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量及优势树种根际效应对增氮和减水的响应
1
作者 刘东玲 王晓春 +2 位作者 闫国永 邢亚娟 王庆贵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目的]气候变化下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减少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根际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核心区域,然而关于增氮和减水对根际微生物影响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微生物量及优势树种根际效应对增氮... [目的]气候变化下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减少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根际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核心区域,然而关于增氮和减水对根际微生物影响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微生物量及优势树种根际效应对增氮和减水的响应,以预测阔叶红松林在气候变化下的适应策略及养分循环机制。[方法]设置增氮(50 kg·hm^(-2)·a^(-1))、减水(30%穿透雨)及其交互处理,进行野外模拟氮沉降和控水试验。使用“抖根法”采集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Zucc.)和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结果](1)增氮和氮加水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同时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含量。(2)增氮处理降低了紫椴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磷,降低了红松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减水和氮加水处理则增加了红松和紫椴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磷。(3)两个树种的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均高于非根际,表现出正根际效应;且在增氮和氮加水处理下,红松的土壤总碳、总氮和微生物量的根际效应高于紫椴。(4)根际土壤微生物量主要受硝态氮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由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驱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对氮添加和降水减少的响应机制,以及不同树种根际效应在环境变化中的差异,为未来森林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土壤微生物量 根际 氮添加 降水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火烧迹地天然更新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亚洲 张忠林 +1 位作者 孙楠 翁海龙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通过对天然更新阔叶混交林的林分密度、树种组成、径阶结构和主要树种生长规律4个方面探讨天然更新阔叶混交林林木更新特征,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和天然林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其阔叶红松林火烧后80 a,天然更新形成的林分主要树种... 通过对天然更新阔叶混交林的林分密度、树种组成、径阶结构和主要树种生长规律4个方面探讨天然更新阔叶混交林林木更新特征,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和天然林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其阔叶红松林火烧后80 a,天然更新形成的林分主要树种是榆树和白桦,虽公顷蓄积量不低,但经济价值不高,且缺少针叶树种,如要加快林分的演替进程,需要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人工引入本土红松的措施,加速火烧迹地向顶极群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火烧迹地 天然更新 树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主要树种的年龄结构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代力民 孙伟中 +1 位作者 邓红兵 肖以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3-77,共5页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椴树阔叶红松林伐根的大量调查 ,认为红松种群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群团状斑块组成 ,以多世代群居 ,优势世代之间没有一定的严格间隔期 ,在年龄结构图上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峰。阔叶树在天然红松林中的分布呈群团状...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椴树阔叶红松林伐根的大量调查 ,认为红松种群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群团状斑块组成 ,以多世代群居 ,优势世代之间没有一定的严格间隔期 ,在年龄结构图上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峰。阔叶树在天然红松林中的分布呈群团状或散生 ,阔叶树的年龄也为异龄性 ,也为多世代共居。红松与阔叶树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消长关系 ,同龄伴生 ,异龄混生 ,形成复层异龄的针阔混交林 ,年龄结构与年生长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年生长量与年龄有正相关趋势 ,但林木年龄达到老龄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北坡 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 树种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玉涛 韩士杰 +1 位作者 李雪峰 胡艳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中土壤微生物碳、氮对大气氮沉降升高的响应。林地控制施氮量分别为:对照(0)、低氮(25 kg.(hm2.a)-1)和高氮(50 kg.(hm2.a)-1)。施氮后的第一个生长季,生长初期(5月)、生长旺季(7月)...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中土壤微生物碳、氮对大气氮沉降升高的响应。林地控制施氮量分别为:对照(0)、低氮(25 kg.(hm2.a)-1)和高氮(50 kg.(hm2.a)-1)。施氮后的第一个生长季,生长初期(5月)、生长旺季(7月)和生长末期(9月)的观测研究表明:氮沉降增加对微生物C、N的影响因森林类型和时间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表明,1 a的施氮试验并没有使土壤氮达到饱和状态,但是短期的施氮可以在某些月份内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C、N及其微生物m(C)∶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次生杨桦林 氮沉降 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和干旱对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俊强 郭瑞红 +4 位作者 李东升 李东 李金功 朱保坤 韩士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8,共8页
