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1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致衰老”假说的构建与述评——以肝失疏泄为例
2
作者 关徐涛 詹向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24,共6页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到认可,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已经被证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并提出“情致...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到认可,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已经被证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并提出“情致衰老”假说,即“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加速脑老化进程”,逐层分析单一负性情绪(愤怒情绪)、多情交织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复合负性情绪),疏肝解郁法对脑老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借助神经心理学量表,神经电生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神经影像学-功能性磁共振技术等对科学假说进行论证,为中医临床干预脑老化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衰老假说增添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肝失疏泄 脑老化 衰老 疏肝解郁法 神经心理学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 功能性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鉴别的多序列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嫚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与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is,BM)为颅内最常见的两类恶性肿瘤,二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存在差异。因此,术前准确诊断两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规MRI上的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及多种功能性MRI鉴别HGG与B... 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与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is,BM)为颅内最常见的两类恶性肿瘤,二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存在差异。因此,术前准确诊断两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规MRI上的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及多种功能性MRI鉴别HGG与B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模式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单晓龙 陈华富 段旭君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8-564,共17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高度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ASD患病率日趋升高、异质性强、会造成终生影响,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磁共振多模态脑影像为揭示ASD的影像学脑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单模态磁共...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高度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ASD患病率日趋升高、异质性强、会造成终生影响,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磁共振多模态脑影像为揭示ASD的影像学脑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单模态磁共振脑影像的研究已经发现了ASD在大脑结构、功能及脑网络层面都表现出了广泛的异常,其异常区域包括了杏仁核、梭状回、眶额皮层、内侧前额叶、前扣带、颞顶联合区以及脑岛等,这些脑区大多都涉及到了“社会脑”网络。虽然图像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的多模态脑影像分析框架在揭示被试神经机制过程中提供了多维度、多层级的信息,但是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融合的ASD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磁共振脑影像的ASD辅助诊断及亚型划分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构建一个融合多模态脑影像的分析框架,结合大脑功能、结构以及网络等多维度信息,全面刻画ASD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其非典型神经发育机制。除此之外,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挖掘ASD“社会脑”网络异常机制,探索ASD社交障碍环路,寻找潜在精准神经调控靶点,助力临床实现ASD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多模态磁共振 大脑功能和结构 辅助诊断 亚型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变化模式
5
作者 何雨洁 闫少珍 +5 位作者 陈志庚 毕晟 薛寒笑 崔碧霄 马杰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马及左侧后扣带回间FC明显减弱,右侧Ch4与右侧中央前回及右侧中央后回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左侧Ch123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脑岛间FC明显增强,右侧Ch123与右侧眶部额上回及右侧眶部额下回间FC明显减弱、而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颞极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论AD患者不同基底前脑亚区FC变化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I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与脑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锡君 余成新 +1 位作者 赵长江 潘君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脑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中,它不仅能描述功能和网络连接变化,还能预测康复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fMRI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难点,以期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fMRI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大脑可塑性 脑网络重塑 功能连接 皮质脊髓束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气血理论的现代诠释
7
