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增生及穿刺点感染的影响
1
作者 杨斌姣 沈方 张欢茜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管内膜增生及穿刺点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4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单扣眼穿刺组(30例)和多... 目的探讨多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管内膜增生及穿刺点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4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单扣眼穿刺组(30例)和多扣眼穿刺组(30例)。分别在扣眼穿刺前及扣眼穿刺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非透析日测量患者AVF穿刺区域的血管内膜增生厚度、血流量、动脉阻力指数,并统计扣眼穿刺点感染情况。结果穿刺方法使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多扣眼穿刺组的AVF血管内膜增生厚度均低于单扣眼穿刺组(t=3.246、5.585、6.055,P=0.002、<0.001、<0.001),AVF血流量均高于单扣眼穿刺组(t=2.697、4.551、7.504,P=0.009、<0.001、<0.001),AVF动脉阻力指数低于单扣眼穿刺组(t=3.254、4.779、5.336,P=0.001、<0.001、<0.001)。2组患者的AVF血管内膜增生厚度、动脉阻力指数均随时间变化而增加趋势(F_(时间)=70.030、74.750,均P时间<0.001),AVF血流量则随时间变化而降低趋势(F_(时间)=42.610,P时间<0.001)。2组的AVF血管内膜增生厚度、血流量及动脉阻力指数的变化均与穿刺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16.740、6.640、14.070,均P_(交互)<0.001)。多扣眼穿刺组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低于单扣眼穿刺组(χ^(2)=4.812,P=0.028)。结论对AVF使用扣眼穿刺技术时,多扣眼穿刺能减轻血管内膜增生、降低穿刺点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扣眼穿刺法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管内膜 增生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钝针扣眼穿刺法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作用
2
作者 李瑞 徐旸 +2 位作者 王敏 师凯 李玉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589-4593,共5页
目的 探讨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钝针扣眼穿刺法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包含46例患者,均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行血液... 目的 探讨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钝针扣眼穿刺法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包含46例患者,均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行血液透析。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肺功能、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其患者营养主管评估量表(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及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其残气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钝针扣眼穿刺法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其营养不良状态,提高肺功能及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降低干预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钝针扣眼穿刺法 思维导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3
作者 赵海珠 黄海萍 +1 位作者 方少样 何美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研究组(钝针扣眼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82±0.46)分]低于对照组[(3.72±1.08)分],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大大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痛苦,内瘘的血流量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钝针 扣眼穿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法的安全性与穿刺疼痛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海英 杜琇 +2 位作者 诸雪莲 钟翠英 臧秀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比较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的安全性和穿刺疼痛程度。方法:将上海市某二级医院以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与锐针绳梯穿刺组,比较两组12个月后的内瘘穿刺止血时间、穿... 目的:比较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的安全性和穿刺疼痛程度。方法:将上海市某二级医院以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与锐针绳梯穿刺组,比较两组12个月后的内瘘穿刺止血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锐针绳梯穿刺组,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应推广钝针扣眼穿刺法在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扣眼穿刺 锐针绳梯穿刺 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行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秀明 牛洪艳 +3 位作者 刘金凤 孙琳 黄丽 宋月霞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9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血液透析患者,对其中扣眼穿刺患者进行调查。以内膜增生组和正常组为二...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血液透析患者,对其中扣眼穿刺患者进行调查。以内膜增生组和正常组为二分类因变量,患者一般资料及扣眼穿刺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运用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预测血管内膜增生风险筛查的最佳临界值。结果85例扣眼穿刺患者中内膜增生发生率为68.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扣眼使用时间(OR=1.059,95%CI:1.004~1.116,P=0.036)、正常静脉内径(OR=0.744,95%CI:0.589~0.940,P=0.013)、有无感染发生(OR=7.460,95%CI:1.685~33.033,P=0.008)是内瘘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预测血管内膜增生的最佳临界时间是扣眼使用时间到达10.5个月时。结论扣眼穿刺处血管内膜增生发生率较高,与扣眼使用时间过长、正常静脉内径纤细、感染发生密切相关。为防止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血管通路并发症,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扣眼穿刺技术的适用范围,提升对扣眼穿刺患者内膜增生的认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并且实施更加严格的监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内膜增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仲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3期38-39,45,共3页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方法 42例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钝针扣眼穿刺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穿...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方法 42例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钝针扣眼穿刺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穿刺点渗血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4.0%(2/50),內瘘并发症发生率为4.8%(1/21),低于对照组的16.0%(8/50)和28.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钝针扣眼穿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內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透析 钝针扣眼穿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叶婷香 刘彩玲 +1 位作者 张丽珊 黄美莲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30-31,34,共3页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疗效。方法以我院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予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对照组采取传统锐针,观察组采取钝针扣眼穿刺...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疗效。方法以我院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予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对照组采取传统锐针,观察组采取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内瘘穿刺成功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及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3.4±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8±0.7)分(P<0.05);观察组渗血、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发生率依次为15.0%、5.0%、22.5%,均显著低于27.5%、22.5%、45.0%(P<0.05),且两组均无血栓发生。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钝针扣眼穿刺法效果较佳,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愈合理论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苏丹 郑思威 +2 位作者 倪婕 凌宗琼 黄丹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43-746,共4页
