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聂刚 张新全 +2 位作者 黄琳凯 许文志 马迎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1,共10页
生物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的能源。芒植株普遍高大、生物质产量高、燃烧品质好,加之其分布广泛、抗逆性强、适宜在广袤的边际土地上种植,成为一种极为理想的生物能源植物。为探明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 生物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的能源。芒植株普遍高大、生物质产量高、燃烧品质好,加之其分布广泛、抗逆性强、适宜在广袤的边际土地上种植,成为一种极为理想的生物能源植物。为探明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的表型多态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37个野生居群材料的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干重、单株产量鲜重、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叶宽、茎节数、茎节长度、茎粗、株高和叶长。11个性状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叶片长而且宽的芒,旗叶长而宽,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蘖较少,反之亦然。此外发现分蘖数、株高、叶长3项指标对芒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是评价芒单株产量的3项主要指标。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551%,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测定的表型特征。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37个芒野生居群依据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分为3类:植株高大叶片窄长型、植株高大叶片宽长型和植株低矮叶片窄短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居群 表型特征 变异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中部珊瑚菜居群等位酶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惠红 刘启新 刘梦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分析了我国沿海中部 (江苏、山东和浙江 )海滨沙滩珊瑚菜 (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 .) 7个居群 8种酶系统 19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遗传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平均为 82 .4% ,每一位...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分析了我国沿海中部 (江苏、山东和浙江 )海滨沙滩珊瑚菜 (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 .) 7个居群 8种酶系统 19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遗传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平均为 82 .4% ,每一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 2 .7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2 .2 4,固定指数F的平均值为 - 0 .0 91。珊瑚菜居群基因多样性 80 .9%产生于居群内 ,19.1%产生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 0 .317,遗传一致性为 0 .72 8,居群内维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据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居群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保护 濒危机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华按蚊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飞龙 李旭东 +2 位作者 闫振天 付文博 陈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449-5457,共9页
为了掌握云南省各地中华按蚊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特征,测序并分析了采自云南9个样本点5个种群组的89头中华按蚊的线粒体COII基因。结果表明这些中华按蚊种群的COII基因序列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h=0.933,... 为了掌握云南省各地中华按蚊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特征,测序并分析了采自云南9个样本点5个种群组的89头中华按蚊的线粒体COII基因。结果表明这些中华按蚊种群的COII基因序列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h=0.933,π=0.00406,共有5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的739个碱基总数的6.9%;定义了39个单倍型,有2个频率最高的单倍型H1和H9,分别占个体序列数的20.2%和12.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单倍型与地理位置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大部分单倍型分布没有明显的亲缘地理格局,主要以单倍型H1、H9、H4、H33和H2为中心呈星状分布,但元江和元阳构成的种群组(YU)单倍型存在明显地域分布特征;AMOVA结果表明种群组间遗传变异为12.58%,达到显著水平(P=0.04888),地理种群组间具有明显种群遗传结构。不同地区两两种群组间的Fst值和Nm值显示大部分种群组间存在基因交流,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但YU种群组和其他种群组间缺乏明显的基因交流,这主要是因为哀牢山的阻隔,使云南东西部形成两种不同的气候,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歧点分布图显示为明显单峰分布,中性检测结果均为显著负值,说明云南省的中华按蚊种群在近期经历过复杂的种群扩张事件。掌握中华按蚊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特征,对中华按蚊及疟疾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中华按蚊 MTDNA COⅡ 遗传变异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六个负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卢芙萍 李翠兰 +2 位作者 段毅豪 郭亚平 马恩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74-2581,共8页
