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感知公平理论的公共危机事件后政府信任修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小宝 李梦莹 徐彪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从公平视角探讨政府信任修复的机理,对于危机管理和信任修复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感知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构建了政府信任修复模型,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后公众感知公平、危机事件归因对政府信任修复的作用机理,并采用... 从公平视角探讨政府信任修复的机理,对于危机管理和信任修复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感知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构建了政府信任修复模型,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后公众感知公平、危机事件归因对政府信任修复的作用机理,并采用情景实验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修复策略能有效地修复政府信任;(2)三种公平修复策略对于政府认知信任维度和情感信任维度的修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3)政府对危机事件的责任归属、稳定性归因会影响三种公平修复策略的修复效果。公共危机事件后,政府可以根据信任受损的维度及事件归因选择适当的公平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事件 信任修复 感知公平理论 归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布朗迪(Cesare Brandi)修复理论在青铜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菁毓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4期61-63,76,共4页
布朗迪(Cesare Brandi)这个当代伟大的保护修复理论家,奠定了西方国家现代保护、修复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石。对布朗迪(Cesare Brandi)修复理论及其在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中的一些具体表现,及具体保护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看法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布朗迪(Cesare brandi)修复理论 文物价值 修复行为 预防性保护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浙江省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雯 郑天 +3 位作者 刘永超 钟捷 苏杰 李加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2-1494,共13页
科学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管治,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以浙江省为研究区,运用InVEST模型、水量平衡方程、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层次分析等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为评价指标提取生态源地;... 科学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管治,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以浙江省为研究区,运用InVEST模型、水量平衡方程、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层次分析等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为评价指标提取生态源地;考虑未来土地格局空间变化的可能性,设置多因素驱动因子,利用PLUS模型的LEAS模块计算每种土地利用类型未来增长的潜在变化概率,并结合多项阻力因子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最终借助可以有效预测生物种群迁移和扩散过程的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1)浙江省生态源地共65个,面积3.49×10^(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1%,其中最大源地面积为1.84×10^(4)km^(2),最小源地面积为20.1 km^(2)。源地类型以林地为主,主要分布于浙西南和浙西北地区。2)生态阻力面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浙东北平原、浙中盆地、浙东南沿海建成区以及周围耕地,土壤侵蚀度是各类用地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区整体用地发展受制于自然条件。3)提取147条生态廊道,总长度1906km,平均长度13.0km,累积成本加权距离4869km,平均加权距离33.1km,其中25条高阻廊道和59条低阻廊道是需重点修复、保护的关键廊道,廊道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浙东北地区生态连通性明显较差。4)识别441处生态夹点和90处生态障碍点为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节点,面积分别为246、206km^(2),其中杭州、绍兴、金华3市夹点占夹点总面积的64.5%,杭州、绍兴、金华、湖州4市障碍点占障碍点总面积的82.4%。综合研究区地形特征和用地现状,提出分区保护修复建议,以期为浙江省生态管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电路理论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重庆市梁平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伍龙江 周启刚 +4 位作者 李辉 罗泓然 毛永发 朱康文 向宇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以重庆市梁平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以重庆市梁平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源地、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生态断裂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19处,总面积359.82 km^(2),呈现“两带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廊道42条,总长241.27 km,构建了“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出生态夹点5处、生态障碍点12处、生态断裂点5处,是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3)结合关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和建议措施。研究可为梁平区及其他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路径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电路理论 关键区域识别 重庆市梁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陆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辽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蔡雨池 李红 刘兆顺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5-293,共9页
