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志海 和仙 +11 位作者 孙毅 蒋宝贵 邵宗体 张云 李玉琼 浦恩念 姚明国 王帆 别双双 高子厚 江佳富 杜春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莱姆病菌株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对采用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筛查阳性的云南西部地区采集的家畜、小型兽类、蜱虫样本,进行伯氏...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莱姆病菌株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对采用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筛查阳性的云南西部地区采集的家畜、小型兽类、蜱虫样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基因(FLA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检测,综合分析病原体的基因信息,了解当地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特征。结果共检测301份样本,共检出7种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宿主动物共检出5种:B.afzelii(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garinii(伽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s.(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japonica(日本疏螺旋体)、B.valaisiana(法雷斯疏螺旋体);媒介蜱检出7种:B.afzelii(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garinii(伽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s.(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japonica(日本疏螺旋体)、B.valaisiana(法雷斯疏螺旋体)、B.sinica(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及未定种Borrelia sp.。B.afzelii、B.garinii和B.burgdorferi s.s.为优势流行株,占总阳性的85.04%(256/301)。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相同基因型株基因序列存在种内差异,同一地区的宿主和媒介中检出的相同基因型螺旋体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云南西部地区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特征,存在多种致病基因型,给当地人群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需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部 伯氏螺旋体 宿主动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的特征及其啮齿动物感染情况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萍 尹家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18,共5页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蜱传人兽共患传染病,啮齿动物是该病重要宿主动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人与宿主动物接触机会大大增加,莱姆病发生呈现上升趋势。明确莱...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蜱传人兽共患传染病,啮齿动物是该病重要宿主动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人与宿主动物接触机会大大增加,莱姆病发生呈现上升趋势。明确莱姆病的病原特征及啮齿动物自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有助于评估莱姆病在人群中发生的风险和预测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对防控人类莱姆病发生起到关口前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螺旋体 病原特征 啮齿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立克次氏体混合包柔氏疏螺旋体感染的诊疗
3
作者 彭琳颖 周华波 +3 位作者 吕爱思 钟旺炎 张浩东 陈樱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5-36,共2页
立克次氏体病及包柔氏疏螺旋体病为血液源寄生虫病,是由蜱虫叮咬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蜱虫是其主要传播媒介。报告一例犬立克次氏体及包柔氏疏螺旋体混合感染病例的诊疗全过程,为临床兽医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包柔氏螺旋体 蜱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CR方法对我国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牛庆丽 关贵全 +7 位作者 杨吉飞 付钰广 马米玲 李有全 刘军龙 郝雪峰 罗建勋 殷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84-987,共4页
通过调查我国已有的4种蜱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以进一步阐明莱姆病在中国的分布与流行状况。本研究通过筛选扩增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A(OspA)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获得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用于检测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 通过调查我国已有的4种蜱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以进一步阐明莱姆病在中国的分布与流行状况。本研究通过筛选扩增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A(OspA)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获得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用于检测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PCR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07 bp。该方法可检测出10 pg的阿氏疏螺旋体(Ba)、1 pg的伽氏疏螺旋体(Bg)和0.01 pg的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b)的3种不同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体的OspA基因组DNA,表明其敏感性较好,适用于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状况的调查。本研究从我国7个省采集到的667只蜱,进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类鉴定表明这些蜱分属革蜱属、血蜱属、牛蜱属和扇头蜱属。PCR检测所获数据表明它们的感染率分别为4%(10/264)、6%(11/137)、31.4%(59/185)和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螺旋体 OspA基因 PCR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野鼠家畜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检查 被引量:6
5
作者 杜占森 王春生 +4 位作者 杨修军 万康林 刘冷 冯忠斌 王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 对 1999~ 2 0 0 2年吉林省有代表性的 5个地区野鼠、家畜进行了莱姆病感染调查。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动物血清中的IgG抗体 ,对鼠类肾脏和膀胱经研磨接种BSKⅡ培养基 ... 目的 对 1999~ 2 0 0 2年吉林省有代表性的 5个地区野鼠、家畜进行了莱姆病感染调查。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动物血清中的IgG抗体 ,对鼠类肾脏和膀胱经研磨接种BSKⅡ培养基 ,常规 33℃培养后镜检 ,同时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带菌检测。结果 对野鼠、牛、马、狗、羊进行的血清学调查 ,表明其感染率分别为 :2 2 2 4 %、2 7 4 8%、16 6 7%、2 2 0 3%、16 6 6 % ;病原学培养发现 5种鼠类脏器带菌率平均分别为 :黑线姬鼠 16 35 %、黑线仓鼠 6 78%、褐家鼠 7 6 9%、小家鼠 2 2 3%、大仓鼠 6 6 7% ,从黑线姬鼠的鼠胎盘分离出一株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实验证实莱姆病可通过野外鼠类胎盘垂直传播 ,莱姆病疫源地在吉林省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野鼠 家畜 感染 伯氏螺旋体 检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沟硬蜱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勇 吴晓明 +2 位作者 张泮河 张启恩 唐士元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4,共3页
