发生波动时,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存在较大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带输入电压前馈的两模式平均电流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将具有电压电流双闭环结构的平均电流控制与单载波-双调制的调制方法相结合,来提高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性能,实现变换器两模式的自动近似平滑切换,同时对电感电流进行有效控制,保护设备安全。为了克服传统双闭环前馈函数实现和化简困难的缺点,提出将输入电压前馈引入电流内环从而大幅提高了变换器的输入动态响应性能。最后建立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硬件试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范围输入DC/DC 平均电流法 单载波-双调制 输入电压前馈 双管buck-boost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