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钳蝎BmK αIV基因的克隆、可溶性表达与纯化
1
作者 林盛国 赵璐 +2 位作者 郝智慧 宋永波 张景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通过pSYPU-1b原核表达载体表达东亚钳蝎BmKαIV并纯化。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蝎尾cDNA中扩增BmKαIV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SYPU-1b-rBmKαIV。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色谱和阳离子交换柱色... 目的通过pSYPU-1b原核表达载体表达东亚钳蝎BmKαIV并纯化。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蝎尾cDNA中扩增BmKαIV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SYPU-1b-rBmKαIV。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色谱和阳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成功克隆BmKαIV基因,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通过两步色谱方法获得了含量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样品。结论 BmKαIV通过pSYPU-1b载体实现可溶性表达并被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bmkαIV 克隆 表达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毒素多肽BmK NaTx-13的全蝎质控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永根 桑明 +7 位作者 卢悟广 王明远 刘金满 陈胜君 李松 胡春萍 王奇 曹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9-516,共8页
目的基于毒素多肽建立一种新型的全蝎质量检测工艺。方法从东亚钳蝎毒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新型钠通道毒素BmK NaTx-13,制备并鉴定了BmK NaTx-13的特异性抗体,并通过竞争性ELISA法检测全蝎提取物中的BmK NaTx-13的含量。结果建立的竞争性... 目的基于毒素多肽建立一种新型的全蝎质量检测工艺。方法从东亚钳蝎毒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新型钠通道毒素BmK NaTx-13,制备并鉴定了BmK NaTx-13的特异性抗体,并通过竞争性ELISA法检测全蝎提取物中的BmK NaTx-13的含量。结果建立的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可快速检测全蝎提取物中的BmK NaTx-13的含量并呈现良好的浓度线性依赖。结论该研究为全蝎质控提供了一种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为提升全蝎入药质量标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 bmk NaTx-13 ELISA 质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蝎毒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血栓活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淑仃 王清 +4 位作者 张殿文 张文婷 付宏征 袁丹 李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筛选出蝎毒的抗血栓成分。方法采用反相色谱技术对蝎毒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对得到的流分进行鉴定。选取小鼠黑尾试验与大鼠体内血栓形成试验,以及斑马鱼血栓模型试验对得到的单体多肽进行抗血栓活性筛选。结果蝎... 目的筛选出蝎毒的抗血栓成分。方法采用反相色谱技术对蝎毒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对得到的流分进行鉴定。选取小鼠黑尾试验与大鼠体内血栓形成试验,以及斑马鱼血栓模型试验对得到的单体多肽进行抗血栓活性筛选。结果蝎毒经色谱分离纯化得34 min和48 min两个流分,分别记为34号样和48号样。经质谱分析34号样为BmK-M10,分子质量为7039.25 Da;48号样为BmKITc,分子质量为6909.89 Da。对BmK-M10和BmKITc进行抗血栓活性筛选,小鼠黑尾试验与大鼠体内血栓形成试验表明,两者均有抗血栓活性,以BmKITc效果最佳。斑马鱼抗血栓活性筛选试验表明,BmK-M10和BmKITc均有抗血栓活性,其中BmK-M10随着浓度增高,尾部血管红细胞染色强度值增大,呈现反向结果;BmKITc随着浓度增高,尾部血管红细胞染色强度值减小,呈浓度依赖性结果。结论蝎毒多肽BmK-M10和BmKITc均具有抗血栓活性,这为蝎毒治疗抗血栓类疾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抗血栓 bmk-M10 bmkITc 尾部血管红细胞染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的两个氨基酸残基对镇痛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樊丽 崔勇 +2 位作者 马瑞 刘岩峰 张景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研究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AGAP)中2个氨基酸残基对其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2个突变体W38G和R58D,采用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采用小鼠醋酸... 目的研究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AGAP)中2个氨基酸残基对其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2个突变体W38G和R58D,采用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测定两个突变体的镇痛活性。结果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采用金属离子螯合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获得了电泳纯样品。突变体W38G镇痛活性与未突变重组蛋白(recombinant 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 from Buthus martensii Karschr,BmK AGAP)相同,突变体R58D镇痛活性降低。结论突变体与rBmK AGAP相比镇痛活性发生变化,说明所选取的突变位点对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的镇痛活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活性肽 镇痛活性 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