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EPS模型的云南省碳源/汇时空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鲁韦坤 李蒙 +1 位作者 程晋昕 窦小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1455,共15页
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重要指标,云南为我国碳汇的主要区域之一,开展云南NPP和NE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科学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以及开展碳排放交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BEPS模型19... 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重要指标,云南为我国碳汇的主要区域之一,开展云南NPP和NE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科学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以及开展碳排放交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BEPS模型1981-2019年NPP和NEP产品,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文献对比等方法,研究云南NPP和NE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云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1981-1999年云南NPP和NEP呈水平波动,2000年后云南NPP和NEP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2000-2019年云南NPP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而NEP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局部地区;(2)2000-2019年云南NPP和NEP除西北部部分地区为下降趋势外,其余大部地区为上升趋势;(3)云南NPP峰值出现在7、8月,谷值出现在2月,NEP峰值出现月份与NPP基本相同,但谷值出现月份较NPP滞后1-3个月,6-10月是云南碳汇的主要月份;(4)BEPS模型估算的NPP与目前广泛应用的CASA和遥感模型结果较为一致,时空变化特征与云南生态恢复措施和气候特征吻合,其估算的NEP与陆地生物圈模型(IBIS)模型和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较为接近,时空变化大部地区与云南生态恢复措施和气候特征基本吻合,表明BEPS模型在云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ps模型 NPP NEP 适用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PS模型在华北平原冬小麦估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培娟 谢东辉 +3 位作者 张佳华 孙睿 陈声海 朱启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8-153,F0004,共7页
粮食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根本,准确地估计冬小麦的产量,对国家制定粮食政策至关重要。该文利用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BEPS,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模型能够模拟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特点,分析了BEPS模型在冬小... 粮食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根本,准确地估计冬小麦的产量,对国家制定粮食政策至关重要。该文利用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BEPS,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模型能够模拟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特点,分析了BEPS模型在冬小麦估产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针对冬小麦和森林植被冠层的不同生长特点,假设冬小麦冠层具有水平均一、垂直分层的结构,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将原BEPS模型中的两片大叶模型改造为多层-两片大叶模型;同时,利用前人提出的收获指数(HI,harvest index)的概念,将冬小麦的净第一性生产力转化为经济产量,从而实现利用遥感机理模型对冬小麦产量的估算。将改进后的模型用于华北平原冬小麦估产中,并利用国家级农业气象站点的实测产量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复相关系数达到0.817,说明改进后的BEPS模型可以用于华北平原冬小麦的估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产力 模型 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模型 冬小麦 冠层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过程机理模型的长江流域蒸散发及其组分变化机理研究
3
作者 俎千雪 马傲格 +1 位作者 孙善磊 柳艺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66-5480,共15页
