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上肢运动功能状态评分的响应性研究 被引量:146
1
作者 毕胜 纪树荣 +1 位作者 顾越 瓮长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严重脑损伤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与上肢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SS)的响应性。方法: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训练结束后1天分别进行评价。采用Bland-Alttman方法来计算量表的一致性限度。响应性由...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严重脑损伤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与上肢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SS)的响应性。方法: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训练结束后1天分别进行评价。采用Bland-Alttman方法来计算量表的一致性限度。响应性由治疗后超过一致性限度上限的患者比例和响应率来说明。结果:经治疗后超过一致性限度上限的患者在FMA为17例(77.3%),MSS为18例(81.8%)。FMA的响应率为8.2,MSS的响应率为5.2。结论:FMA和MSS用于评价严重脑损伤患者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效果均有很高的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脑损伤 响应性 运动功能状态评分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BB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53
2
作者 陈向荣 游思维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47-549,i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和修复中如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的BBB评分。方法对4组大鼠分别行T10脊髓背侧半切断(A组)、T10脊髓全切断(B组)、T10脊髓节段全切除(C组)、T10以下脊髓全切除(D组),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所有动物...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和修复中如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的BBB评分。方法对4组大鼠分别行T10脊髓背侧半切断(A组)、T10脊髓全切断(B组)、T10脊髓节段全切除(C组)、T10以下脊髓全切除(D组),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所有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和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大鼠BBB评分在损伤后5周达到20分或21分,B组和C组大鼠在术后2周以后BBB评分维持在8分,D组大鼠BBB评分维持在0。B组和C组大鼠脊髓顺行追踪显示脊髓损伤区和尾侧无追踪剂分布,连续矢状冰冻切片抗神经丝(NF)染色未见连续NF通过损伤区。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如果在8分以下,就需要慎重评价,这种运动有可能完全是或包括有自发的后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BBB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不同评分标准的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民 王栋琪 宋焕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不同评分标准的优劣。方法40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急性脊髓中度损伤组(SCI组)及对照组(CON组),其中SCI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CON组仅行T10椎板切除术。术后1、2...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不同评分标准的优劣。方法40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急性脊髓中度损伤组(SCI组)及对照组(CON组),其中SCI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CON组仅行T10椎板切除术。术后1、2、3、4、6周观察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记录结果。评价标准分别为:斜板试验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及BBB评分。结果SCI组与CON组比较,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在1-6周时,均有所减小(P<0.05),尤以第1周时减少更甚(P<0.01);改良Tarlov评分第1、2、3、4周时,分值间的差别非常明显(P<0.01),第6周时,未见变化(P>0.05);而BBB评分各时间点的区分程度非常明显(P<0.01)。结论BBB评分对SCI模型运动功能评价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标准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评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功能、营养状况及运动能力量表评分与卒中相关肺炎风险关联性研究
4
作者 朱祥 廖雄 +1 位作者 林雪婷 吴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5-711,共7页
目的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motor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MFIM)评分与卒... 目的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motor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MFIM)评分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related pneumonia,SAP)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卒中入院的患者,收集入院时NIHSS、GNRI、MFIM评分,根据卒中发病后1周内是否发生肺炎分为SAP组和非SAP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评分最佳截断点并将评分转换为分类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各评分与SAP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318例卒中患者,SAP组86例,非SAP组232例。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32.783,95%CI:16.366~65.671,P<0.001)、MFIM评分(OR=0.052,95%CI:0.027~0.100,P<0.001)和GNRI评分(OR=0.262,95%CI:0.144~0.476,P<0.001)与SAP存在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NIHSS评分(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2)、GNRI评分(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与SAP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NIHSS、MFIM、GNRI评分和卒中患者SAP发生风险相关,其中NIHSS和GNRI评分与其存在非线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卒中相关肺炎 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 被引量:103
5
作者 欧海宁 康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促进技术为主,辅以高压氧、功能性电刺激、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对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另20例作为对照组,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促进技术为主,辅以高压氧、功能性电刺激、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对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另20例作为对照组,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 FUGL-MEYER评分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行为学检测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在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晓捷 郭岚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孕鼠腹腔注射LPS制备脑瘫动物模型,随机选取对照组(A组)足月仔鼠60只,LPS组足月仔鼠120只分为早期干预组(B1组)和非干预组(B2组)各60只。各组于生后25d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B1组中检... 目的:探讨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孕鼠腹腔注射LPS制备脑瘫动物模型,随机选取对照组(A组)足月仔鼠60只,LPS组足月仔鼠120只分为早期干预组(B1组)和非干预组(B2组)各60只。各组于生后25d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B1组中检测出的CP鼠(B1CP组)继续早期干预,B2组中检测出的CP鼠(B2CP组)常规饲养,A组中随机选取10只鼠作为对照组(A′组);A′组、B1CP组和B2CP组仔鼠分别于25d及42d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①25dB1组鉴定出7只CP鼠,B2组13只CP鼠,A组中无CP鼠。②B1CP组第25天与第42天各项检测结果比较:悬吊试验、斜坡试验、旷场实验、拒俘反应及改良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2CP组和A′组大鼠25d与42d各项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神经行为学检测可有效鉴定CP大鼠的运动功能。②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适用于CP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定。③联合应用神经行为学检测与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可全面反映CP大鼠运动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宫内感染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评定 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钟原 赵明华 +3 位作者 张志强 许美珍 杨晓燕 吴加利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564-2567,共4页
