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对大白菜吸收电镀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明 林华 +3 位作者 张学洪 黄海涛 梁延鹏 周晓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降低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一般地,作物不同部位对Cr、Cu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叶&...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降低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一般地,作物不同部位对Cr、Cu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叶>茎,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能力大小依次为Cu>Ni>Cr,3种施肥处理对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有机肥>复合肥>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施肥 电镀废水 大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2
作者 张凤兰 于拴仓 +6 位作者 余阳俊 张德双 苏同兵 赵岫云 汪维红 李佩荣 辛晓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2,共11页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显著进步,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合创制出一批抗新流行病害、复合抗性突出的育种材料,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和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更广泛应用于育种中,培育出一批高口感品...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显著进步,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合创制出一批抗新流行病害、复合抗性突出的育种材料,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和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更广泛应用于育种中,培育出一批高口感品质、产品类型多样化的大白菜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系统总结了"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国大白菜在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了产业变化、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遗传育种 双单倍体育种 分子育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乔海云 李菲 +3 位作者 张淑江 章时蕃 张慧 孙日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目,2n=19,鉴定为真杂种,其花粉败育;另有6株具有38条染色体,鉴定为种间异源双二倍体,应该是发生了染色体自然加倍,其花粉可育。可育的杂种F1代与大白菜回交,获得了大白菜—紫甘蓝BC1代材料。田间观测结果显示,杂种F1代植株综合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BC1代植株包球明显,综合性状偏向母本大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紫甘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细胞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和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2
4
作者 曹鸣庆 李岩 刘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17个用于大白菜常规育种的基因型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有16个基因型经由小孢子胚胎发生途径获得小孢子胚.这些基因型包括从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各基因型之间在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产量最高的... 17个用于大白菜常规育种的基因型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有16个基因型经由小孢子胚胎发生途径获得小孢子胚.这些基因型包括从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各基因型之间在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产量最高的两个基因型T11和CC11,平均每百花蕾分别达35 928和34 132个胚.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具有明显影响:在10/20℃(夜/昼)的部分控温温室生长的供体植株,其小孢子胚产量较高;而在温度无法调控、午间最高温达30-40℃、夜间降至10-15℃左右田间生长的供体植株,胚产量仅为前者的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子 胚胎 基因型 温度 大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丽华 张彩琴 +1 位作者 盛小光 朱月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研究了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lsson]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芽原基出现以前(接种后0~8d)外植体内源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上升,而吲哚乙酸(IAA)含量下... 研究了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lsson]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芽原基出现以前(接种后0~8d)外植体内源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上升,而吲哚乙酸(IAA)含量下降;不定芽出现(接种后8d)后变化趋势相反;ABA/IAA值和ZRs/IAA值在培养初期(接种0~8d)增大,不定芽出现以后逐渐减小。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外植体内源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都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均在培养第8d时达到峰值;Spm/Put值和Spd/Put值的变化趋势也与此相似。说明大白菜下胚轴不定芽的再生与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及平衡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下胚轴 不定芽再生 内源激素 内源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黑斑病室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甘彩霞 祝花 +4 位作者 崔磊 袁伟玲 高翔 符义彬 梅时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363-5365,共3页