作者 刘蕾 刘蓓 +4 位作者 钟利群 邹忆怀 李小圳 赵天佐 陈正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2-658,共7页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阐释了气与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理论中某些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面临挑战。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脑多模...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阐释了气与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理论中某些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面临挑战。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脑多模态MRI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代谢和功能信息,还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分析的优势。利用这一技术对中医气血理论与脑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病理观察及功能连接(FC)研究,可为中医气血理论提供具象化、可视化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气血理论 现代化 脑功能 脑灌注 脑白质纤维素 机遇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障碍患者脑类淋巴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与睡眠状态的相关性研究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其的影响
8
作者 张正楠 程诗涵 +4 位作者 王惠晓 周金丽 朱一飞 耿左军 杨海庆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其睡眠状态之间关系,并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能否改善ID患者的睡眠状态及脑类淋巴功能。材料与方法ID患者分为真r TMS治疗...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其睡眠状态之间关系,并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能否改善ID患者的睡眠状态及脑类淋巴功能。材料与方法ID患者分为真r TMS治疗组(n=28)和假r TMS治疗组(n=9),并招募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20)。所有受试者接受了神经心理量表及睡眠量表评估、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及MRI采集,使用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评估脑类淋巴功能。连续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三组间的比较,使用Tukey或Dunn多重比较检验进行事后分析。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对DTI-ALPS指标测量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评估DTI-ALPS与临床资料、睡眠评估量表和多导睡眠图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真/假r TMS组治疗前后睡眠状态与DTI-ALPS指数的变化。结果在接受r TMS治疗前,所有ID患者的DTI-ALPS指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F=13.08,P<0.001)。ID患者的N2睡眠时长(β=0.01,95%CI:0.01~0.01,P=0.034;β=0.01,95%CI:0.01~0.01,P=0.034)和觉醒指数(β=-0.01,95%CI:-0.02~-0.01,P<0.001;β=-0.01,95%CI:-0.01~-0.01,P=0.002)在最小调整模型Ⅰ和严格调整模型Ⅱ中,都与DTI-ALPS指数独立相关。经过r TMS后,较假刺激组相比,真刺激组的睡眠评分量表、总睡眠时间、N2睡眠时长、唤醒指数以及DTI-ALPS指数反映出r TMS治疗改善了ID患者的睡眠状态以及脑类淋巴功能。结论N2睡眠时长和唤醒指数与脑类淋巴功能独立相关,r TMS治疗能够改善ID患者的脑类淋巴功能以及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类淋巴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fMRI图论方法分析克罗恩病伴慢性腹痛患者的脑功能网络特征
9
作者 吴欣妍 杨玲 +4 位作者 余丽 唐开强 张玲琴 刘念 李康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8,113,共8页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探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的慢性疼痛神经网络拓扑属性特征性改变。材料与方法 研究共纳入CD伴慢性腹痛...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探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的慢性疼痛神经网络拓扑属性特征性改变。材料与方法 研究共纳入CD伴慢性腹痛(abdominal pain CD,APCD)患者20例(APCD组),CD不伴腹痛(abdominal pain-free CD,FAPCD)患者24例(FAPCD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30例(HC组)。采集所有被试的rs-fMRI数据及3D-T1数据,记录相关临床量表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比较组间功能网络拓扑指标,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于全局指标,与APCD组相比,FAPCD组的小世界属性和标准化聚类系数更低(P<0.05),而APCD组、FAPCD组分别与H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节点指标,与HC组相比,APCD组在右侧前扣带与旁扣带回的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增高(均P<0.05),FAPCD组的DC与节点效率(nodal efficiency,NE)在左侧枕上回、右侧中央后回降低(均P<0.05);与FAPCD组相比,APCD组眶部额叶范围内的NE更低,左侧中央前回的DC更高(均P<0.05)。此外,全部CD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的增高与左侧中央前回DC增加有关(r=0.386,P<0.05)。结论 APCD患者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特征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特定脑区的DC和NE方面,这些变化可能为疼痛管理和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腹痛 图论 脑网络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佳雯 郑宁 邵硕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7,共7页
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关联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是指尚未发... 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关联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是指尚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缺血性卒中或痴呆的颈动脉疾病。即使在无症状的CAS患者中,也可导致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为了防止向痴呆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CAS与认知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能够敏感检测出脑组织血流灌注、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为阐明CAS相关认知障碍机制提供了关键影像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fMRI技术在CAS相关认知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待为CAS的评估和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帕金森病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改变
11
