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色度培养基(liquid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romothymol blue and lactose,LBL)对10株桑黄菌株进行脱色能力评价及可见光谱分析,探究了菌株LBL法脱色率与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黄酮含量及菌丝体醇提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相...采用色度培养基(liquid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romothymol blue and lactose,LBL)对10株桑黄菌株进行脱色能力评价及可见光谱分析,探究了菌株LBL法脱色率与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黄酮含量及菌丝体醇提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脱色率较低的菌株,在液体传代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脱色率与菌丝体生物量(第一代)、菌丝体黄酮含量、醇提物清除超氧阴离子IC_(50)值、醇提物清除过氧化氢IC_(50)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73,-0.83和-0.55。数据说明可以通过LBL法快速评价桑黄菌株活性并筛选出衰退菌株。展开更多
由于小檗碱氧化电位较高(>1.1 V vs. Ag/AgCl),进行生物样品中小檗碱的选择性电化学分析具有挑战性。基于溴百里酚蓝(BTB)和小檗碱的分子间非共价作用,通过单壁碳纳米管(SWNTs)将BTB修饰在电极表面并通过电化学聚合产生poly-BTB,利用...由于小檗碱氧化电位较高(>1.1 V vs. Ag/AgCl),进行生物样品中小檗碱的选择性电化学分析具有挑战性。基于溴百里酚蓝(BTB)和小檗碱的分子间非共价作用,通过单壁碳纳米管(SWNTs)将BTB修饰在电极表面并通过电化学聚合产生poly-BTB,利用聚BTB(poly-BTB)电极过程可逆以及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特点,以poly-BTB同时作为小檗碱的识别元件和电化学探针建立了小檗碱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poly-BTB和小檗碱的分子间作用导致小檗碱结合在poly-BTB/SWNTs修饰电极表面,从而引起修饰电极的峰电流下降。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oly-BTB/SWNTs修饰电极的电流下降率和小檗碱的浓度在0.05~1μmol/L和1~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2μmol/L。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生物样品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可用于血浆和肝脏匀浆中小檗碱含量的测量,为小檗碱相关的生理病理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色度培养基(liquid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romothymol blue and lactose,LBL)对10株桑黄菌株进行脱色能力评价及可见光谱分析,探究了菌株LBL法脱色率与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黄酮含量及菌丝体醇提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脱色率较低的菌株,在液体传代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脱色率与菌丝体生物量(第一代)、菌丝体黄酮含量、醇提物清除超氧阴离子IC_(50)值、醇提物清除过氧化氢IC_(50)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73,-0.83和-0.55。数据说明可以通过LBL法快速评价桑黄菌株活性并筛选出衰退菌株。
文摘由于小檗碱氧化电位较高(>1.1 V vs. Ag/AgCl),进行生物样品中小檗碱的选择性电化学分析具有挑战性。基于溴百里酚蓝(BTB)和小檗碱的分子间非共价作用,通过单壁碳纳米管(SWNTs)将BTB修饰在电极表面并通过电化学聚合产生poly-BTB,利用聚BTB(poly-BTB)电极过程可逆以及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特点,以poly-BTB同时作为小檗碱的识别元件和电化学探针建立了小檗碱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poly-BTB和小檗碱的分子间作用导致小檗碱结合在poly-BTB/SWNTs修饰电极表面,从而引起修饰电极的峰电流下降。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oly-BTB/SWNTs修饰电极的电流下降率和小檗碱的浓度在0.05~1μmol/L和1~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2μmol/L。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生物样品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可用于血浆和肝脏匀浆中小檗碱含量的测量,为小檗碱相关的生理病理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