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芝玉 林翠梧 +2 位作者 黄克建 潘智文 蒋双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中草药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共鉴定了98种化学成分,茎和叶中各82种。主要挥发成分及含量为:大叶香烯D(茎:36.59%;叶:40.87%)、香木兰烯(茎:13.20%;叶:17.00%)、...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中草药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共鉴定了98种化学成分,茎和叶中各82种。主要挥发成分及含量为:大叶香烯D(茎:36.59%;叶:40.87%)、香木兰烯(茎:13.20%;叶:17.00%)、顺-α-没药烯(茎:6.06%;叶:7.48%)、β-荜澄茄油烯(茎:4.83%;叶:5.85%)、γ-依兰油烯(茎:2.18%;叶:2.58%)和1,2,4 a,5,6,8 a-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茎:2.03%;叶:2.55%),它们都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实验中发现滇桂艾纳香茎和叶的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1.75%和9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艾纳香 挥发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艾纳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劳深 甄汉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1047-1048,共2页
全面概述了滇桂艾纳香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为滇桂艾纳香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滇桂艾纳香 研究进展 生药学 化学成分 药理 与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微波提取滇桂艾纳香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黎贵卿 林翠梧 +4 位作者 江燕 黄丽 陈海燕 李略 黄国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052-1056,共5页
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分析法,以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运用微波提取滇桂艾纳香总黄酮成分,数据通过SAS软件分析处理,得出了总黄酮含量与因素的内在关系,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2%,固液比:1:20,温度:60℃,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7m... 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分析法,以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运用微波提取滇桂艾纳香总黄酮成分,数据通过SAS软件分析处理,得出了总黄酮含量与因素的内在关系,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2%,固液比:1:20,温度:60℃,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7min,通过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机回归预测值相当,且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艾纳香 Box—Behnken设计 微波提取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艾纳香水溶性多糖BRP-B的分离纯化及止血活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廖敏富 林翠梧 +3 位作者 黄丽 许子竞 覃飒飒 李爱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用蒸馏水溶解滇桂艾纳香浸膏,从中提取多糖,通过膜分离、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脱色、SephadexG10、SephadexG50凝胶柱色谱纯化,获得滇桂艾纳香水溶性多糖(BRP-B)。由凝胶渗透色谱(HPGPC)确定BRP-B为相对分子质量... 用蒸馏水溶解滇桂艾纳香浸膏,从中提取多糖,通过膜分离、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脱色、SephadexG10、SephadexG50凝胶柱色谱纯化,获得滇桂艾纳香水溶性多糖(BRP-B)。由凝胶渗透色谱(HPGPC)确定BRP-B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的多糖,其数均分子量和质均分子量分别为2654和2716Da。以血浆复钙时间(PRT)为指标,研究BRP-B的凝血活性,结果显示BRP-B质量浓度为6.25×10-2g/L时,凝血时间为248.52s,凝血时间抑制率达22.42%。小白鼠离体子宫实验结果显示,BRP-B质量浓度为1.67×10-2、1.97×10-2及2.85×10-2g/L时能明显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艾纳香 多糖 分离 纯化 止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艾纳香正丁醇部位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雯芳 张秀丽 +2 位作者 姜建萍 甘洁雪 林春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3-497,共5页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正丁醇部位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含量。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建立HPLC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正丁醇部位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含量。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2012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SPSS 2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数据分析,同时测定6种成分含量。结果 12批滇桂艾纳香有12个共有峰,各批次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批滇桂艾纳香药材可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689%。6种成分在其各自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7.1%~102.7%,RSD为1.81%~2.82%。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可为滇桂艾纳香正丁醇活性部位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艾纳香 正丁醇部位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多指标评价假东风草和东风草的质量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宏娜 李学学 +3 位作者 农常东 李修善 李文兵 刘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0-975,共6页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多指标评价假东风草和东风草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灰分、浸出物,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聚类分析和主成...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多指标评价假东风草和东风草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灰分、浸出物,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9批假东风草和东风草(大花种,非标品种)水分平均值分别为9.21%、8.00%,总灰分平均值分别为6.50%、8.90%,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分别为0.87%、1.21%,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22.21%、13.56%,总黄酮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6.16、82.65 mg/g,3,4-二咖啡酰奎宁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80、3.52 mg/g,3,5-二咖啡酰奎宁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18、4.43 mg/g。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总黄酮含量、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为指标时,不能将假东风草和东风草(大花种,非标品种)明显区分开。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假东风草和东风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东风草 东风草 总黄酮 3 4-二咖啡酰奎宁酸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 多元统计分析 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滇桂艾纳香止血作用谱效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雯芳 王美琪 +3 位作者 姜建萍 张凯惠 韦明妹 陈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3-1548,共6页
目的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滇桂艾纳香止血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以20批不同产地的滇桂艾纳香为研究对象,建立滇桂艾纳香HPLC指纹图谱;采用华法林化模型大鼠,测定给药后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 目的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滇桂艾纳香止血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以20批不同产地的滇桂艾纳香为研究对象,建立滇桂艾纳香HPLC指纹图谱;采用华法林化模型大鼠,测定给药后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筛选对止血作用密切相关的色谱峰;利用B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将化学信息与药效指标数据相关联,建立谱效关系数学模型。结果 2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13个共有峰与药效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40,均与药效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谱效关系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综合药效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或等于13.60%,大部分数值的相对误差小于6.7%,模型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性能良好。结论该谱效关系模型及综合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可用于滇桂艾纳香质量标准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艾纳香 止血 谱效关系 神经网络 灰色关联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美安 姜建萍 马雯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7,共6页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从滇桂艾纳香Blumea riparia(Bl.)DC.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木栓酮(1)、木栓醇(2)、β-谷甾醇(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4)...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从滇桂艾纳香Blumea riparia(Bl.)DC.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木栓酮(1)、木栓醇(2)、β-谷甾醇(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4)、山奈酚(5)、木犀草素(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原儿茶醛(8)、原儿茶酸(9)、咖啡酸(10)、水杨酸(11)。其中,化合物1、2、4、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艾纳香 乙酸乙酯部位 甾醇 黄酮 有机酸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材“滇桂艾纳香”常混淆的基原植物假东风草和东风草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苏宏娜 李学学 +5 位作者 孔苑琳 李莹 李文兵 农常东 李修善 刘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8,共12页
为快速、准确鉴别壮药材“滇桂艾纳香”两个常混淆的基原植物假东风草和东风草,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传统经验鉴别研究,结合薄层色谱、花粉粒研究方法.结果表明:①假东风草和东风草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序的大小、疏密或叶柄有... 为快速、准确鉴别壮药材“滇桂艾纳香”两个常混淆的基原植物假东风草和东风草,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传统经验鉴别研究,结合薄层色谱、花粉粒研究方法.结果表明:①假东风草和东风草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序的大小、疏密或叶柄有无加以区分.②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叶主脉上突明显与否,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区分.③粉末特征无明显区别.④花粉粒表面特征:假东风草和东风草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三孔沟萌发孔;假东风草花粉粒表面上刺状突起比东风草更尖,假东风草花粉粒表面孔穴比东风草分布稀疏且没有不规则孔眼;假东风草花粉粒比东风草小,假东风草瘤状凸起比东风草大.因此,假东风草和东风草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假东风草和东风草应为菊科艾纳香属下两个不同的种.结果可为常用的壮药材假东风草、东风草和“滇桂艾纳香”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草 假东风草 传统经验鉴别 薄层色谱 花粉粒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