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重调整腰围指数与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最佳平衡状态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瑞林 于照祥 +6 位作者 赵斌 赵姣雅 李硕 王延刚 杨泽旭 田一凡 安艳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索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WI)对儿童青少年骨密度(BMD)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饱和效应。方法采用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的健康数据,使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评估WWI与BMD之间的关系。通过RCS回归曲线分析饱和效应来确定非线性关系和饱... 目的探索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WI)对儿童青少年骨密度(BMD)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饱和效应。方法采用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的健康数据,使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评估WWI与BMD之间的关系。通过RCS回归曲线分析饱和效应来确定非线性关系和饱和值。同时,还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了2777名12~20岁的儿童青少年。我们发现WWI与总BMD显著负相关(β=-0.06,95%CI:(-0.07~-0.06),P<0.001),在按年龄、性别分层的亚组中仍然呈显著负相关(P<0.001)。WWI和BMD具有特定的饱和效应,总人群中WWI与BMD之间的饱和效应值为9.22 cm/kg^(0.5),当WWI低于9.22 cm/kg^(0.5)时,效应值为-0.24。然而,当BMI超过9.22 cm/kg^(0.5)时,效应值变为-0.17。结论WWI与儿童青少年的总BMD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饱和效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调整腰围指数 青少年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人群定量CT骨密度与血压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杜亚玮 戚昕 +9 位作者 周阳 林新贝 孙永兵 邹智 李中林 武肖玲 吕雪 李昊 程晓光 李永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健康体检人群,其骨密度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4372名体检患者,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BMI、骨密度、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使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健康体检人群,其骨密度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4372名体检患者,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BMI、骨密度、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使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法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结果:在男性体检患者中,骨密度与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BMI、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密度与年龄、BMI、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没有相关性。进一步校正年龄、BMI后,男性患者骨密度与收缩压(β=-0.05,P=0.03)、甘油三酯(β=-0.07,P<0.01)、高密度脂蛋白(β=-0.10,P<0.01)呈负相关,与舒张压(β=0.06,P<0.01)、总胆固醇(β=0.14,P=0.03)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密度与收缩压(β=-0.22,P<0.01)呈负相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β=0.08,P<0.01)。结论:对于不同性别的人群,维持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对于骨量减少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更应严格控制其血压、血脂水平,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体质量指数 骨密度 血压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绝经女性骨密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柳岸鸣 阮祥燕 +1 位作者 王泽铖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1-606,共6页
目的调查早绝经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现状,探索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全身脂肪含量(body fat content)、脊柱脂肪含量(spinal fat content)、股骨脂肪含量(femoral fat content)、卵泡刺激素(follicl... 目的调查早绝经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现状,探索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全身脂肪含量(body fat content)、脊柱脂肪含量(spinal fat content)、股骨脂肪含量(femoral fat content)、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与BMD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首次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早绝经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女性106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脊柱BMD、股骨BMD、全身脂肪含量、股骨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并搜集患者的年龄,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测定FSH、E2、T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脊柱和股骨BMD与年龄、FSH、E2、T、BMI、全身脂肪含量、股骨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BMD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3组,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对3组患者的BMI、脂肪含量、年龄、FSH、E2、T浓度进行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的Mann-Whitney U检验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两两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股骨BMD T值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早绝经患者中骨量正常的患者有30例(28.3%)、骨量减少的患者有64例(60.4%)、骨质疏松的患者有12例(11.3%),平均年龄(43.99±0.16)岁。股骨BMD与BMI和全身脂肪含量和脊柱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值均<0.05)。不同骨量组之间股骨脂肪含量、年龄、FSH和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全身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和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患者的BMI、全身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和E2高于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患者的BMI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FSH是股骨BMD T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绝经女性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发生的比例较高,股骨BMD与BMI、全身脂肪含量和脊柱脂肪含量呈正相关。FSH升高是股骨BMD T值降低的影响因素。