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6年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Meta分析 被引量:251
1
作者 贺丽英 孙蕴 +1 位作者 要文娟 潘克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90-1596,共7页
目的对2010-2016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进行汇总,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VIP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提... 目的对2010-2016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进行汇总,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VIP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3.3.0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提取数据进行加权定量合并。结果共纳入33项研究,样本总量30526例。33项研究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中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症是中国老年人高发疾病,开展骨质疏松宣传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老年人 双能X线骨密度仪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参考值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廖二元 伍贤平 +7 位作者 邓小戈 黄干 朱旭萍 龙兆丰 王闻博 唐炜立 张红 彭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101,122,共6页
目的 横断面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的变化 ,建立诊断骨质疏松症 (OP)参考数据库。方法 用DXAQDR 4 5 0 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 2 70 2例 5~ 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 (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 38个不同区... 目的 横断面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的变化 ,建立诊断骨质疏松症 (OP)参考数据库。方法 用DXAQDR 4 5 0 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 2 70 2例 5~ 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 (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 38个不同区域的BMD。结果 按每 5岁年龄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 ,38个不同骨骼区域的峰值BMD分别出现在 2 0~ 2 4岁至 4 0~ 4 4岁之间 ,其中髋部(股骨颈除外 )最早 (2 0~ 2 4岁 ) ,前臂 (超远端除外 )最晚 (40~ 4 4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地区 骨密度 横断面分析 参考值 女性 BMD 骨质疏松症 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模型骨矿密度测量的新方法
3
作者 鄢中付 钟鸣 +3 位作者 祝光荣 姜俊德 鄢铃 宿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6,共3页
本文介绍使用活性极弱的125I液体源测量大鼠模型骨矿密度的新方法。利用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SPA─4型骨矿分析仪[1],在其扫描臂上部的下端再加装一个有Φ2.5×6的出射孔的铅室,铅室内部尺寸可以安装125I液体源... 本文介绍使用活性极弱的125I液体源测量大鼠模型骨矿密度的新方法。利用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SPA─4型骨矿分析仪[1],在其扫描臂上部的下端再加装一个有Φ2.5×6的出射孔的铅室,铅室内部尺寸可以安装125I液体源标准安瓿瓶,瓶内有0.1~0.2ml液体,其125I活性为1×I09Bq(27mCi),125I的27.5keV低能γ射线由铅室的出射孔向下发出。改进后即把检测人的24lAm单光子骨矿密度仪变成大鼠模型的125I单光子骨矿密度仪。检测精度为±1.7%,不确定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大鼠模型 骨矿密度 单光子 活性 新方法 安瓿瓶 液体 分析仪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影像学检查的进展
4
作者 戴哲浩 戴如春 +2 位作者 萧毅 吕国华 蒋业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85-993,共9页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成为了一个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二维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是目前临床上检查骨质疏松症的...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成为了一个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二维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是目前临床上检查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影像学技术进展迅速,特别是三维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为进一步检测松质骨及皮质骨骨密度、骨微结构、骨几何特性与其他生物力学参数,探索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敏感地进行临床诊断、监控病程变化与疗效提供了技术支持。放射影像学技术与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相结合,有利于评价骨强度和骨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微结构 有限元分析 双能X线吸收法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CT和DXA对腰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谭安芬 曾雪晴 +5 位作者 王玲 程晓光 毛志群 刘鹏 黄锋 苏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34-1441,共8页