氮沉降和降水减少耦合作用对我国北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还知之甚少,通过常规的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了对照(CK)、施氮(N,50 kg/(hm2·a))、降雨减少(RP,-30%)和降雨减少加施氮(RP+N)4个处理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 氮沉降和降水减少耦合作用对我国北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还知之甚少,通过常规的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了对照(CK)、施氮(N,50 kg/(hm2·a))、降雨减少(RP,-30%)和降雨减少加施氮(RP+N)4个处理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和碳、氮元素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6.025~15.167年,椴树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蒙古栎,红松最慢,三者混合后分解率介于期间。分解系数结果显示:施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紫椴叶凋落物的分解;施氮对红松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降雨减少对分解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干旱情况下施氮后4种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介乎氮沉降和降雨减少两者之间,说明氮沉降和降雨减少存在交互作用。总体看来,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和氮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与分解阶段和凋落物种类有关,降水减少对凋落物分解和碳氮元素比值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水减少 凋落物分解 碳氮释放 C/N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志军 苏东凯 +5 位作者 牛丽君 于大炮 周旺明 周莉 吴胜男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天保工程实施后,为了促进次生林向原始阔叶红松林恢复,不采红松只采伐阔叶树种的经营方式在长白山地区被广泛应用,部分林区陷入可采伐资源匮乏的困境。为了探究阔叶红松林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针对红松(蓄积)比例不同的阔叶红松林次... 天保工程实施后,为了促进次生林向原始阔叶红松林恢复,不采红松只采伐阔叶树种的经营方式在长白山地区被广泛应用,部分林区陷入可采伐资源匮乏的困境。为了探究阔叶红松林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针对红松(蓄积)比例不同的阔叶红松林次生林,利用林木材积生长方程与保留系数模型,模拟了预设经营方案下林分总蓄积量与可采蓄积量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禁止采伐红松的经营方式下,红松(蓄积)比例较高的次生林将无法达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次生林的经营方案需要根据林分中红松(蓄积)比例不同而区别制定:对于红松蓄积低于40%的次生林,推荐不采伐红松、20%采伐强度、40a周期的经营方案;对于红松蓄积高于40%的次生林,推荐可以采伐红松、20%采伐强度、30a周期的经营方案。另外,可采蓄积量的恢复期比总蓄积量的恢复期更长,以可采蓄积恢复期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采伐周期,更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树种组成 蓄积量 预测模型 采伐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8
7
作者 孙双红 陈立新 +2 位作者 李少博 段文标 刘振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8,共9页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混交林在进展演替过程中(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土壤各发生层(A1、B和C层)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混交林在进展演替过程中(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土壤各发生层(A1、B和C层)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进展演替中A1层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B和C层。而在A1层中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发展阶段较形成阶段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随着演替阶段的进行呈递减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与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也表现出显著相关。此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达到显著相关,与溶解性有机碳不显著相关。而蔗糖酶与3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特征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指示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混交林 土壤酶活性 演替阶段 土壤养分有效性 活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良军 金光泽 +1 位作者 杜文先 王晓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7,共11页