对于早绝经女性,应重视其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绝经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脂肪含量 体质量指数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萍 杜益君 +3 位作者 王跃 王艳秋 徐小群 潘天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1874,188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住院绝经后老年T2DM患者,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及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SMI=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身高2(kg/m^(2)),按T值...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住院绝经后老年T2DM患者,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及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SMI=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身高2(kg/m^(2)),按T值分为OP组和非OP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ASMI并进行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与非OP组比较,OP组肌少症(SAC)患病率高(P<0.05);两组年龄、ASMI、体质指数(BMI)、雌二醇(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MI[OR=0.133,95%CI(0.029~0.611)]、BMI[OR=0.785,95%CI(0.625~0.985)]、E2[OR=0.967,95%CI(0.942~0.993)]是OP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提示,ASMI对OP患病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32~0.872),P<0.001],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47.8%,最佳诊断值为5.52 kg/m^(2)。结论ASMI、BMI、E2减少与OP发生呈正相关,ASMI是OP的重要保护因素,对老年绝经后T2DM患者应早期进行OP筛查及危险因素评估,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肌少症 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病人超声参数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岳一婷 李红梅 +3 位作者 薛晓燕 郭锦丽 张蕊 陈梦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4-1918,共5页
目的:探究肌少症病人超声参数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3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肌少症病人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 目的:探究肌少症病人超声参数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3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肌少症病人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检查,记录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肌肉硬度(收缩及舒张时杨氏模量值)及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记录骨密度、四肢肌肉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及体质指数。对比两组上述指标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肌少症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对肌少症诊断效能,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研究组超声参数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收缩及舒张时杨氏模量值、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是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收缩、舒张时杨氏模量值诊断肌少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58,0.909,0.93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肌少症病人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收缩及舒张时杨氏模量值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参数有助于筛查诊断肌少症,超声参数、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肌肉硬度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存在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超声 体质指数 骨密度 骨骼肌质量指数 肌肉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银银 张宇楷 +6 位作者 田瀚 钟业霖 熊诗硕 李启活 郭海威 黄宏兴 李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是否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为临床诊疗这两种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资料,使用Spearman进...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是否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为临床诊疗这两种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资料,使用Spearman进行变量相关性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组与非腰椎间盘突出组比较,两组在年龄、身高、骨密度、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方面存在差异(P<0.05)。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绝经时长、体重、BMI、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方面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OR<1,P<0.05),而绝经时长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相关性,BMI、绝经时长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诊疗方案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间盘突出 体质量指数 骨密度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0
7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3 位作者 杨定焯 李金祥 安珍 尚家芸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29,共3页
本研究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280名50~76岁绝经后妇女腰椎正位、股骨上端骨密度,计算出体重指数,探讨骨密度(BMD)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上端BMD与体重、身高、... 本研究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280名50~76岁绝经后妇女腰椎正位、股骨上端骨密度,计算出体重指数,探讨骨密度(BMD)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上端BMD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体重与腰椎、股骨上端的BMD相关性(γ=0.388,r=0.263~0.272,p<0.01)比身高、体重指数与BMD相关性好,L2~4BMD与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4627+0.0069X,r=0.388,p<0.01。提示:体重对绝经后妇女BMD影响较身高和体重指数大,低体重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低体重(BMI≤20kg/m2)绝经后妇女采取适当措施防治骨质疏松非常有意义。体重超过理想体重每10kg,则L2~4BMD测量值应扣除0.069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绝经后妇女 BMD 身高 骨密度 腰椎 低体重 骨质疏松 股骨上端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生强 谢冰颖 +2 位作者 谢丽华 邱龙龙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338例中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区... 