目的:探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均行躯干训练,... 目的:探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均行躯干训练,对照组患者联合背俞穴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D、Fib、NSE及Hs-CRP等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 00%(21/30),观察组93. 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可促进肢体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穴 毫火针点刺 躯干训练 中风偏瘫 运动功能 NIHSS评分 高凝状态 炎性反应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高压氧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童敏 伍贤平 +1 位作者 陈军 刘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12-21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B、C组均予常规护理,C组于术后3 h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 d一疗程,共3疗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第1~6周末,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第6周过量麻醉处死大鼠,以40 g/L多聚甲醛行心室-主动脉灌注,取脊髓损伤区标本,光镜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改变情况。结果 B、C两组大鼠术后第1~6周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C组在3~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B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1、3周高于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术后1、3周低于A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5、6周低于B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C组较B组组织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结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降低血钙、血磷含量,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BBB评分 血液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感染致脑瘫大鼠运动功能不同评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岚敏 李晓捷 庞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研究宫内感染致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方法受孕17d的48只孕鼠脂多糖(LPS)450μg/kg腹腔注射(LPS组),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随机选取对照组活产足月仔鼠60只(A组),LPS组活产足月仔鼠120只,将LPS组仔鼠... 目的研究宫内感染致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方法受孕17d的48只孕鼠脂多糖(LPS)450μg/kg腹腔注射(LPS组),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随机选取对照组活产足月仔鼠60只(A组),LPS组活产足月仔鼠120只,将LPS组仔鼠随机分为干预组(B1)60只和非干预组(B2)60只。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非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饲养。25日龄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鉴定脑瘫鼠,B1组中检测出的脑瘫鼠(B1CP组)继续早期干预,B2组中检测出的脑瘫鼠(B2CP组)常规饲养,A组中随机选取10只鼠作为对照组(A′组)常规饲养,其余鼠常规处死;25日龄、42日龄时,A′组、B1CP组和B2CP组均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25日龄仔鼠神经行为学检测B1组中鉴定出7只脑瘫鼠,B2组中鉴定出13只脑瘫鼠,A组中无脑瘫鼠。B1CP组25日龄与42日龄各项检测结果比较,悬吊试验、斜坡试验、旷场实验、拒俘反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2CP组和A′组25日龄与42日龄各项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悬吊试验与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法可用于宫内感染致脑瘫鼠运动功能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宫内感染 早期干预 运动功能 BBB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劳溢权 戴慧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偏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效果,为降低致残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38例只给予常规康复治...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偏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效果,为降低致残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38例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Fugl-Meyer评定运动功能恢复的能力、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并比较2组数据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功功能、生活能力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三种量表评分的变化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巴氏指数治疗组由34.86±11.87升高到57.98±11.54,对照组由33.68±10.33升高到52.14±12.75,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运动功能恢复 偏瘫患者 FUGL-MEYER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巴氏指数 脑梗死偏瘫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治疗组 临床依据 常规治疗 治疗前后 生活能力 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空间忽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铁琴 赵振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组采取同样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前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对2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B组的ADL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1);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4级以上的比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伴单侧忽略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康复 日常活动能力 BRUNNSTROM Barthel指数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卒中病人 显著性差异 偏瘫患者 life 治疗前后 治疗措施 康复治疗 单侧忽略 治疗后 分级法 观察组 对照组 ADL B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运动区域协调性功能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顶 王亚 +3 位作者 汪艳芳 陈焱君 李金明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神经解剖学与脑区功能学的关联性,进一步挖掘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神经机制。方法采集15例健康对照组和19例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利用计算神经影像学计算个性化颅脑内部半球功能连接指标,采集治疗... 目的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神经解剖学与脑区功能学的关联性,进一步挖掘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神经机制。方法采集15例健康对照组和19例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利用计算神经影像学计算个性化颅脑内部半球功能连接指标,采集治疗前后临床康复评分作统计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卒中患者大脑半球功能连接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7,P<0.001);(2)病灶异常集中于补充运动区(P=0.02)和中央前回(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组中央前回中的功能连接值与康复评分量表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9,P=0.03)。