依托小兴安岭凉水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运用样方法和树木年代学方法,调查了样地中6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内扩展林窗(≥50 m2)特征,分析了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林窗平均密度为7.67个/hm^2,平均产生... 依托小兴安岭凉水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运用样方法和树木年代学方法,调查了样地中6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内扩展林窗(≥50 m2)特征,分析了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林窗平均密度为7.67个/hm^2,平均产生速率为0.08个/(hm^2·a),干扰频率为0.42%/a,干扰周转期约240年。林窗形成树种主要是红松(50.22%)、臭冷杉(9.78%)、枫桦(7.78%)以及腐烂程度较严重而无法判别的树种(10.44%),死亡方式主要为干基折断(54.9%)。林窗由多种死亡方式共同形成,3种以上形成方式占70.83%。每个林窗形成木平均为9.38株,且腐烂等级较高。小径级木是林窗形成的受害者,而不是贡献者;针叶树对林窗形成的贡献远大于阔叶树。林窗边缘木平均胸径为46.68 cm,平均树高23.6 m,以红松为主(63.08%)。边缘木中臭冷杉生长最快,红皮云杉和色木槭生长最慢。不同等级林窗内形成木和边缘木的种类和组成相似,林窗形成木界定标准对判定林窗形成方式影响很大。综合多种方法调查大、中型林窗及大径级形成木,可提高林窗干扰历史重建及成因判定的准确性。此外,利用分层解析法可将发生过2次或多次干扰的大、中型林窗形成与发展过程动态解析,这对理解林窗干扰动态及森林群落演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林冠干扰 树木年轮 阔叶红松林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对蛟河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左强 何怀江 +3 位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张君 李金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为分析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3—2015年5—10月,在吉林省蛟河红松阔叶混交林地表无雪期间,使用LI-8100土壤CO2全自动通量测量仪器测量定不同采伐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深5 cm处温、湿... 为分析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3—2015年5—10月,在吉林省蛟河红松阔叶混交林地表无雪期间,使用LI-8100土壤CO2全自动通量测量仪器测量定不同采伐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深5 cm处温、湿度,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轻度采伐15%、中度采伐25%、重度采伐50%。结果表明:采伐使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降低。不同采伐强度处理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在研究的第1年与第2年,轻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中度采伐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要显著高于轻度采伐处理和重度采伐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P0.05)。不同采伐强度样地的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显著指数相关(P0.05)。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双变量复合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决定系数R2值为45%~74%。各采伐强度处理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值表现为中度采伐〉重度采伐〉轻度采伐=对照。在实践生产中,为减小采伐后林地土壤CO2的呼吸量,应采用低强度的采伐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红松阔叶混交林 采伐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水曲柳根呼吸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军 徐程扬 +3 位作者 潘琳 林玉梅 章林 王晓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离体根法于2007年5-10月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组成树种水曲柳4个龄级林木的根系呼吸,监测了林内空气温度、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根系氮含量,初步研究了水曲柳天然林根系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龄级的... 采用离体根法于2007年5-10月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组成树种水曲柳4个龄级林木的根系呼吸,监测了林内空气温度、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根系氮含量,初步研究了水曲柳天然林根系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龄级的根系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呈单峰曲线,生长季节的不同月份根系呼吸速率在1.69~9.74μmol/(g·s)之间;根系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和根系氮含量增加而增强,而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可使根系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但水分过多也会对根系呼吸产生抑制作用;不同龄级的根系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不相同,其温度系数Q10值在1.54~2.89之间变化,随林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水曲柳 根系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风灾迹地的更新与恢复 被引量:18
11
作者 侯向阳 韩进轩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19-425,共7页
在长白山西坡的风灾干扰迹地进行永久样地连续更新调查和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风灾迹地更新种群是由耐荫的红松、冷杉、鱼鳞云杉和阳性树种白桦、山杨、大青杨、大黄柳、落叶松等的混合;耐荫树种优势度趋于降低,阳性树种优势度逐... 在长白山西坡的风灾干扰迹地进行永久样地连续更新调查和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风灾迹地更新种群是由耐荫的红松、冷杉、鱼鳞云杉和阳性树种白桦、山杨、大青杨、大黄柳、落叶松等的混合;耐荫树种优势度趋于降低,阳性树种优势度逐年增加。风灾迹地土壤水分及碳、氮、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人工抚育迹地生境恢复指标较天然更新迹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风灾迹地 种群更新 生境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6种阔叶树测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数量
12
作者 刘颖 刘琪璟 +2 位作者 宋超杰 钱尼澎 秦立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3,共8页