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338例中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年龄、身高、体重、BMI与各部位骨密度Pearson相关分析及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中老年男性的年龄与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相关十分显著,高龄组(≥75岁)的骨密度明显低于低龄组(<60岁);中老年男性的身高与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身高170 cm以上组人群具有较高骨密度;中老年男性的体重、BMI与腰椎、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低体重组(<60 kg)及低BMI组(BMI<19)骨密度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低体重指数的老年男性骨密度较低,应及时检测骨密度,以早期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身高 体重 体重指数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骨密度与肌肉、脂肪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郡浩 姚茹冰 +3 位作者 赵智明 林彤彤 杨路昕 蔡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旨在进一步分析脂肪、肌肉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受检者,男性62例,女性138例,年龄20~84(48.9±14.2)y,体质量42.5~112.0(61.29±9.89)kg,BMI 15.62~33.58(23.03±2.93)kg/m2,应用DXA(dual-energy X-ray a... 目的旨在进一步分析脂肪、肌肉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受检者,男性62例,女性138例,年龄20~84(48.9±14.2)y,体质量42.5~112.0(61.29±9.89)kg,BMI 15.62~33.58(23.03±2.93)kg/m2,应用DXA(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全身骨密度、肌肉、脂肪,并分析全身骨密度与肌肉、脂肪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受检者,全身骨密度与体重、BMI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0.530,P〈0.01;r=0.221,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全身骨密度与肌肉呈正相关(r=0.559,P〈0.01),与脂肪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18,P=0.803)。按性别分析,62例男性,全身骨密度与肌肉、脂肪均呈正相关(r=0.535,P〈0.01;r=0.274,P=0.031)。138例女性,全身骨密度与肌肉呈正相关(r=0.506,P〈0.01),而与脂肪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88,P=0.305)。结论 (1)全身骨密度与体重、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组织,体现了"骨肉相连"的规律。(2)全身骨密度与脂肪的关系,在男性有相关性,而在女性无相关性,体现了"男女有别"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肌肉 脂肪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体重指数、体脂和雌激素分泌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郑昱新 周国林 +4 位作者 石关桐 王翔 周吉韦 徐宇 石印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体重指数、体脂和雌激素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 上海市区 5 0~ 70岁社区绝经后女性健康志愿者共 4 5 7例 ,进行身高体重、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测定、腰椎和髋部脂肪成分的检测 ,以及随机选取 118例... 目的 调查分析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体重指数、体脂和雌激素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 上海市区 5 0~ 70岁社区绝经后女性健康志愿者共 4 5 7例 ,进行身高体重、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测定、腰椎和髋部脂肪成分的检测 ,以及随机选取 118例志愿者进行血清雌激素的测定。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骨质疏松 (Non OP)组中体重指数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 5 3和 0 . 5 4 ,骨质疏松 (OP)组分别为 0 .33和 0 . 33;Non OP组中体重指数与腰椎和髋部体脂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1和 0 . 0 92 ,OP组分别为 0 . 72和 0 .2 7;Non OP组的血清雌激素浓度与体脂呈弱相关 ,OP组血清雌激素浓度与体脂无关。Non- OP组中体重指数大于OP组 ,体脂低于OP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经体重指数校正后 ,体脂 (即体脂 /体重指数 ,亦即体脂在体重中所占的比重 ) ,OP组体脂明显大于Non -OP组 (P <0 . 0 5 )。结论 体重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体脂在体重中的比重增加会降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 ,这种体脂的增加与雌激素可能无关。绝经后妇女应在不增加体脂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体重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体脂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OP 雌激素 腰椎 血清 股骨颈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区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毛未贤 张萌萌 +3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尹纪伟 宋世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与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患病率 年龄 绝经年限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女性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调查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黄宏兴 付丰平 +4 位作者 邓伟民 叶竹 王广伟 张文均 李泽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46,353,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50~87岁的1772名中老年人完成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和进行双能X-ray骨密度测量。筛选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74例,以5岁为1个年龄段,将其分... 目的探讨广东省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50~87岁的1772名中老年人完成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和进行双能X-ray骨密度测量。筛选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74例,以5岁为1个年龄段,将其分成7个组。分析腰椎和髋部BMD值的变化规律。体重指数、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广东省不同城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1.1%~19.2%,总体患病率为15.5%。体重指数与髋部neck、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282,r=0.272,P<0.05),脂肪含量与腰椎正位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086,P<0.05)。结论广东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在55~65岁和70~79岁两个年龄段丢失明显,髋部骨密度丢失在65岁以后下降速率加快。体重指数与髋部骨密度值有一定相关性,脂肪含量和腰椎骨密度值有较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及骨代谢指标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新 李姝婷 +5 位作者 代芳 何勇 张楠 杨洋 赵广碧 章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体质量、体脂、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识别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健康绝经后女性131例,根据体...