[目的]识别出生态敏感性极高的辽西地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为该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等研究方法,尝试将陆域生态安全格局与海域生态安全格局相连接,识别辽西地区国... [目的]识别出生态敏感性极高的辽西地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为该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等研究方法,尝试将陆域生态安全格局与海域生态安全格局相连接,识别辽西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结果](1)辽西地区共识别生态源地42个,面积为11619.75 km^(2),生态源地多呈东北至西南的条带状分布,以林地及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为主。(2)生态廊道95条,其中一级廊道9条,二级廊道26条,三级廊道60条,全长778.30 km。(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196处,其中生态夹点93处,生态障碍点103处。[结论]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与依据。在综合分析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基础上,提出了辽西地区针对性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关键区 生态安全格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MSPA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构建农林交错的县域景观生态修复格局——以鄂伦春旗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杜银龙 王永亮 +5 位作者 李瑞嘉 李永春 陈国栋 邰苏日嘎拉 张栋 杜雨春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3-473,共11页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明,鄂伦春旗地区林地源景观面积28054.2 km^(2),草地源景观面积2912.9 km^(2),水域源景观面积141.4 km^(2),源景观占鄂伦春旗总面积的85.58%,生态功能及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但是旗南部均以耕地为主,南北部景观生态安全质量差异较大。针对各类修复区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布区域范围,修复次序为林草水修复重要区>林草修复重要区>草水修复重要区>林水修复重要区>草地修复重要区>水域修复重要区>林地修复重要区。创新提出了研究区生态保护核心区及重点生态修复区分布范围,构建了“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廊道和“四横二纵”的生态修复格局,为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要景观的欠发达县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做出示例。可广泛应用于存在较多类型生态保护区且农林混杂交错的县域地区,为区域生态保护、空间规划管制、构建生态修复格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理论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生态修复格局 鄂伦春旗 县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与电路理论的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费勇强 黄爱民 +1 位作者 罗义 赵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2-632,共11页
为提高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效率和针对性,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电路理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区域为研究区,对大熊猫适宜生境及影响生境的主要环境变量进行分析,识别... 为提高大熊猫栖息地内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效率和针对性,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电路理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区域为研究区,对大熊猫适宜生境及影响生境的主要环境变量进行分析,识别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结果显示:大熊猫取食竹分布、高程、土壤类型及厚度是影响区域内大熊猫生境的4个主要环境变量,其最适宜生境条件为存在大熊猫取食竹、高程为2290~3250 m、土壤类型为暗棕壤或棕壤、土壤厚度为65~86 cm;研究区内不适宜及低适宜区面积占比为75.96%,区域废弃矿山范围内不适宜及低适宜区占比为92.23%,大熊猫适宜生境较为破碎;研究区生态源地数量多且分散,生态廊道数量多且长,其分布受到废弃矿山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时,应分别从区域整体和环境变量出发,重点修复宝兴区域及荥经、石棉区域的一级生态源地和廊道,修复时主要考虑取食竹分布、高程、土壤类型及厚度等对大熊猫生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变量,并参考其最适宜生境条件为目标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需加强监测管护。该方法能够发现大熊猫适宜生境的环境条件和分布范围,确定重点生态修复区域及修复策略,以此提高修复效率和质量,促进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最大熵模型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艳萍 干晓宇 吴潇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5,共13页
[目的]精准提取各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以筛选生态源地,通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修正土地利用基本阻力面,并基于... [目的]精准提取各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以筛选生态源地,通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修正土地利用基本阻力面,并基于电路理论,量化识别廊道、夹点、障碍点等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1)面积阈值设定为7 km^(2)时,筛选出生态源地77个,面积占比为30.77%,关键生态源地主要在“龙门—邛崃山脉”及其以北的岷山中南段雪宝顶等林地区,以及岷江中下游的部分耕地和林地。(2)生态廊道共176条,总长度2 072.96 km,关键生态廊道总长度占比为21.32%,集中在岷江中游;生态夹点共719处,总面积1 578.5 km^(2);生态障碍点163处,总面积2 410 km^(2)。(3)构建“四区两带一廊”的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并以岷江乡为例,探索了岷江流域“全流域—局域单元”生态空间协同修复路径。[结论]生态修复时要考虑多尺度格局的衔接与融合,实行系统性、差异化的生态空间分区治理,提升生态景观连通性及生境质量,促进物质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 电路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 地质灾害敏感性 岷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山区森林生态修复挑战与对策
9
作者 朱建刚 李祖政 +1 位作者 温志勇 张颖 《森林防火》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北京市山区作为首都生态屏障,对区域生态安全、水资源涵养、气候调节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不合理土地利用等因素影响,山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及功能退化。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系统回... 北京市山区作为首都生态屏障,对区域生态安全、水资源涵养、气候调节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不合理土地利用等因素影响,山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及功能退化。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系统回顾其生态修复历史进程,剖析当前森林状况、政策技术现状及挑战,并从战略政策、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及区域协同等角度提出修复建议,助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政策与法规 修复理论及技术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论引领下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及技术分析——评《金属矿山典型废弃地生态修复》