2019年7—8月份,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选取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拧筋槭(Acer triflorum)6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在采... 2019年7—8月份,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选取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拧筋槭(Acer triflorum)6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在采集叶片前将树木大小划分为3个径级(小径树木(D_(1))、中径树木(D_(2))、大径树木(D_(3))),由于6种阔叶树的性状差异,树木大小3个等级对应的胸径(D)大小不一致(假色槭,D≤10 cm为D_(1)、10 cm<D≤15 cm为D_(2)、D>15 cm为D_(3);拧筋槭,D≤10 cm为D_(1)、10 cm<D≤20 cm为D_(2)、D>20 cm为D_(3);其余4个树种,D≤15 cm为D_(1)、15 cm<D≤30 cm为D_(2)、D>30 cm为D_(3)),每个等级选择3~4棵样树,每个树种选取10株;针对选取的样树、新鲜倒木,将树冠划分为上、中、下3部分,应用高枝剪等工具在树冠中部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以及树冠底部、树冠上部2个方位,共6个方位,分别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叶片20片,每株树共计选取120片叶片,6个树种共采集叶片7165片(假色槭1193片、糠椴1162片、蒙古栎1139片、拧筋槭1216片、色木槭1311片、紫椴1144片),作为抽样总体。应用Excel进行数据基础分析,获取6个树种、3个胸径等级、6个取样方位的叶面积平均值和标准误差;应用R 4.2.3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对6个树种的叶面积进行方差分析,并通过多重比较法(Tukey HSD法)分析不同树种之间叶面积的差异性;应用t.test函数计算不同胸径等级、不同取样方位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树种在区分胸径等级和取样方位时叶面积均值与总体叶面积均值的差异;应用t检验法和随机抽样法,分析不同树种确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6个树种在区分胸径和取样方位时确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取样数量。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不同,与种内的叶片变异系数密切相关。②6个树种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分别为,假色槭644片、色木槭750片、蒙古栎677片、糠椴648片、紫椴697片、拧筋槭701片。③在径级和取样方位时对叶片取样,除了紫椴选择中等胸径树木的西方位取样,其余5个树种在野外工作环境时可选取中等胸径树木的下方位进行取样,最适叶片取样数量分别为,假色槭30片、色木槭46片、蒙古栎17片、糠椴65片、紫椴39片、拧筋槭66片。④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在野外采样时,应针对树种、胸径和取样方位,选择最适叶片取样数量,不应统一选择理论数据的25~40片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阔叶树 叶面积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毛宏蕊 陈金玲 金光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1,共11页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0.05)。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其基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碳含量及C/N比均为显著正相关。施N促进凋落叶N含量升高,凋落叶P含量受时间和N处理交互作用影响显著。施N促进水曲柳凋落叶N、P释放,抑制红松、枫桦和混合凋落叶N、P释放。N3处理抑制红松凋落叶C释放,促进水曲柳凋落叶C释放,N1处理促进水曲柳与混合凋落叶C释放。说明N处理能够调节养分释放模式,并对森林生态系统C及养分循环有显著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阔叶红松林 凋落叶 质量残留率 养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空间结构的最小面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密 国庆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7,共7页
本文依据2012年黑龙江省胜山阔叶红松林10.4 hm^2大型样地全面实测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GIS技术分析其乔木层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尺度效应,探究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并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对10~90 ... 本文依据2012年黑龙江省胜山阔叶红松林10.4 hm^2大型样地全面实测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GIS技术分析其乔木层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尺度效应,探究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并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对10~90 m各个尺度下的样地生物量误差空间分布栅格图的分析,胜山阔叶红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空间结构存在着最小研究面积0.49 hm^2,不仅具有与样地相同的生物量密度,还能够完整地体现出胜山阔叶红松林生物量的空间变异性,准确地反映其群落结构的真实特征,这为更加精确地估算阔叶红松林生物量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验证了用移动窗口法所确定的最小面积是准确的,限定在该最小面积(0.49 hm^2)范围之内的随机取样,仅使用7个20 m×20 m的样方就能够有95.9%的概率把估测的误差范围控制在20%以内,这对于阔叶红松林森林生物量调查样地大小的设置,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3)提出把本文中的最小面积作为衡量森林群落空间结构复杂程度的一个指标,最小面积的大小代表了空间变异的范围,最小面积越大则说明了空间异质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面积 空间结构 乔木层生物量 阔叶红松林 胜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鸟类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邱宝鸿 孙田东 +1 位作者 王超 冯秀春 《吉林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1-33,37,共4页
根据连续3 a的样地统计资料,采用物种数、群落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鸟类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在该类型稳定的森林群落中,鸟类群落指数年度周期... 根据连续3 a的样地统计资料,采用物种数、群落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鸟类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在该类型稳定的森林群落中,鸟类群落指数年度周期变化的季节性明显,年间变化较小,均匀度维持较高;物种组成年度间相似性较大,优势种类组成完全相同,群落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林 鸟类群落 多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