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体质量、体脂、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识别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健康绝经后女性131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dex,BMI)及双能X线骨密度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体质量正常组、超重肥胖组;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比较组间骨密度差异及体质量、体脂、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OSTA指数识别O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超重肥胖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及腰椎L2-4部位骨密度较正常组升高,超重肥胖组分别为(0.82±0.12)g/cm^3,(0.72±0.11)g/cm^3,(1.06±0.17)g/cm^3,正常组分别为(0.76±0.14)g/cm^3,(0.64±0.12)g/cm^3,(0.96±0.20)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组体质量、BMI、体脂百分比、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_3,25OHD_3)、雌二醇(estradiol,E2)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TA指数、E2、体质量、体脂百分比、BMI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性。OSTA指数识别O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结论健康绝经后女性适量增加体质量和体脂有利于骨密度增加,骨代谢指标可指导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OSTA指数可用于中国绝经后女性OP筛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体质量 骨代谢指标 OSTA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韦永中 陶松年 +1 位作者 王道新 包丽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体重指数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我们对单位体检及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随机抽样113例,通过测量其身高、体重而换算出体重指数(BMI),并对其行生化检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可能。然后测量其骨密度,用双能... 为了进一步了解体重指数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我们对单位体检及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随机抽样113例,通过测量其身高、体重而换算出体重指数(BMI),并对其行生化检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可能。然后测量其骨密度,用双能量骨密度仪(DXA)测定113例,结果显示各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MI≤20(kg/m2)一组的骨密度明显比BMI>20(kg/m2)一组的骨密度低,(P<0.01);而BMI>20(kg/m2)且≤25(kg/m2)一组的骨密度与BMI>25(kg/m2)一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r=0.746。体重指数≤20(kg/m2)一组的骨密度的均值显著低于峰值骨密度,且用DXA法测量的均值在骨折阈范围内,提示我们尤其对BMI≤20(kg/m2)的患者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绝经 女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对青岛市居民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程永耿 陈晓亮 于笑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双能骨密度仪(DEXA)测定269例50~80岁青岛常住人口腰椎前后位和髋部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龄、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者骨密度均... 目的 探讨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双能骨密度仪(DEXA)测定269例50~80岁青岛常住人口腰椎前后位和髋部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龄、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者骨密度均较其他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和女性骨密度随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的变化模式不同.结论 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对男性和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结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体重 体重指数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骨密度与人体测量指标及体成分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峰 景洪江 +5 位作者 朱旭峥 王晶 左小霞 张萌 赵敏 陈延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老年人群骨密度和体成分检测情况,并探讨骨密度与人体测量指标及体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T(磷化存储高精度数字成像技术)骨密度分析仪( MetriScan)测定255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利用体成分分析仪测...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老年人群骨密度和体成分检测情况,并探讨骨密度与人体测量指标及体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T(磷化存储高精度数字成像技术)骨密度分析仪( MetriScan)测定255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利用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脂肪、肌肉量等,并进行人体测量获得身高、体重、握力等数据。结果(1)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共4个年龄段(70岁以上为1个年龄段),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尤其是女性60~69岁年龄段骨密度值与前一个年龄段测定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同年龄段受试者的骨密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骼健康状况与男性相比明显较差;(2)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左右手握力、肌肉量、去脂体重、蛋白质和无机盐均呈正相关,而与体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身高、体重、左右手握力、体脂肪率、肌肉量、去脂体重、蛋白质和无机盐水平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也可以作为评价骨骼健康状况的间接参考指标,去脂体重和肌肉量是骨密度主要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握力 身高 体重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与女性骨质疏松症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樊继波 覃勇 +2 位作者 李莎 鄂建设 丁小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是否是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12月因腰腿疼痛在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500例女性患者资料,经X线检查判断无骨...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是否是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12月因腰腿疼痛在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500例女性患者资料,经X线检查判断无骨质增生232例,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正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记录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症状、运动、吸烟、饮酒等影响因素;测定腰椎(L2-4)骨密度,明确是否骨质疏松(OP);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象中各种可能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因素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比较:体重指数、运动情况、吸烟、饮酒比例有显著差异;根据多因素分析,体重指数、吸烟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运动与偶尔饮酒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BMI每增加一个单位,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2.003(P=0.034)。结论体重指数是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骨质疏松症 体重指数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85例体检者局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君翔 钱志远 +5 位作者 李光飞 张鹏 沈光思 Xi Huang 林华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3-868,共6页