本文报道了从全沟硬蜱分离的一株伯氏疏螺旋体(VL株)实验研究的结果。该株螺旋体同莱姆病螺旋体标准株在超微结构上相近,可以和高稀释度的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发生间接免疫荧光反应。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其蛋白组成和标准株的蛋白图谱... 本文报道了从全沟硬蜱分离的一株伯氏疏螺旋体(VL株)实验研究的结果。该株螺旋体同莱姆病螺旋体标准株在超微结构上相近,可以和高稀释度的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发生间接免疫荧光反应。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其蛋白组成和标准株的蛋白图谱相同。热变性温度法测定其DNA的G+Cmol%含量为28.1%,和标准株的含量无明显区别,试验结果证实此株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螺旋体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及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吴琼 周祖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它是由蜱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莱姆病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不同基因型甚至是同一基因型不同分离株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致病性都有所不同,而其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它是由蜱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莱姆病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不同基因型甚至是同一基因型不同分离株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致病性都有所不同,而其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之间存在传播媒介、致病性、组织嗜性、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就伯氏疏螺旋体从蜱到宿主动物的感染致病以及免疫防御的机制进行了阐述,包括伯氏疏螺旋体的整体分类情况、感染循环、致病机制及疫苗和展望等方面来论述伯氏疏螺旋体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均可为莱姆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预防及治疗提供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螺旋体 致病性 组织嗜性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疏螺旋体素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剑 陈宏 +4 位作者 杨煌建 方东升 张引 张欣 郑卫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4-347,361,共5页
目的提高链霉菌BOR-0331发酵液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疏螺旋体素(borrelidin)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等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及比例。结果当黄豆饼粉2.4%,甘露醇3.2%,可溶性淀粉1.... 目的提高链霉菌BOR-0331发酵液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疏螺旋体素(borrelidin)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等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及比例。结果当黄豆饼粉2.4%,甘露醇3.2%,可溶性淀粉1.8%,甘油0.7%,氯化钠0.1%时,效价最高。结论经过发酵培养基优化,效价从2.2mg/L提升至35.3mg/L,提高了1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培养基优化 螺旋体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特异性区段的基因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新军 张启恩 +2 位作者 张泮河 戴小红 张习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表达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特异性区段,探讨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方法用PCR方法获取与其它种属螺旋体编码鞭毛蛋白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的第409-786bp区段,经DNA序列测定证实后,经克隆、转化,在大肠杆菌BL... 目的表达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特异性区段,探讨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方法用PCR方法获取与其它种属螺旋体编码鞭毛蛋白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的第409-786bp区段,经DNA序列测定证实后,经克隆、转化,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并做Western-bolt分析。结果重组蛋白在宿主菌内表达高效、稳定,Western-blot示与抗鞭毛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以重组鞭毛蛋白的特异性区段作为诊断抗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螺旋体 莱姆病 鞭毛蛋白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野鸟中伯氏疏螺旋体和西尼罗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泉云 袁明龙 +2 位作者 薛霞 李凯航 鞠龚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1期90-91,共2页
于2005年从飞抵上海的12种候鸟和4种留鸟中采集208份血清样品,采用酶联荧光测定(ELF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伯氏疏螺旋体和西尼罗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血清抗体调查,结果受检野鸟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关键词 野鸟 伯氏螺旋体 西尼罗病毒 酶联荧光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冰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1,131,共4页
关键词 伯氏螺旋体 鞭毛蛋白 研究进展 莱姆病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分子生物学分型进展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建民 曹务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关键词 伯氏螺旋体 分子生物学分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鸡疏螺旋体病的诊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守长 焦库华 刘文博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44,共1页