为了选育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 pekinensis(Lour.)Olsson)抗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新品种和种质创新,在室内利用6个品种的大白菜研究了接种物浓度、苗龄和温度对大白菜黑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光... 为了选育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 pekinensis(Lour.)Olsson)抗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新品种和种质创新,在室内利用6个品种的大白菜研究了接种物浓度、苗龄和温度对大白菜黑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光照培养室内,选择浓度为1.0×104个孢子/mL或1.0×105个孢子/mL的黑斑病病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苗龄为3~4片真叶的大白菜幼苗,保湿24~48 h,10 d后进行病情调查,可对大白菜种质资源抗黑斑病的抗性进行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 pekinensis (lour.) olsson) 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 苗期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凡 姚磊 +2 位作者 李岩 曹鸣庆 刘公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3-98,共6页
大白菜小孢子培养获得的子叶期胚状体,经粉碎的玻璃碴摩擦后,与农杆菌共培养,在加筛选剂Basta(含phosphinothricin5mg/L)的培养基上,再生出数株绿苗。自交留种后,对其后代苗期进行的Basta抗性鉴... 大白菜小孢子培养获得的子叶期胚状体,经粉碎的玻璃碴摩擦后,与农杆菌共培养,在加筛选剂Basta(含phosphinothricin5mg/L)的培养基上,再生出数株绿苗。自交留种后,对其后代苗期进行的Basta抗性鉴定显示,有4株抗此除草剂。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各有一个bar基因插入位点。对转化株的小孢子进行再培养,后代小孢子植株对Basta抗性的分离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小孢子胚胎 根癌农杆菌 除草剂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抗病毒病转基因大白菜 被引量:6
8
作者 邢德峰 李新玲 +2 位作者 徐香玲 任南琪 赵阳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3-796,共4页
为获得抗芜菁花叶病毒病的大白菜植株,用携带TuMV-cp基因的农杆菌R1000和EHA105转化大白菜子叶和下胚轴,PCR、PCR-Southern检测证实TuMV-cp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白菜的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TuMV-cp在转录水平上获得了稳定表达.TuMV-c... 为获得抗芜菁花叶病毒病的大白菜植株,用携带TuMV-cp基因的农杆菌R1000和EHA105转化大白菜子叶和下胚轴,PCR、PCR-Southern检测证实TuMV-cp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白菜的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TuMV-cp在转录水平上获得了稳定表达.TuMV-cp基因在转基因植株T1代中获得了稳定的遗传.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T1代较非转基因植株对TuMV的抗性增强,获得了抗病毒病的转基因大白菜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农杆菌 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植株再生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白菜高效离体子叶不定芽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樊明琴 朱月林 朱丽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2个日本优质结球白菜爱知结球白菜(C1)和新理想白菜(C2)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AgNO3浓度和苗龄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BA相比,TDZ对子叶不定芽再生的效果更好.在MS+0.5 mg·L-1 NAA+1 mg·L-1 TDZ培... 以2个日本优质结球白菜爱知结球白菜(C1)和新理想白菜(C2)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AgNO3浓度和苗龄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BA相比,TDZ对子叶不定芽再生的效果更好.在MS+0.5 mg·L-1 NAA+1 mg·L-1 TDZ培养基中,2个品种的子叶不定芽再生率分别达到75.0%和55.0%.在此基础上,添加5 mg·L-1 AgNO3时,C1和C2子叶不定芽再生率分别达到96.7%和80.0%,并以5~8 d为子叶不定芽再生的最佳苗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白菜 子叶 不定芽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处理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及总酚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启武 杨晓云 +5 位作者 罗庆熙 臧顺 张淑霞 司朝光 王媛 张清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6,共4页
选择感病品系03B9与抗病品系C24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铜浓度处理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升高,两品系芝麻状斑点病的斑点数明显增加,03B9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程度明... 选择感病品系03B9与抗病品系C24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铜浓度处理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升高,两品系芝麻状斑点病的斑点数明显增加,03B9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程度明显高于C24。铜处理期间C24总酚含量、PPO活性较03B9平均高出25.6%和77.0%。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水培条件下铜胁迫促进了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的发生,铜浓度与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程度有关,同时影响了叶柄总酚含量及PPO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芝麻状斑点病 铜元素 总酚 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的育性鉴定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施展 万正杰 +3 位作者 徐跃进 邹瑞昌 黄涛 傅廷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4,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及其保持系6w-9605B的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确定不育系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并对不育系6w-9605A进行花器官观察和育性鉴定。...