目的分析湿性愈合理论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采用扣眼穿刺法维持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 目的分析湿性愈合理论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采用扣眼穿刺法维持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祛痂,试验组采用水凝胶+水胶体敷料护理扣眼穿刺处。比较两组患者1周、1个月、3个月扣眼痂壳形成情况和经过3个月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状况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在1周、1个月、3个月治疗后试验组扣眼痂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皮下血肿、感染、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中、重度疼痛比例较对照组明显较少(P<0.05);试验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湿性愈合理论的运用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的痂壳形成及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理论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 痂壳 疼痛评分 并发症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婧 矫健梅 +4 位作者 彭影 王越媛 王滢 于洪梅 荆艳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回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扣眼穿刺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的48例透析患者,总结隧道形成、钝针穿刺的方法及技巧,分析在穿刺过程中疑难... 目的探讨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回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扣眼穿刺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的48例透析患者,总结隧道形成、钝针穿刺的方法及技巧,分析在穿刺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通过扣眼穿刺法使用钝针穿刺;有2例患者内瘘栓塞,在对侧肢体质量新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改为绳梯穿刺法;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其中1例感染症状消失后改为绳梯穿刺法;2例患者假隧道形成,改为绳梯穿刺法。结论扣眼穿刺法的要点主要包括隧道形成、锐针穿刺更换为钝针穿刺时机、钝针穿刺方法、去痂方法。如以往已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应用扣眼穿刺法时,需避开瘤体建立隧道。钝针穿刺中断使用,如需重新启用,需用锐针沿原隧道穿刺几次后再改为钝针。当穿刺部位发生感染时,不得在感染部位穿刺,需每日3次碘伏消毒感染部位,当感染症状消失后可继续使用;当发生钝针穿刺困难时,勿盲目进针,需分析穿刺困难原因后,再行钝针穿刺;一旦发生皮下血肿,停止血肿部位穿刺,更换穿刺点;发生渗血时,及时分析渗血原因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 扣眼穿刺法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缪鹏亮 朱唯一 +4 位作者 陈斌 陈敏 朱斌 卢静 闵秀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 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使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锐针绳梯法进行内瘘穿刺,观察组患者采用一... 目的观察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 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使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锐针绳梯法进行内瘘穿刺,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进行内瘘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血管内瘘持续扩张、假性动脉瘤及臂围情况;B超下血管壁血栓形成、血管堵塞手术修复情况;血管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在80例患者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退出,1例因心脏疾病意外死亡;对照组患者有2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龄、残余尿素清除指数(KT/V)、总KT/V、血红蛋白(Hb)、血糖(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瘘持续扩张、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例数少于对照组,臂围扩张增粗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超下血管壁血栓形成、血管堵塞手术修复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84%,高于对照组的8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中老年患者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能够减少内瘘假性动脉瘤再扩张的发生,降低内瘘血管堵塞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利于保护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老年患者 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阳美芬 郭小卫 钟芳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172-174,共3页
目的对比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 目的对比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锐针绳梯穿刺,观察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渗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渗血率及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动脉瘤的发生率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程度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比锐针绳梯穿刺法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点渗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扣眼穿刺 锐针绳梯穿刺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特点及停止穿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尧 王霄 +3 位作者 杜楠楠 王辰玮 张瑞斌 高庆贞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 研究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的演变特征,分析内膜增生的可能发病机制,探求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运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情况,测定增生组织大小,总结其形态学特点;将穿刺处出现内膜增生的扣眼... 目的 研究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的演变特征,分析内膜增生的可能发病机制,探求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运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情况,测定增生组织大小,总结其形态学特点;将穿刺处出现内膜增生的扣眼依照是否继续穿刺,分为继续使用组、停止使用组,动态观察穿刺处内膜增生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内膜增生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39例患者、82个扣眼。超声检查显示扣眼穿刺处血管前后壁均可出现内膜增生,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初次检查时钝针扣眼组内膜增生发生率为54.9%,高于传统锐针组(χ~2=103.19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与穿刺时间呈正相关(r=0.211,P=0.001)。1年内的前后对比结果显示:继续使用组(n=28)内膜增生进行性加重,增生组织长、宽、厚值较前增加(t=-4.030、-3.093、-2.454,P值分别为<0.001、0.005、0.021);停止使用组(n=21)增生组织逐渐消退,增生组织长、宽值较前减小(t=3.140、3.084,P=0.005、0.006)。