用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奇异负蝗(Atractomorpha peregrtna)各3个自然种群10种酶(AAT,CK,G3PD,HEX,IDH,LDH,MDH,ME,PGI,PG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负蝗在某些基因座上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如Aat-1-b... 用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奇异负蝗(Atractomorpha peregrtna)各3个自然种群10种酶(AAT,CK,G3PD,HEX,IDH,LDH,MDH,ME,PGI,PG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负蝗在某些基因座上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如Aat-1-b、Aat-2-b、G3pd-a、Ck-1-b和Ldh-b;除个别基因座在部分种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两种负蝗的大多数基因座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此外,奇异负蝗Me-c(0.318~0.740)、短额负蝗Hex-1-a(0.800~1.000)及Ldh-b(0.487~0.750)等位基因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表明Me和Hex、Ldh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短额负蝗平均每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A)为1.9~2.3、多态基因座百分率(P)为56.3%~68.8%、平均观察杂合度(H.)为0.072~0.096;而奇异负蝗的相应值依次为A=1.7~2.2,P=43.8~56.3%,H.=0.070~0.107.从A、P和H.3个参数可知,短额负蝗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奇异负蝗.6个负蝗种群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均明显低于Hardy-Weinberg平衡预期值,表明6个负蝗种群均出现了杂合体缺乏现象.短额负蝗3种群I值为0.971~0.996,奇异负蝗3种群I值为0.982~0.995,短额负蝗与奇异负蝗I值为0.379~0.451,表明种内遗传相似度明显高于种间,从种间I值可知奇异负蝗和短额负蝗属于近缘种.根据Roger's遗传距离进行的聚类分析表明,两种负蝗可分为两支,且两种负蝗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均存在明显的相关趋势.两种负蝗的平均FST值都不显著偏离0值(奇异负蝗FST=0.087,p>0.05,短额负蝗FST=0.045,p>0.05),表明该两种负蝗种群间的分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负蝗 短额负蝗 种群 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拿马珠母贝两个群体的生化遗传变异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刚 Hedgecock D.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4期56-61,共6页
用淀粉凝胶电泳检测和比较了加利福尼亚湾拉巴斯和马萨特兰两海区巴拿马珠母贝Pinctada mazatlanica的28个基因座位的生化遗传变异。结果发现,两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53和0.124,与已报道的珠母贝属的其他种很接近。说明这种珠母贝... 用淀粉凝胶电泳检测和比较了加利福尼亚湾拉巴斯和马萨特兰两海区巴拿马珠母贝Pinctada mazatlanica的28个基因座位的生化遗传变异。结果发现,两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53和0.124,与已报道的珠母贝属的其他种很接近。说明这种珠母贝的遗传变异相当丰富,未受40多年前过度采捕所引起的群体数量大幅度起伏的影响。两群体的遗传距D=0.012,预示两地间有相当强的基因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 生化遗传 变异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的群体生物学研究 Ⅱ.生化遗传变异
6
作者 李刚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2期80-85,共6页
用同工酶谱法发现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在所检测的30个基因座位中,多态座位比例只有0—10%,平均杂合度仅为0.2—0.5%,物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33±0.10%。四个群体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虽然... 用同工酶谱法发现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在所检测的30个基因座位中,多态座位比例只有0—10%,平均杂合度仅为0.2—0.5%,物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33±0.10%。四个群体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虽然其中三个群体拥有特有的等位基因,但其基因频率都未超过5%。四个群体的Nei氏遗传距只有1.68—12.13×10^(-5)。据分析,近交可能是遗传变异水平低和形态特征分化差的主要原因。种苗生产上应注意广泛采集不同地理群体的鱼作亲鱼,以丰富养殖群体的基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鳢形目 生化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皮云杉等位酶群体遗传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含国 王辉 +1 位作者 肖彦利 张春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1-25,共5页
在红皮云杉 (Piceakoraiensis)分布区内 ,选取了有代表性的 12个群体 (含 170个单株种子的 10 4 2粒胚乳和 30 0粒混合群体的胚乳 )进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 ,11个酶系统 2 1个位点中约有 2 7.2 %的基因位点是多态的 ,群体间的变异... 在红皮云杉 (Piceakoraiensis)分布区内 ,选取了有代表性的 12个群体 (含 170个单株种子的 10 4 2粒胚乳和 30 0粒混合群体的胚乳 )进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 ,11个酶系统 2 1个位点中约有 2 7.2 %的基因位点是多态的 ,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 15 .2 % ,84 .8%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红皮云杉群体等位酶多态位点的比率在云杉属中处于较低的水平 ,群体间的分化与云杉其它树种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红皮云杉遗传改良工作在充分利用群体间 (种源 )变异的情况下 ,应加大红皮云杉群体内及个体选择的力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等位酶 群体遗传 多样性分析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