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及其保持系6w-9605B的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确定不育系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并对不育系6w-9605A进行花器官观察和育性鉴定。结果表明:保持系6w-9605B花药发育正常;不育系6w-9605A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分化时期,占总败育花药的66.7%,不形成花粉囊和花粉粒,属于无花粉囊型败育;另外33.3%的败育花药可形成花粉囊,小孢子均受阻于单核靠边期或者二胞期,败育特点为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挤压小孢子,导致小孢子和绒毡层解体;6w-9605A的不育性稳定、彻底,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花药发育 小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质地品质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敏 吕家龙 +1 位作者 祝金明 孙利祥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的组织结构对质地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叶柄细胞的密度越大、细胞壁越薄、呈矩柱体或正方体的细胞越多的品种。
关键词 大白菜 质地品质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下胚轴离体不定芽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丽华 张彩琴 +1 位作者 盛小光 朱月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7-431,共5页
以大白菜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浓度TDZ和6-BA两种细胞分裂素与不同浓度NAA相配合的培养基上不定芽再生的差异,并利用筛选出的高效再生培养基研究外植体苗龄、切段来源、接种方式以及品种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BA相比,... 以大白菜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浓度TDZ和6-BA两种细胞分裂素与不同浓度NAA相配合的培养基上不定芽再生的差异,并利用筛选出的高效再生培养基研究外植体苗龄、切段来源、接种方式以及品种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BA相比,TDZ对诱导下胚轴不定芽再生更有效,在MS+TDZ 0.3 mg·L-1+NAA 0.5 mg·L-1+AgNO3 5 mg·L-1的培养基上,下胚轴不定芽再生频率高达87.8%,平均每下胚轴再生不定芽数也达到15.1个;3~5 d苗龄之间的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能力无显著差异,再生频率均达到80%以上,此后随着苗龄的增加,不定芽分化频率快速下降,苗龄为7 d时再生频率只有51.1%;下胚轴不同切段不定芽再生能力由强到弱表现为:上部切段>中部切段>下部切段;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外植体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不同品种大白菜下胚轴的不定芽再生能力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下胚轴 不定芽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对白菜幼苗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丽 孙宁波 隋方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8-612,共5页
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外源氯(CK,低氯,中氯,高氯)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sis(Lour)Ols- son]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对N、P、K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氯处理对大白菜幼苗没有明显的影响。中氯... 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外源氯(CK,低氯,中氯,高氯)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sis(Lour)Ols- son]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对N、P、K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氯处理对大白菜幼苗没有明显的影响。中氯和高氯处理,都显著降低了白菜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随着氯浓度的升高,白菜幼苗叶片和根Cl^-含量显著升高,中氯处理Cl^-累积量最高,过量的氯降低了N、P、K养分在白菜幼苗体内的累积。氯胁迫抑制作物根系活力和光合作用从而减少主动养分的有效供应是造成生物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叶绿素 根系活力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大白菜基因组DNA的几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永飞 王鸣 +1 位作者 郑学勤 张鲁刚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5-88,共4页
对用 SDS法、尿素法、改良 SDS法、氯化苄和 CTAB法提取的大白菜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改良 SDS法提取的 DNA具有典型的天然 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 ,其 A2 6 0 /A2 80 为 1 .7~ 1 .9,A2 6 0 /A2 30 为 1 .8~ 2 .0 ... 对用 SDS法、尿素法、改良 SDS法、氯化苄和 CTAB法提取的大白菜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改良 SDS法提取的 DNA具有典型的天然 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 ,其 A2 6 0 /A2 80 为 1 .7~ 1 .9,A2 6 0 /A2 30 为 1 .8~ 2 .0 ,叶片的 DNA产量为 40 0μg/g。用该法提取的大白菜 DNA适于进行 RAPD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DNA提取方法 改良SDS法 基因组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琦 张鲁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123,共5页
以大白菜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Mg2+、Taq酶、dNTPs、引物、模板5种因素4个水平对大白菜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大白菜的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 以大白菜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Mg2+、Taq酶、dNTPs、引物、模板5种因素4个水平对大白菜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大白菜的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该体系为25μL:Mg2+浓度为3.0 mmol/L,dNTPs为0.2mmol/L,Taq酶1.5 U,引物为0.2μmol/L,模板DNA73.2 ng。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5℃复性1 min,72℃延伸1 min,5个循环;94℃变性1 min,50℃复性1 min,72℃延伸1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SRAP 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大白菜子叶的不定芽再生 被引量:9