结论 扣眼穿刺处容易出现内膜增生,内膜增生程度随穿刺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及时停止穿刺是缓解内膜增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钝针 内膜增生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钝针扣眼穿刺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鸿燕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8期570-57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钝针扣眼穿刺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3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针对老年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钝针扣眼穿刺治疗,随机分成2组...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钝针扣眼穿刺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3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针对老年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钝针扣眼穿刺治疗,随机分成2组,针对常规组41例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治疗组42例老年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老年患者护理后的内瘘穿刺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常规组老年患者(24.39%),2组相比:χ~2值=4.6721,P=0.031;治疗组老年患者护理后的钝针扣眼穿刺成功率(97.62%)明显高于常规组老年患者(85.37%),两组相比:χ~2值=4.0337,P=0.045;常规组老年患者与治疗组老年患者之间对比的满意度评分(t值=10.1670,P值<0.001)、疼痛评分(t值=6.6296,P值<0.001)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及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钝针扣眼穿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应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远文 曾建芬 陈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20例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钝针穿刺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减少进针角度、增加利针穿刺次数进行穿刺,并... 目的探讨应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20例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钝针穿刺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减少进针角度、增加利针穿刺次数进行穿刺,并且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MAH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VAS)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分别为(2.04±0.35)、(1.86±0.27)、(94.34±9.71)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76±1.37)、(3.97±1.49)、(80.15±9.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在采取传统穿刺方法的基础上,减少进针角度穿刺、增加利针穿刺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穿刺隧道形成,能够降低透析患者因长期穿刺导致的焦虑情绪,疼痛感明显减轻,透析更充分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扣眼法 动静脉内瘘穿刺 针对性护理 血液透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针内瘘扣眼穿刺和绳梯穿刺在疑难内瘘患者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金妹 吴秀红 +3 位作者 陈湛江 李爱群 曾海红 钱银铃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单针内瘘扣眼穿刺和绳梯穿刺在疑难内瘘患者中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使用绳梯法穿刺,研究组使用单针内瘘扣眼法穿... 目的探讨单针内瘘扣眼穿刺和绳梯穿刺在疑难内瘘患者中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使用绳梯法穿刺,研究组使用单针内瘘扣眼法穿刺。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比较两组穿刺及透析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Kt/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相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拔针后穿刺口止血时间更短、穿刺点渗血率更低(P <0.05)。研究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针内瘘扣眼穿刺相较绳梯穿刺能明显提升疑难内瘘患者的一次成功率及透析效率,减少出血,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穿刺方式 单针内瘘扣眼穿刺法 绳梯穿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用留置针在钝针扣眼穿刺中的应用和护理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美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8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透析用留置针在钝针扣眼穿刺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2016年5月-2019年7月收治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传统钝针扣眼穿刺;研究组选择透析用留置针扣眼穿刺,并配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及并... 目的:观察透析用留置针在钝针扣眼穿刺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2016年5月-2019年7月收治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传统钝针扣眼穿刺;研究组选择透析用留置针扣眼穿刺,并配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用留置针在钝针扣眼穿刺中应用价值高,可缩短皮下隧道形成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留置针 钝针 扣眼穿刺 应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作用比照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翠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5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作用.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扣眼穿刺法;试验组采用绳梯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后相关指标水平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两组血栓... 目的:研究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作用.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扣眼穿刺法;试验组采用绳梯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后相关指标水平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两组血栓、血管狭窄、内瘘血管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瘘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穿刺时长较短、疼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通过绳梯穿刺法效果确切,起到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法 绳梯穿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软膏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在扣眼穿刺中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何芳 张金霞 丁晓仙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9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扣眼穿刺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钝针扣眼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软膏联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红霉素软膏联合...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扣眼穿刺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钝针扣眼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软膏联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红霉素软膏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瘙痒及穿刺点渗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红霉素软膏联合专项健康教育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能提高穿刺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减少穿刺点渗血等内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软膏 健康教育 扣眼穿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