10
作者 孙晓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社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路径,这要求我国必须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结合不同产业的资源禀赋与自然环境条件,走一条绿色生态环保的文明建设之路。对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与经济活动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社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路径,这要求我国必须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结合不同产业的资源禀赋与自然环境条件,走一条绿色生态环保的文明建设之路。对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与经济活动而言,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尤为重要,但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也愈发严重了,尤其开采后的金属矿山废弃地、土壤和废石中积累了大量重金属,很容易导致地表生态环境受损,因此将“两山”理论引入矿产生产领域,对于指导金属矿山废弃地实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条件 生态环境污染 金属矿山 两山 资源禀赋 理论引领 废弃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区贴面修复中的定深与控厚》出版发行
11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33,共1页
书籍名称:美学区贴面修复中的定深与控厚主编:于海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容简介:瓷贴面临床操作最难点为如何控制深度使之足够且能位于牙釉质内。本书基于目标修复体空间理论,首次提出了数字引导的瓷贴面定深与控厚方式,介绍了瓷贴... 书籍名称:美学区贴面修复中的定深与控厚主编:于海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容简介:瓷贴面临床操作最难点为如何控制深度使之足够且能位于牙釉质内。本书基于目标修复体空间理论,首次提出了数字引导的瓷贴面定深与控厚方式,介绍了瓷贴面预备深度与瓷贴面厚度的精准设计与控制,从而实现瓷贴面的精准微创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修复体空间理论 瓷贴面 美学区贴面修复 定深 控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
12
作者 罗宇轩 王文杰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3,共9页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土地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景观破坏等)。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监测...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土地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景观破坏等)。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修复研究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以国内外矿山生态监测、生态修复研究为基础,梳理了矿山生态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矿山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技术、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和手段等,分析了中国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在矿山生态修复与监测评估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加强矿山生态监测,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研究仍十分必要。未来应加强监测监管,拓展研究领域,聚焦新技术,以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生态监测 生态修复 理论与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种植理论与临床》出版发行
1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74,共1页
书籍名称:颧种植理论与临床主编:吴轶群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0月内容简介:本书在上海九院颧种植团队近20年经验的基础上,从颧种植体概述、解剖知识等开始至外科技术,再到修复、并发症,对颧种植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知识进... 书籍名称:颧种植理论与临床主编:吴轶群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0月内容简介:本书在上海九院颧种植团队近20年经验的基础上,从颧种植体概述、解剖知识等开始至外科技术,再到修复、并发症,对颧种植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知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颧种植案例,图文并茂,对手术步骤、修复过程等内容进行详细展示,对于口腔种植医生具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知识 临床知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种植 颧种植 理论与临床 出版发行 修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富民的“多元协作”模式研究
14
作者 郑艺菲 苏知溦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99-102,共4页
生态修复富民的多元主体协作是开展有效生态修复富民活动的重要方式。可持续发展理论、“两山”理论为生态修复富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理解生态修复、生态富民内涵,明确生态修复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和山西省... 生态修复富民的多元主体协作是开展有效生态修复富民活动的重要方式。可持续发展理论、“两山”理论为生态修复富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理解生态修复、生态富民内涵,明确生态修复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和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富民成效。构建生态修复富民的“多元协作”模式,从政策、技术、公众3方面主体分析生态修复富民中“多元协作”的实践逻辑。提出培养多元主体合作意识、加强制度保障、明确各主体职责和建立多元主体管理体系的建议,推动生态修复富民的“多元协作”模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富民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两山”理论 多元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及实施策略
15
作者 张冬梅 张万刚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8期33-35,共3页
祁连山脉作为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保障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祁连山的生态系统已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该... 祁连山脉作为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保障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祁连山的生态系统已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该文通过深入剖析祁连山生态系统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探讨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修复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生态系统 保护与修复 理论基础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0