作者 刘沁茹 唐玉清 +4 位作者 谭长连 李旭 牛亚平 黄聪丽 廖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帕金森病(PD)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dFC)改变。方法前瞻性对52例早期PD(早期PD组)、36例晚期PD(晚期PD组)及38名健康对照(HC组)行静息态功能MRI;以滑动窗口法、独立成分分析及k均值聚类等方法获取脑网络dFC强度及时间属性...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帕金森病(PD)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dFC)改变。方法前瞻性对52例早期PD(早期PD组)、36例晚期PD(晚期PD组)及38名健康对照(HC组)行静息态功能MRI;以滑动窗口法、独立成分分析及k均值聚类等方法获取脑网络dFC强度及时间属性(包括分数窗口、停留时间及转换次数)。结果PD患者视觉网络(VIS)、感觉运动网络(SMN)、默认模式网络(DMN)、小脑网络(CB)及认知执行网络(CEN)的网络内及网络间连接模式均发生改变。共获得4种dFC状态,状态Ⅰ、Ⅱ下成分间连接较强,而状态Ⅲ、Ⅳ下连接较弱。晚期PD组、早期PD组及HC组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在状态Ⅱ下依次升高,而在状态Ⅲ下依次降低(P均<0.05)。状态Ⅰ、Ⅳ下,早期PD组与晚期PD组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状态Ⅰ下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均低于HC组(P均<0.05)、状态Ⅳ下分数窗口均高于HC组(P均<0.05)。结论PD dFC时间属性发生改变,具有更高分离状态;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与PD分期相关,有望成为评估PD分期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职业紧张风险下临床一线医师脑功能连接改变
12
作者 张艳伟 王涵 +3 位作者 王泽轩 牛存钊 张艳 张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MRI的梯度分析观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下临床一线医师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前瞻性纳入25名临床一线医师为观察组,同时招募医院内25名非医疗岗位工作人员为对照组;采集静息态脑功能MRI数据,经预处理后以Brainspace工具箱计算... 目的采用基于MRI的梯度分析观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下临床一线医师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前瞻性纳入25名临床一线医师为观察组,同时招募医院内25名非医疗岗位工作人员为对照组;采集静息态脑功能MRI数据,经预处理后以Brainspace工具箱计算脑功能连接梯度,并比较组间梯度成分。结果梯度分量1和2脑层级结构中,观察组梯度分量显著升高,主要包括默认模式网络、视觉网络及背侧注意网络相关脑区。结论高度职业紧张风险下临床一线医师单模态脑区梯度分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性紧张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炎症性肠病患者核磁共振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凡珺 潘星辰 佟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1-548,共8页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和炎症性肠病(IBD)是临床上常见的2种胃肠道疾病。FGID是一组非结构性改变的胃肠功能障碍,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较为常见;IBD是一组具有明确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和炎症性肠病(IBD)是临床上常见的2种胃肠道疾病。FGID是一组非结构性改变的胃肠功能障碍,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较为常见;IBD是一组具有明确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 2种亚型。近年来,FGID和IBD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较高复发率,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进一步研究发现精神和心理状态异常等神经系统异常在FGID及IB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胃肠与精神疾病的共病现象来自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存在异常,脑-肠轴学说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若采用可量化的评估手段筛查和识别与FGID和IBD密切相关的关键脑区,并基于脑-肠轴学说对患者进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联合用药,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神经影像学研究已为医生理解FGID和IBD神经系统变化提供了初步成果,但尚缺乏基于脑-肠轴神经影像学研究在胃肠道疾病中应用的系统性评价。本文就FGID和IBD患者的脑结构与脑功能改变和基于神经影像学分析脑-肠轴学说在FGID及IBD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未来基于脑-肠轴推动FGID和IBD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炎症性肠病 脑-肠轴 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疗驱动下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14
作者 陈荷冰 薛华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胰腺癌是一种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高度恶性肿瘤,严重危及患者生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以及可提供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等优点,同时由于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被用... 胰腺癌是一种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高度恶性肿瘤,严重危及患者生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以及可提供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等优点,同时由于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图像更高维信息的挖掘,使得MRI在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创新性地综述了多种MRI技术,包括常规MRI、功能MRI、MR代谢成像以及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在胰腺癌鉴别诊断、疗效评估以及生存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目前的局限性,从而为下一步研究的改进提供参考,以期推动不同MRI技术在胰腺癌精准诊疗中的转化应用,最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代谢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功能MRI神经反馈技术干预后成年肥胖者脑活动改变
15
作者 乔琦 周菁 +7 位作者 和俊雅 李鑫 周阳 李中林 邹智 武肖玲 李昊 李永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实时功能MRI神经反馈(rtfMRI-NF)技术干预后成年肥胖者脑活动改变。方法前瞻性对22名成年肥胖者行3周rtfMRI-NF训练干预。采集干预前、后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三因素饮食问卷(TFEQ)及食物等级评分量表评分,获取全脑静息... 目的观察实时功能MRI神经反馈(rtfMRI-NF)技术干预后成年肥胖者脑活动改变。方法前瞻性对22名成年肥胖者行3周rtfMRI-NF训练干预。采集干预前、后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三因素饮食问卷(TFEQ)及食物等级评分量表评分,获取全脑静息态fMRI(rs-fMRI)数据,比较干预前、后临床量表评分及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值和低频振幅(ALFF)值;观察干预前、后ReHo值及ALFF值存在差异脑区,分析其rs-fMRI数据差值与临床量表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BIS-11、TFEQ情绪性进食维度(TFEQ-EE)及食物等级评分下降,TFEQ认知限制维度(TFEQ-CR)评分升高(P均<0.05)。干预后右侧额下回、右侧前扣带回及左侧楔前叶ReHo值增高,左侧颞中回ReHo值减低(校正P均<0.05);左侧楔前叶ALFF值增高,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上回、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左侧顶下缘角回ALFF值减低(校正P均<0.05)。