目的通过对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腰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检出率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解QCT和DXA对腰椎O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 目的通过对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腰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检出率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解QCT和DXA对腰椎O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中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1日的相关文献,提取目标数据。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研究,总样本量为4008例,其中男性2265例,女性1743例。24项研究间异质性显著,按随机效应模型分别汇总QCT和DXA对腰椎OP检出率为0.44(95%CI:0.37~0.52)和0.17(95%CI:0.14~0.21)。QCT对男、女性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32(95%CI:0.22~0.43)和0.45(95%CI:0.33~0.58),DXA则分别为0.14(95%CI:0.08~0.20)和0.24(95%CI:0.17~0.30)。QCT在45~、60~岁和7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41(95%CI:0.21~0.61)、0.43(95%CI:0.33~0.54)和0.48(95%CI:0.41~0.54),DXA则分别为0.30(95%CI:0.12~0.49)、0.16(95%CI:0.11~0.20)和0.15(95%CI:0.10~0.21)。QCT和DXA对国内人群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40(95%CI:0.33~0.47)和0.15(95%CI:0.12~0.19),对国外人群分别为0.68(95%CI:0.43~0.93)和0.28(95%CI:0.18~0.39)。QCT与DXA对腰椎OP检出率的差值(率差)定量合并结果为0.25(95%CI:0.20~0.31),在男性为0.26(95%CI:0.18~0.34),在女性为0.28(95%CI:0.17~0.39),在45~、60~岁和75岁及以上人群中分别为0.10(95%CI:0.06~0.14)、0.26(95%CI:0.19~0.33)和0.30(95%CI:0.18~0.41),及在国内外人群分别为0.23(95%CI:0.17~0.29)和0.38(95%CI:0.13~0.64)。结论QCT比DXA对腰椎OP的检出率高,且QCT对男、女性和各年龄段及不同地区间人群的腰椎OP检出率均高于DXA,率差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提示QCT对高年龄组腰椎OP的早期发现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定量CT 双能X吸收测量仪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A髋结构分析参数预测髋部脆性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铮 孙君雷 +5 位作者 许忠 顾昊 夏芳 李冠武 常时新 周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0-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髋几何力学参数在预测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部骨折女性患者41例(年龄52.3-89.d岁)及正常对照组259例(年龄28.2~88.3岁)行DXA扫描获取股骨颈骨密度(femurneckBMD,FN-BMD)...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髋几何力学参数在预测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部骨折女性患者41例(年龄52.3-89.d岁)及正常对照组259例(年龄28.2~88.3岁)行DXA扫描获取股骨颈骨密度(femurneckBMD,FN-BMD)及髋几何力学分析参数,包括股骨颈横截面惯性矩(CSMI)、股骨颈横截面面积(CSA)、截面模数(sM)、曲率比率(BR)、颈宽度(FNW)、髋轴长(HAL)、股骨颈干角(NSA),并计算股骨近端强度指数(FSI)。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变量判定髋部骨折的效能。结果校正年龄、身高、体重、BMI混杂因素,髋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间FN-BM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髋部骨折组FSI、SM、CSMI、CSA较非骨折组低(P均〈0.05),而BR、FNW、NSA、HAL较非骨折组高(P均〈0.05);当校正FN-BMD时,只有FSI、NSA及HAL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混杂因素,FNBMD与FSI(r=0.339)、BR(r=-0.291)、SM(r=0.644)、CSMI(r=0.425)、NSA(r=-0.291)呈轻-中度相关性,FN-BMD与CSA相关密切性最好(r=0.908,P〈0.001)。FN—BMD、FSI、HAL、NSA判定髋部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031、0.790±0.032、0.652±0.049、0.684±0.049。FN-BMD及FSI判定髋部骨折的效能相仿(P=0.9128)。FN-BMD联合FSI判定髋部骨折的AUC为0.844±0.039,较FN-BMD大(P〈0.05)。结论FSI独立于FN-BMD起作用,可作为判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有用因子。FN-BMD联合FSI可以提高预测髋部骨折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髋结构分析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矿物质含量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赵瑞芳 曾纪骅 邵肖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32-434,共3页
评价骨矿物质含量(骨矿含量)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bonediseaseofprematurity,MBD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检测38例日龄大于3周早产儿骨矿含量,同时作右... 评价骨矿物质含量(骨矿含量)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bonediseaseofprematurity,MBD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检测38例日龄大于3周早产儿骨矿含量,同时作右前臂X线检查,并与55例健康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8例早产儿骨线密度(BMC)、骨面密度(BMD)明显降低,其中4例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和(或)佝偻病样表现,提示MBDP,其余30例骨矿含量正常者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骨矿含量测定对MBDP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分析 早产儿 代谢性骨病 单光子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