17
作者 屈会玲 张鲁刚 范爱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8-754,共7页
以彩色大白菜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和AgNO3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附加细胞分裂素(6-BA或TDZ)的MS培养基,不能诱导子叶不定芽分化;而同时附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或TDZ),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提高,最高为15%;A... 以彩色大白菜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和AgNO3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附加细胞分裂素(6-BA或TDZ)的MS培养基,不能诱导子叶不定芽分化;而同时附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或TDZ),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提高,最高为15%;AgNO3与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配合使用,能大幅度提高子叶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提高率最高达42.5%。与6-BA相比,TDZ对不定芽再生的效果更好。当TDZ浓度为0.05mg/L、NAA为0.3mg/L、AgNO3为8mg/L时,产生丛状芽数目最多,再生率最高,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大白菜 子叶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BrAOP2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硫甙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志远 张冀芳 +2 位作者 武剑 梁建丽 王晓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14-21,共8页
以大白菜品种Chiifu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3个硫甙合成关键基因BrAOP2基因的cDNA序列(BrAOP2.1、BrAOP2.2、BrAOP2.3)。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BrAOP2.1与BrAOP2.2的同源性为78%,BrAOP2.1与BrAOP2.3的同源性为74%,BrAOP2.... 以大白菜品种Chiifu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3个硫甙合成关键基因BrAOP2基因的cDNA序列(BrAOP2.1、BrAOP2.2、BrAOP2.3)。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BrAOP2.1与BrAOP2.2的同源性为78%,BrAOP2.1与BrAOP2.3的同源性为74%,BrAOP2.2与BrAOP2.3的同源性为81%。通过32份大白菜重测序数据分析了3个BrAOP2基因CDS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与硫甙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2份大白菜中共检测到7种硫甙,其中4-戊烯基硫甙(GBN)含量和2-羟基-3-丁烯基硫甙(PRO)含量较高,分别占总硫甙含量的23.99%和23.16%。在BrAOP2.1基因编码区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在BrAOP2.2基因编码区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在BrAOP2.3基因编码区仅检测到1个变异位点。其中BrAOP2.1基因的A1051G变异位点与PRO含量极显著相关,BrAOP2.2基因的A560G、C753T、A790G和T927C变异位点与PRO含量显著相关,BrAOP2.2基因的G825A位点与4-羟基-3-吲哚基甲基硫甙(4OH)含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BrAOP2基因 硫代葡萄糖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方式对大白菜下胚轴离体不定芽再生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丽华 张彩琴 +2 位作者 盛小光 刘正鲁 朱月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60-464,共5页
以大白菜品种‘贵龙5号’的下胚轴为材料,以3种不同方式接种,观察不定芽分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接种方式的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 以大白菜品种‘贵龙5号’的下胚轴为材料,以3种不同方式接种,观察不定芽分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接种方式的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下胚轴在接种8~10d时不定芽开始产生,不定芽分化率达87.8%,平均每外植体再生的不定芽数为15.1个,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外植体;下胚轴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和SOD活性在芽原基形成以前表现出上升趋势而CAT活性下降,不定芽分化后呈相反变化趋势;不同接种方式的下胚轴在不定芽发生过程中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有一定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大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发生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和生理变化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下胚轴 不定芽再生 生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TuMV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钱伟 张淑江 +3 位作者 章时蕃 李菲 张慧 孙日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6X期16-21,共6页
以大白菜抗TuMV品种BP8407的高代自交系和感TuMV品种极早春的高代自交系,抗TuMV品种二青的高代自交系和感TuMV品种春大将的高代自交系配制两个F2群体。以F2群体人工摩擦接种TuMV-C4后的ELISA鉴定的P/N值为抗性鉴定指标,应用P1、P2、F1、... 以大白菜抗TuMV品种BP8407的高代自交系和感TuMV品种极早春的高代自交系,抗TuMV品种二青的高代自交系和感TuMV品种春大将的高代自交系配制两个F2群体。以F2群体人工摩擦接种TuMV-C4后的ELISA鉴定的P/N值为抗性鉴定指标,应用P1、P2、F1、F2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大白菜TuMV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TuMV的抗性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遗传模型分别为E-1、E-0,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6.51%、77.64%。因此,大白菜对TuMV-C4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抗性遗传以主基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TUMV 数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