干预前、后右侧前扣带回ReHo差值与BIS-11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601,P<0.05),左侧楔前叶ALFF差值与TFEQ-EE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rtfMRI-NF干预能纠正成年肥胖者脑功能区紊乱,改变高热量食物偏爱和不良饮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磁共振成像 功能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淑婷 韩超 +3 位作者 徐靖尧 陈新晖 李舟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6,128,共7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以社交障碍和重复、受限行为为核心症状,全球患病率持续上升。但由于ASD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受到限制。神经影像学是探索ASD脑机制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少有综述去概述...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以社交障碍和重复、受限行为为核心症状,全球患病率持续上升。但由于ASD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受到限制。神经影像学是探索ASD脑机制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少有综述去概述这一研究进展。本文主要总结了ASD神经影像学的改变以及其背后的临床意义和脑机制,以期为后续影像学的研究以及脑机制的探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神经影像学 静息态磁共振成像 脑机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共振信号实时神经反馈技术在精神障碍中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思言 王继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是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大脑活动,帮助个体自我调节脑功能。该技术包括传统神经反馈、解码神经反馈和基于功能连接的神经反馈,应用于如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Tourette综合征、物质成瘾...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是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大脑活动,帮助个体自我调节脑功能。该技术包括传统神经反馈、解码神经反馈和基于功能连接的神经反馈,应用于如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Tourette综合征、物质成瘾、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治疗。然而,目前研究方法、反馈算法和目标靶点的差异影响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未来研究应优化研究设计,明确最佳神经靶点,评估长期疗效,以提升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精神障碍 神经反馈 生物反馈 神经调控 脑功能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T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18
作者 谢朝邦 娄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9-453,共5页
7T MRI作为超高场MRI技术的重要代表,已开始从科研走向临床,凭借超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卓越的信噪比,实现了从宏观解剖到分子代谢的全维度成像革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脑肿瘤及骨关节疾病的精准诊断和超微影像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7T MRI作为超高场MRI技术的重要代表,已开始从科研走向临床,凭借超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卓越的信噪比,实现了从宏观解剖到分子代谢的全维度成像革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脑肿瘤及骨关节疾病的精准诊断和超微影像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在疾病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甚至发病机制探索等方面展现出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高分辨结构成像 功能成像 代谢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性抑郁障碍快感缺失的磁共振成像与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黄佩姗 王克 +2 位作者 张雪琳 苗懿 董强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5,共6页
重性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是快感缺失,表现为个体对愉悦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伴快感缺失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影像表现出一定特点,如纹状体、颞叶等脑区体积或皮质厚度减少,脑白质束微观结构改变,额叶、颞叶和边缘系统的神经元活动异... 重性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是快感缺失,表现为个体对愉悦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伴快感缺失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影像表现出一定特点,如纹状体、颞叶等脑区体积或皮质厚度减少,脑白质束微观结构改变,额叶、颞叶和边缘系统的神经元活动异常,默认模式网络、奖赏网络和额顶叶网络的连接性改变等。此外,压力应激、基因表达、谷氨酸系统及生物节律等因素也可能对快感缺失产生影响。快感缺失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复杂多样,对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缺失 重性抑郁障碍 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脑功能 脑网络 奖赏网络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慢性高原病脑部形态及功能改变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侯昱胤 温生宝 +3 位作者 周伯琪 杨瑷如 蔡绍胤 邹孟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6,共7页
随着高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作为长期缺氧环境导致的特殊病理状态,已成为高原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关于CMS所致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随着高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作为长期缺氧环境导致的特殊病理状态,已成为高原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关于CMS所致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影像学特征亦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结论。在此背景下,采用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实现CMS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MRI及其衍生技术在CMS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多模态MRI技术的CMS脑部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结构MRI和功能MRI等技术在揭示CMS神经病理机制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CMS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磁共振成像 高海拔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