目的了解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局部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检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12285例正常体检人群双能X线骨密度(DEXA)检测的骨密度数据(腰椎和髋部),同时收集每人"骨密度局部模式"所检测的"腰... 目的了解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局部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检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12285例正常体检人群双能X线骨密度(DEXA)检测的骨密度数据(腰椎和髋部),同时收集每人"骨密度局部模式"所检测的"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值数据,按照性别、体重指数(BMI)对本组检测人员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回顾分析局部脂肪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在髋部脂肪比例高的组中,各组骨密度的平均值均较低。男性髋部和腰椎骨密度在腰周脂肪比例高的组别中平均值较高,而女性腰椎骨密度在腰周脂肪比例高的组中平均值较低,髋部的骨密度则没有明显的改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女性组:骨密度与身高(r=0.276~0.497)和体重(r=0.216~0.526)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r=-0.730~-0.454),与髋部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369~-0.352),与腰椎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400~-0.245)。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控制其他变量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周围脂肪比例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髋部骨密度和两个部位的脂肪比均呈负相关,并且在BMI高的组中,负相关性较为显著,其中髋部脂肪比和腰椎骨密度负相关性最为显著(r=-0.220~-0.194)。男性组:骨密度与身高(r=0.139~0.388)和体重呈正相关,与年龄相关性差(r=-0.494~0.077),与髋部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400~-0.216),与腰椎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329~-0.223)。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控制其他变量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周围脂肪比例在BMI<20 kg/m2组中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4),在其它组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髋部骨密度和两个部位的脂肪比例呈负相关,其中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的负相关性最为显著(r=-0.207~-0.108),并且在BMI低的组中,负相关程度较高。结论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有显著的影响,局部脂肪比例增加骨密度下降显著(成年女性BMI指数越高相关性越高);脂肪分布对骨密度影响明显,髋部脂肪比(皮下脂肪为主)与腰椎骨密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质指数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质量指数与557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兰 周倜 邵晋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3-494,444,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的年龄绝经后妇女不同体重质量指数(BMI)与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来自门诊健康体检的557名绝经后妇女(肝肾等疾病除外),年龄范围50~78岁.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及Troch等... 目的了解不同的年龄绝经后妇女不同体重质量指数(BMI)与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来自门诊健康体检的557名绝经后妇女(肝肾等疾病除外),年龄范围50~78岁.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及Troch等部位的BMD,同时计算BMI.根据BMI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20 kg/m2)、正常体重组(25≥BMI>20kg/m2)及超重组(BMI>25 kg/m2).根据年龄又分为3组(50~,60~,70~78岁),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各组间均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BMI组总体不同部位的BMD方差分析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1,高BMI组的BMD均值明显增高;进一步对同一年龄组不同BMI组的不同部位的BMD均值比较,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特别是低体重组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BMI组的BMD.结论BMI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有显著相关,但低体重的绝经后妇女作为骨折的危险人群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超重的绝经后妇女,通过增加体重的方式增加BMD是危险的,因为超重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及中风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他途径:如年轻时加强运动、多饮牛奶、不盲目减肥等,提高妇女峰值骨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 BMD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低体重 超重 年龄 关系研究 多饮 肝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沈芸 马蕾 +1 位作者 毕鸿雁 周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腰臀比(WHR)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arcomMx8000多层螺旋CT测定560例正常成人腰椎松质骨密度,将受试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在同年龄组根据BMI及腰围的不同将受试... 目的探讨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腰臀比(WHR)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arcomMx8000多层螺旋CT测定560例正常成人腰椎松质骨密度,将受试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在同年龄组根据BMI及腰围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分析骨密度与体重、BMI、腰围及WHR的关系。结果①以BMI分组,老年肥胖组BMD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②以腰围分组,中年女性肥胖组BMD低于非肥胖组(P<0.05);③青年组和中年组BMD与腰围及WHR呈负相关,老年组BMD与体重和BMI呈正相关与腰围和WHR不相关。结论预防骨质疏松症在中青年应提倡运动锻炼,避免肥胖,在老年人不应该过分强调降低体重减少肥胖以避免骨量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重 体质指数(BMI) 腰围 腰臀比(WH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