1 发病情况 2007年1月,江苏扬州一饲养罗曼蛋鸡鸡场自30日龄以来陆续发病,至47日龄发病率达90%以上,主要表现为下颌部肿胀,触摸有结节,暂未出现死亡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鸡舍中有蜱的存在;该鸡群在34日龄实施断喙时发现下颌部... 1 发病情况 2007年1月,江苏扬州一饲养罗曼蛋鸡鸡场自30日龄以来陆续发病,至47日龄发病率达90%以上,主要表现为下颌部肿胀,触摸有结节,暂未出现死亡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鸡舍中有蜱的存在;该鸡群在34日龄实施断喙时发现下颌部有肿胀,约占全群的50%,之后发生肿胀的比例逐渐上升,47日龄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体 鸡场 30日龄 诊治 发病情况 罗曼蛋鸡 江苏扬州 死亡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性硬皮病皮损中包柔氏疏螺旋体的PCR检测结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卫新 Leen.,CL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7-89,共3页
局限性硬皮病皮损中包柔氏疏螺旋体的PCR检测结果范卫新,CLLeonardi,NSPenneys局限性硬皮病是一原因不明的皮肤病。近来的研究报告提示局限性硬皮病和硬化萎缩性苔藓与包柔氏疏螺旋体(Boreliaburg... 局限性硬皮病皮损中包柔氏疏螺旋体的PCR检测结果范卫新,CLLeonardi,NSPenneys局限性硬皮病是一原因不明的皮肤病。近来的研究报告提示局限性硬皮病和硬化萎缩性苔藓与包柔氏疏螺旋体(Boreliaburgdorferi,后简称螺旋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皮损 包柔氏螺旋体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布氏疏螺旋体抗体测定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庆棣 化冰 +1 位作者 王赋敏 刘满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结节病的病因迄今未明,目前尚无简便易行的特异性诊断方法。1989年以来,我们对25例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结节病患者进行了抗布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简称BB)
关键词 结节病 布氏螺旋体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鸡疏螺旋体病的诊治
16
作者 邓舜洲 邬向东 +2 位作者 何后军 谌南辉 花象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种鸡 螺旋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方法的建立
17
作者 马晓菁 谢彩云 +4 位作者 刘丽娅 叶锋 谷文喜 钟旗 易新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79,共3页
本试验采用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AA)技术建立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的检测方法。根据伯氏疏螺旋体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RAA引物,采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电泳法,以10倍系列稀释1 ng/μL伯氏疏螺旋体B31基因组DNA为模板进... 本试验采用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AA)技术建立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的检测方法。根据伯氏疏螺旋体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RAA引物,采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电泳法,以10倍系列稀释1 ng/μL伯氏疏螺旋体B31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RAA,测定该方法的敏感性。通过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扩增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伯氏疏螺旋体标准株的B31基因组DNA检测限约为100 fg/μL,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钩端螺旋体均无扩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RAA具有特异性高、检测快速、灵敏等优点,本研究建立的伯氏疏螺旋体RAA检测方法,为伯氏疏螺旋体临床样本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扩增 伯氏螺旋体 检测 莱姆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表膜蛋白C(OspC)的研究和应用
18
作者 佟玉品 汪治清 毕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7-69,15,共4页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螺旋体 表膜蛋白C Os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湖南和广东三省蜱体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与伯氏疏螺旋体共感染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雁 康逢义 +3 位作者 杨吉飞 孙彩琴 刘志杰 殷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是由媒介蜱传播的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莱姆病的病原。目前,对两种病原在蜱体内共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以甘肃、湖南和广东三个省采集到3个蜱种、共543份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嗜吞噬细... 目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是由媒介蜱传播的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莱姆病的病原。目前,对两种病原在蜱体内共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以甘肃、湖南和广东三个省采集到3个蜱种、共543份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在蜱体内的感染情况。结果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在不同地区采集到的蜱体内的感染率不同,分别为3.2%~20.0%和2.3%~19.3%。在检测的样品中,共发现有7份样品中同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中均检测到这两种病原。结论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均能够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可能为这两种病原在自然界的持续存在和循环提供了条件。此研究结果丰富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莱姆病的流行病学信息,有利于提高这两种病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伯氏螺旋体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疆地区寄生蜱无形体和疏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红雨 赵姗姗 +3 位作者 张璘 张科 陈创夫 王远志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的家畜主要寄生蜱种的无形体和螺旋体的流行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采自家畜体表的546只成蜱(包括210只亚洲璃眼蜱,209只刻点血蜱,61只草原革蜱,40只边缘革蜱,和26只图兰扇头蜱)进行了无形体和螺旋体的核酸筛...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的家畜主要寄生蜱种的无形体和螺旋体的流行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采自家畜体表的546只成蜱(包括210只亚洲璃眼蜱,209只刻点血蜱,61只草原革蜱,40只边缘革蜱,和26只图兰扇头蜱)进行了无形体和螺旋体的核酸筛检。结果显示,无形体的总阳性率为53.48%(292/546),螺旋体的总阳性率为17.77%(97/546)。此外有15只蜱复合感染了两种病原的核酸。通过测序发现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绵羊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四种病原核酸,BLAST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四种病原核酸存在序列多样性。由此可知,无形体在新疆家畜寄生蜱中呈高流行态势,疏螺旋体呈散在分布,首次从边缘革蜱中检测到绵羊无形体核酸。在新疆等偏远的农村地区控制家畜体表寄生蜱数量以及蜱传病原散播具有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体 螺旋体 寄生蜱 新疆北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