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促进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细胞因子释放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婧玉 韩先干 +1 位作者 张敏 刘海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7-970,共4页
目的研究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2308△rfbE感染小鼠BMDC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Ⅰ(MHCⅠ)、MHCⅡ、CD40、CD86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BMDC... 目的研究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2308△rfbE感染小鼠BMDC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Ⅰ(MHCⅠ)、MHCⅡ、CD40、CD86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BMDC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分泌量。结果S2308△rfbE感染BMDC后,细胞表达MHCⅠ、MHCⅡ、CD40、CD86明显增强,TNF-α、IL-6和IL-10分泌量升高。结论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促进BMDC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型布鲁菌 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 毒力基因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疫苗E.coli LLO/OVA经TLR4和NOD1受体诱导树突状细胞表达细胞因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曼 戴明桑 米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的模式识别受体(PPRs)活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及RT-PCR检测经E.coliLLO/OVA刺激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的PPRs及其下游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的模式识别受体(PPRs)活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及RT-PCR检测经E.coliLLO/OVA刺激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的PPRs及其下游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BMDC的活化状况及培养上清液内细胞因子含量。结果:经E.coliLLO/OVA刺激后2h,BMDC出现短暂的TLR4mRNA表达上调,其下游信号途径相关的Myd88、Rip2、Irak1、Irak2、Ikkα、NF-κB1和NF-κB2mRNA均出现表达上调,黏附分子Icam1、细胞因子IL-1a、IL-1b、IL-6和TNF-α的mRNA也表达上调;经E.coliLLO/OVA刺激后4h,BMDC出现Card4(NOD1)mRNA表达上调,其下游信号途径相关的Rip2、Ikkβ、NF-κB1和NF-κB2mRNA均出现表达上调,IFN-γ、TNF-β和CD40mRNA也上调表达。经E.coliLLO/OVA刺激后24h,BM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MHC-II类分子上调;且培养上清液内IL-12和IFN-γ含量增高。结论:重组疫苗E.coliLLO/OVA经TLR4和NOD1受体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了小鼠BMDC成熟并表达一系列细胞因子尤其是IL-12和IFN-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树突状细胞 重组大肠杆菌 模式识别受体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与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和功能鉴别 被引量:1
3
作者 倪博 张珍珍 +4 位作者 袁厅 张磊 王海燕 甘源 冯志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比较来源于猪骨髓来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两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从猪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前体细胞,经重组猪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分化为猪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和猪单核... 为比较来源于猪骨髓来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两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从猪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前体细胞,经重组猪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分化为猪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和猪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MoDC),对这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型鉴定以及功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MDC和MoDC均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基本功能;BMDC和MoDC的分子表型为CD172a^(+)MHC II^(+),经LPS刺激后表达升高;BMDC和Mo DC均具有吞噬功能,BMDC吞噬能力较强;在TranswellTM迁移实验中,Mo DC具有更好的迁移能力;BMDC和MoDC均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B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MoDC。本研究可为不同体外模型中DCs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b激动剂leukadherin-1通过阻断NF-κB p65通路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TLR7和TLR9活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翟伟伟 邹孟君 +6 位作者 孙明慧 梁玥 董知临 张馨元 杨永红 董冠军 司传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CD11b激动剂白细胞黏附素1(LA1)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中Toll样受体7(TLR7)和TLR9通路活化的影响,并探索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功诱导BMDC,用CCK-8法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 目的研究整合素CD11b激动剂白细胞黏附素1(LA1)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中Toll样受体7(TLR7)和TLR9通路活化的影响,并探索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功诱导BMDC,用CCK-8法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筛选出对BMDC活性和凋亡都无影响的LA1浓度。LA1预处理BMDC 2 h后,用TLR7激动剂R837和TLR9激动剂CpG1826刺激BMDC,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表面标志CD4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2p4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DC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LA1浓度低于20μmol/L时对BMDC活力和凋亡无影响;LA1预处理显著抑制BMDC中R837和CpG1826诱导的CD40、CD86和MHC-Ⅱ的表达;LA1预处理显著抑制BMDC培养上清中R837和CpG1826诱导的IL-6、IL-12p40和TNF-α的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LA1预处理显著抑制BMDC中R837和CpG1826激活的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论CD11b激动剂LA1可显著抑制BMDC中TLR7和TLR9通路的活化,且通过NF-κB p65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 Toll样受体(TLR) 整合素CD11b 白细胞黏附素1(L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志文 李立强 +1 位作者 张武 李明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分离DA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并进行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取出DA大鼠的股骨、胫骨之间骨髓腔的骨髓细胞,并联合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20 ng/mL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培... 目的分离DA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并进行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取出DA大鼠的股骨、胫骨之间骨髓腔的骨髓细胞,并联合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20 ng/mL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培养7 d,诱导DA大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ELISA检测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BMDC增殖情况以及形态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C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imDC表面特异性标志物OX62/CD103、CD40、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imDC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DA大鼠骨髓细胞经体外培养可获得大量imDC;imDC高表达OX62,低表达CD40、CD80、CD86、MHC-Ⅱ;rmIL-10处理的imDC上清液IL-12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rmIL-4处理组则相反;imDC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结论成功建立简易分离培养高纯度的DA大鼠imD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大鼠 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8、MRP14及MRP8/14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表型成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小芹 李杏 +1 位作者 白永坤 孙尔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髓样相关蛋白8(MRP8)、MRP14及其异二聚体MRP8/14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纯化小鼠BMDC,分为对照组、1μg/m L MRP14处理组、1μg/m L MRP8处理组、1μg/m L MRP8/14处理组。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髓样相关蛋白8(MRP8)、MRP14及其异二聚体MRP8/14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纯化小鼠BMDC,分为对照组、1μg/m L MRP14处理组、1μg/m L MRP8处理组、1μg/m L MRP8/14处理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后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MRP14、MRP8及MRP8/14均能促进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表达,MRP14、MRP8均能促进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MHCⅡ表达,且MRP14和MRP8/14促进BMDC表达CD80、CD86的能力强于MRP8。结论 MRP14、MRP8及MRP8/14通过增加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而促进BMDC的表型成熟,且MRP8、MRP14及MRP8/14三者促进DC表达各种共刺激分子的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相关蛋白8(MRP8) 髓样相关蛋白14(MRP14) 髓样相关蛋白8/14(MRP8/14)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 表型成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