作为我国中部和北部的重要水资源供给区,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资源分配的不均匀性以及供给能力的不稳定性日益加剧。蒸散发(ET)是直接影响流域水资源供给能力的重要因子,因此,厘清ET及其组分土壤蒸发(E)、蒸腾(T)和冠层截留蒸发(Ei)变化的... 作为我国中部和北部的重要水资源供给区,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资源分配的不均匀性以及供给能力的不稳定性日益加剧。蒸散发(ET)是直接影响流域水资源供给能力的重要因子,因此,厘清ET及其组分土壤蒸发(E)、蒸腾(T)和冠层截留蒸发(Ei)变化的相关物理机制,可以为科学管理长江流域水资源提供重要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研究基于遥感驱动的生态过程机理模型BEPS,模拟分析了2001—2020年长江流域年ET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子联立求解法剥离了气候、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和植被类型转变等对ET及其组分趋势的贡献,开展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ET、T和Ei分别以1.95 mm/a、1.12 mm/a和0.96 mm/a的速率显著增加;空间上,超过35%的地区显示三者显著增加;而流域平均及一半以上地区的E呈减小趋势。2)对比各组分趋势,流域平均和64%的地区显示ET趋势由T的变化决定,而其余地区则由E和Ei的变化控制。3)就流域平均而言,ET、T和Ei的增加及E的减小均可归因于LAI的增大。4)ET、E、T和Ei趋势的主控因子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但主控因子LAI的面积占比始终最大,分别为49%、46%、48%和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程机理模型(beps) 长江流域 蒸散发 蒸散发组分 气候变化 叶面积指数 植被类型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过程模型和森林清查数据的森林生长量估算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登秋 居为民 +4 位作者 郑光 柳艺博 昝梅 张春华 黄金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7-1657,共11页
利用遥感驱动的生态过程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2001-2006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一类清查-样地尺度)和2003-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二类调查-区域尺度),分别计算江西省吉安市的森林生态... 利用遥感驱动的生态过程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2001-2006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一类清查-样地尺度)和2003-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二类调查-区域尺度),分别计算江西省吉安市的森林生态系统生长量,从不同空间尺度和森林类型对3种数据源估算的森林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点尺度上,BEPS模型模拟的森林生长量(4.18 Mg·hm-2·a-1)低于群落生长量(5.86 Mg·hm-2·a-1),与乔木层生长量(4.29 Mg·hm-2·a-1)基本一致,模型模拟结果与两者的拟合R2分别为0.48和0.43。区域尺度上,BEPS模型模拟、二类调查数据计算的群落及乔木层生长量分别为4.65、4.36和3.34 Mg·hm-2·a-1,BEPS模型估算的吉安市各县森林总生长量与二类调查数据计算的群落、乔木层生长总量拟合R2分别达0.84和0.83。一类清查数据计算结果高于二类清查数据计算结果,BEPS模型模拟森林生长量分别与基于一类清查数据计算的乔木层生长量及二类调查数据群落生长量较为一致。从研究区两种主要森林类型来看,常绿阔叶林年平均生长量高于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林与模型估算结果差异小于常绿阔叶林。最后利用模型估算了研究区2001-2010年平均生长量,为认识研究区的森林生长空间分布差异及更新森林生物量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模型 森林清查数据 群落生长量 乔木层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樊娟 刘春光 +2 位作者 冯剑丰 王君丽 彭士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介绍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从初级生产力模拟、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生态影响评价模拟三方面阐述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 初级生产力模拟:生态系统过程模拟 生态影响评价模拟 海洋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垂直失水指数观测误差估计方法及其同化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琳 秦其明 +1 位作者 王金梁 刘明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6-530,536,共6页
发展了一个基于短波红外垂直失水指数的土壤水分观测误差空间分析方法,据此改进了以遥感和生态过程模型为基础的两阶段土壤水分同化方案.通过实地同化实验,证明了改进的土壤水分同化方案能较好地体现空间植被覆盖和数量的异质性导致的... 发展了一个基于短波红外垂直失水指数的土壤水分观测误差空间分析方法,据此改进了以遥感和生态过程模型为基础的两阶段土壤水分同化方案.通过实地同化实验,证明了改进的土壤水分同化方案能较好地体现空间植被覆盖和数量的异质性导致的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进一步提高了遥感数据在空间上的同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垂直失水指数 观测误差 土壤水分 数据同化 bep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系统服务功能的动态模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芳 孙彩虹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9-61,共3页
本文首次提出了将经济活动分为种植、养殖和捕猎三项活动的生态经济服务功能模型,并对各项活动的产出及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人类的这三项活动对生态服务的总功能的影响做了动态模拟,得出目前生态服务功能已... 本文首次提出了将经济活动分为种植、养殖和捕猎三项活动的生态经济服务功能模型,并对各项活动的产出及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人类的这三项活动对生态服务的总功能的影响做了动态模拟,得出目前生态服务功能已达到最大值,也就是野生动物生存的临界点,必须抑制经济活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C-D生产函数 建模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