16
作者 覃祯俊 余克服 王英辉 《热带地理》 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
南海乃至全球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都处于快速退化中,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但相关理论与技术仍在探索之中。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环境、避免对珊瑚礁进一步的破坏无疑是最关键的策略。对于已退化珊瑚礁的修复,初步有以... 南海乃至全球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都处于快速退化中,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但相关理论与技术仍在探索之中。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环境、避免对珊瑚礁进一步的破坏无疑是最关键的策略。对于已退化珊瑚礁的修复,初步有以下认识:1)珊瑚移植是重要的技术手段,可通过对移植后的珊瑚进行损伤组织修复、重建免疫系统、改变共生体虫黄藻系群结构等增强移植珊瑚适应新环境的能力。2)园艺式养殖、养殖箱培养等是提供珊瑚移植对象的相对有效途径;人工鱼礁则是协助珊瑚建立发育基底的重要手段;营造和维持适合珊瑚生长的环境有助于提高珊瑚礁生态修复成效。3)可借助水流扩散、幼虫附着和变态行为的化学诱导、微地形对幼虫附着的帮助等可促进珊瑚浮浪幼虫的传播和存活。4)通过杂交等手段改变珊瑚及其共生虫黄藻的基因类型,提升珊瑚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和恢复潜力等技术则仍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修复 修复理论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的建构与考量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海月 赫曦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2,共5页
大卫·哈维作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他提出的"时空修复"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与政治经济学的解读阐释了空间视域的重要价值,分析了时间推... 大卫·哈维作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他提出的"时空修复"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与政治经济学的解读阐释了空间视域的重要价值,分析了时间推移与空间扩张、地理重组是当代资本主义处理过度积累和经济危机的重要方式。"时空修复"理论的建构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分析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局势和中国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但"时空修复"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辨识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哈维 时空修复理论 空间思想 资本循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减源-拦截-修复”(3R)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8
18
作者 吴永红 胡正义 杨林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生态环境健康、良性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30多年的面源污染控制经验,剖析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形势,并从农业... 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生态环境健康、良性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30多年的面源污染控制经验,剖析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形势,并从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发展和发生的特征上,基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策略性理论——"减源-拦截-修复"理论。在阐述了该理论后,从太湖流域和滇池流域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实践案例进行验证。期望"减源-拦截-修复"理论的建立,能从根本上扭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至今无策略性指导理论的局面,为中国乃至世界类似经济发展模式的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控制 农业 环境保护 “减源-拦截-修复理论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支撑体系研究 被引量:124
19
作者 吴钢 赵萌 王辰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685-8691,共7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难题的必然要求。通过总结梳理当前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进展与概况,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论核心,详细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内涵及理论体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础理论是以生态系统生态学为支撑,基于流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诠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时空区域尺度及流域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通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架构"体系,明确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最终发展目标。在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理论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凝练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修复与恢复技术、生态建设技术、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生态服务优化技术与监督管理技术等,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 生态保护修复 理论体系 试点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设计程序的理论实践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万福 马赞峰 +2 位作者 赵林毅 裴强强 樊再轩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8,共6页
本文结合已有的保护研究及工程实践,在全面总结壁画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将壁画保护修复设计程序分为前期保护研究、保护修复工程设计及后期维护设计三个阶段。前期保护研究是保护修复工程设计的基础,工程设计是保护工程实施... 本文结合已有的保护研究及工程实践,在全面总结壁画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将壁画保护修复设计程序分为前期保护研究、保护修复工程设计及后期维护设计三个阶段。前期保护研究是保护修复工程设计的基础,工程设计是保护工程实施的依据,后期维护是保护的延续和成果的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保护修复工程 设计程序 理论实践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