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运动区域的半球间功能连接减少,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康复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断层影像 功能连接 皮层运动 康复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莎莎 卓金 +2 位作者 张中伟 曹贤畅 詹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号单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 目的:探讨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号单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神经毒性损害物质、氧化应激、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44.64%)和总有效率(8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30.36%)和总有效率(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方案在提升患者Fugl-Meyer评分法(FMA)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总评分和Breg量表评分、Brunnstrom量表评分、MRC评分及精力、活动能力、自理能力、肢体功能、工作/劳动、社会角色评分以及降低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血清铁调素25(Hepc25)、活性氧(RO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醇(MDA)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抑制神经毒性损害,改善氧化应激,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生命质量 氧化应激 神经毒性损害 相关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性运动皮质撞击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运动功能障碍的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伟龙 郝广志 +1 位作者 王振 金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可控性运动皮质撞击损伤(CCI)大鼠模型。方法:利用电磁冲击法制备SD大鼠CCI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利用贴纸去除试验检测大...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可控性运动皮质撞击损伤(CCI)大鼠模型。方法:利用电磁冲击法制备SD大鼠CCI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利用贴纸去除试验检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改变,利用食物抓取试验检测大鼠精细运动能力。结果:CCI损伤后1 h大鼠血清中NSE值升高,6 h后达到最高;CCI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明显受损。结论:成功制备了大鼠运动皮质的CCI模型,大鼠显示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性运动皮质撞击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功能评分 贴纸去除试验 食物抓取试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联合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
15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0-740,共1页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SCs组,OEC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对移植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2分,术后包括对照组在内的4个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只是术后30d的评分较第3d明显减低(P〈0.05),而NSCs组、OECs组及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30d时的评分即较术后3d时明显减低(均P〈0.05),NSCs组及OECs组仅在术后30d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d时的评分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脑出血模型 联合移植 神经干细胞 运动功能 嗅鞘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免疫组化染色 OECS N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光辉 李肖霞 +3 位作者 白金柱 蔡钦林 李凌松 沈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术后 9d ,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注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系G3。采用只注射培养液和不作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后 ,... 目的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术后 9d ,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注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系G3。采用只注射培养液和不作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后 ,采用BBB评分进行功能评价 ,每周评分 1次 ,检测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变。分别在细胞移植的第 8周和第 12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检测脊髓的传导功能。结果 :实验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后 ,其BBB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但运动诱发电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 传导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纯 王淳 +3 位作者 张标 廖断修 刘平 付秀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Barthel指数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MCT 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潜伏期 对照组 变化特点 大脑半球 大鱼际肌 颈椎棘突 腰椎棘突 患侧上肢 功能缺失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岚 何娇 乐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效果、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入住NICU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口腔运动干预,2次/d,每次5 min;... 目的探讨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效果、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入住NICU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口腔运动干预,2次/d,每次5 min;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每次口腔运动干预过程中播放家属录制的音频和(或)视频。结果干预组干预第3、6、9天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接受康复科会诊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家属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加速喂养进程,促进早产儿康复,从而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家属声频音乐疗法 口腔运动干预 口腔运动功能评分 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状况对PCI后心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晋军 王红 +5 位作者 黄岚 宋耀明 耿召华 于学军 覃军 赵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55-1955,共1页
关键词 PCI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功能 室壁运动 心肌节段 心肌声学造影 左心室收缩功能 微循环灌注 运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前体细胞巢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俊岑 丁培培 +3 位作者 刘姿辰 张剑 梁楠 张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SCI)区局部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llen法建立大鼠SCI模型,行为学评分采用BBB评分,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在不同时段的病理改变和nestin的表达变化。结果:伤后第1天,脊...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SCI)区局部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llen法建立大鼠SCI模型,行为学评分采用BBB评分,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在不同时段的病理改变和nestin的表达变化。结果:伤后第1天,脊髓实质灶状出血,小血管栓塞,部分神经细胞细胞核碎裂,见损伤区附近、软脊髓膜下的白质和脊髓中央管区有nestin表达,BBB评分低,随后增加,1—2周恢复幅度加大。第3天后损伤灶出现大量胶质细胞,损伤组织液化。第5天后液化灶逐渐扩大,出血减少,阳性神经元和阳性反应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P<0.05)。第7天后神经细胞退行性变更为严重,部分神经细胞崩解仅留其轮廓,胶质细胞增生明显。2周后出血已基本吸收,以损伤处为中心,囊腔开始形成,nestin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脊髓损伤可诱导损伤区周围短暂的nestin阳性表达,nestin可能在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巢蛋白 Allen撞击器 Basso Beattie 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